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中国文化产业政策发展分析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23 18:44:24
中国文化产业政策发展分析
中国文化产业政策发展分析
嗯.刚写论文
  目前最全的了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已于日前发布.相关内容本报将陆续刊登,今日选登文化产业和对外文化交流部分.
  发展重点文化产业.确定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门类,推动国家数字电影制作基地建设、国产动漫振兴工程、“中华字库”工程等一批具有战略性、引导性和带动性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在重点领域取得跨越式发展.
  1.影视制作业.发展影视内容产业,提升电视剧、非新闻类电视节目和电影、动画片的生产能力,扩大影视制作、发行、播映和后产品开发,增加数量,提高质量,满足多种媒体、多种终端发展对影视数字内容的需求.
  2.出版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快从主要依赖传统纸介质出版物向多种介质形态出版物共存的现代出版产业转变,从主要依赖区域性市场向综合开拓国际国内市场转变.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实力的出版企业集团,打造一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出版品牌.
  3.发行业.支持出版物发行企业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重点发展连锁经营、现代物流和网络书店等现代出版物流通系统,形成若干大型发行集团,建设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出版物市场.
  4.印刷复制业.发展高新技术印刷、特色印刷和光盘复制业,建成若干各具特色、技术先进的印刷复制基地,使我国成为重要的国际印刷复制中心.
  5.广告业.发挥各类媒体的作用,积极促进广告业的健康发展,努力扩大广告产业规模,提高媒体广告的公信力,广告营业总额有较快增长.
  6.演艺业.推进营业性演出单位资产重组,发展演艺经纪商,加强演出协作网络建设,形成一批大型演艺产业集团.
  7.娱乐业.发展电子娱乐业,开发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健康向上和技术先进的新兴娱乐方式,创新娱乐业态.鼓励连锁娱乐企业的发展.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娱乐设施,加强文化娱乐主题园区建设.
  8.文化会展业.发展各类综合及专业文化会展,重点支持覆盖全国并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会展,办好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相关文化活动及会展,使文化会展业成为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重点支持的文化会展
  1.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
  2.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
  3.中国国际动漫节
  4.中国国际音像博览会
  5.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
  6.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
  7.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
  8.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
  9.数字内容和动漫产业.积极发展以数字化生产、网络化传播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内容产业.加快发展民族动漫产业,大幅度提高国产动漫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积极发展网络文化产业,鼓励扶持民族原创的、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研发,拓展民族网络文化发展空间.
  重大文化产业推进项目
  国家数字电影制作基地建设工程——采用数字电影摄制技术与工艺,推动传统技术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形成数字电影规模化生产和制作能力,全面提高我国电影的拍摄和制作水平.
  国产动漫振兴工程——建设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和教学研究基地,建立动漫技术设备和公共技术平台支撑服务体系共享机制,增强国产动漫的原创制作能力和衍生产品开发能力,培育一批充满活力、专业性强的中小型动漫企业和具有中国风格、国际影响的动漫品牌.
  “中华字库”工程——建立全部汉字及少数民族文字的编码和主要字体字符库.重点研发汉字的编码体系、输入、输出、存储、传输以及兼容等关键技术.
  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出版工程——以各种信息资源为基础,采用现代人工神经网络、数据库和计算机信息检索等高新技术,建立新一代综合各类知识信息的数据库,提高我国信息资源深度综合开发利用的能力和水平.
  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和结构.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强省、强市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形成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格局.
  1.加强重点文化产业带建设.以建设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城市为核心,加快产业整合,形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三大文化产业带.积极发展我国西南、西北地区等具有鲜明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群.推进科学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应用,加快文化产业优化升级步伐,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加入国际文化产业分工体系,不断提高国际化水平.
  2.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促进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分工,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使之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孵化器.形成若干出版、印刷复制、影视制作和文化产品批销等产业中心,重点建设一批大型影视制作、动漫、音像电子、印刷复制和演艺等产业示范基地.
  3.促进区域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产业带、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的带动与辐射作用.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中部地区加快文化产业崛起,西部地区结合地方特色和资源优势,着力增强文化产业自我发展能力,努力形成东中西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新格局.
  转变文化产业增长方式.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转变增长方式,提高效益,扩大规模,促进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1.推动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加快从单纯依赖数量、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大力提高质量、效益的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集聚,形成规模经济效益,提高集约化经营的能力和水平.围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跨地区跨行业的联合、兼并、重组,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
  2.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改造传统的文化生产和传播模式,推进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全面推进广播影视制作、传输、发射、播映、存储、交换以及影视和演艺后产品开发等领域的数字化.推动数字化出版、印刷以及现代物流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积极拓展新型文化产品和服务,提升文化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竞争实力.
  3.发展“专、精、特、新”中小文化企业.放宽市场准入,简化审批手续,建立完善的进入和退出机制,鼓励、支持和促进中小文化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富有活力的优势企业群体.鼓励公民以知识产权作为出资,依法创办中小文化企业.支持社会力量建立风险投资和担保公司,为中小文化企业发展提供服务.
  4.鼓励发展文化相关产业.推动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促进文化产业与教育、科技、信息、体育、旅游、休闲等产业的联动发展,与工业设计、城市建设等经济活动相结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支持文化企业充分利用自有知识产权和品牌优势,向相关产业延伸发展,开发多种形式的衍生产品.
  培育文化市场主体.着力重塑文化市场主体,提高国有文化企业竞争力,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1.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一般艺术院团和除少数承担政治性、公益性出版任务外的出版单位及文化、艺术、生活、科普类等报刊社,新华书店、电影制片厂、影剧院、电视剧制作单位和文化经营中介机构,党政部门、人民团体、行业组织所属事业编制的影视制作和销售单位,新闻媒体中的广告、印刷、复制、发行、传输网络部分及影视剧等节目制作与销售部门,分期分批完成转制为企业的任务.规范国有文化事业单位的转制,加强对文化事业单位剥离企业的监管,合理确定产权归属,明确出资人权利,建立资产经营责任制,努力形成一批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文化企业与企业集团.
  2.加快国有文化企业公司制改造.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为重点,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国有文化企业的公司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使国有和国有控股的文化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加快国有文化企业的股份制改造,2010年前国有独资文化企业基本完成规范的公司制改造,推出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上市文化公司.
  3.培育文化产业战略投资者.推动国有文化资本向市场前景好、综合实力强、社会效益高的领域集中,充分发挥国有文化资本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运用市场机制,以资本为纽带,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实力雄厚的国有或国有控股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使之成为文化市场的主导力量和文化产业的战略投资者.鼓励和支持国有文化企业开发市场占有率高的原创性产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
  4.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平等竞争机会,加强和改进服务,鼓励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支持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发展.
  健全各类文化市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门类齐全的文化市场,促进文化产品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
  1.发展文化产品市场.鼓励发展城镇中小型特色书店、专业书店、社区书店和网络书店.重点发展农村各种形式的出版物发行网点、代销点和租赁点,鼓励各种资本投入农村出版物发行,拓展农村出版物市场.规范和发展演出市场.在大中城市推广票务连锁服务,形成覆盖全国的票务连锁服务网络.繁荣电影、广播电视节目交易市场,开拓动漫游戏、移动电视、付费电视、网络广播电视等新兴市场.扶持艺术品市场发展,努力使我国成为亚洲主要的艺术品交易中心之一.
  2.完善文化要素市场.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拓展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鼓励文化企业通过发行公司股票、企业债券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完善文化企业间接融资制度,通过创新信贷担保手段和担保办法,为文化企业向金融机构借款提供便利条件.规范文化产权交易,重点发展版权和其他无形文化资产交易市场.建立文化行业人才库、人才评价体系,促进人才合理配置和有序流动.完善文化信息、技术交易市场,提升服务水平.发展文化经纪代理、评估鉴定、技术交易、推介咨询、担保拍卖等中介服务机构,引导其规范运作,向品牌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加强执业培训,推行资格认证制度.制定和完善文化中介机构管理办法,规范中介行为,提高服务质量.
  3.培育农村文化市场.运用市场准入、价格调节、财税优惠等政策,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在出版发行、电影放映、文艺表演、网络服务等领域,积极开发农村文化市场.制定扶持农村文化经营单位和个体经营者的经济政策,简化对农村个体工商户和民营文化企业的登记审核程序.支持农民群众自筹资金、自己组织、自负盈亏、自我管理,兴办农民书社、电影放映队等,扶持民间剧团的发展.鼓励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剪纸、绘画、陶瓷、泥塑、雕刻、编织等民间工艺项目,支持农村民间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
  4.健全文化行业组织.各类文化行业组织要依照法律和章程,认真履行市场协调、行业自律、监督服务与维权等职能,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中国文联、中国作协、中国记协等人民团体,要积极发挥行业自律和维权作用.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中国版权协会、中国演出协会、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等,要切实转变职能,加强自身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到2010年,完成文化领域各种行业组织的建设和改造,实现政府部门与行业组织分开.
  5.鼓励和引导文化消费.适应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趋势,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消费热点,拓展消费领域,引导社会公众的文化消费.文化产品生产单位要面向群众,努力降低成本,提供价格合理、丰富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具备条件的地方,可采用政府补贴方式,向社会提供低价文化产品.提高国民的阅读意识和文化消费意识,拓展教育培训、健身、旅游、休闲等与文化相结合的服务性消费.改善文化消费环境,加强文化产品价格监管,建立和完善文化产品消费投诉、受理机制,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发展现代文化产品流通组织和流通方式.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加快文化产品物流中心建设,实行新型代理配送制度,建立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相配套、贯通城乡的文化产品流通网络.
  1.培育全国和区域性的大型现代流通组织.加强以跨地区连锁经营、信息化管理和现代物流为特征的大型现代文化流通企业的建设.鼓励具有竞争优势的文化流通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收购和特许经营等方式,实现规模扩张.重点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具有著名品牌、辐射力强的大型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流通企业和企业集团,使之成为文化流通领域的主导力量.鼓励资产质量好、经营规范、成长性强的文化流通企业上市.
  2.建设辐射全国的区域文化产品物流中心.加快文化产品流通产业布局及结构调整,支持立足区域、辐射全国的文化产品物流中心建设,鼓励跨越区域、管理规范、技术先进、服务优质的现代文化产品物流企业发展.列入规划的文化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建设,纳入国家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并享受与之相关的优惠政策.
  3.发展现代文化产品连锁经营.鼓励出版物发行、票务、互联网上网服务、电影发行放映等文化企业以资本为纽带,建立母子公司体制的直营连锁网络,或通过品牌、商号、配送、管理技术等联结方式发展特许经营网络,形成一批全国性和区域性文化产品连锁企业,使连锁业态成为文化产品流通业的主要发展方向.鼓励文化产品连锁经营企业跨地区发展,推动有条件的企业跨国连锁经营.继续推进电影院线制改革,建设跨区域规模院线、特色院线和城乡数字电影院线.
  4.积极发展文化电子商务.充分利用现代通信和计算机技术,构建网络文化产品和文化生产要素交易平台,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产品流通.按照政府推动与企业主导相结合的原则,发挥企业在电子商务开发应用中的主体作用,推进文化企业信息化建设.建立和完善文化行业信息资源共享和在线交易信用机制,研究制定文化行业电子商务规范,积极发展面向消费者的新型文化电子商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