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如何算预习和复习?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4 10:43:50
如何算预习和复习?
如何算预习和复习?
其实说预习,倒不如说是自学.因为当你预习能力达到一定程度,你就是不单单的预习. 首先以我十几年来的学习经验,我感觉你要先把课本的知识,试图全部搞懂,当然不懂的就是你以后上课该认真听的了,然后一定试图思考课本中一些对你来说难以解绝的问题. 再者,预习与听讲是环环相扣的,有目的性的听课,把预习中的问题搞东就是你听课的重点. 复习呢,你要学会规划,不同的人的记忆习惯不一样,遗忘周期也不同,你要规划说是一章一小节,还是一周一巩固,这点你倒是可以自己做决定.嗯,不知道你是读哪个年级的,总之持之以恒,勤奋吧,祝你学习进步.
给你推荐以下阅读材料:
新授内容的预习通常分以下几步:
(1) 通读预习内容,初步了解新授重点;
(2) 完成复习题,做好新授铺垫;
(3) 研究书本例题解法,圈划疑难之所;
(4) 尝试练习做一做内容,了解自己对例题的理解程度;
(5)思考练习题的解法,自己说说算理,考虑能否一题多解.
教你学会课前预习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在这个知识爆炸,科技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一个人如果不具备自学能力,将来是难以适应时代的需要的.
学会预习,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自我探索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亲身体验一下实践成功的乐趣,同时在心理上和精神上有所准备,为学好新知识提供了保证.
那课前预习该做些什么工作呢?
一、读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书比默看好,看容易一目十行,走马观花,不加咀嚼,变成走过场,难以发现问题.而读必须注意断句,语气的轻重,词义的推敲,因而有助于对新知的理解.“读读读,书中自我鱼和肉”这话颇有道理.因此,预习不但要读书,而且要多读,品出味来.
第一遍:读完整.要不出现丢字、多字现象.句子要读得通顺、完整.
第二遍:读准确.能准确断句,读出轻重.
第三遍:读熟练.边读边思,标出书中的重点内容和自己看不懂的地方,以备课上质疑.
二、看看.
象钟表、天平的认识,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克、千克、吨等重量单位的理解.你们积累的感性经验很少,理解就有困难,而钟表、米尺等物一般家庭均有,只不过你们熟视无睹罢了.如果同学们都做有心人,认真地观察一段时间,或在家长的帮助、指导下先进行细致的观察,看看、摸摸,再学着说说、比划比划,课上也就易于接受了.
三、走走.
千米的认识,一般难以表述其长短.如果同学们能在课前有意识地去走一走,亲自实践一下,一千米的实际长短也就好描述了.
四、做做.
角、平面图形、立体形体的概念建立和周长、面积、容积等概念的形成,均有赖于直观形象.可以自制一些学具帮助理解教材内容,如可转动的角的模型,铅丝弯成的长、正方形(体)等.通过动手操作,印象深刻,而且课上还可在教师指导下作进一步观察,深入领会概念.
五、练练.
看书之后,新知有没有理解,是否能运用?可先用铅笔试做书后练习,如能顺利解答,说明基本看懂,假如还存疑惑,当再认真看书求得理解.
“学而不思则罔.”无论是读书,观察,练做,都要边做边想,唯有勤于思考,才会更深入地理解、牢固地把握好知识.



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
复习是对已学过知识的温习、巩固、系统和延伸,复习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而是一个系统提高的过程.复习的任务,包括查缺漏、巩固吸收、系统归纳和浓缩记忆.
一提到复习,许多学生会马上想到总复习,因此把应付考试作为复习的主要目的,这实际上是对复习的片面理解.复习的形式是很多的,如课堂复习、单元复习、期末复习等.
课堂复习有三种:讲新课前,复习与之有关的旧知识,这叫做准备复习;老师讲完课后,往往要趁热打铁做点练习,这是以消化为目的的准备性复习;一节课将结束时,将本节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纳、小结,这是以吸收为目的的梳理性复习.
课后复习以消除遗忘、强化记忆为目标,不管老师是否留作业,都应当对照课堂笔记与教材进行比较性复习,然后再做作业.
单元复习是指完成了一章或一组内容后的复习,主要采取比较异同,寻找内在联系,筛选累积的方式进行.
期末复习主要是将平时分散学习的知识分门别类地进行分析综合,系统归类的过程.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最宝贵的时间是课后复习,因为防止遗忘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及时复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记忆是有规律可循的,学过的知识如果不加以复习就会忘记,过一天会忘记一半以上,经过两天就会忘记2/3左右,以后遗忘的数量会逐渐减少.因此,学习后若不及时复习,就会大大增加复习的困难,降低学习的效率.
为了提高复习的效率,我们要在复习时采取一定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做出合理的安排.在时间安排上,课后复习至少安排两次.第一次利用课间休息时间,用脑子复习一下这节课的要点,第二次复习应安排在晚上,读一下课堂笔记,对照教科书进行.
在对复习方式的运用上,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使用.
常用的复习方法有:
(1)尝试回忆法.即在复习时,先把老师讲过的内容在头脑中回忆一遍,然后再打开书或笔记本进行对照,对回忆模糊不清或根本回忆不起来的知识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这样做不仅可以强化记忆,而且能够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2)要点法.即在复习过程中,寻求知识中的要点,抓住要点也就抓住了问题的主干.如复习课文时,就可以把重点词、每段的关键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等用醒目的颜色标上记号,使这些词句作为记忆的支撑点,抓住几个关键词句,也就抓住了整篇课文的内容;
(3)比较法.即找出各科知识间的特点和共同点,通过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来强化复习效果;
(4)概括法.即找出各项知识的内在联系,然后将知识集中起来记忆.





如何进行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措施,它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新课的内容,了解重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在预习过程中,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作为问题提出来,这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发现学习中的重点、难点,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因此,需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否则上课吃力,抓不往重点,跟不上教学进度,课后还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补课,岂不是得不偿失.
 预习对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具体而言,预习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听课效率.通过预习,对即将要学习的新课能够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哪些内容自己能够弄懂,哪些内容自己还没弄懂,这样,听课时,便可集中精力去听那些自己没弄懂的部分.听课变得更有针对性了,能够抓住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2)更好地做课堂笔记.如果课前不预习,上课,老师讲什么就记什么,盲目地记笔记而顾不上听课.经过预习,记笔记时就有了针对性,选择那些书本上没有的,老师另外补充的内容以及自己预习时没能理解的部分去记.这样可以节省大量时间用于听课时思考问题.
(3)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本身相当于一种学习.预习时,要独立地阅读、独立地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独立地接受新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会逐步提高.
(4)预习可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学生在预习时,对知识已经做了独立思考,听课时就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这样就比单纯依靠听课获得知识的记忆效果好.
预习之所以有这么多的良好作用,从心理学角度说,是因为在预习过程中,发现疑难点,从而在大脑皮层上引起了一个兴奋中心,即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状态,这种注意状态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并指引着学生的思维活动转向对疑难问题的解决,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
预习不是把老师明天要讲的内容草草看一遍就算了事,而是要严格按步骤和要求进行.
(1)选择好预习的时间
预习的时间一般要安排在做完当天功课的剩余时间,并根据剩余时间的多少来安排预习时间的长短.如果剩余时间多,可以多预习几科,预习时钻研得深入一些;反之,把时间用于薄弱学科的预习.
(2)迅速浏览一遍即将学习的新教材
  这时要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弄清哪些内容是自己一读就懂的,哪些内容是自己没有读懂的.
(3)带着问题,边思考边读第二遍
  对于初次阅读没读懂的问题,在第二次阅读时,头脑里始终要带着这个问题,深入思考,仔细钻研教材,这时的阅读速度可以适当放慢一些,遇到困难,可以停下来,翻翻以前学过的内容,或者查阅有关的工具书、参考书,争取依靠自己的努力把难点攻克,把问题解决,把没读懂的地方读懂.对于自己经过努力仍未解决的问题,也不必勉强去解决,这样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可以把这个问题记下来,留待课堂上听课时去解决.
  (4)边预习边做好预习笔记
  预习笔记有两种,一种是做在书上,一种是做在笔记本上.在书上做的预习笔记要边读边进行,以在教材上圈点勾划为主.所圈点勾划的应是教材的段落层次,每部分的要点,以及一些生僻的字句.同时,也可以在书面的空白处,做眉批.写上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写上自己没读懂的问题.在笔记本上做的预习笔记既可以边读边做,也可以在阅读教材后再做整理.整理的内容包括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部分的摘抄及心得体会;本节课讲授的几个主要问题是什么,以及它们之间的前后关系、逻辑关系,预习时遇到的疑难点是什么,自己是如何解决的,查阅了哪些参考书或工具书,所查阅的资料中有价值的部分的摘抄及心得体会.
(5)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采用不同的预习策略
预习也不能搞千篇一律,要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抓住预习的重点,选择不同的预习方法.例如,语文课首先要扣除生字、生词障碍,再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及写作风格、手法;而数学课则要把重点放在数学概念、数学原理的掌握上.
































预习中的“度”


预习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准备工作,做好预习可以使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怎样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预习呢?
一、从教材的特点出发,讲求“广度”.
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师指导预习不能一刀切.例如,在预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指点学生了解分数最初的起源、分数产生过程.在学到《圆的认识》一节时,学习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圆周率,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圆周率背景,将其作为明确的预习要求,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资料,这样可以激发情趣,增强学生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从教学要求出发,设置“坡度”.
教师要注意预习内容的难易度,采用先扶后放、循序渐进的措施,逐步提高学生预习的能力和兴趣.教师可制定一些难易适度、可操作性强的预习提纲,在课前呈现给学生,并对预习提纲作必要的解释,让学生明确预习的操作方法和步骤,使学生预习时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性.刚开始预习时,可以适当降低要求,目标不要定得太高.
三、纳入课堂教学,保持“热度”.
将预习纳入课堂教学,是指教师要在课堂上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检查预习情况时,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特别是后进生的进步时,教师应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肯定他们的成绩,让学生感受预习成功的喜悦,诱发学生的预习兴趣,使他们感受到进步的喜悦,树立自信心.我班有一位男生数学基础较差,在我的鼓励和指导下,他在家预习,在课堂上学得轻松许多,这样,他对预习产生了兴趣,成绩也逐步提高了.
四、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增强“透明度”.
评价学生预习情况的方法很多.其一,教师评价.教师可以提问题让学生回答,了解预习情况;可以检查学生预习笔记,评出等级;也可以让学生当堂质疑.其二,学生评价.采取小组讨论形式,将各自的预习情况作汇报.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间取长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