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 娄山关》 是通过怎样的景物描写来表现红军征途的紧张.严峻和艰苦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1 16:21:59
《忆秦娥 娄山关》 是通过怎样的景物描写来表现红军征途的紧张.严峻和艰苦的?
全词不长,上下两阕,通篇只有四十六个字,但雄奇悲壮,气势如虹,寥寥数笔,像一幅出自大师手笔的简笔画,笔简而意无穷,为我们勾勒出一幅雄浑壮阔的冬夜行军图,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
先看上阕,首四句写景.“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西风、长空、雁群、霜晨、冷月,凄冷的五个名词衬托出一种凄冷的气氛,也确定了上阕的基调.这种手法似取自马致远的“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但在渲染气氛的效果上实在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的脑海里不难想象出这样一幅图景:一个凄冷的冬天早晨,天还没有全亮,深蓝色的天空里一轮冷月当空,凌厉的西风动吹,偶尔从头顶掠过的大雁也发出几声凄厉的叫声,连绵起伏的山领上百草凋敝,霜重地滑,一队红军队伍正迤逦前行.“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接下来仍是写景.只不过镜头往回拉,由远景而近景,由全景而特写,由纯粹的景物描写到了景物与人物的融合,单纯的景物之中融入了人物.这句的妙处在于写人不是实写,而是虚写,以虚写实,由虚入手,而让人感到愈加真切,如见其人,如历其景.试想冬夜凌晨,山风凌厉,霜重地滑,一夜急行军,早已是人疲马乏,更何堪如此严酷的自然环境?你看,连马儿的脚步都显得凌乱不堪,声声碎步,失去了往日轻快的节奏,而行军号角的声音也显得呜咽无力了.
上阕这四句写景,实则非自然之景,实是作者眼中之景,如王国维所说的“景中有我”,实在是写情中之景,以表达景中之情,写作者之所感所想.所以,这里的景物描写其实不过是作者的真实感受的外化景象,是作者当时的心情投射在周围景物时所看到的事物.正因为寒冷,才觉得西风烈,正因为路难行,才觉得霜重;正因为心情沉郁,才听得雁叫凄苦,马蹄声碎,喇叭声咽.而这也正是红军当时冬夜行军的真实写照.
上阕的整体色调的灰暗的,天色未亮,凄风冷月,行军困苦,可谓没有一点亮色.上阕确定的基调是阴沉抑郁的,作者曾自注此词曰:“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过了岷山,豁然开朗,转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以下诸篇(按:一九五八年出版的《毛主席诗词十九首》,《忆秦娥·娄山关》排在《十六字令三首》之前,毛泽东说的“以下诸篇”是指《十六字令三首》、《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等),反映了这一种心情.” 此情此景,不要说作者,就连读者看到“马缔声碎,喇叭声咽”一句时也会变得心情沉郁.照一般的章法写来,下阕可以写人之困顿,路之艰难,以抒行军艰难之慨,进而深化这种基调,写成一首写长征路难的抒情之作.但作者没有如此,而是笔锋一转,横空出世,全词的调子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起首两句尤具气势,因而已被广泛传诵,成了佳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好一个“雄天漫道真如铁”,真是通天气势,这等小小困难,区区娄山关,怎比得了金沙水急,大渡桥横!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作者历经千难万险,愈是山穷水尽便愈显出其豪情和气概,他已准备带领红军队伍克服一切天险,这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他根本就没放在眼里,而是乐观地发出豪言壮语,“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的红军队伍可以一步步地征服这些崇山峻岭.长征刚刚开始,前面一役损兵折将,而后面肯定要面临更多更大的困难,是横亘在作者面前的如铁雄关,但作者不是视之如畏途,而是极其乐观又极其豪壮地号召大家,而今迈步从头越!
下面一句巧妙地利用格式上的重复,造成一种加强语气的独特效果,又是一个“从头越”,语调铿锵有力,显得掷地有声.末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写的又是黄昏景象,从凌晨写到黄昏,乍看跳跃起伏,前后不太连贯,但作者正是利用了这种时空上的错位,传递给读者这样的印象:天亮复天暝,红军经过一夜又一天的急行军,早已过了险峻的关口,击败敌人,占领了娄山关,把困难和艰险抛到了身后.一天激战后,遍地硝烟,血流成河,英勇的红军战士倒在了战场上,他们的鲜血染红了娄山关的崇山峻岭,而红军的旗帜在猎猎西风中飘扬,在夕阳中显得格外地鲜红.此时作者站在高处凭空远眺,看远处连绵起伏的山脉莽莽苍苍,如大海一般深邃,而黄昏的夕阳渐渐落下,剩余的一抹霞光如血一般映红了天际.晚霞、鲜血、红旗,这三种意象在作者眼中汇成一体,作者心潮难平,豪情澎湃,诗意顿生,便临风吟成一首忆秦娥.
综观全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景中含情,情中又有景,情景一体,水乳交融,体现了毛泽东作为诗人的才情和技巧.其结构的独特之处还在于上阕沉郁,下阕激昂,上阕取冷色调,下阕取暖色调,色彩对比强烈,感情对比亦同样强烈,上下阕的强烈对比,恰恰反映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作为一代伟大指挥若定的气魄.
毛主席这首词的艺术手法,是通过对红军越过娄山关,并向遵义进军的描写,反映出遵义会议后英雄红军的顽强勇猛、视险如夷的豪迈气魄和无坚不摧、无攻不克的战斗雄姿.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形象地点明了这次进军的时间、气候、环境:西风猛烈,长空中一群群大雁南飞,一阵阵鸣叫,霜花满地,残月在天,天将破晓,不禁让人感到了战地的形势严峻.重复一句『霜晨月』,这固然是由于《忆秦娥》这个词牌要求必须在此重复,但在这里这个叠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外,还表现了在这样的环境下,我红军指战员,又威武雄壮地向着娄山关急速挺进了.『马蹄声碎,喇叭声咽』勾画出在广阔范围里的战争气氛,同时通过此情此景的描写,从侧面烘托出行军的紧迫和纪律的严明.『马蹄声碎』,说明行走在崎岖不平的山道上的红军的马匹之多和行军之急;『喇叭声咽』,是在西风的呼啸中、迂回曲折的道路上行军的军号声音时断时续、时强时弱、时隐时现.这里的描写,绘声绘色,细致入微.
词的下阕,写的是红军傍晚跨越娄山关,向遵义进军的情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遵义会议以后,英勇的红军好像又获得了新的生命,迂回前进,穿插于敌人之间,生龙活虎,处处主动,国民党妄想凭借天险阻止我红军前进的企图又一次成为泡影.这里没有对激战过程进行描写,而是形象地勾画迈步跨越的雄姿,表达红军再次越过娄山关的胜利豪情.娄山关地势险要,周围山峰如剑,万丈矗立,插入云霄;中间是九曲回肠的公路.这种地势,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但是,红军是一往无前的,『雄关』虽像铁一般牢不可破,不可逾越,但我红军如今迈开大步又重新跨越过去了.『而今』和以往相比较,大不相同.革命前进的道路漫长,征途上艰难险阻重重,以前错误的领导虽然使革命和红军受到了极大的损失,但只要确立一条正确的革命路线,就是从头做起,重新再来,也一定能取得胜利.所以,这两句含义深刻,耐人寻味.第三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一片望不尽的起伏山峦,放射出夺目的光彩,西下残阳像血一般鲜红,简直是一幅雄浑的画卷,给读者以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这首词用词生动、鲜明.一个『烈』字,表现了西风的猛烈;一个『长』字,表现了无边无际的天空;一个『霜』字既点出时令,又显示了战地情景;一个『碎』字,使人似听到马蹄之声;一个『咽』字,使人萦绕于耳;一个『铁』字,充分地表现出雄关的坚不可摧;一个『越』字,形象地表现了红军翻越的雄姿;一个『海』字,显现出苍山之重重叠叠,广阔无边;一个『血』字,残阳之本色跃然纸上,这些都足以构成一幅壮观的图景,令人难忘.
-------------------------------------------------------------------
作为诗人毛泽东曾说:“词有婉约豪放两派,各有兴会,应当兼读,说到他自己,他自称兴趣是“偏于豪放,不费婉约.” 唐诗宋词我是非常喜欢的,当然我是不能和堪称为诗词中泰山北斗的毛泽东比较了,但是我也想用毛主席的话说,我该算是“偏于婉约,不费豪放的”.不过这是以前的想法了,曾经因为感情受挫而郁郁寡欢,总爱低吟浅唱那些凄凄惨惨的诗词,使得自己的心情阴霾,意志消沉.后来生活态度的转变,人生的重新定位,源于这首诗词毛泽东诗词,它给我的启发可以说是相当大的.
那是情感出现危机、工作又出现失误,被同事和领导误解,遭受到生活和工作的双重打击后,心情差极了,傍晚下班回家坐在车里,一轮落日,垂挂西天,发出鲜红的血般光芒,忽然间就想起了毛泽东诗词里的那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此时感觉自己的心情有一种莫名的悲壮,那些烦恼似乎淡漠了好多,左思右想词的前两句是什么却怎么也想不上来了,于是回家先翻箱倒柜,找出了这首诗仔细读来,读过以后心情好了许多.现在变得坚强乐观起来,我的人生信念和生活态度有了很大的变化,原因就是毛泽东的这首《忆秦娥·娄山关》.
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毛主席写这首词的时代背景,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从江西粤都附近铜锣度出发,迈开了震惊中外的长征第一步.之后,接连突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于12月进入贵州省境. 1935年1月6日,克遵义;8日前军克娄山关,这是第一次娄山关战斗;同时在这一天召开了历史上有名的遵义会议,即党中央在贵州遵义举行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改变了过去“左”倾机会主义的领导,建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新的中央的领导,从此确立了正确的政治路线与正确的军事路线,使中国革民走上胜利.遵义会议之后,经过短期休整,红军继续北上,1月19日离开遵义,未经战斗过娄山关,取道桐梓、松坎,向赤水挺进.计划是到达川南,与四方面军汇合,然后再进行北伐.但这一计划,未能实现;四方面军也被张国焘给带跑了.不得已,长征的计划作了临时改变.于2月12日,红军又由云南的扎西回师贵州,19日反渡赤水,25日重占桐梓;当日晚由北面迫近娄山关,这是第二次娄山关战斗.这次战斗,打了两天:25日黄昏,微雨阵阵,乍阴乍晴,直到26日拂晓,经过反复多次肉搏,击溃白军王家烈部四个团,再克娄山关,大雾弥漫,山黑月小.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词,即作于此时.当时,娄山关战斗是胜利了,但长征的战略任务受到挫折,毛泽东的心情不免有几分沉重.
娄山关
一九三五年二月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在我心里是非常崇敬毛主席的,崇敬他的智慧,他的胸怀,在我看来他象是个无坚不摧的铁人,可是这首诗里却体现了毛泽东作为诗人的另一个侧面.“马蹄声碎,喇叭声咽.就能描绘出身兼革命统帅的诗人再过(个人观点:“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是写第二次过娄山关的情景及作者心情,因为是第二次过,所以作者心情沉重.有些专家分析上面这几句是写第一次过娄山关时的情景)娄山关时候的心情沉重,伟人也有心情不好,遇到挫折的时候,他也会有感到苍凉的时候.再看下面一句:“雄关漫道真如铁,”.娄山关是长征途中遇到的著名天险之一,周围山峰,峰峰如剑,万丈耸立,插入云霄,中间是十步一弯、八部一拐的汽车路.这种地势,真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可是他又是怎样对待这些困难的,且看“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是何等的气魄!不禁让人身临其境,可以感觉到红军战士前进的步伐,想象着当时战斗的悲壮与豪迈,自己也热血沸腾起来,似乎自己也成为一名红军战士,为了伟大的事业,扛起枪和他们在一起去战斗.这样读来这首词正因苍凉,更觉遒劲,正因凄凉,更觉豪健.在逆境中,在挫折中,我们的伟人就是以这样的胸怀对待困难的,体现着革命导师的伟大思想,生动地表现出一代伟人的自由意识的思想及生活活动.
和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相比,和革民战士的生命相比,我的那些个人的恩恩怨怨又算得了什么呢?思想有些狭隘了,不免觉得自己太小家子气了,在我们的生活之外还有好多我们可以做的有意义的事,何不做些有益的事情来充实自己,不要沉浸在无边的痛苦中自己折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就拿这首词出来读一读,感受一下我们伟大的毛主席伟大的胸怀,相信对于大家来说也是一种激励.
先看上阕,首四句写景.“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西风、长空、雁群、霜晨、冷月,凄冷的五个名词衬托出一种凄冷的气氛,也确定了上阕的基调.这种手法似取自马致远的“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但在渲染气氛的效果上实在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的脑海里不难想象出这样一幅图景:一个凄冷的冬天早晨,天还没有全亮,深蓝色的天空里一轮冷月当空,凌厉的西风动吹,偶尔从头顶掠过的大雁也发出几声凄厉的叫声,连绵起伏的山领上百草凋敝,霜重地滑,一队红军队伍正迤逦前行.“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接下来仍是写景.只不过镜头往回拉,由远景而近景,由全景而特写,由纯粹的景物描写到了景物与人物的融合,单纯的景物之中融入了人物.这句的妙处在于写人不是实写,而是虚写,以虚写实,由虚入手,而让人感到愈加真切,如见其人,如历其景.试想冬夜凌晨,山风凌厉,霜重地滑,一夜急行军,早已是人疲马乏,更何堪如此严酷的自然环境?你看,连马儿的脚步都显得凌乱不堪,声声碎步,失去了往日轻快的节奏,而行军号角的声音也显得呜咽无力了.
上阕这四句写景,实则非自然之景,实是作者眼中之景,如王国维所说的“景中有我”,实在是写情中之景,以表达景中之情,写作者之所感所想.所以,这里的景物描写其实不过是作者的真实感受的外化景象,是作者当时的心情投射在周围景物时所看到的事物.正因为寒冷,才觉得西风烈,正因为路难行,才觉得霜重;正因为心情沉郁,才听得雁叫凄苦,马蹄声碎,喇叭声咽.而这也正是红军当时冬夜行军的真实写照.
上阕的整体色调的灰暗的,天色未亮,凄风冷月,行军困苦,可谓没有一点亮色.上阕确定的基调是阴沉抑郁的,作者曾自注此词曰:“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过了岷山,豁然开朗,转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以下诸篇(按:一九五八年出版的《毛主席诗词十九首》,《忆秦娥·娄山关》排在《十六字令三首》之前,毛泽东说的“以下诸篇”是指《十六字令三首》、《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等),反映了这一种心情.” 此情此景,不要说作者,就连读者看到“马缔声碎,喇叭声咽”一句时也会变得心情沉郁.照一般的章法写来,下阕可以写人之困顿,路之艰难,以抒行军艰难之慨,进而深化这种基调,写成一首写长征路难的抒情之作.但作者没有如此,而是笔锋一转,横空出世,全词的调子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起首两句尤具气势,因而已被广泛传诵,成了佳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好一个“雄天漫道真如铁”,真是通天气势,这等小小困难,区区娄山关,怎比得了金沙水急,大渡桥横!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作者历经千难万险,愈是山穷水尽便愈显出其豪情和气概,他已准备带领红军队伍克服一切天险,这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他根本就没放在眼里,而是乐观地发出豪言壮语,“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的红军队伍可以一步步地征服这些崇山峻岭.长征刚刚开始,前面一役损兵折将,而后面肯定要面临更多更大的困难,是横亘在作者面前的如铁雄关,但作者不是视之如畏途,而是极其乐观又极其豪壮地号召大家,而今迈步从头越!
下面一句巧妙地利用格式上的重复,造成一种加强语气的独特效果,又是一个“从头越”,语调铿锵有力,显得掷地有声.末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写的又是黄昏景象,从凌晨写到黄昏,乍看跳跃起伏,前后不太连贯,但作者正是利用了这种时空上的错位,传递给读者这样的印象:天亮复天暝,红军经过一夜又一天的急行军,早已过了险峻的关口,击败敌人,占领了娄山关,把困难和艰险抛到了身后.一天激战后,遍地硝烟,血流成河,英勇的红军战士倒在了战场上,他们的鲜血染红了娄山关的崇山峻岭,而红军的旗帜在猎猎西风中飘扬,在夕阳中显得格外地鲜红.此时作者站在高处凭空远眺,看远处连绵起伏的山脉莽莽苍苍,如大海一般深邃,而黄昏的夕阳渐渐落下,剩余的一抹霞光如血一般映红了天际.晚霞、鲜血、红旗,这三种意象在作者眼中汇成一体,作者心潮难平,豪情澎湃,诗意顿生,便临风吟成一首忆秦娥.
综观全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景中含情,情中又有景,情景一体,水乳交融,体现了毛泽东作为诗人的才情和技巧.其结构的独特之处还在于上阕沉郁,下阕激昂,上阕取冷色调,下阕取暖色调,色彩对比强烈,感情对比亦同样强烈,上下阕的强烈对比,恰恰反映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作为一代伟大指挥若定的气魄.
毛主席这首词的艺术手法,是通过对红军越过娄山关,并向遵义进军的描写,反映出遵义会议后英雄红军的顽强勇猛、视险如夷的豪迈气魄和无坚不摧、无攻不克的战斗雄姿.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形象地点明了这次进军的时间、气候、环境:西风猛烈,长空中一群群大雁南飞,一阵阵鸣叫,霜花满地,残月在天,天将破晓,不禁让人感到了战地的形势严峻.重复一句『霜晨月』,这固然是由于《忆秦娥》这个词牌要求必须在此重复,但在这里这个叠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外,还表现了在这样的环境下,我红军指战员,又威武雄壮地向着娄山关急速挺进了.『马蹄声碎,喇叭声咽』勾画出在广阔范围里的战争气氛,同时通过此情此景的描写,从侧面烘托出行军的紧迫和纪律的严明.『马蹄声碎』,说明行走在崎岖不平的山道上的红军的马匹之多和行军之急;『喇叭声咽』,是在西风的呼啸中、迂回曲折的道路上行军的军号声音时断时续、时强时弱、时隐时现.这里的描写,绘声绘色,细致入微.
词的下阕,写的是红军傍晚跨越娄山关,向遵义进军的情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遵义会议以后,英勇的红军好像又获得了新的生命,迂回前进,穿插于敌人之间,生龙活虎,处处主动,国民党妄想凭借天险阻止我红军前进的企图又一次成为泡影.这里没有对激战过程进行描写,而是形象地勾画迈步跨越的雄姿,表达红军再次越过娄山关的胜利豪情.娄山关地势险要,周围山峰如剑,万丈矗立,插入云霄;中间是九曲回肠的公路.这种地势,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但是,红军是一往无前的,『雄关』虽像铁一般牢不可破,不可逾越,但我红军如今迈开大步又重新跨越过去了.『而今』和以往相比较,大不相同.革命前进的道路漫长,征途上艰难险阻重重,以前错误的领导虽然使革命和红军受到了极大的损失,但只要确立一条正确的革命路线,就是从头做起,重新再来,也一定能取得胜利.所以,这两句含义深刻,耐人寻味.第三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一片望不尽的起伏山峦,放射出夺目的光彩,西下残阳像血一般鲜红,简直是一幅雄浑的画卷,给读者以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这首词用词生动、鲜明.一个『烈』字,表现了西风的猛烈;一个『长』字,表现了无边无际的天空;一个『霜』字既点出时令,又显示了战地情景;一个『碎』字,使人似听到马蹄之声;一个『咽』字,使人萦绕于耳;一个『铁』字,充分地表现出雄关的坚不可摧;一个『越』字,形象地表现了红军翻越的雄姿;一个『海』字,显现出苍山之重重叠叠,广阔无边;一个『血』字,残阳之本色跃然纸上,这些都足以构成一幅壮观的图景,令人难忘.
-------------------------------------------------------------------
作为诗人毛泽东曾说:“词有婉约豪放两派,各有兴会,应当兼读,说到他自己,他自称兴趣是“偏于豪放,不费婉约.” 唐诗宋词我是非常喜欢的,当然我是不能和堪称为诗词中泰山北斗的毛泽东比较了,但是我也想用毛主席的话说,我该算是“偏于婉约,不费豪放的”.不过这是以前的想法了,曾经因为感情受挫而郁郁寡欢,总爱低吟浅唱那些凄凄惨惨的诗词,使得自己的心情阴霾,意志消沉.后来生活态度的转变,人生的重新定位,源于这首诗词毛泽东诗词,它给我的启发可以说是相当大的.
那是情感出现危机、工作又出现失误,被同事和领导误解,遭受到生活和工作的双重打击后,心情差极了,傍晚下班回家坐在车里,一轮落日,垂挂西天,发出鲜红的血般光芒,忽然间就想起了毛泽东诗词里的那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此时感觉自己的心情有一种莫名的悲壮,那些烦恼似乎淡漠了好多,左思右想词的前两句是什么却怎么也想不上来了,于是回家先翻箱倒柜,找出了这首诗仔细读来,读过以后心情好了许多.现在变得坚强乐观起来,我的人生信念和生活态度有了很大的变化,原因就是毛泽东的这首《忆秦娥·娄山关》.
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毛主席写这首词的时代背景,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从江西粤都附近铜锣度出发,迈开了震惊中外的长征第一步.之后,接连突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于12月进入贵州省境. 1935年1月6日,克遵义;8日前军克娄山关,这是第一次娄山关战斗;同时在这一天召开了历史上有名的遵义会议,即党中央在贵州遵义举行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改变了过去“左”倾机会主义的领导,建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新的中央的领导,从此确立了正确的政治路线与正确的军事路线,使中国革民走上胜利.遵义会议之后,经过短期休整,红军继续北上,1月19日离开遵义,未经战斗过娄山关,取道桐梓、松坎,向赤水挺进.计划是到达川南,与四方面军汇合,然后再进行北伐.但这一计划,未能实现;四方面军也被张国焘给带跑了.不得已,长征的计划作了临时改变.于2月12日,红军又由云南的扎西回师贵州,19日反渡赤水,25日重占桐梓;当日晚由北面迫近娄山关,这是第二次娄山关战斗.这次战斗,打了两天:25日黄昏,微雨阵阵,乍阴乍晴,直到26日拂晓,经过反复多次肉搏,击溃白军王家烈部四个团,再克娄山关,大雾弥漫,山黑月小.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词,即作于此时.当时,娄山关战斗是胜利了,但长征的战略任务受到挫折,毛泽东的心情不免有几分沉重.
娄山关
一九三五年二月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在我心里是非常崇敬毛主席的,崇敬他的智慧,他的胸怀,在我看来他象是个无坚不摧的铁人,可是这首诗里却体现了毛泽东作为诗人的另一个侧面.“马蹄声碎,喇叭声咽.就能描绘出身兼革命统帅的诗人再过(个人观点:“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是写第二次过娄山关的情景及作者心情,因为是第二次过,所以作者心情沉重.有些专家分析上面这几句是写第一次过娄山关时的情景)娄山关时候的心情沉重,伟人也有心情不好,遇到挫折的时候,他也会有感到苍凉的时候.再看下面一句:“雄关漫道真如铁,”.娄山关是长征途中遇到的著名天险之一,周围山峰,峰峰如剑,万丈耸立,插入云霄,中间是十步一弯、八部一拐的汽车路.这种地势,真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可是他又是怎样对待这些困难的,且看“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是何等的气魄!不禁让人身临其境,可以感觉到红军战士前进的步伐,想象着当时战斗的悲壮与豪迈,自己也热血沸腾起来,似乎自己也成为一名红军战士,为了伟大的事业,扛起枪和他们在一起去战斗.这样读来这首词正因苍凉,更觉遒劲,正因凄凉,更觉豪健.在逆境中,在挫折中,我们的伟人就是以这样的胸怀对待困难的,体现着革命导师的伟大思想,生动地表现出一代伟人的自由意识的思想及生活活动.
和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相比,和革民战士的生命相比,我的那些个人的恩恩怨怨又算得了什么呢?思想有些狭隘了,不免觉得自己太小家子气了,在我们的生活之外还有好多我们可以做的有意义的事,何不做些有益的事情来充实自己,不要沉浸在无边的痛苦中自己折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就拿这首词出来读一读,感受一下我们伟大的毛主席伟大的胸怀,相信对于大家来说也是一种激励.
《忆秦娥 娄山关》 是通过怎样的景物描写来表现红军征途的紧张.严峻和艰苦的?
杜甫的登高通过描写秋天的哪些景物来表现诗人怎样的心情?
描写一下窗外的风景通过描写窗外的风景来表现我紧张的心理和通过描写窗外的风景来表现我愉快的心情
次北固山下通过景物描写表现早春时节的是
红军长征的艰苦
威尼斯之夜短文通过哪些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威尼斯夜晚的清新和静
观刈麦直接描写表现农民劳动艰苦的句子是
描写红军长征艰苦的词语有哪些?
1,风雨这一课中作者通过一组景物来表现暴风雨采用了怎样的写作顺序?
木兰诗练习按要求用原文填空1、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2、描写征途遥远,表现木兰快马加鞭、奔赴沙场的英雄气概
不用冷字,通过景物描写,表现天气的寒冷和人的心情.(不少于200字)
不用"冷"字,通过景物描写,表现天气的炎热和人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