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高中古文阅读题还有答案,5个,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24 00:02:09
高中古文阅读
题还有答案,5个,
高中古文阅读题还有答案,5个,
1. 题孔子像于芝佛院

李 贽

人皆以孔子为大圣,吾亦以为大圣;皆以老、佛为异端,吾亦以为异端.人人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所闻于父师之教者熟也;父师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所闻于儒先之教者熟也;儒先亦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孔子有是言也.其曰“圣则吾不能①”,是居谦也.其曰“攻乎异端②”,是必为老与佛也.

儒先亿度③而言之,父师沿袭而诵之,小子蒙聋④而听之.万口一词,不可破也;千年一律,不自知也.不曰“徒诵其言”,而曰“已知其人”;不曰“强不知以为知”,而曰“知之为知之⑤”.至今日,虽有目,无所用矣.

余何人也,敢谓有目?亦从众耳.既从众而圣之,亦从众而事之,是故吾从众事孔子于芝佛之院.

注:①圣则吾不能:见《孟子·公孙丑上》:“昔者子贡问于孔子曰:‘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②攻乎异端:出《论语·为政》“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关于“异端”,杨伯峻说:“孔子之时,自然还没有诸子百家,因之很难译为‘不同的学说’,但和孔子相异的主张、言论未必没有,所以译为‘不正确的议论’.”(《论语译注》)③亿度(duó):主观猜测.亿,通常写作“臆”.④蒙聋:目不明曰蒙,耳不聪曰聋.这里指道学后辈小子们只知听信儒先父师之言而不会独立思考,如同瞎子、聋子.⑤知之为知之:《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里指出道学家们只取孔子原话的上半句,装得一切都“知”,实则是“强不知以为知”.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孔子有是言也 是:此

B.是居谦也 居:处于、表示

C.儒先亿度而言之 亿:通“臆”、臆断

D.强不知以为知 强:有余、略多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夭其稚枝”中的“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亦从众而事之 B.既从众而圣之

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D.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3.翻译下面两句话

①其曰“攻乎异端”,是必为老与佛也

译:

②父师沿袭而诵之,小子蒙聋而听之

译:

4.本文是一篇驳论文,驳论的主要论题是什么?是用什么来批驳的?

答:

5.作者最后一段连用四个“从众”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
1.D(勉强) 2.D 3.①孔子说的攻击不同意见,并不一定是老庄和佛学 ②父辈和老师们按照他们的父辈和老师教导而不加思考的诵读,后辈小子们像聋子和瞎子一样只知听信父师之言而不独立思考. 4.论题是:“人”与“吾”皆以孔子为大圣,以老、佛为异端.以孔子自己的话作为材料,揭穿世代相传的所谓“大圣”和“异端”,只是先儒们的“亿度之言”,与孔子的话并不一样.这样,就以为力的论据,驳倒了对方的言论. 5.短短的几句话中,连上个“从众”,意在反复申明,事孔子并不是出于自己的本意,仅仅是一种“从众”行为.因为作者“虽有目,无所用矣”(意思为虽然看清楚了事实真像,但由于世俗昏聩,有眼睛也是无用的),所以把这些话题在“孔子像”上,与其说是“事之”,不如说是“批之”. 2.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然后按后面的要求答题. (谢)灵运既东[ ]与族弟惠连[ ]东海何长瑜[ ]颖川荀雍[ ]泰山羊睿之以文章赏会[ ]共为山泽之游[ ]时人谓之四友[ ]惠连幼有奇才[ ]不为父方明所知.灵运去永嘉还始宁,时方明为会稽(太守),灵运造方明,遇惠连,大相知赏.灵运性无所推,唯重惠连,与为刎颈交.时何长瑜教惠连读书,亦在郡内,灵运又以为绝伦.谓方明曰:“阿连才悟如此,而尊作常儿遇之;长瑜当今仲宣(王,字仲宣,汉末文学家),而饴以下客之食.尊既不能礼贤,宜以长瑜还灵运.”载之而去.长瑜才亚惠连,雍、睿之不及也. 1. 方括号内加上标点.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灵运去永嘉还始宁. 译文 : (2)灵运造方明 译文: (3)而饴以下客之食. 译文: (4)长瑜才亚惠连,雍、睿之不及也. 译文: 答案: 1.标点:依次为[,][、][、][、][,][,][.][,] 2.(1)灵运离开永嘉回到始宁. (2)灵运前往拜谒方明 (3)您却供给他普通人的饮食. (4)长瑜才不及惠连,雍、睿之也不及惠连. 3.阅读下文,回答1-2题 阳子(即杨朱,战国初哲学家)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 1.联系上下文,解释或翻译下列带点的词句. (1) 宿于逆旅 (2) 恶其贵 (2) 行贤而去自贤之行 (3) 安往而不爱哉 2.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答: 答案: 1.(1)旅馆 (2)长得丑的 人得到尊重  (3)自以为美  (4)到哪里去会不受人喜爱呢? 2.恃才而骄傲被人轻视,贤德而谦虚受人欢迎. 4.下面一段文字引自《孟子》,括号里的字是古人的注解.借助这些注解阅读原文,然后回题. 逢蒙学射于羿,(羿,夏之诸侯,善射,百发百中.逢蒙,羿弟子也,亦能百中.)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公明仪曰:“宜若无罪焉.”曰(A):“薄乎云尔,恶得无罪?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卫使庾公之斯追之.子濯孺子曰: ‘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问其仆(仆,御者也.)曰:‘追我者谁也?’其仆曰:‘庾公之斯也.’曰:‘吾生矣.’其仆曰:‘庾公之斯,卫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谓也?’曰:‘庾公之斯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射于我.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端人用心不邪辟,知我是其道本所出,必不害我也.)庾公之斯至,曰:‘夫子何为不执弓?’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曰(B):‘小人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夫子,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抽矢扣轮,去其金,发乘矢而后反.”(庾公之斯至,竟如孺子之所言.而曰:“我不敢废君事.”故扣轮去镞,使不害人,乃以射孺子,四发而去.乘,四也.孟子言是,以明羿之罪.假使如子濯孺子之得尹公之他而教他之,何有逢蒙之祸乎? 1.羿与逢蒙这两个人是什么关系?子濯孺子、庾公之斯、尹公之他这三个人是什么  关系? 答: 2.文中曰(A)的说话人是谁?曰(B)的说话人是谁? 答: 3.上述两个“曰”后面都只有前引号(也就是上引号),没有后引号(也就是下引号),请把后引号补上(标在原文上).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   译文:  (2)发乘矢而后反 译文: 5.子濯孺子为什么确信庾公之斯不会杀死自己呢? 答: 6. “抽矢叩轮,去其金”这句话中的“金”是指 .“去其金”是为了 . 7.孟子认为“羿有罪(过错)”的理由是什么?注解中有一句话说明了理由,请把这句话找出来,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注 译文: 答案: 1.都是师生关系. 2.(A)孟子    (B)庾公之斯 3.曰(A)全段结束处打双引号  曰(B)“我不敢废”后打单引号 4.(1)虽然如此,今日的事是君主命令的事. (2)射了四箭然后回去. 5.因为他知道庾公之斯为人正直. 6.箭头    不伤害人(使不害人) 7.注假使如子濯孺子之得尹公之他而教之,何由有逢蒙之祸乎? 译文:假如像子濯孺子找到尹公之他来教那样,哪里还会有逢蒙之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