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什么叫集约化?产业之间的地理位置体现集约化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7 04:36:53
什么叫集约化?产业之间的地理位置体现集约化吗?
什么叫集约化?产业之间的地理位置体现集约化吗?
珠江三角洲,旧称粤江平原.简称珠三角.位于中国广东省东部沿海,是西江、北江共同冲积成的大三角洲与东江冲积成的小三角洲的总称,是放射形汊道的三角洲复合体.呈倒置三角形,底边是西起三水市、广州市东到石龙为止的一线,顶点在崖门湾.面积约1.1万平方千米.  珠江三角洲地区  “珠三角”的概念最早起源于九十年代初.九十年代后期,在“(小)珠三角”的基础上出现了“大珠三角”的概念.2003年,又提出来了“泛珠三角”的概念.至此,“珠三角”实际上涵括了“小珠三角”、“大珠三角”、“泛珠三角”三个不同层面既相互区分又紧密关联的概念.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中明确说明:珠江三角洲,即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市区、惠东县、博罗县、肇庆市区、高要市、四会市,总人口4230万,土地总面积41698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建制镇建设用地和村庄建设用地)面积6640平方公里.  小珠江三角洲地区  “珠三角”或“小珠三角”“ 由珠江沿岸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组成.小珠三角”面积为24437平方公里,不到广东省国土面积的14%,人口4283万人,占广东省人口的61%.2008年“小珠三角”GDP总值达29745.58亿元(4342.843亿美元),占全国10%.2009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纲要提出,到2012年,由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组成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000元;到202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5000元.  大珠江三角洲地区  “大珠三角”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指“小珠三角”和港澳,另一是指粤港澳.目前通常所说的“大珠三角”就是指广东、香港、澳门三地构成的区域.“大珠三角”面积18.1万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8679万,2003年GDP总值3287亿美元.以经济规模论,“大珠三角”相当于长三角的1.2倍.  泛珠江三角洲地区  “泛珠三角”包括珠江流域地域相邻、经贸关系密切的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东9省区,以及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泛珠三角”面积200.6万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45698万,GDP总值52605.7亿元(6356亿美元).其中,9省区面积占全国的20.9%,人口占全国的34.8%,GDP总值占全国的33.3%.  经济和社会发展  1. 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增长.1980年到1996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7.8%,不仅高于全省14.5%、全国9.7%的同期平均增长速度,而且高于亚洲“四小龙”经济起飞阶段的平均增长速度,地区的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80亿美元急升至2005年的2321.7亿美元.  2. 外向型经济总体水平较高.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发挥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和侨胞遍及世界各地的有利条件,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国内市场为依托,推动外向型经济高水平、快速度发展.1994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出口贸易总额高达384.6亿美元,占全省当年出口贸易总额的76.6%;实际利用外资87.98亿美元,分别占全省、全国当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68%和24%.  3. 产业结构优化合理.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完成了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重要的制造业中心的转变,并成功实现了第二、第三产业双重主导的经济社会全面联动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80年的25.8:45.5:28.9发展为1994年的8.8:51.2:40.总体上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已经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再到产业多元化发展的转变.  4. 农业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该地区农业的市场化、社会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格局很快形成.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了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资源开发为基础、以种养业为支柱,农工技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5. 城乡协调均衡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工业化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加速城镇化.70年代末只有几十个城镇,80年代中期增加到200个,1992年达到406个,1994年达到597个.15年增长近10倍.中山、东莞两市,只辖建制镇,而没有县和乡的建制.1994年,珠江三角洲地区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45.2%,比全省比例高出16个百分点.现在,该地区平均每65.127平方公里就有一座城镇.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城镇化过程中,将现代城镇的服务功能优势与现代乡村的田园风情优势相互补充、结合,推动了城乡协调均衡发展,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融合区.  6. 社会流动走向健康有序.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外来工聚集地.现在,在该地区就业的外来务工者有数百万,形成了规模庞大、富有特色的外来务工人员流动群.这种社会流动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逻辑,是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自然体现.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政府有关部门和劳务机构对外来务工者的管理,已经基本上实现了依法管理,使社会流动从无序走向了有序.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最重要的特点是外向型.  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约一半是通过国际贸易来实现的,外贸出口总额占全国的10%以上.不少企业的绝大部分产品供应国际市场.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基本途径是从境外引进资金,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同时本地区有临近港澳的位置优势,有侨乡的优势,有多优良海港的优势和劳动力丰富等优势,再加上国家为这里制订的优惠政策,使这里成为吸引外商投资和外企落户的风水宝地.  珠三角倒闭潮  广东省近日宣布,全省08年1-9月企业关闭总数为7148家,关闭企业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关闭企业数包括关闭、停业、歇业和搬迁.其中关闭数量较多的地市分别是东莞市1464家、中山市956家、珠海市709家、深圳市704家、汕尾市587家、佛山市526家以及潮州市432家.  受国内外严峻经济形势影响,关闭的企业绝大多数因规模不大、技术不高和经济实力不强,没办法适应形势的变化,导致企业停产关闭.在倒闭的企业中,大多数属于小化肥、小钢铁等落后产能中小企业,另外有相当数量企业系因经营管理不善、盲目投资而倒闭.此外,还有部分中小企业因提升产业档次的需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有意识地将原有企业进行转移升级.  珠三角2008-2020发展规划  珠三角的奋斗目标是“十年大跨越”.定性描述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率先在全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定量的描述则主要涉及到三个指标:第一个指标,到202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生产总值比2007年增长约2倍,达到72500亿元,力争赶上韩国;第二个指标,到202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5000元(约折合19400美元),超过现在台湾地区水平,实现从上中等收入水平向高收入国家和地区水平迈进的目标;第三个指标,到202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85.0%,生态环境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