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如何科学的理解马克思主义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23 21:30:31
如何科学的理解马克思主义
如何科学的理解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正确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工人阶级以这样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武装自己,用以指导革命实践,取得了伟大成果.七十多年来,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一切胜利,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取得的,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胜利.当今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并没有过时.邓小平说: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煌失措,不要以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有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
马克思主义从来就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理论.这种理论之所以是科学,就因为它始终严格地以事实作为自己的根据.而实际生活总是在不停地变动中.这种变动的剧烈和深刻,在近一百多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因此,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实际生活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
让我们来看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的.
马克思、恩格斯一贯认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早年到晚年就有很大的变化和发展.恩格斯1892年在为他的名著《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第2版所写的序言中说:在本书中到处可以发现现代社会主义从它的祖先之一即德国古典哲学起源的痕迹.几乎用不着指出,本书在哲学、经济和政治方面的总的理论观点,和我现在的观点绝不是完全一致的.
列宁也是如此.他非常强调:马克思主义根本反对一切抽象公式,一切教条方法,而要求细心看待目前正在进行的群众斗争.十月革命以后,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反映了列宁对社会主义认识的重大转变.
毛泽东更是如此.他在1960年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时候,说过这样的话:马列的书必须读.这是第一.但是单靠这些是不行的.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人,任何国家的无产阶级思想界,都要创造自己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他还说:现在我们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时代,出现了新的一系列的问题,如果不适应新的需要,写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论,也是不行的.
1989年邓小平在《结束过去,开辟未来》这篇谈话中,讲得非常透彻.他说:多年来,存在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解问题.马克思去世后一百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列宁之所以是一个真正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就在于他不是从书本里找到革命道路,而是从实际、逻辑、哲学思想、共产主义理想上找到革命道路,在一个落后的国家干成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中国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毛泽东,并不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书本里寻求在落后的中国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途径.马克思能预料到在一个落后的俄国会实现十月革命吗?列宁能预料在中国会用农村包围城市夺取胜利吗?革命是这样,建设也是这样.在革命成功后,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建设社会主义.固定的模式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墨守成规的观点只能导致落后,甚至失败.
邓小平在这里特别强调要重视世界在马克思去世后一百多年内发生的变化.当然,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没有变.但它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经济结构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科技的突破,创造了新的技术经济体系,产生了新的生产管理和组织形式,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同时,为了调节社会矛盾,它在社会保障、福利等方面也进行了调整.对当代世界的变化,我们要很好地研究.如果对世界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认识不清,甚至茫然无知,熟视无睹,就把握不住时代的脉搏,就容易使自己的思想被陈旧观念所束缚,难以有新的开拓.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发展的,毛泽东思想是发展的,邓小平理论也是发展的.党的十五大报告在强调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同时,提出这个理论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指出坚持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这是我们党在政治上清醒、理论上坚定的表现.
总之,我们应该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首先要坚持和继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同时要从实际出发,根据新的情况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永葆马克思主义的青春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