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论语十则、和几首古诗的原文,拜托了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23 19:36:38
求论语十则、和几首古诗的原文,拜托了
古诗包括:观沧海
次北故山下
钱塘湖春行
西江月
天净沙,初一学的,在线等待,谢谢!
古诗包括:观沧海
次北故山下
钱塘湖春行
西江月
天净沙,初一学的,在线等待,谢谢!
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作者介绍】
马致远(1250?~1323?)号东篱.元大都(拿北市)人.曾任江浙行省官吏,晚年隐居杭州乡村.他是元代著名杂剧、散曲作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其散曲多叹世之作,抒发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愤懑,也有浓重的隐居乐道,超然物外的消极情绪,风格豪放清逸.有近人辑本《东篱乐府》.
【解题】
天净沙,曲牌名.秋思,秋天的思念.
【注评】
枯藤老树昏鸦 枯:干枯.藤:蔓生植物.昏鸦:黄昏时的乌鸦.昏,黄昏.○见秋末之景,动游子思乡之情.
小桥流水人家 ○见他人之家,又增一分乡情.
古道西风瘦马 古道;古老荒凉的道路.○古道荒凉,西风骤起,马因长途跋涉而累瘦,人怎么受得了?以上为第一层,用九个细节构成一幅秋末之景,极力渲染悲凉气氛.
夕阳西下 ○“夕阳”照应上文“昏”字.
断肠人在天涯. 断肠人:指浪迹天涯的旅人,断肠,极写思乡思亲之甚.○前面的写景,都是为此句作铺垫.以上为第二层,作者直抒胸意,道出天涯游子之悲.
【译文】
黄昏,枯藤缠绕着的老树,乌鸦在哀鸣;潺潺流水,小桥旁边,呈现几户人家;嗍嗍西风,荒凉古道,疲惫不堪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夕阳已经落下,我这个浪迹天涯的旅人,不禁又升起思乡思亲之情,简直要肝肠俱断了.
西江月
辛弃疾
【作者介绍】
见《清平乐·村居》.
【解题】
这首《西江月》选自《稼轩长短句》,原有题目是“夜行黄沙道中”.黄沙即黄沙岭,在上饶县西四十里,宋孝宗淳熙八年(公元1181)冬,辛弃疾被弹劾,罢去江西安抚使一职,退居上饶带湖、瓢泉一带,一住近二十年.这期间,词人常常经行于黄沙道上.很喜爱这里的景色,于是写下不少描写这一带风光的词作,这首《西江月》便是其中之一.它描述词人夜行黄沙道中所见的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生动地表达出词人对农村生活的爱好和对农事丰收的喜悦.
“西江月”是词牌名.
【注评】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明月别枝惊鹊:明亮的月光,惊起在树上栖息的乌鹊,从这一枝跳到了另一枝.别枝:飞离原来栖息的树枝.这一句的正常词序应该是“明月惊鹊别枝”,为服从词牌格律的要求,调整成这个样子.清风半夜鸣蝉:半夜里清风吹拂枝头,蝉也应和着乌鹊的啼叫声叫了起来.乌鹊对光线的感觉是很灵敏的,它们在黑暗中一遇到明亮的光线时,往往要惊动起来.而蝉因鹊惊鹊啼、清风吹动枝头,也随之叫了起来.○两句写夏夜明月清风和林间景物,有动有静,刻画传神.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两句说在稻花飘香的时候,只听见蛙声阵阵,好像在说今年是一个丰收的年景.意思是一片蛙声伴着阵阵稻花香,预示丰收在望.听取:听到.一片:连成一体,到处都是.○蛙声本无意,却认为仿佛有心在预报丰年,寓情于景,洋溢着作者的喜悦之情.
上阕着重描绘晴朗的夏夜农村田野的景物.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天边挂着七八颗星星,山前下了一阵零星小雨.七八个星:状写天空月明星稀情景,星星只有数得出的不多几个.天外:天边.两三点雨:状写阵雨稀疏,只感觉到不多几点.○两句写雨,是夏夜阵雨将临的独特景象.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xiàn). 道路转过溪头.社林旁边一座当年的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旧时:过了时的,当年的.社林:土地庙周围的树林.社:本指土地神,后把乡村祭土地神的庙叫作社.见:同“现”,出现.○作者因阵雨将临急于赶路,忽然路边看到茅店可以避一避,心情为之坦然.
下阕写作者阵雨来临之前赶路的情景.
【译文】
明亮的月光,惊起在树上栖息的乌鹊,从这一枝跳到另一枝.一阵微风吹来,蝉声也在半夜里响了起来.稻田里的蛙声叫得更响,连成一片,伴着阵阵稻花香传到远处,似乎在向人们报告丰收在望的喜讯.
夜空里,只有数得清的几颗亮星,在天边闪烁,微风送来了零星小雨落在山前.我加快了赶路的脚步.真巧,社林边一座当年的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作者介绍】
见《卖炭翁》.
【解题】
这首诗选自《白氏长庆集》卷二十.
钱塘湖就是杭州西湖,那里气候宜人,山川秀丽,更兼楼观(guān)参差,映带左右,自唐代以来,一直是游览胜地.白居易少年时代就对杭州神驰向往,唐穆宗长庆二年(822)秋,他由忠州刺史改任杭州刺史,终于实现了这一夙愿.长庆四年夏,他又改任苏州刺史.在杭州任职的六百天里,诗人不仅带领民众筑堤浚井,为地方做了不少好事,而且也饱览西湖的山光水色,写了许多吟咏西湖风景的诗篇,《钱塘湖春行》即其中之一.
这首诗写于长庆三年(823),是一首七言律诗.
【注评】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孤山寺:南朝陈文帝天嘉(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孤山:位于西湖的北部,座落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孤峰耸立,景色秀丽,为湖山登临胜地.贾亭:即贾公亭.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潮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平了湖岸.初:副词,刚刚.云脚低;指云层低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zhuó)春泥. 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莺.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指向阳的树木.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mò)马蹄. 乱花:各种颜色的野花.渐:副词,渐渐的.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浅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的春草.才能:刚够上.没:遮没,盖没.○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侧重花草.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dí) 行不足:百游不厌.阴:同“荫”.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自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诗人由北而西而南而东,环湖一周,诗则以湖东绿杨白堤结束,以“最爱”直抒深情.
【译文】
在一个明丽的春日,我信马来到钱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绕到贾公亭西.一场春雨刚过.云气同湖面上的微波连成一片,像贴在水面似的.而湖水涨得满满的,快要跟岸齐平了.远处近处都有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使者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飞.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它们忙着衔泥筑巢.沿途繁花东一簇,西一丛,快要让人眼花缭乱了.而路上的春草刚从土里钻出来,刚够遮住马蹄.春神把花挂在树上,把草铺在地上,供人们尽情赏玩,而我最迷恋的却是湖东一带,这里绿杨成荫,白堤静静的躺在湖边,安闲,自在,真要让人留连忘返了.
观沧海
曹操
【作者介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东汉沛国谯(qio)(今安徽省毫(bó)县)人.汉献帝时官至丞相,后被封为魏王.死后其子曹丕称帝,追尊他为魏武帝.曹操是汉末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重要作家.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诗和散文.他的诗继承汉代乐府民歌反映现实的优良传统,有的写时事,有的写自己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风格悲凉慷慨.散文写得质朴简约,从内容到形式都不受传统的束缚,豪迈雄健,体现了“建安风骨”的基本特征.曹操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在文学上也各有成就,文学史家习惯称他们为“曹氏父子”或“三曹”.他们周围团结了一批文学家,形成所谓的邺下文学集团.而曹氏父子则以其倡导和创作,对建安文学的发展和建安风骨的形成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曹操原有集三十卷,已散佚.现存乐府诗二十余首,散文四十余篇,有中华书局辑校的《曹操集》.
【解题】
这首诗选自宋代郭茂倩(qiàn)编的《乐府诗集》卷三十.
曹操传世的诗歌全是乐府诗.用乐府旧题写时事,是曹操的首创.乐府旧题中有《步出夏门行》,属于《相和歌·瑟调曲》,源出汉代民谣,一人唱,三人和.现存的一首古辞是写求仙得道的.曹操则用它来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全诗共分四章(称四解),第一章《观沧海》,通过写观沧海所见的壮丽景色,抒发自己的博大襟怀;第二章《冬十月》和第三章《河朔》,记征战途中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动乱、田园荒芜的忧虑;第四章《龟虽寿》,描写诗人老当益壮、奋斗不息的英雄气概.四章之前有一段“艳”辞,相当于序言.诗写于建安十二年(公元207)曹操北征乌桓之际.
【注评】
东临碣(jié)石,以观沧海.东临碣石:东上碣石山.东:方位名词,这里作临的状语,表示向东、朝东.临:到,这里是登上的意思.碣石:古代山名,原在河北省乐亭县西南,滦河入海口的东面,今已沉入渤海中.以:连词,连接“东临碣石”和“观沧海”两个短语,所连接的后一部分表示前面动作行为的目的.观:看,这里是远眺、眺望的意思.沧海:东海,这里是泛称.〇以叙事发端,起调平稳.
水何澹澹(dàn),山岛竦(sǒng)峙(zhì).水:指海水.何:副词,用在形容词谓语前,表示程度之深.可译为“怎么这样”“多么”“那么”等.澹澹:水波动荡的样子.竦:同“耸”,高起,高耸.峙:直立.〇接着描绘登山观海所见壮丽景色.这两句写大海雄浑开阔的气象,是远景,全景.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树木:指山岛(即作者所登的碣石山)上的树木.丛生:(草木)聚集在一处生长.这里是说林密.丰:茂密,茂盛.○这两句写山岛,突出其林密草丰的特点,是近景,是局部.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萧瑟:秋风声.洪波:巨大的波涛.洪:大的意思.涌:形容大波掀动的样子.〇这两句写大海波涛汹涌的动态.以上六句描写,有静有动,有远有近,有主有从,都是实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日月:太阳和月亮.之:结构助词,可不译.行:运行.若:像,好像.出其中:从大海中出来.其:代词,代大海.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星汉:即天河,银河.灿烂:光彩耀眼.里:义同“中”,里面.○这四句是说日月星辰都好像在大海的胸中运行,显示大海包容一切的博大胸怀.是虚拟之景,想象之词.沈德潜评论说这四句有“吞吐宇宙气象”.其实正是诗人气概和襟怀的写照.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幸甚至哉:庆幸得很,好极了.幸:庆幸.至:极点.哉:助词,表示感叹语气.歌:动词,歌唱.以:连词,同“而”,连接“歌”和“咏志”两个动词.咏:用诗歌来抒发.志:心愿,胸怀.〇两句本来是配乐时用的套语,一般与正文意义无关.但在这首诗里却天然浑成,融为一体.
【译文】
东进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我站在山巅,心中的波涛也像海浪在起伏.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宁静的似在沉思.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次北固山下》 作者: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解】:
1、次:停留.
2、残夜:天快亮时.
3、江春句:还没到新年江南就有了春天的音讯.
4、归雁句:古时传说雁能带信,这句的意思是希望北归的大雁能将家信带到故乡洛阳.
【韵译】:
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
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更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年底就春风拂面.
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
【评析】:
这首诗写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级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不失诗苑奇葩,艳丽千秋.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作者介绍】
马致远(1250?~1323?)号东篱.元大都(拿北市)人.曾任江浙行省官吏,晚年隐居杭州乡村.他是元代著名杂剧、散曲作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其散曲多叹世之作,抒发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愤懑,也有浓重的隐居乐道,超然物外的消极情绪,风格豪放清逸.有近人辑本《东篱乐府》.
【解题】
天净沙,曲牌名.秋思,秋天的思念.
【注评】
枯藤老树昏鸦 枯:干枯.藤:蔓生植物.昏鸦:黄昏时的乌鸦.昏,黄昏.○见秋末之景,动游子思乡之情.
小桥流水人家 ○见他人之家,又增一分乡情.
古道西风瘦马 古道;古老荒凉的道路.○古道荒凉,西风骤起,马因长途跋涉而累瘦,人怎么受得了?以上为第一层,用九个细节构成一幅秋末之景,极力渲染悲凉气氛.
夕阳西下 ○“夕阳”照应上文“昏”字.
断肠人在天涯. 断肠人:指浪迹天涯的旅人,断肠,极写思乡思亲之甚.○前面的写景,都是为此句作铺垫.以上为第二层,作者直抒胸意,道出天涯游子之悲.
【译文】
黄昏,枯藤缠绕着的老树,乌鸦在哀鸣;潺潺流水,小桥旁边,呈现几户人家;嗍嗍西风,荒凉古道,疲惫不堪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夕阳已经落下,我这个浪迹天涯的旅人,不禁又升起思乡思亲之情,简直要肝肠俱断了.
西江月
辛弃疾
【作者介绍】
见《清平乐·村居》.
【解题】
这首《西江月》选自《稼轩长短句》,原有题目是“夜行黄沙道中”.黄沙即黄沙岭,在上饶县西四十里,宋孝宗淳熙八年(公元1181)冬,辛弃疾被弹劾,罢去江西安抚使一职,退居上饶带湖、瓢泉一带,一住近二十年.这期间,词人常常经行于黄沙道上.很喜爱这里的景色,于是写下不少描写这一带风光的词作,这首《西江月》便是其中之一.它描述词人夜行黄沙道中所见的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生动地表达出词人对农村生活的爱好和对农事丰收的喜悦.
“西江月”是词牌名.
【注评】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明月别枝惊鹊:明亮的月光,惊起在树上栖息的乌鹊,从这一枝跳到了另一枝.别枝:飞离原来栖息的树枝.这一句的正常词序应该是“明月惊鹊别枝”,为服从词牌格律的要求,调整成这个样子.清风半夜鸣蝉:半夜里清风吹拂枝头,蝉也应和着乌鹊的啼叫声叫了起来.乌鹊对光线的感觉是很灵敏的,它们在黑暗中一遇到明亮的光线时,往往要惊动起来.而蝉因鹊惊鹊啼、清风吹动枝头,也随之叫了起来.○两句写夏夜明月清风和林间景物,有动有静,刻画传神.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两句说在稻花飘香的时候,只听见蛙声阵阵,好像在说今年是一个丰收的年景.意思是一片蛙声伴着阵阵稻花香,预示丰收在望.听取:听到.一片:连成一体,到处都是.○蛙声本无意,却认为仿佛有心在预报丰年,寓情于景,洋溢着作者的喜悦之情.
上阕着重描绘晴朗的夏夜农村田野的景物.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天边挂着七八颗星星,山前下了一阵零星小雨.七八个星:状写天空月明星稀情景,星星只有数得出的不多几个.天外:天边.两三点雨:状写阵雨稀疏,只感觉到不多几点.○两句写雨,是夏夜阵雨将临的独特景象.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xiàn). 道路转过溪头.社林旁边一座当年的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旧时:过了时的,当年的.社林:土地庙周围的树林.社:本指土地神,后把乡村祭土地神的庙叫作社.见:同“现”,出现.○作者因阵雨将临急于赶路,忽然路边看到茅店可以避一避,心情为之坦然.
下阕写作者阵雨来临之前赶路的情景.
【译文】
明亮的月光,惊起在树上栖息的乌鹊,从这一枝跳到另一枝.一阵微风吹来,蝉声也在半夜里响了起来.稻田里的蛙声叫得更响,连成一片,伴着阵阵稻花香传到远处,似乎在向人们报告丰收在望的喜讯.
夜空里,只有数得清的几颗亮星,在天边闪烁,微风送来了零星小雨落在山前.我加快了赶路的脚步.真巧,社林边一座当年的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作者介绍】
见《卖炭翁》.
【解题】
这首诗选自《白氏长庆集》卷二十.
钱塘湖就是杭州西湖,那里气候宜人,山川秀丽,更兼楼观(guān)参差,映带左右,自唐代以来,一直是游览胜地.白居易少年时代就对杭州神驰向往,唐穆宗长庆二年(822)秋,他由忠州刺史改任杭州刺史,终于实现了这一夙愿.长庆四年夏,他又改任苏州刺史.在杭州任职的六百天里,诗人不仅带领民众筑堤浚井,为地方做了不少好事,而且也饱览西湖的山光水色,写了许多吟咏西湖风景的诗篇,《钱塘湖春行》即其中之一.
这首诗写于长庆三年(823),是一首七言律诗.
【注评】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孤山寺:南朝陈文帝天嘉(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孤山:位于西湖的北部,座落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孤峰耸立,景色秀丽,为湖山登临胜地.贾亭:即贾公亭.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潮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平了湖岸.初:副词,刚刚.云脚低;指云层低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zhuó)春泥. 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莺.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指向阳的树木.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mò)马蹄. 乱花:各种颜色的野花.渐:副词,渐渐的.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浅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的春草.才能:刚够上.没:遮没,盖没.○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侧重花草.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dí) 行不足:百游不厌.阴:同“荫”.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自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诗人由北而西而南而东,环湖一周,诗则以湖东绿杨白堤结束,以“最爱”直抒深情.
【译文】
在一个明丽的春日,我信马来到钱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绕到贾公亭西.一场春雨刚过.云气同湖面上的微波连成一片,像贴在水面似的.而湖水涨得满满的,快要跟岸齐平了.远处近处都有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使者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飞.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它们忙着衔泥筑巢.沿途繁花东一簇,西一丛,快要让人眼花缭乱了.而路上的春草刚从土里钻出来,刚够遮住马蹄.春神把花挂在树上,把草铺在地上,供人们尽情赏玩,而我最迷恋的却是湖东一带,这里绿杨成荫,白堤静静的躺在湖边,安闲,自在,真要让人留连忘返了.
观沧海
曹操
【作者介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东汉沛国谯(qio)(今安徽省毫(bó)县)人.汉献帝时官至丞相,后被封为魏王.死后其子曹丕称帝,追尊他为魏武帝.曹操是汉末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重要作家.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诗和散文.他的诗继承汉代乐府民歌反映现实的优良传统,有的写时事,有的写自己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风格悲凉慷慨.散文写得质朴简约,从内容到形式都不受传统的束缚,豪迈雄健,体现了“建安风骨”的基本特征.曹操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在文学上也各有成就,文学史家习惯称他们为“曹氏父子”或“三曹”.他们周围团结了一批文学家,形成所谓的邺下文学集团.而曹氏父子则以其倡导和创作,对建安文学的发展和建安风骨的形成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曹操原有集三十卷,已散佚.现存乐府诗二十余首,散文四十余篇,有中华书局辑校的《曹操集》.
【解题】
这首诗选自宋代郭茂倩(qiàn)编的《乐府诗集》卷三十.
曹操传世的诗歌全是乐府诗.用乐府旧题写时事,是曹操的首创.乐府旧题中有《步出夏门行》,属于《相和歌·瑟调曲》,源出汉代民谣,一人唱,三人和.现存的一首古辞是写求仙得道的.曹操则用它来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全诗共分四章(称四解),第一章《观沧海》,通过写观沧海所见的壮丽景色,抒发自己的博大襟怀;第二章《冬十月》和第三章《河朔》,记征战途中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动乱、田园荒芜的忧虑;第四章《龟虽寿》,描写诗人老当益壮、奋斗不息的英雄气概.四章之前有一段“艳”辞,相当于序言.诗写于建安十二年(公元207)曹操北征乌桓之际.
【注评】
东临碣(jié)石,以观沧海.东临碣石:东上碣石山.东:方位名词,这里作临的状语,表示向东、朝东.临:到,这里是登上的意思.碣石:古代山名,原在河北省乐亭县西南,滦河入海口的东面,今已沉入渤海中.以:连词,连接“东临碣石”和“观沧海”两个短语,所连接的后一部分表示前面动作行为的目的.观:看,这里是远眺、眺望的意思.沧海:东海,这里是泛称.〇以叙事发端,起调平稳.
水何澹澹(dàn),山岛竦(sǒng)峙(zhì).水:指海水.何:副词,用在形容词谓语前,表示程度之深.可译为“怎么这样”“多么”“那么”等.澹澹:水波动荡的样子.竦:同“耸”,高起,高耸.峙:直立.〇接着描绘登山观海所见壮丽景色.这两句写大海雄浑开阔的气象,是远景,全景.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树木:指山岛(即作者所登的碣石山)上的树木.丛生:(草木)聚集在一处生长.这里是说林密.丰:茂密,茂盛.○这两句写山岛,突出其林密草丰的特点,是近景,是局部.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萧瑟:秋风声.洪波:巨大的波涛.洪:大的意思.涌:形容大波掀动的样子.〇这两句写大海波涛汹涌的动态.以上六句描写,有静有动,有远有近,有主有从,都是实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日月:太阳和月亮.之:结构助词,可不译.行:运行.若:像,好像.出其中:从大海中出来.其:代词,代大海.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星汉:即天河,银河.灿烂:光彩耀眼.里:义同“中”,里面.○这四句是说日月星辰都好像在大海的胸中运行,显示大海包容一切的博大胸怀.是虚拟之景,想象之词.沈德潜评论说这四句有“吞吐宇宙气象”.其实正是诗人气概和襟怀的写照.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幸甚至哉:庆幸得很,好极了.幸:庆幸.至:极点.哉:助词,表示感叹语气.歌:动词,歌唱.以:连词,同“而”,连接“歌”和“咏志”两个动词.咏:用诗歌来抒发.志:心愿,胸怀.〇两句本来是配乐时用的套语,一般与正文意义无关.但在这首诗里却天然浑成,融为一体.
【译文】
东进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我站在山巅,心中的波涛也像海浪在起伏.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宁静的似在沉思.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次北固山下》 作者: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解】:
1、次:停留.
2、残夜:天快亮时.
3、江春句:还没到新年江南就有了春天的音讯.
4、归雁句:古时传说雁能带信,这句的意思是希望北归的大雁能将家信带到故乡洛阳.
【韵译】:
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
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更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年底就春风拂面.
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
【评析】:
这首诗写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级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不失诗苑奇葩,艳丽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