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找阅读题~是关于词语理解的,3篇,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3 20:06:16
帮我找阅读题~
是关于词语理解的,3篇,
是关于词语理解的,3篇,
长江水患与流域人口超载
①去年长江水灾的重要原因,除了直接的气象原因外,还应看到沿江严重的人口超载.目前长江流域人口总量已大大超过亚马孙河、尼罗河与密西西比河世界三大江河流域人口的总和,而那三条河的径流总量是长江的5倍,流域面积超过长江的7倍.过多的人口势必向环境过度索取资源,比如森林的砍伐量远大于生长量,植被覆盖率显著下降.据资料记载,1957年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为22%,水土流失面积占流域总面积20.2%;1986年,森林覆盖率 a 10%,水土流失面积却上升到长江流域总面积的41%.目前的长江已经变成了第二条黄河,甚至后来居上了.正是流域生态的破坏 b 了水患,去年长江洪峰流量虽大,但并非最大.以宜昌水文站记录资料为例,去年最大洪峰流量为56400立方米每秒,而历史记载的最大洪峰流量超过 6万立方米每秒的 c 有23次,去年洪峰流量虽不是最大,但却连续创下新的水位历史记录.这一现象只能用上游森林面积的 d 减少这一原因来解释.据水利专家调查、研究与测算,1万亩森林的蓄水能力相当于一座蓄水量为100万立方米的水库.
②比植被破坏更为严重的是人与湖争地,导致湖泊蓄水面积大大减少,湖群消失.长江中下游发育着我国最大的淡水湖群.这一湖群__________________.据统计记载:19世纪初,洞庭湖面积广达6000多平方公里.若干年来,因围湖造田及泥沙淤积,使洞庭湖的面积下降到1984年的2145平方公里,历史上的九百里洞庭于是把第一大淡水湖的桂冠让给了鄱阳湖.然而,鄱阳湖同样是厄运难逃,40年中湖水面积缩小了1/5以上.
③洞庭湖、鄱阳湖与江汉湖群,50年代以来丧失淡水贮量350亿立方米以上,超过了两座正建的三峡水库防洪库容.严重的水土流失,已使长江流域塘堰容量被泥沙淤积了一半以上,中小水库淤积减少库容1/4-1/6.长江干流河道的不断淤积,造成了荆江段的“悬河”.每到洪期,洪水全靠大堤挟持,洪水水位高出两岸数米到十几米.
④可见,人口问题,尤其是目前我国很多地区人口超载的情况下,确实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在灾后重建家园的过程中,必须将这一因素考虑在内,不可重走人口失控——生态破坏——灾难加剧的老路子.
1.在第①段中a、b、c、d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加剧 急剧 仅有 至少 B.仅有 加剧 至少 急剧
C.急剧 至少 仅有 加剧 D.至少 加剧 急剧 仅有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①段的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文意在第②段空白处应填入的句子的顺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
(1)调节洪峰 (2)与长江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3)容纳百川
A.(1)(2)(3) B.(2)(3)(1)
C.(3)(1)(2) D.(1)(3)(2)
4.为什么说人与湖争地是造成长江水患的原因之一?(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举例列举本文所使用的三种主要的说明方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长江流域的人口比亚马孙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世界三大河流域人口的总和还多出许多.
B.1986年,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的面积比1957年增加了20.8%.
C.去年长江宜昌洪峰流量不是最大,但是宜昌水位比历史上的最高水位还要高.
D.洞庭湖的面积,1984年比19世纪初减少了3855多平方公里.
7.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要根治长江水患应注意解决哪几个问题?(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一篇短文,回答8—11题.(10分)
种树老人
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
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
种树老人一辈子什么都不会做,只会种树.解放前种树为了娶媳妇,但没有娶上;解放后种树,为了种树.
种树老人长得很丑,很矮,一辈子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临死的时候,对远方来的侄子说:“死了,就在沙丘刨个坑,把我埋在树林里,千万不要用什么棺材.”侄子照他的话做了,做完就走了.
老人前二十年种的树,公社化的时候毁了.中间二十年种的树,承包制的时候砍了.最后二十年,老人没有一分地,就要了村东那片九百亩的大沙丘,在上面盖了个土棚子,喂了条小黄狗,就开始种树了.
老人从不种娇贵的树,只种杨、柳、榆、枣等北方平凡易活的树,种那种插个枝就能长大,戳个桩就会发芽,对大自然要求极少的树.
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从舍不得毁坏,哪怕自己住的棚子没一根檩条,哪怕自己吃不上饭,生不起火,也没有毁过一棵树.老人对自己的树又有一种天生的灵性,仿佛那就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哪怕有一点惊动,老人都能快速地赶过去,用自己的头,自己的斧子,自己的大黄狗,把树保护起来.
十年过去了,村里人都盖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机.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领着黄狗转来转去,修树剪树,看调皮的松鼠,快乐的喜鹊,爱叫的乌鸦……
村里人都说老人是个傻子,只有老黄狗知道不是;村里人都说老人是个疯子,只有小鸟知道不是.
直到有一天,县林业局的老韩来了,出神地看着碗口粗的林子说:“这些树至少值百十万呢.”人们才都说老人最精明了,于是光秃秃的村子里也开始有人种树了.
老人的树成材了.人们说老人要盖最漂亮的小楼,要买汽车,要娶本村五十多岁的寡妇……但老人仍然住在自己的草棚子里面,领着走不动的老黄狗转来转去,直到,直到老人死去.
来年春天,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
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
8.下面不能表现种树老人精神品质的是(不只一项)(2分)【 】
A.种树老人一辈子什么都不会做,只会种树.
B.一辈子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
C.“把我埋在树林里,千万不要用什么棺材.”
D.前二十年种的树,公社化的时候毁了.
E.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
F.于是光秃秃的村子里开始有人种树了.
G.来年春天,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
9.文章写道:
“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
“种树老人什么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
“村里人都盖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机,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
这些记叙采用了________的表现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3分)
10.“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这句话与上文的哪句话相应?其深刻含义是什么?(3分)
照应的句子:______________.(1分)
深刻含义:______________ .(2分)
11.“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联系全文看,这表现了什么?(2分)
三、阅读下面一段短文,回答问题.(10分)
福州市郊寿山乡生产的寿山石,久已声名远播.据宋代梁克家《三山地》记述,宋时农民便已开采寿山石.寿山石应用于雕刻艺术是源远流长.1954年以后陆续在福州出土的一些南朝人的古墓,陪葬物中便发现有寿山石猪造型.
奇怪的是,寿山石雕在历史上长期不见经传,是否它在古时只被视作一种雕虫小枝呢?不过,据方宗 《寿山石志》引述施鸿宝《闽杂记》说:“明末时有担谷入城者,以黄石压一边,曹节愍公见而奇赏之,遂著于时.”可知寿山石中之最佳品黄石(即田黄),当时还未被珍视,寿山石雕看来更未引起人们普遍的注意.到了清代,有关寿山石的著述日多,可寿山石真正名扬遐迩,还是近二百多年来的事.
有这么一个传说:清乾隆皇帝曾梦“福寿田”三字,拆字者指为福建寿山之田黄,便派人搜寻,果得田黄宝石.皇帝祭天时便将它供在案上祭筹,田黄由引身价飞腾,高贵至极.石雕艺人的高手亦从此得以进入宫廷,专事雕艺,称为御工.据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说,乾隆皇帝有一套“玺印”,用的就是田黄名石,是当时御工的佳作.出土文物发现,康熙宗室墓中,也有以寿山石章作为陪葬的.
田黄是寿山石的极品,因色带黄而得名.它娇小玲珑,到采掘后期,最大的不过上斤,常单独一块藏于水田下的一二米深处,很难找到.采掘者事前往往下定“上穷碧落下黄泉”的决心,有时把田土全部翻转也一无所获,难怪古有“黄金易得,田黄难求”之说.
寿山石雕十分讲究按材施艺.艺人一石在手,得先揣摩其形色,拟定其作品的内容,然后下刀,行家称之为“相石”.试看有些石雕作品,往往独一无二,原来就是艺人不愿过多切削原材,只凭巧思,相形度势在不同形色的石料上,雕出不同状态的景物.就是一些同样的作品,也可见其在色彩、纹理上的扬长避短,化弊为利,从而取得其大同中见小异之妙.最近福州石雕厂在广州文化公园举办的寿山石展览,人们便可见到石雕艺人用高超技法刻出的人物、花果、动物、印章等各种类型的石雕作品,端的千姿百态.
12.给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2分)
不见经传( ) 相形度( )势
13.解词.(2分)
名扬遐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雕虫小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得出“可见寿山石真正名扬遐迩,还是近二百多年来的事”的结论的依据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据宋代梁克家《三山志》记述,宋时农民便已开采寿山石.
②1954年以后陆续在福州出土的一些南朝人的古墓,陪葬物中便发现有寿山石猪造型.
③清乾隆皇帝曾梦“福寿田”三字,便派人搜寻,果得田黄宝石.
④《闽杂记》有关明末时有担谷入城者,以黄石压担的记述.
⑤到了清代,有关寿山石的著述日多.
⑥据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说,乾隆皇帝有一套“玺印”,用的就是田黄名石.
A.①② B.③⑥ C.④⑤ D.⑤⑥
15.文章写了一段美妙的传说,这对于介绍寿山石有什么作用?(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是怎样说明寿山石雕十分讲究按材施艺的特点的,请列点说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一段短文,回答问题
回报地球母亲
①母亲养育了子女,繁衍了人类.回报母亲,是人性的本能,也是人类社会的道德和法制规律,这是尽人皆知的常识.但是,人类还有另一个母亲,需要回报,这就是地球.
②早在70多年之前,诗人郭沫若就以炽热的诗句歌唱着:《地球,我的母亲》.诗人真切地问:
地球!我的母亲!
我过去,现在,未来,
食的是你,衣的是你,住的是你,
我要怎么样才能报答你的深恩?
③把地球比喻为母亲,十分恰切地表明了人类和地球的关系.没有地球的养育和呵护,就不可能有人类.地球以她丰富的资源无私地供养了人类所需的一切.而且,据现代科学所知,在迄今探明的宇宙星球里,地球只是一个偶然存在.因而,人类不得不十分惋惜地慨叹,只有一个地球!
④可是,对于地球母亲,人类都做了一些什么样的回报?掠夺式地开发和浪费着各类资源,污染和破坏着从地面到空间的各种环境.水源枯竭、地表荒漠、森林滥伐、空气污染,我们曾经健壮美丽的地球母亲,日趋衰老和丑陋.在地球面前,人类有时更像一些不肖之子.
⑤问题的严重性还不只在这里,因为地球是一个特殊的母亲,她养育的是全人类以及他们无数代的子孙,她是人类共有的永远的母亲,人类并不希望自己的子孙面对的地球是一个衰竭苍老的老祖母.
⑥所幸的是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人类日渐认识到了“不孝”的恶果,把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当成了一件大事,越来越多的人志愿去为恢复地球母亲的青春而作出努力.治沙造林的恩格贝人响亮地喊出:“替祖宗还债,为子孙造福”,这正是有见识的人们共有的心声.
⑦如果,人类希望有一个健康、幸福的后代,就得首先保证地球永远是一个健康、年轻的母亲.那么,必须从现在就开始,从每一个人做起,以对生身母亲一样的孝心,对待地球母亲的生态环境加以保护.
⑧如果说回报,这就是最好的回报!
请就这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层次结构、论证方法、论证过程等方面作一点评析.(1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京市初中语文课外阅读题 答案
一
1.B
2.人口超载,过度索取森林资源,造成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被破坏,加剧了水患.
3.C
4.因为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使湖群消失,湖泊蓄水面积大大减少.
5.列数字,如据资料记载,1957年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为22%,水土流失面积占流域面积22.2%……作比较,如目前长江流域人口总量已大大超过亚马孙河、尼罗河与密西西比河世界三大河流域人口的总和.举例子,如:以宜昌水文站记录资料为例,去年最大洪峰流量为56400立方米每秒,而历史记载的最大洪峰流量超过6万立方米每秒的至少有23次.
6.B
7.要点:1.控制人口 2.植树造林增加森林覆盖率,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 3.退田还湖,增强湖泊的泄洪能力.
二
8.B D
9.对比 突出表现种树老人种树、爱树,只愿付出、不求回报的精神.
10.照应句:“种树老人长得很丑,很矮,一辈子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含义:种树老人的生命和精神在树上得到体现和延续.
11.形象地表现了种树老人完全彻底的奉献精神.
三
12.传(zhu4n)度(du$)
13.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闻名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
14.C
15.使寿山石带上传奇色彩,以突出寿山石的名贵
16.①讲究“相石” ②在具体雕刻时不过多切削原材,凭巧思相形度势 ③同样的作品也因色彩纹理大同中见小异
四、本文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步骤,论证了回报地球母亲(“人类还有另一个母亲需要回报,这就是地球”)这一中心论点.全文分为三部分:第①自然段为第一部分,用比喻的方式提出了中心论点,属提出问题部分.第二部分由②③④⑤⑥五段构成,属分析问题部分.这一部分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严密地分析论证了回报地球母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部分一开始就引用了郭沫若的诗句作理论论据,阐明了地球与人类的联系.第③段紧承第②段的论述,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再次阐明人类和地球的关系以及地球对人类生存所起的决定性作用.然后,文章④⑤⑥段联系实际,在正反两方面的对比论证中,用举例论证的方法,阐述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第⑦⑧段为第三部分,亦即解决问题部分.它以前一部分的分析论述为前提,以道理分析为基础,顺理成章地强调了回报地球母亲的最好方法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主张,再次点题,照应文首,论证严密,说服力强.
①去年长江水灾的重要原因,除了直接的气象原因外,还应看到沿江严重的人口超载.目前长江流域人口总量已大大超过亚马孙河、尼罗河与密西西比河世界三大江河流域人口的总和,而那三条河的径流总量是长江的5倍,流域面积超过长江的7倍.过多的人口势必向环境过度索取资源,比如森林的砍伐量远大于生长量,植被覆盖率显著下降.据资料记载,1957年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为22%,水土流失面积占流域总面积20.2%;1986年,森林覆盖率 a 10%,水土流失面积却上升到长江流域总面积的41%.目前的长江已经变成了第二条黄河,甚至后来居上了.正是流域生态的破坏 b 了水患,去年长江洪峰流量虽大,但并非最大.以宜昌水文站记录资料为例,去年最大洪峰流量为56400立方米每秒,而历史记载的最大洪峰流量超过 6万立方米每秒的 c 有23次,去年洪峰流量虽不是最大,但却连续创下新的水位历史记录.这一现象只能用上游森林面积的 d 减少这一原因来解释.据水利专家调查、研究与测算,1万亩森林的蓄水能力相当于一座蓄水量为100万立方米的水库.
②比植被破坏更为严重的是人与湖争地,导致湖泊蓄水面积大大减少,湖群消失.长江中下游发育着我国最大的淡水湖群.这一湖群__________________.据统计记载:19世纪初,洞庭湖面积广达6000多平方公里.若干年来,因围湖造田及泥沙淤积,使洞庭湖的面积下降到1984年的2145平方公里,历史上的九百里洞庭于是把第一大淡水湖的桂冠让给了鄱阳湖.然而,鄱阳湖同样是厄运难逃,40年中湖水面积缩小了1/5以上.
③洞庭湖、鄱阳湖与江汉湖群,50年代以来丧失淡水贮量350亿立方米以上,超过了两座正建的三峡水库防洪库容.严重的水土流失,已使长江流域塘堰容量被泥沙淤积了一半以上,中小水库淤积减少库容1/4-1/6.长江干流河道的不断淤积,造成了荆江段的“悬河”.每到洪期,洪水全靠大堤挟持,洪水水位高出两岸数米到十几米.
④可见,人口问题,尤其是目前我国很多地区人口超载的情况下,确实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在灾后重建家园的过程中,必须将这一因素考虑在内,不可重走人口失控——生态破坏——灾难加剧的老路子.
1.在第①段中a、b、c、d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加剧 急剧 仅有 至少 B.仅有 加剧 至少 急剧
C.急剧 至少 仅有 加剧 D.至少 加剧 急剧 仅有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①段的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文意在第②段空白处应填入的句子的顺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
(1)调节洪峰 (2)与长江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3)容纳百川
A.(1)(2)(3) B.(2)(3)(1)
C.(3)(1)(2) D.(1)(3)(2)
4.为什么说人与湖争地是造成长江水患的原因之一?(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举例列举本文所使用的三种主要的说明方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长江流域的人口比亚马孙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世界三大河流域人口的总和还多出许多.
B.1986年,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的面积比1957年增加了20.8%.
C.去年长江宜昌洪峰流量不是最大,但是宜昌水位比历史上的最高水位还要高.
D.洞庭湖的面积,1984年比19世纪初减少了3855多平方公里.
7.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要根治长江水患应注意解决哪几个问题?(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一篇短文,回答8—11题.(10分)
种树老人
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
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
种树老人一辈子什么都不会做,只会种树.解放前种树为了娶媳妇,但没有娶上;解放后种树,为了种树.
种树老人长得很丑,很矮,一辈子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临死的时候,对远方来的侄子说:“死了,就在沙丘刨个坑,把我埋在树林里,千万不要用什么棺材.”侄子照他的话做了,做完就走了.
老人前二十年种的树,公社化的时候毁了.中间二十年种的树,承包制的时候砍了.最后二十年,老人没有一分地,就要了村东那片九百亩的大沙丘,在上面盖了个土棚子,喂了条小黄狗,就开始种树了.
老人从不种娇贵的树,只种杨、柳、榆、枣等北方平凡易活的树,种那种插个枝就能长大,戳个桩就会发芽,对大自然要求极少的树.
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从舍不得毁坏,哪怕自己住的棚子没一根檩条,哪怕自己吃不上饭,生不起火,也没有毁过一棵树.老人对自己的树又有一种天生的灵性,仿佛那就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哪怕有一点惊动,老人都能快速地赶过去,用自己的头,自己的斧子,自己的大黄狗,把树保护起来.
十年过去了,村里人都盖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机.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领着黄狗转来转去,修树剪树,看调皮的松鼠,快乐的喜鹊,爱叫的乌鸦……
村里人都说老人是个傻子,只有老黄狗知道不是;村里人都说老人是个疯子,只有小鸟知道不是.
直到有一天,县林业局的老韩来了,出神地看着碗口粗的林子说:“这些树至少值百十万呢.”人们才都说老人最精明了,于是光秃秃的村子里也开始有人种树了.
老人的树成材了.人们说老人要盖最漂亮的小楼,要买汽车,要娶本村五十多岁的寡妇……但老人仍然住在自己的草棚子里面,领着走不动的老黄狗转来转去,直到,直到老人死去.
来年春天,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
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
8.下面不能表现种树老人精神品质的是(不只一项)(2分)【 】
A.种树老人一辈子什么都不会做,只会种树.
B.一辈子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
C.“把我埋在树林里,千万不要用什么棺材.”
D.前二十年种的树,公社化的时候毁了.
E.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
F.于是光秃秃的村子里开始有人种树了.
G.来年春天,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
9.文章写道:
“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
“种树老人什么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
“村里人都盖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机,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
这些记叙采用了________的表现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3分)
10.“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这句话与上文的哪句话相应?其深刻含义是什么?(3分)
照应的句子:______________.(1分)
深刻含义:______________ .(2分)
11.“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联系全文看,这表现了什么?(2分)
三、阅读下面一段短文,回答问题.(10分)
福州市郊寿山乡生产的寿山石,久已声名远播.据宋代梁克家《三山地》记述,宋时农民便已开采寿山石.寿山石应用于雕刻艺术是源远流长.1954年以后陆续在福州出土的一些南朝人的古墓,陪葬物中便发现有寿山石猪造型.
奇怪的是,寿山石雕在历史上长期不见经传,是否它在古时只被视作一种雕虫小枝呢?不过,据方宗 《寿山石志》引述施鸿宝《闽杂记》说:“明末时有担谷入城者,以黄石压一边,曹节愍公见而奇赏之,遂著于时.”可知寿山石中之最佳品黄石(即田黄),当时还未被珍视,寿山石雕看来更未引起人们普遍的注意.到了清代,有关寿山石的著述日多,可寿山石真正名扬遐迩,还是近二百多年来的事.
有这么一个传说:清乾隆皇帝曾梦“福寿田”三字,拆字者指为福建寿山之田黄,便派人搜寻,果得田黄宝石.皇帝祭天时便将它供在案上祭筹,田黄由引身价飞腾,高贵至极.石雕艺人的高手亦从此得以进入宫廷,专事雕艺,称为御工.据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说,乾隆皇帝有一套“玺印”,用的就是田黄名石,是当时御工的佳作.出土文物发现,康熙宗室墓中,也有以寿山石章作为陪葬的.
田黄是寿山石的极品,因色带黄而得名.它娇小玲珑,到采掘后期,最大的不过上斤,常单独一块藏于水田下的一二米深处,很难找到.采掘者事前往往下定“上穷碧落下黄泉”的决心,有时把田土全部翻转也一无所获,难怪古有“黄金易得,田黄难求”之说.
寿山石雕十分讲究按材施艺.艺人一石在手,得先揣摩其形色,拟定其作品的内容,然后下刀,行家称之为“相石”.试看有些石雕作品,往往独一无二,原来就是艺人不愿过多切削原材,只凭巧思,相形度势在不同形色的石料上,雕出不同状态的景物.就是一些同样的作品,也可见其在色彩、纹理上的扬长避短,化弊为利,从而取得其大同中见小异之妙.最近福州石雕厂在广州文化公园举办的寿山石展览,人们便可见到石雕艺人用高超技法刻出的人物、花果、动物、印章等各种类型的石雕作品,端的千姿百态.
12.给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2分)
不见经传( ) 相形度( )势
13.解词.(2分)
名扬遐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雕虫小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得出“可见寿山石真正名扬遐迩,还是近二百多年来的事”的结论的依据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据宋代梁克家《三山志》记述,宋时农民便已开采寿山石.
②1954年以后陆续在福州出土的一些南朝人的古墓,陪葬物中便发现有寿山石猪造型.
③清乾隆皇帝曾梦“福寿田”三字,便派人搜寻,果得田黄宝石.
④《闽杂记》有关明末时有担谷入城者,以黄石压担的记述.
⑤到了清代,有关寿山石的著述日多.
⑥据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说,乾隆皇帝有一套“玺印”,用的就是田黄名石.
A.①② B.③⑥ C.④⑤ D.⑤⑥
15.文章写了一段美妙的传说,这对于介绍寿山石有什么作用?(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是怎样说明寿山石雕十分讲究按材施艺的特点的,请列点说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一段短文,回答问题
回报地球母亲
①母亲养育了子女,繁衍了人类.回报母亲,是人性的本能,也是人类社会的道德和法制规律,这是尽人皆知的常识.但是,人类还有另一个母亲,需要回报,这就是地球.
②早在70多年之前,诗人郭沫若就以炽热的诗句歌唱着:《地球,我的母亲》.诗人真切地问:
地球!我的母亲!
我过去,现在,未来,
食的是你,衣的是你,住的是你,
我要怎么样才能报答你的深恩?
③把地球比喻为母亲,十分恰切地表明了人类和地球的关系.没有地球的养育和呵护,就不可能有人类.地球以她丰富的资源无私地供养了人类所需的一切.而且,据现代科学所知,在迄今探明的宇宙星球里,地球只是一个偶然存在.因而,人类不得不十分惋惜地慨叹,只有一个地球!
④可是,对于地球母亲,人类都做了一些什么样的回报?掠夺式地开发和浪费着各类资源,污染和破坏着从地面到空间的各种环境.水源枯竭、地表荒漠、森林滥伐、空气污染,我们曾经健壮美丽的地球母亲,日趋衰老和丑陋.在地球面前,人类有时更像一些不肖之子.
⑤问题的严重性还不只在这里,因为地球是一个特殊的母亲,她养育的是全人类以及他们无数代的子孙,她是人类共有的永远的母亲,人类并不希望自己的子孙面对的地球是一个衰竭苍老的老祖母.
⑥所幸的是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人类日渐认识到了“不孝”的恶果,把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当成了一件大事,越来越多的人志愿去为恢复地球母亲的青春而作出努力.治沙造林的恩格贝人响亮地喊出:“替祖宗还债,为子孙造福”,这正是有见识的人们共有的心声.
⑦如果,人类希望有一个健康、幸福的后代,就得首先保证地球永远是一个健康、年轻的母亲.那么,必须从现在就开始,从每一个人做起,以对生身母亲一样的孝心,对待地球母亲的生态环境加以保护.
⑧如果说回报,这就是最好的回报!
请就这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层次结构、论证方法、论证过程等方面作一点评析.(1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京市初中语文课外阅读题 答案
一
1.B
2.人口超载,过度索取森林资源,造成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被破坏,加剧了水患.
3.C
4.因为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使湖群消失,湖泊蓄水面积大大减少.
5.列数字,如据资料记载,1957年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为22%,水土流失面积占流域面积22.2%……作比较,如目前长江流域人口总量已大大超过亚马孙河、尼罗河与密西西比河世界三大河流域人口的总和.举例子,如:以宜昌水文站记录资料为例,去年最大洪峰流量为56400立方米每秒,而历史记载的最大洪峰流量超过6万立方米每秒的至少有23次.
6.B
7.要点:1.控制人口 2.植树造林增加森林覆盖率,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 3.退田还湖,增强湖泊的泄洪能力.
二
8.B D
9.对比 突出表现种树老人种树、爱树,只愿付出、不求回报的精神.
10.照应句:“种树老人长得很丑,很矮,一辈子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含义:种树老人的生命和精神在树上得到体现和延续.
11.形象地表现了种树老人完全彻底的奉献精神.
三
12.传(zhu4n)度(du$)
13.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闻名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
14.C
15.使寿山石带上传奇色彩,以突出寿山石的名贵
16.①讲究“相石” ②在具体雕刻时不过多切削原材,凭巧思相形度势 ③同样的作品也因色彩纹理大同中见小异
四、本文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步骤,论证了回报地球母亲(“人类还有另一个母亲需要回报,这就是地球”)这一中心论点.全文分为三部分:第①自然段为第一部分,用比喻的方式提出了中心论点,属提出问题部分.第二部分由②③④⑤⑥五段构成,属分析问题部分.这一部分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严密地分析论证了回报地球母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部分一开始就引用了郭沫若的诗句作理论论据,阐明了地球与人类的联系.第③段紧承第②段的论述,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再次阐明人类和地球的关系以及地球对人类生存所起的决定性作用.然后,文章④⑤⑥段联系实际,在正反两方面的对比论证中,用举例论证的方法,阐述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第⑦⑧段为第三部分,亦即解决问题部分.它以前一部分的分析论述为前提,以道理分析为基础,顺理成章地强调了回报地球母亲的最好方法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主张,再次点题,照应文首,论证严密,说服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