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政治 > 作业

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事例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政治作业 时间:2024/11/11 05:44:33
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事例
事例
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事例
感悟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二.课前准备
1.教师搜集案例、图片、多媒体资料等制作多媒体课件.
2.让学生回顾、整理所学的政治常识知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原因.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预习第一节内容.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南北朝诗人王藉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名句,而王安石则认为“一鸟不鸣山更幽”.你认为哪句更贴切,为什么?
教师点拨:“鸣”和“幽”是相互排斥的,但以鸟的鸣更体现了山的幽,“幽”和“鸣”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夏日山林的意境,因此黄庭坚说王安石是“点金成铁”.
【学生活动】:世间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各以其对立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你还能罗列出其他类似的吗?
生:略
【多媒体资料】我国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者老子指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即事物都是相反相成的,各以其对立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同样的,在古希腊也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他认为“宇宙中各个部分都可以分为相互对立的两半:地分为高山和平原,水分为淡水和咸水……气候分为冬和夏、春和秋.”
师生共同归纳矛盾的含义.
矛盾的含义
【多媒体展示】《自相矛盾》的故事.《韩非子》中有一寓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矛盾之说也.”
提问:寓言中所说的“矛盾”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矛盾是一回事吗?为什么?
生:(略)
师:《韩非子》寓言中“矛盾之说也”,指的就是逻辑矛盾.逻辑矛盾是指人们在叙述或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首尾不一、互相“打架”的现象;在哲学上,把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矛盾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1. 矛盾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具体表现.
(1)斗争性
【多媒体展示】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和麦凯恩的总统宝座之争.
提问:这是不是就是哲学上讲的斗争?
生:略
师:哲学上的“斗争”是对一切具体的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抽象和概括.是矛盾的一般、普遍的属性.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斗争”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反对、限制、竞争、批评等.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同化作用贮存能量,异化作用释放能量.物理现象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相反的.生物物种之间的生存竞争,人类社会先进与落后的差异、正确与错误的斗争、人民内部不同意见之间的争论等,都是矛盾双方的斗争性的具体表现.
(2)同一性
【多媒体展示】物理运动中的正电和负电;化学运动中的化合与分解;生命运动中的遗传和变异;社会生活中的发展生产与改善生活、发扬民主与健全法制等现象.
提问:这些矛盾的对立都存在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的同一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指导学生看教材,并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分析得出: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同时指导学生围绕操作平台中设置的讨论题,加深对矛盾同一性的认识.
【多媒体设置情景】先进与落后是互相转化的.
提问:矛盾双方是怎样转化的?需要怎样的条件?
生:略
·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师: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尤其是与人的活动密切相关的矛盾,要使矛盾双方转化,必须通过人的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
【学生活动】:列举体现这一道理的成语俗语
生:略
【多媒体展示】乐极生悲、否极泰来 、福是祸之所倚,祸是福之所伏 、失败乃成功之母 、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师: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事物内部的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的结果.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着事物的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学生活动】针对学校每年都有借读到重点中学的学生,有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有些还不如原来学校同水平的同学.请你为这些同学把把脉!
学生讨论:(略)
师:世界上的事物变化和发展的根本原因,都在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在具体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过程中,矛盾可分为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和发展的内因,事物的外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和发展的外因.任何事物的变化和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同时存在,缺一不可.任何事物的变化和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但是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一个学生的进步,离不开老师的教育、学校学习氛围等外因条件的影响,同时也离不开个人学习的意志、勤奋、进取精神等内因条件.
那么这些同学在相同的学习环境中,为什么有的学习好,有的学习不理想呢?
学生讨论:(略)
师: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1)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事物的变化和发展,主要是由事物内部矛盾引起的.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和根据,是事物变化发展的第一位原因、根本原因.事物的内部矛盾决定着事物变化发展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这些同学在外部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决定学习进步与否的主要取决于本人的主观努力.个人主观努力的程度不同,所取得的成绩就会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我们说,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阅读与思考》栏目的材料并讨论: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个人的主观努力起着怎样的作用?
师: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依据,那么我们就可以忽视外因条件吗?
生:略
(2)外因是事物变化的必要条件
师:虽然内因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但是,仅有内因也不可能发展.只有具备一定的外部条件,才能实现发展.同学的进步主要取决于个人的主观努力,但老师的指导帮助,学校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成长也是非常重要的.
师:引导学生讨论教材中关于鸡蛋孵成小鸡的案例,并结合《阅读与思考》栏目的材料讨论:在我们的学校生活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各起着怎样的作用?
(3)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师:外因的作用再大,也必须有内因,决不能撇开内因而单独地起作用.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请学生根据这一原理观察社会生活的现象进行小组讨论.
学生讨论:略
师:归纳内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多媒体展示】
(1)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原因、根本原因,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2)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第二为原因,可以加速和延缓事物发展的进程.
(3)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学生活动】运用所学的内外因知识,分析教材《相关链接》栏目中的材料,加深理解内因、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98页的操作平台.
教师小结: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因此要学会用一分为二观点看问题;内外因在事物发展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因此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正确对待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内因和外因.
四、学习训练与评价提示
1、学习训练:用内外因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关系.
2、评价提示: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对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思维,参与师生互动给予及时表扬,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设计说明
本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矛盾分析法的开篇,与前面所讲的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是后面内容的基础,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一课.但这一课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比较抽象尤其是矛盾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因此在设计中既重视学生活动,想方设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强调基本哲学知识的掌握.本课以诗词导入,引用名人名言、寓言故事等,增强了课堂的人文色彩;联系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之争,及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些社会热点,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了政治课堂的时代性和实践性;学生的活动贯穿其中既体现了二期课改注重学生自主探究、积极参与的理念,又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使学习活动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完成,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六、教学资料附录
弗莱明与青霉素
弗莱明(1881一1955),英国细菌学家,曾任伦敦大学细菌学教授和瑞特·弗莱明研究所所长.1922年发现溶菌酶,1928年发现青霉素. l945年获诺贝尔奖.
弗莱明19O6年开始做细菌学研究工作.1928年发现青霉素.但由于难于提取和生产,一直未能用于医学.直到1935年,他的助手钱恩和佛罗理也参加了研制,最后终于在美国姑娘玛丽找到的烂甜瓜上采到了青霉素.
自从发现和提取出青霉素之后,人类掌握了杀死葡萄球菌、链状球菌等多种病菌的有力武器.据统计,那时每年有近2000万人患肺炎,而给他们注射食霉素之后,很快就可以康复.另外,用青霉素治疗转染性脑膜炎、白喉、腥红热等也非常有效.往常战场上的伤员伤口化脓发烧之后,护士们总是赶紧拿来纸笔,叫他们给亲人留下遗言.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青霉素的出现,不知挽救了多少伤兵的性命.

弗莱明
弗莱明出生在苏格兰的亚尔郡,他的父亲是个勤俭诚实的农夫,生了八个孩子,弗莱明是最小的一个.由于家道中落,他不能完成高等教育,十六岁便要出来谋生;在二十岁那年,承受了姑母的一笔遗产,才可以继续学业.二十五岁医学院毕业之后,便一直从事医学研究工作.在1928年,弗莱明在伦敦大学讲解细菌学,无意中发现霉菌有杀菌作用,这种霉菌在显微镜下看来像刷子,所以弗莱明便叫它为“盘尼西林” (Penicillin 的原意是有细毛的) .从这时开始,弗莱明便对盘尼西林作系统的研究,到了1938年,盘尼西林才正式在病人身上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盘尼西林救活了无数人的生命. 弗莱明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他不尚空谈,只知默默无言地工作.起初人们并不重视他.他在伦敦圣玛丽医院实验室工作时,那里许多人当面叫他小弗莱,背后则嘲笑他,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苏格兰老古董”.
有一天,实验室主任赖特爵士主持例行的业务讨论会.一些实验工作人员口若悬河,哗众取宠,惟独小弗莱一直沉默不语.赖特爵士转过头来问道::“弗莱,你有甚么看法?” “做.” 小弗莱只说了一个字.他的意思是说,与其这样不着边际地夸夸其谈,不如立即恢复实验. 到了下午五点钟,赖特爵士又问他::“小弗莱,你现在有甚么意见要发表吗?” “茶.”原来,喝茶的时间到了. 这一天,小弗莱在实验室里就只说了这两个字. 弗莱明像往日那样细心地观察培养葡萄球细菌的玻璃罐.“唉,罐里又跑进去绿色的霉!”弗莱明皱了眉头. “奇怪,绿色霉的周围,怎么没有葡萄球细菌呢?难道它能阻止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细心的弗莱明不放过一个可疑的现象,苦苦地思虑下去. 他进行了一番研究,证明这种绿色霉是杀菌的有效物质.他给这种物质起个名字::青霉素.有了这个发现,人类又从死神的手里夺回许多生命.
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多媒体播放:北京奥运会足球赛的比赛录像
激发学生兴趣,并和启发设疑:“谁来帮我分析一下,足球赛中包含哪些矛盾现象?”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评:“如攻与守,强与弱,胜与负,快与慢……等”引出课题,导入新课.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着的有机整体.而这种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人们认识世界,就是认识事物的矛盾;人们改造世界,就是解决事物的矛盾.矛盾分析的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这些内容怎么来理解呢?
【讲授新课】
一、矛盾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先请几位同学向全班介绍说明自己找的关于矛盾的事例,学生所讲内容对错与否,教师暂不评价,针对出现的问题,在随后的教学中点评纠正.
学生:略
请大家根据刚才的视频及我们同学的举例,概括出矛盾的含义.
1、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
教师扣住“对立”、“统一”进行概念分析,并结合前面学生的举例及足球赛加以点评.
(有的同学可能会把生活中的矛盾和哲学上的矛盾的概念混淆,日常生活中说的矛盾,往往说成冲突或不同意见.)
多媒体播放flash《自相矛盾》的故事.
《韩非子》中有一寓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矛盾之说也.”
请问:寓言中所说的“矛盾”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矛盾是一回事吗?为什么?
《韩非子》寓言中“矛盾之说也”,指的就是逻辑矛盾,但作为兵器的矛和盾,也确实有对立统一的关系.
2、矛盾同一性的含义: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课堂探究】漫画“他敢剪吗?”
请问:1、他为什么不敢剪?
2、通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回答:略.
【思维点拨】在图中,甲、乙二人的上与下是互相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处于平衡状态,构成矛盾的统一体.双方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互为存在的前提.因此,结论是“不敢剪”.剪断绳子的后果会是什么呢?——失去矛盾的一方(乙),另一方(甲)也就不存在了.任何矛盾的双方都存在着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再如:没有作用力就无所谓反作用力,没有化合就无所谓分解,没有遗传就无所谓变异,没有胖就无所谓瘦,没有进攻就无所谓防守,没有战争就无所谓和平,没有苦就无所谓乐,没有穷就无所谓富……
通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得出:矛盾的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课堂探究】多媒体展示:
请问:用矛盾的观点来分析上面的话.
【思维点拨】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在理解矛盾的同一性时,要注意:
第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是 “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依存.
第二,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也需要一定的条件.
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现实的、具体的,不是抽象的、虚幻的,因而需要一定的条件,没有一定的条件,就不能实现转化.
【课堂探究】
请问:(1)猫和老鼠是怎样在竞争中共同生存下来的?
(2)你还能举出生物界的其他事例吗?
【思维点拨】猫和老鼠能在竞争中共同生存下来,是因为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共同发展,猫和老鼠在同对方的斗争中不断完善自己.
生物界中类似的事例很多,只要我们留意便可搜集很多,如:美国一个自然保护区,原来有许多鹿群和狼群.人们为了保护鹿群,把狼全部打死了.鹿群在尽享太平的十年里,由4000头猛增到4.2万头.但舒适的生活使它们运动量减少,体质下降,尔后大量死亡剩下不足4000头.最后只得请回“狼医生”.狼又捕食鹿了,鹿群又恢复了生机.此事例说明了鹿群和狼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
3、矛盾斗争性的含义: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如大家所举的新陈代谢过程中的同化与异化;生物之间的生存竞争……都是对立的具体表现.
设问:那么日常生活中的“斗争”是否等同于哲学上所讲的“斗争”?如果不能,那么这两者是何关系?请同学们再举一些例子
提示: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斗争”,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哲学上所说的“斗争性”,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
分析学生所举的事例,引导学生总结出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是什么关系.
4、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课堂练习: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学习了矛盾概念之后,你对这段话有哪些新的理解?
这段话意思是说:世界上的事情有困难与容易之分吗?只要认真去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就变得容易了;反之,不去做,则本来容易的事情也成为困难的了.同样,人们求学、做学问有困难与容易的不同吗?只要认真学习,那么困难的也变得容易了;相反,如果不肯学习,那么容易的也成为困难的了.
这段话说明了这样一个哲理:凡是与人的行为紧密相关的矛盾,要使矛盾双方转化,必须通过人的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例如,“为之”与“不为”,就是人们办事难易,矛盾双方能否相互转化的条件.同样,“学之”与“不学”,也是学习过程中的难易矛盾相互转化的条件.
二、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材料展示】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课堂探究】
①周瑜等人取得赤壁之战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周瑜等人的杰出才干,雄才韬略而制定的正确决策;"借来"的东风)
②这些原因在赤壁之战中所起的作用是否一样?
(根本原因:正确的决策 条件:"借来"的东风)
③"东风"的条件作用怎样才能发挥?
(通过周瑜等人的一系列周密的计策,战略部署)
1、内因、外因的含义:
内因--即内部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外因--即外部矛盾,是指一事物质同其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例:教材中鸡蛋变为小鸡的例子,我们知道,鸡蛋变为小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种蛋;二、合适的温度.这里种蛋是内因,温度是外因,由于内外因共同作用才能孵出小鸡,但内、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否相同呢?谁起决定作用呢?
2、内因、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①发展的根据即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根本原因;事物发展的基础,源泉
②为什么说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呢?
--事物的变化发展,主要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引起的.事物内部矛盾的双方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斗争,由此使矛盾双方的力量和地位发生变化,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事物的变化发展,主要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引起的事物内部矛盾的双方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斗争,由此使矛盾双方的力量和地位发生变化,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因此说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例如: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外界环境的变迁、生物自身的适应能力同时都在存在,缺一不可.但是生物自身遗传和变异的矛盾即内因起着根本的、第一位的作用,是生物进化、发展的根据.通过遗传,生物体的后代才能保持上一代的特性,一代一代的延续下去.但如果只有遗传而没有变异,生物体就会个个相同,代代相同,也不会有生物的进化和发展.
【材料展示】动物的自我保护
枯叶蝶顾名思义是一种蝴蝶,它停留在树枝上,它的一双翅就像树上叶子的形态和颜色,不过这叶子是枯黄褐色的叶子,就像是秋天枯叶尚未从树枝上落下那种模样,所以敌害是不容易发现它的,只有它在起飞的时候,才知道它是蝴蝶.
在昆虫世界里,拥有“化学武器”的,就是有名的放屁虫.只要它遇上了强大的敌人,它便会转过身来,把尾巴一撅,“啪啪啪”放出十几“炮”.放屁虫的“化学武器”,是藏在腹部的最后几节,差不多占了整个身体的1/3.放屁虫即有“炮身”,还有“炮塔”,它既会缩进,又能伸出,可以朝任何方向发射,命中目标.并能连续发射.如果放屁虫几天都没有用过它的“化学武器”,那它的动力更足,能够在4分钟之内连发29棵“化学弹”.
像其他种类的蜥蜴一样,受到敌人袭击时,壁虎可以脱去自己的尾巴,但很快会有一条新的尾巴长出来,有替代原来的那条.有时尾巴并未完全脱落.这样的话,当新尾巴长出来时,原来的那条又伤愈了,壁虎就有了两条尾巴.
【提示】在生物的进化过程中,不同的动物会形成了不同的自我保护方式,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可见,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内因和外因缺一不可,但二者的地位和作用是不一样的,内因起决定作用.但是只有内因,也不会有事物的发展,事物的发展还离不开外因.
外因对于事物的发展不仅是不可缺少,有时扮演非同寻常的角色.
【材料展示】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实质上是一场金融战,西方金融大鳄,利用巨额的短期流动资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不用一兵一卒、一枪一炮,就可以使一个国家几十年艰苦奋斗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毁于一旦,屈服于国际资本的淫威下,这是一场经济全球化的前哨战.东南亚国家损失参重,印尼盾1块=8分钱,有人说西方国家从亚洲捞了6000亿美元.因而外因对事物的发展不仅是不可缺少的,有时甚至还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此后,金融主权、金融安全等字眼频频见诸报端.“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说得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得出下列结论
(2)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例:含羞草又称“知羞草”、“怕痒花”和“惧内草”.含羞草的老家在巴西,那里经常有暴风雨.含羞草的枝干长得非常柔弱,为了适应这种不良环境,它在自然选择中形成了保护自己的本领.每当在风雨到来之前,就把叶子收拢起来,叶柄低垂,这样一来,就不怕暴风雨的摧残了.
不良环境在含羞草的进化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证明了事物的发展离不开外部矛盾,而恶劣的环境反而造成了含羞草的进化,这更加证明了这些外部矛盾只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教师小结】因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着,都和周围的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所以,事物发展不可能离开外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正确理解外因的作用
A、从性质上看,存在两种外因,一种是对事物发展起加速、促进的作用;另一则起延缓的作用.
B、从量的方面看,在不同情况下,外因作用大小也不同,尤其是内因根据具备,只差外因条件就能起作用时,外因更显得十分重要.
(3)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小游戏】
出示实物:气球、皮球、铅球,放置到平滑的桌面上.(让学生推荐一位力气大的同学吹这三个球,其余同学注意观察三个球的变化,全班同学兴趣大增)
气球以较快的速度向前运动,皮球略有滚动,而铅球纹丝不动,虽然全班同学为这位同学加油,却无济于事.
设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用哲学的知识怎么来解释呢?
外因对事物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能够单独存在的,它表现在对事物内部矛盾的影响上,即通过促使内部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而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因此,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外因的作用再大,也必须通过内因,而决不可能撇开内因单独地起作用
师:综上所述,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但不能撇开外因单独起作用;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它通过内因促进或延缓事物的变化发展,不能撇开内因单独起作用,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实践中我们应当坚持内因与外因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
但在现实中,仍有人片面地看待问题,有的只注重外因,有的只注重内因.这是错误的,与辩证的观点相对立的,是形而上学的,因而要批判...
3、批判两个错误观点
(1)外因论——否认内因的作用,夸大外因的作用
例:一位教育家说过,给我一打婴儿,我可以把他们培养成医生,律师,牧师,科学家,作家,音乐家,乞丐等.
(2)内因论——把内因绝对化,漠视外因的作用
例:鸡蛋放启动的冰箱中能孵出小鸡吗?
师:我们在生活中应自觉抵制这两种不良倾向的影响,力求全面深刻地把握事物的性质,既要重视内因,又重视外因.
课堂小结: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两者缺一不可,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通过学习我们应该明白,成功的钥匙,其实就在我们自己的手中,一个成熟坚强的人,总是勇敢地面对挑战,乐观地笑对人生,总能把外界不积极的因素转化为自己追求的动力,从而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