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燕子风筝的介绍,鱼风筝的介绍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23 21:12:43
燕子风筝的介绍,鱼风筝的介绍
燕子风筝的介绍,鱼风筝的介绍
十三世纪时,意大利马可•波罗自中国返回欧洲后,始传到世界各地.
  据古书记载:“五代李郑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故名风筝.”故而不能发出声音的叫“纸鸢”,能发出声音的叫“风筝”.
  古代风筝,曾被用于军事上之侦察工具外,更进行测距、越险、载人的历史记载.
  南北朝——风筝曾是被作为通讯求救的工具.梁武帝时,侯景围台城,简文尝作纸鸢,飞空告急于外,结果被射落而败,台城沦陷,梁 武帝饿死留下这一风筝求救的故事.
  北齐——文宣帝高洋,将人绑上翅膀,令人从高塔跳下摔死,名为“生”.
  汉代——楚汉相争,韩信曾令人制作大型风筝,并装置竹哨弓弦,于夜间漂浮楚营,使其发出奇怪声音,以瓦解楚军士气.
  唐代——将被用于军事上的风筝,已渐转化为娱乐用途,并于宫庭中出放风筝.
  宋代——把放风筝做为锻炼身体的功能,百姓在清明节时,将风筝放的高而远,然后将线割断,让风筝带走一年所积之霉气.
  明代——以风筝载炸药,依“风筝碰”的原理,引爆风筝上的引火线,以达成杀伤敌人之目的.
  清乾隆——即有双纸控制风筝详图尺寸与解说.
  日据时代——因军事的理由禁止放风筝,因为鲜艳的风筝可传递给敌方讯息,并提供飞机轰炸的目标.
  二次世界大战美军曾用特技风筝做活动靶,训练打靶.
  1980年,风筝开始广受喜爱,除原来双线外,并演变成三线,四线的技术风筝或特技风筝.
  历史起源
  风筝真正的起源,现在已无法证明.有些民俗学家认为,古人发明风筝主要是为了怀念世故的亲友,所以在清明节鬼门短暂开放时,将慰问故人的情意寄托在风筝上,传送给死去的亲友.
  风筝,古时称为「鹞」,北方谓「鸢」.大多数的人认为风筝起源于中国,而后广传于全世界,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实际上,中国最早出现的风筝是用木材作的.春秋战国时,东周哲人墨翟(公元前478-392年),曾「费时三年,以木制木鸢,飞升天空...」.墨子在鲁山(今山东潍坊境内),「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这是说墨子研究试制了三年,终于用木板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是最早的风筝,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风筝.(约纪元前300年左右),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年.
  直至东汉期间,蔡伦发明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因此可以推断,中国风筝已有两千年以上历史了.
  墨子把制风筝的事业传给了他的学生公输班(也称鲁班),<墨子‧鲁问篇>中说,鲁班根据墨翟的理想和设计,用竹子做风筝.鲁班把竹子劈开削光滑,用火烤弯曲,做成了喜鹊的样子,称为「木鹊」,在空中飞翔达三天之久.<鸿书>上说:「公输班制木鸢以窥宋城」.
  最初风筝常被利用为军事工具,用于三角测量信号、天空风向测查和通讯的手段.就如春秋时期,鲁班『制木鸢以窥宋城』.
  公元前190年,楚汉相争,汉将韩信攻打未央宫,利用风筝测量未央宫下面的地道的距离.而垓下之战,项羽的军队被刘邦的军队围困,韩信派人用牛皮作风筝,上敷竹笛,迎风作向(一说张良用风筝系人吹箫)汉军配合笛声,唱起楚歌,涣散了楚军士气,这就是成语「四面楚歌」的故事.
  在正史中也有关于风筝的记载,时间较五代更早,其一是南朝的〔侯景之乱〕,梁武帝被侯景围困,城墙被包围.曾放风筝向外求援,据南史卷八十「侯景传」中所述,在梁武帝萧衍大清三年(公元549年)时,侯景作乱,叛军将武帝围困于梁都建邺(即今南京),内外断绝,有人献计制作纸鸦,把皇帝诏令系在其中,当时太子简文在太极殿外,乘西北风施放向外求援,不幸被叛军发觉射落,不久台城即遭攻陷,梁朝从此也衰微灭亡.这是简文施放风筝向外求救不幸失败的故事.
  相传在公元前五世纪时,希腊的阿尔克达斯就发明了风筝,可惜后来失传.直到公元十三世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从中国返回欧洲后,风筝才开始在西方传播开来.
  又从其它考据证实,约第十世纪传至韩国再至日本,十三、四世纪才传至欧洲.
  美国也有放风筝的故事,当时的人们以为雷电与闪光,是宗教上神的怒吼而生恐惧,富兰格林则利用风筝,证明了雷电与闪光是空中放电的现象,而发明了避雷针.风筝的故乡-山东潍坊
  中国风筝
  中国的风筝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从传统的中国风筝上到处可见吉祥寓意和吉祥图案的影子.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不仅创造出优美的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文字和绘画,还创造了许多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寓意吉祥的图案.它通过图案形象,给人以喜庆、吉祥如意和祝福之意;它融合了群众的欣赏习惯,反映人们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渗透着我国民族传统和民间习俗,因而在民间广泛流传,为人们喜闻乐见.
  有着二千多年历史的风筝,一直融入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受其熏陶,在传统的中国风筝中,随处可见这种吉祥寓意之处:“福寿双全”、“龙凤呈祥”、“百蝶闹春”、“鲤鱼跳龙门”、“麻姑献寿”、“百鸟朝凤”、“连年有鱼”、“四季平安”等这些风筝无一不表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吉祥图案运用人物、走兽、花鸟、器物等形象和一些吉祥文字,以民间谚语、吉语及神话故事为题材,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象征及谐音等表现手法,构成“一句吉语一图案”的美术形式,赋予求吉呈祥、消灾免难之意,寄托人们对幸福、长寿、喜庆等愿望.它因物喻义、物吉图案,将情景物融为一体,因而主题鲜明突出,构思巧妙,趣味盎然,富有独特的格调和浓烈的民族色彩.例如一对凤鸟迎着太阳比翼飞翔的图案,称为“双凤朝阳”,它以丰富的寓意、变化多姿的图案,体现了人们健康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对美好幸福的追求.
  中国吉祥图案内容丰富,大体有“求福”、“长寿”、“喜庆”、“吉祥”等类型,其中以求福类图案为多.
  求福:
  人们对幸福有共同的追求心理.蝙蝠因与“遍福”、“遍富”谐音,尽管它形象欠美,但经过充分美化,把它作为象征“福”的吉祥图案.以蝙蝠为图案的风筝比比皆是,如在传统的北京沙燕风筝中,以“福燕”为代表,在整个硬膀上,可以画满经过美化的蝙蝠.其它的取其寓意的风筝有:“福中有福”、“福在眼前”、“五福献寿”、“五福捧寿”、“福寿双全”、“五福齐天”、“五福献寿”等,周代《洪范》篇载“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攸好德”谓所好者德,“考终命”谓善终,不横夭.按五福寓意,福已包含富和寿.其他的求福吉祥图案还有“鱼”和“如意”(如意原是竹木制的搔杖,专搔手够不到的地方,因能尽如人意而得名).与此有关的吉祥图案与风筝有:“连年有鱼”,“喜庆有余”,“鲤鱼跳龙门”,“百事如意”,“必定如意”,“平安如意”等.
  长寿:
  古往今来人们都希望健康长寿.寄寓和祝颂长寿的图案很多:有万古长青的松柏,有据说能享几千年寿命的仙鹤及色彩缤纷的绶带鸟,有据说食之可以长命百岁的“仙草”灵芝和能够使人长生不老的西王母仙桃等.追求和表达长寿的“寿”字有三百多种字形,变化极为丰富.源于佛教的“万”字纹样,寓“多至上万”之意.在沙燕风筝中,腰部的图案就多为回转“万”字纹样.与此有关的吉祥图案与风筝有:“祥云鹤寿”,“八仙贺寿”等.
  喜庆:
  表达人们美好、愉快、幸福的心情.喜字有不少字形,“喜喜”是人们常见的喜庆图案.喜鹊是喜事的“征兆”,风筝中有“喜”字风筝,“喜喜”风筝碰等,与此有关的风筝和吉祥图案有:“喜上眉梢”,“双喜登眉”,“喜庆有余”,“福禄寿喜”,“双喜福祥”.喜庆图案颇具情趣的还有百蝶、百鸟、百花、百吉、百寿、百福、百喜等图案,如“百鸟朝凤”.寓间美满婚姻、夫妇和谐有鸳鸯图案风筝等.
  吉祥:
  龙、凤、麒麟是人们想象中的瑞禽仁兽.龟在古代是长寿的象征,后来以龟背纹代替.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关于龙的话题,中国是个尚龙的国家,在我们国家里龙是有着特别的意味,龙有着鹿的角,牛的头,蟒的身,鱼的鳞,鹰的爪的神奇生物,被视为中华古老文明的象征.以瑞禽仁兽及其它物象构成的传统吉祥图案有:“龙凤呈祥”,“二龙戏珠”,“彩凤双飞”,“百鸟朝凤”等.中国传统风筝——龙头蜈蚣长串风筝,尤其是大型龙类风筝,以其放飞场面壮观,气势磅礴而受人喜爱.
  其他国家
  各国风筝的特点及风俗
  虽然对于风筝的起源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大多数人还是认为风筝的起源在中国,大约在8世纪时传播到世界各国.
  一般而言,由于亚洲地区盛产竹材,适合各种自由曲线的结构设计,并且与神话传说相结合,所以风筝造型千变万化且富个人色彩;而西方国家因为缺少竹材而以玻纤或碳纤为材料,在风筝造型及色彩上力求鲜明、简洁,多以单纯的色块来表现.
  不过由于材料、气候和民俗习惯的差异,而演化出各式各样、形态多变的风筝,例如北方的沙燕传到东南亚后,就转化成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印度、泰国等各型月筝;而硬拍和米字结构传到韩国发展成风穴风筝,传到日本,则以浮世绘风格传扬于世.至于传到欧美地区的风筝以风箱、伞翼及十字结构为主,因此以各种立体造型及三角翼等几何图案为设计主流.
  马来西亚:传说很美丽
  马来西亚人喜欢放风筝,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以前,据说是为了向稻神致意.有这样一个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个穷庄稼汉在田里遇到一个迷路的女孩,他把女孩领回家,悉心抚养,女孩越长越漂亮,他和乡亲们的收成也越来越好.谁知他老婆起了妒忌之心,把女孩赶出了家门,从此,村子里庄稼的收成就越来越坏了.原来,那漂亮的姑娘就是稻神.有人告诉他,必须做一个漂亮的东西,放到空中稻神之处,向她表示忏悔.这庄稼汉便做了风筝.随着风筝的升空,人们的日子又富裕了起来.
  马来西亚风筝的长度一般在一米到二米之间,宽与长相仿.风筝的制作相当讲究.首先挑选面向东方生长的竹子,据说这能保证太阳神始终附在风筝上伴随你度过一生.
  马来西亚风筝的形状有鱼、鹰、猫、鹦鹉等,然而人们最喜欢的却是月亮风筝.月亮风筝因形似月牙而得名,这种风筝有的像鸟、有的像鱼,但都不失月牙形的特点.在正式的官方场合,马来姑娘常常手执精心制作、图形优美的月亮风筝迎接贵客.
  马来西亚政府经常组织风筝比赛.马来西亚航空公司还把风筝作为公司的标志.
  日本:浮世绘风格独特
  风筝传入日本的时间,一般以为是在中国唐代时,通过遣唐使从中国带往日本的.
  风筝传入日本后,原是作为同事方面传递讯息之用,直到江户时代才在民间流传开来.早期的风筝多为长方形和金半圆形,上面没有任何装饰.到了明治时代,浮世绘的画风已形成日本风筝的独特风格,让风筝的艺术与欣赏价值更为提高.
  韩国:风穴风筝独树一帜
  韩国自行发展出代表性的风筝——风穴风筝,这是由米字结构的风筝转化而来.
  一般的米字风筝是以十字交叉与对角线交叉的骨架结合在一起,加强结构与增加受风.而韩国的风穴风筝更进一步地在平面上挖一个风穴,巧妙地运用受风与排风的位置,让背风转为浮力,使风筝的动作更为灵活,属于打斗风筝的一种.
  泰国:风筝也有男女之别
  泰国的风筝有男、女之别,男筝称之为鸟筝,女筝称之为鱼筝.鸟筝一般有2米高,又叫“猜朗康”;鱼筝形如钻石,也称“白宝”,放飞时要由7个女子操控.每年2月~4月是传统放风筝季节,常举办多风筝赛会.
  荷兰:曾造出世界最大
  现在的荷兰风筝多没有骨架,材料多为尼龙布和塑胶纸.荷兰曾在1984年展示一只世界上最大的风筝,无骨架,以尼龙布制成,放飞前要先充气,并由8吨的汽车牵引才能顺利升空.
  英国:风筝监视潜水艇
  在英国,风筝原先是作为航空学的装置之一.20世纪20年代,以风筝进行广告宣传已是常见的宣传手法,而二次大战中,英国曾用风筝载人来监视德国潜水艇的活动.20世纪40年代,英国海军还曾把风筝作为防卫空中攻击的装置配置在驱逐舰上.
  美国:特技风筝来自靶机
  放风筝,在美国被视为一种老少咸宜的体育活动,所流行的风筝多为尼龙布制,不怕风吹雨淋.
  1956年发明软体风筝后,不仅放飞时只靠尼龙布或塑胶材料来支撑,更可将风筝折叠起来,携带相当方便.现在相当流行的特技风筝,据说就是根据导弹射击试验的靶机设计出来的.
  风筝艺术概况
  中国风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高超的技艺,这点早已为世人所公认.但要认真研究起来,记述中国风筝的详细资料却不多,而专述中国风筝具体技艺的资料就更少.中国传说曹雪芹所著的“南鹞北鸢考工志”是一个记述中国风筝技艺的专著,但至今不只还见不到此书的全文,就连此说是否属实,曹氏是否确有废艺斋集稿这套著作,也还缺少足够的旁证材料,学术界还在争论之中,没有结论.从主观愿望上讲,我们很希望曹氏或其他先人能为后代留下一本有关中国风筝技艺的宝贵资料,供今人继承和发展.但希望不能代替事实,我们只能等待着这方面新的发现.除此之外,就是一些流传的谱式了.如传说宋徽宗的“宣和风筝谱”是较早的一本,但至今乃未见到.其他就是各风筝世家或风筝玩家个人收集的谱式了,今天还能找到一些.中国虽然这些谱式各有局限,但必竟是可贵的资料,其中值得一提的是30年代金铁庵著的“风筝谱”一书较有价值,不足之处是没有图,这也许是由于当时印刷出版条件和资金的限制有图而未印出来.中国除“谱”外还有一种可贵的实物资料——“条”,即制作某种风筝骨架所用的标准竹条,这一般都是在大批生产风筝的世家中代代相传的,如北京“风筝哈”家就有一捆流传几代的“条”.这就补充了“谱”上只有画面,没有骨架或只有骨架而没有具体竹条尺寸和粗细变化的不足,使风筝技艺的流传更加完整.在文字、图画和实物之外,中国民间工艺的技艺传授主要靠“口传心授”,这就是在民间艺人中使用的“诀”.这是为了好教好记和保密所用的“歌诀”或“切口”.由于艺人的文化水平所限,这些歌诀或切口往往有音无字、或有字无形,在流传中丢失、修改、讹误很多.中国对风筝技艺的讨论主要是以上述流传下来的有限的文化遗产做为历史背景的参考,以现存的传统中国风筝为根据,用科学的工艺技术和飞行力学原理进行分析,希望它能为今后中国风筝技艺的推广和发展提供一点参考.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不当之处还望各位专家学者,前辈同好,有识之士和青少年朋友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批评指正.
  传统中国风筝的技艺概括起来只有四个字:扎、糊、绘、放.简称“四艺”.简单地理解这“四艺”即扎架子,糊纸面,绘花彩,放风筝.但实际上这四字的内涵要广泛得多,几乎包含了全部传统中国风筝的技艺内容.如“扎”包括:选、劈、弯、削、接.“糊”包括:选、裁、糊、边、校.“绘”包括:色、底、描、染、修.“放”包括:风、线、放、调、收.而这“四艺”的综合活用就要达到风筝的设计与创新的水平.
  我们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风筝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关著名艺人
  陈善庭,张衍禄,牟秀兰,郭遒馨,胡敬珠,杨同科,杨万善,韩连溪,康万香,孙永春,张效东 [2]
  简要做法
  做风筝的工具:
  浆糊、 纸刀
  做风筝的材料:
  竹篾、纱纸条、马拉纸
  方形风筝的特点:
  (1)这种四方形的风筝,现在用得最多,最普遍.
  (2)风筝的骨架,单单用两支组成非常简单.
  (3)做法虽然简单,可是样子的变化非常多,加些工夫可以做出很 多东西.
  做法:
  1. 首先将竹篾浸水,令竹篾软身,再用 刀将篾破开,约三分之一粗度,然后修半形,因为稍后要将竹篾贴在马拉纸上,如果太粗,竹篾会拉破纸张,同时竹篾太粗,纱纸条就贴不稳.将修好的竹篾裁成两条长短适当的长度,约为16吋及23吋.下一步,就将马拉纸裁成一个四方,长约24吋,马拉纸是一种非常粗糙的纸张,最适合作风筝之用.
  2. 到此时就可以将竹篾贴在纸上,但要记着将长长的竹篾,用纱纸扎在短的三份之一,然后慢慢屈曲,直至长竹篾两端触到纸的对角之上将它贴好.
  3. 最后一步就将风筝的尾巴贴在风筝的下方,较好线与风筝的角度后,就可起放.
  4. 风筝的尾巴是平衡风筝的主要工具,当风筝乘风而上之时,如果一方较重,风筝就会偏向这方,而尾巴最好比较长,因为越长就会有一个重量今风筝头部升起,使全身受风,平衡了斜的一方.
  5. 风筝的丝线可以用牛皮线、棉线、玻璃线等线辘可分圆线辘及排辘将线扎在风筝上,要成一斜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