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提供《沁园春 雪》的阅读练习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8 07:00:22
请提供《沁园春 雪》的阅读练习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3题.
①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②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③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④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烧.
1.写出领起②、③句的一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语段中表明“变化之速、寒威之烈”的一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语段中处处洋溢着作者什么样的豪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望.
2、顿失滔滔(答“大河上下,吨失滔滔”也给分).
3、洋溢着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豪情.
——————————————————————————————————
1.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⑴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对偶)(夸张)
⑵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拟人)
2.词原来是一种配上曲调可以歌唱 、 句式长短不齐 的诗体.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调的名称,叫词牌;它规定着这首词的句数 、 字数 、和 平仄声韵 ;所以,人们一般把作词称为 填 词.历史上 宋 代是词的创作繁荣期,涌现了以 苏轼 、 辛弃疾 等为代表的豪放派词人和以 李清照 、 柳永 等为代表的婉约派词人.
3.阅读诗词,首先要通过想像去感受诗词所创造出的 具体生动的形象 ,其次,要领会诗词所表达的 思想感情 .
4.作者在引文中依次评说的历史人物有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高祖、成吉思汗,其排列顺序不可颠倒的理由是:是按历史顺序由古至今排列的 .
5.阅读甲、乙两首词,完成练习.
甲: 沁园春·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乙: 浪花淘沙·北戴河
一九五四年夏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①,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②.东临碣石③有遗篇.萧瑟④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注释]①〔幽燕〕指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西南部一带,古称幽州,春秋战国时属燕国,所以称“幽燕”.②〔魏武挥鞭〕曹操跃马扬鞭.魏武即魏武帝,就是曹操.③〔东临碣(jié)石有遗篇〕(曹操)东征乌桓来到碣石山,曾经写过诗篇留传下来.诗中有“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名句.④〔萧瑟〕风声,常用来形容秋风.
⑴甲、乙两文都是词,请指出各自的词牌和题目.甲文的词牌是 沁园春 ,题目是 雪 ;乙文的词牌是 浪淘沙 ,题目是 北戴河 .
⑵词分上、下两阕,请在甲、乙两文上用“‖”将其各分为上、下两阕.
甲:……妖娆.‖江山如此……;乙:……谁边?‖往事……
⑶甲乙两词出于同一诗人笔下,虽然题材不同,但写法相近.从表现的内容上看,两词上阕都是 写景(或描写景物) ;下阕都是 评古论今(或评估颂今) ,而重在 论今(或颂今) .两词都采用了 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 的表达方式.
⑷两词都有点睛之笔.表示甲词主旨的句子是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表示乙词主旨的句子是 换了人间 .
⑸两词所描写的景物各有特色特色:甲词描写壮丽的雪景,乙词描写壮阔的海景.
⑹甲词描写雪景的三幅画面中,以“ 望 ”字领起的第二幅画面,具体描写了_北国风光_的实景;两词各有一幅画面是诗人想象或联想而来的,即甲词中的第__三__幅画面和乙词中
——————————————————————————————————
阅读《沁园春 雪》,回答文后问题.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烧.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给加点字注音.
蜡( )象 分( )外 妖娆( ) 今朝( )
2.词的上半阕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
3.本词承上启下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词表达主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有关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一个“望”字领起下七句,动静结合,远近结合,不仅逼真地写出了大
——————————————————————————————————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一)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1、文中" "、" "两个动词用得极为传神,赋予"山"、"原"以 ,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想像和激动的情绪.
2、指出本段中哪些句子属于下列描写景物的方式.
A.概括描写: 具体描写:
想像描写:
B.静态描写: 动态描写:
3、"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写出了地域的 ,显示了作者 的胸怀, 的气魄.
4、请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大意.
5、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的语言,把下面诗句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6、"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用的修辞方法是( )
A.对比 拟人 排比 B.拟人 排比 对偶
C.比喻 拟人 对偶 D.排比 拟人 比喻
(二)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这一段词是《沁园春·雪》的下阕,请简要划分层次并说明其大意.
2、词的下阕有过渡句,请写出.
3、诗人在评说古人时,用了一个"惜"领起,那么"惜"是什么意思?它管到什么地方?有何深刻的的含意?
4、"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深刻含意是什么?
5、下阙"惜"的是( ) A.文采 B.风骚 C.文治 D.文治不足
6、《沁园春·雪》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A.为无产阶级革命建功立业. B.鄙视封建帝王,赏重当今豪杰. C.以诗人为代表的无产阶级要主宰世界的壮志豪情. D.歌颂祖国壮丽山河.
参考答案
一1.舞、驰、生命2.A.⑴~⑶、⑷~⑽、⑾~⒀ B.⑷~⑺、⑻~⑽
3.广阔、博大宽广、雄伟旷达4.第一层(1~3)总写北国雪景
第二层(4~7)具体描写北国风光第三层(11~13)想像雪后北国风光
5.略(鼓励学生大胆想像,根据诗句描绘出美丽的景色)
6.C二1. 第一层(1~2)过渡第二层(3~9)评论五位帝王的文治不足第三层(101~12)点明主旨,抒发诗人的伟大抱负2.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3."惜"是可惜、叹惜、惋惜,有美中不足之意.它管到"射大雕"一句,统领下面对历代帝王的议论,概括了他们的文治不足.4.这是作者自指,抒发了作者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抱负.5.D 6.C
①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②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③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④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烧.
1.写出领起②、③句的一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语段中表明“变化之速、寒威之烈”的一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语段中处处洋溢着作者什么样的豪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望.
2、顿失滔滔(答“大河上下,吨失滔滔”也给分).
3、洋溢着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豪情.
——————————————————————————————————
1.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⑴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对偶)(夸张)
⑵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拟人)
2.词原来是一种配上曲调可以歌唱 、 句式长短不齐 的诗体.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调的名称,叫词牌;它规定着这首词的句数 、 字数 、和 平仄声韵 ;所以,人们一般把作词称为 填 词.历史上 宋 代是词的创作繁荣期,涌现了以 苏轼 、 辛弃疾 等为代表的豪放派词人和以 李清照 、 柳永 等为代表的婉约派词人.
3.阅读诗词,首先要通过想像去感受诗词所创造出的 具体生动的形象 ,其次,要领会诗词所表达的 思想感情 .
4.作者在引文中依次评说的历史人物有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高祖、成吉思汗,其排列顺序不可颠倒的理由是:是按历史顺序由古至今排列的 .
5.阅读甲、乙两首词,完成练习.
甲: 沁园春·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乙: 浪花淘沙·北戴河
一九五四年夏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①,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②.东临碣石③有遗篇.萧瑟④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注释]①〔幽燕〕指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西南部一带,古称幽州,春秋战国时属燕国,所以称“幽燕”.②〔魏武挥鞭〕曹操跃马扬鞭.魏武即魏武帝,就是曹操.③〔东临碣(jié)石有遗篇〕(曹操)东征乌桓来到碣石山,曾经写过诗篇留传下来.诗中有“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名句.④〔萧瑟〕风声,常用来形容秋风.
⑴甲、乙两文都是词,请指出各自的词牌和题目.甲文的词牌是 沁园春 ,题目是 雪 ;乙文的词牌是 浪淘沙 ,题目是 北戴河 .
⑵词分上、下两阕,请在甲、乙两文上用“‖”将其各分为上、下两阕.
甲:……妖娆.‖江山如此……;乙:……谁边?‖往事……
⑶甲乙两词出于同一诗人笔下,虽然题材不同,但写法相近.从表现的内容上看,两词上阕都是 写景(或描写景物) ;下阕都是 评古论今(或评估颂今) ,而重在 论今(或颂今) .两词都采用了 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 的表达方式.
⑷两词都有点睛之笔.表示甲词主旨的句子是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表示乙词主旨的句子是 换了人间 .
⑸两词所描写的景物各有特色特色:甲词描写壮丽的雪景,乙词描写壮阔的海景.
⑹甲词描写雪景的三幅画面中,以“ 望 ”字领起的第二幅画面,具体描写了_北国风光_的实景;两词各有一幅画面是诗人想象或联想而来的,即甲词中的第__三__幅画面和乙词中
——————————————————————————————————
阅读《沁园春 雪》,回答文后问题.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烧.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给加点字注音.
蜡( )象 分( )外 妖娆( ) 今朝( )
2.词的上半阕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
3.本词承上启下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词表达主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有关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一个“望”字领起下七句,动静结合,远近结合,不仅逼真地写出了大
——————————————————————————————————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一)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1、文中" "、" "两个动词用得极为传神,赋予"山"、"原"以 ,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想像和激动的情绪.
2、指出本段中哪些句子属于下列描写景物的方式.
A.概括描写: 具体描写:
想像描写:
B.静态描写: 动态描写:
3、"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写出了地域的 ,显示了作者 的胸怀, 的气魄.
4、请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大意.
5、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的语言,把下面诗句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6、"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用的修辞方法是( )
A.对比 拟人 排比 B.拟人 排比 对偶
C.比喻 拟人 对偶 D.排比 拟人 比喻
(二)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这一段词是《沁园春·雪》的下阕,请简要划分层次并说明其大意.
2、词的下阕有过渡句,请写出.
3、诗人在评说古人时,用了一个"惜"领起,那么"惜"是什么意思?它管到什么地方?有何深刻的的含意?
4、"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深刻含意是什么?
5、下阙"惜"的是( ) A.文采 B.风骚 C.文治 D.文治不足
6、《沁园春·雪》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A.为无产阶级革命建功立业. B.鄙视封建帝王,赏重当今豪杰. C.以诗人为代表的无产阶级要主宰世界的壮志豪情. D.歌颂祖国壮丽山河.
参考答案
一1.舞、驰、生命2.A.⑴~⑶、⑷~⑽、⑾~⒀ B.⑷~⑺、⑻~⑽
3.广阔、博大宽广、雄伟旷达4.第一层(1~3)总写北国雪景
第二层(4~7)具体描写北国风光第三层(11~13)想像雪后北国风光
5.略(鼓励学生大胆想像,根据诗句描绘出美丽的景色)
6.C二1. 第一层(1~2)过渡第二层(3~9)评论五位帝王的文治不足第三层(101~12)点明主旨,抒发诗人的伟大抱负2.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3."惜"是可惜、叹惜、惋惜,有美中不足之意.它管到"射大雕"一句,统领下面对历代帝王的议论,概括了他们的文治不足.4.这是作者自指,抒发了作者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抱负.5.D 6.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