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介绍赵云的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2 15:34:21
有关介绍赵云的作文!
赵云——
赵云(168年~公元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今河北正定),中国三国时期蜀汉的著名将领.
生平
赵云曾於占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手下办事.公孙瓒被袁绍攻灭后,赵云并没有投靠袁绍.
赵云后来追随刘备,在其麾下历任牙门将军、偏将军、翊军将军、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成就一代霸业.蜀后主刘禅继位后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又拜镇东将军.
227年,赵云随蜀汉丞相诸葛亮入汉中,次年出征曹魏,曾于箕谷设置疑兵,避免部队被魏军狙击.北伐失利后,贬为镇军将军,不久去世.
261年后主追谥赵云为顺平侯.赵云有两个儿子,长子赵统承继爵位、次子赵广.两人都在沓中追随姜维时战死.
人物特征
赵云是蜀汉军事集团中少有的“智勇兼备”的将领之一,曾经多次为主帅的错误决定做出指正.
据《三国志》记载,有关赵云的著名事迹有“长坂乱军之中救后主刘禅”,《云别传》中记载有“截江夺阿斗”、“汉水空营退曹军”等.
罗贯中所著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刘备自立汉中王后,赵云位列“五虎上将”之一.小说中的赵云武艺超群、胆大心细,而且德行高尚.
据《云别传》记载:“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刘备也称誉他“一身是胆”.三国时陈寿,杨戏称其“强挚壮猛”,“猛将之烈”,“以忠勇称”.
赵云的历史资料
赵云事迹多出于《云别传》,在《三国志》中别传没有作为正文内容,而是以注解形式出现.《三国志》原书中并无注解,注解乃后世南朝宋人裴松之所添加.《云别传》内容亦为《资治通鉴》等史书引用.
但亦有史家认为《云别传》内容以史料而论并不严谨,所记载的多是与赵云相关的轶事,真实性有待商榷.此说由清朝何义门首度提出,近年在互联网一度盛行.何氏并认为,刘备于221年准备东征吴国时,由赵云 (而非诸葛亮) 劝阻刘备不要东征是不合情理,应是子孙溢美.然而,何的说法被一些人指过分疑古.
赵云故址
现代赵云祠墓地址:
四川大邑--子龙庙,顺平侯赵云墓
河北正定--赵云庙.
清朝记载祠庙则有:
河南南阳南三十里屯东赵云祠墓
四川黎州大渡河守御所安靖坝左赵云祠
湖广桂阳州城外芙蓉山下赵云祠
湖北当阳(长坂)相传有子龙阁,子龙路.常德在相传有子龙庵.成都和平街原名为子龙塘街,和平街小学在相传是顺平侯洗马池故址.宁强在相传有子龙驻军处,子龙山.赤壁在相传有子龙滩
久闻赵云庙已建成,无奈学业繁忙,无暇瞻仰.暑假得闲,才随父母一睹容颜.
赵云庙座落在正定古城的东南角.庙前是一块平整的场地,四周彩旗迎风飘舞,正中央有一座汉白玉塑像——一位威武的将军:身披盔甲,脚跨战马,一手紧握长枪,一手怀抱婴儿,威风凛凛,虎视前方,尽显“昔日当阳长阪英雄”的风采.他,就是我们正定人民的骄傲——赵云.
来到正门前,迎面是赵朴初亲笔题写的庙牌——“赵云庙”,三个大字苍劲有力,古朴高雅.跨入山门殿,两侧分别是赵云父子的坐骑的塑像.东侧的白色战马,就是随赵云驰骋疆场征战一生的那匹宝马.当年赵云就是骑着它救幼主、平西川、伐中原,辅佐刘备成就一代霸业,留下千秋威名的.两旁墙壁上绘有赵云杀敌的画卷,并题有清代两位真定太守评赞赵云的诗文.
继续北行是四义殿,里面列有刘备、关羽、张飞和赵云的塑像.关张赵三人,对刘备忠肝义胆,尽心尽力;刘备对他们以诚相待,推心置腹.这流下了千古佳话,其中,“刘备借赵云——永借不还”就是一条.
四义殿后是一座花草葱郁的小院,院东是君臣殿,列有刘备、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五位君臣的塑像.他们君主贤明,文臣足智,武将骁勇,上下齐心,终成大业.
院西是五虎殿,内有“五虎上将”的塑像.他们一个个披坚执锐,英姿飒爽.我看在这五位虎将中,赵云既不像关羽那样刚愎孤傲,又不像张飞那样鲁莽粗暴,也不像黄忠那样老气横秋,更不像马超那样少年气盛,他是兼各将之长的一位难得的将才:刚而不愎,勇而不莽,稳而不衰,盛而不凌.难怪诸葛亮誉他是“难得之将”.
院的正北是最后一座大殿——顺平侯殿.殿中供有赵云的塑像.他眉清目秀,文雅儒静,很难想到他就是令魏军闻风丧胆的常胜将军.两旁是他两个儿子的塑像,各执兵刃,威武雄壮.塑像前有一大石案,是由一块巨大的花岗石雕刻而成,质地厚重,纹理秀美.石案两旁有一锣一鼓.在导游的怂恿下,我擂起战鼓,鼓声响彻大殿,直冲云霄.在咚咚的战鼓声中,我仿佛看见赵将军,宝马嘶鸣,长枪挥舞,英姿腾挪,入侵的魏军纷纷溃退……这时,突然响起清脆的锣声.啊!这不是得胜之锣么!只见赵将军勒马提枪,矫健迅捷地凯旋归来……
时已近午,我们才走出赵云庙.我再次端详赵将军的英姿,心中暗言:赵将军,如今故里人民生活幸福,您可瞑目自慰;如今故里景象欣欣向荣,您可含笑九泉.当然,故里人民还有长路要走,还有险关要过,但愿借您的战马,直踏征程;借您的宝马,披荆斩棘;借您的豪气,勇往直前.
[简评] 本文以游踪为序,用移步换景之法结构全篇,清晰且紧凑.人物虽涉及刘、关、张、孔、黄,但重心却在赵云一人,内容集中,重点突出.语言多用短语,读来简洁有力.篇末直抒胸臆,含义隽永.
赵云(168年~公元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今河北正定),中国三国时期蜀汉的著名将领.
生平
赵云曾於占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手下办事.公孙瓒被袁绍攻灭后,赵云并没有投靠袁绍.
赵云后来追随刘备,在其麾下历任牙门将军、偏将军、翊军将军、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成就一代霸业.蜀后主刘禅继位后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又拜镇东将军.
227年,赵云随蜀汉丞相诸葛亮入汉中,次年出征曹魏,曾于箕谷设置疑兵,避免部队被魏军狙击.北伐失利后,贬为镇军将军,不久去世.
261年后主追谥赵云为顺平侯.赵云有两个儿子,长子赵统承继爵位、次子赵广.两人都在沓中追随姜维时战死.
人物特征
赵云是蜀汉军事集团中少有的“智勇兼备”的将领之一,曾经多次为主帅的错误决定做出指正.
据《三国志》记载,有关赵云的著名事迹有“长坂乱军之中救后主刘禅”,《云别传》中记载有“截江夺阿斗”、“汉水空营退曹军”等.
罗贯中所著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刘备自立汉中王后,赵云位列“五虎上将”之一.小说中的赵云武艺超群、胆大心细,而且德行高尚.
据《云别传》记载:“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刘备也称誉他“一身是胆”.三国时陈寿,杨戏称其“强挚壮猛”,“猛将之烈”,“以忠勇称”.
赵云的历史资料
赵云事迹多出于《云别传》,在《三国志》中别传没有作为正文内容,而是以注解形式出现.《三国志》原书中并无注解,注解乃后世南朝宋人裴松之所添加.《云别传》内容亦为《资治通鉴》等史书引用.
但亦有史家认为《云别传》内容以史料而论并不严谨,所记载的多是与赵云相关的轶事,真实性有待商榷.此说由清朝何义门首度提出,近年在互联网一度盛行.何氏并认为,刘备于221年准备东征吴国时,由赵云 (而非诸葛亮) 劝阻刘备不要东征是不合情理,应是子孙溢美.然而,何的说法被一些人指过分疑古.
赵云故址
现代赵云祠墓地址:
四川大邑--子龙庙,顺平侯赵云墓
河北正定--赵云庙.
清朝记载祠庙则有:
河南南阳南三十里屯东赵云祠墓
四川黎州大渡河守御所安靖坝左赵云祠
湖广桂阳州城外芙蓉山下赵云祠
湖北当阳(长坂)相传有子龙阁,子龙路.常德在相传有子龙庵.成都和平街原名为子龙塘街,和平街小学在相传是顺平侯洗马池故址.宁强在相传有子龙驻军处,子龙山.赤壁在相传有子龙滩
久闻赵云庙已建成,无奈学业繁忙,无暇瞻仰.暑假得闲,才随父母一睹容颜.
赵云庙座落在正定古城的东南角.庙前是一块平整的场地,四周彩旗迎风飘舞,正中央有一座汉白玉塑像——一位威武的将军:身披盔甲,脚跨战马,一手紧握长枪,一手怀抱婴儿,威风凛凛,虎视前方,尽显“昔日当阳长阪英雄”的风采.他,就是我们正定人民的骄傲——赵云.
来到正门前,迎面是赵朴初亲笔题写的庙牌——“赵云庙”,三个大字苍劲有力,古朴高雅.跨入山门殿,两侧分别是赵云父子的坐骑的塑像.东侧的白色战马,就是随赵云驰骋疆场征战一生的那匹宝马.当年赵云就是骑着它救幼主、平西川、伐中原,辅佐刘备成就一代霸业,留下千秋威名的.两旁墙壁上绘有赵云杀敌的画卷,并题有清代两位真定太守评赞赵云的诗文.
继续北行是四义殿,里面列有刘备、关羽、张飞和赵云的塑像.关张赵三人,对刘备忠肝义胆,尽心尽力;刘备对他们以诚相待,推心置腹.这流下了千古佳话,其中,“刘备借赵云——永借不还”就是一条.
四义殿后是一座花草葱郁的小院,院东是君臣殿,列有刘备、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五位君臣的塑像.他们君主贤明,文臣足智,武将骁勇,上下齐心,终成大业.
院西是五虎殿,内有“五虎上将”的塑像.他们一个个披坚执锐,英姿飒爽.我看在这五位虎将中,赵云既不像关羽那样刚愎孤傲,又不像张飞那样鲁莽粗暴,也不像黄忠那样老气横秋,更不像马超那样少年气盛,他是兼各将之长的一位难得的将才:刚而不愎,勇而不莽,稳而不衰,盛而不凌.难怪诸葛亮誉他是“难得之将”.
院的正北是最后一座大殿——顺平侯殿.殿中供有赵云的塑像.他眉清目秀,文雅儒静,很难想到他就是令魏军闻风丧胆的常胜将军.两旁是他两个儿子的塑像,各执兵刃,威武雄壮.塑像前有一大石案,是由一块巨大的花岗石雕刻而成,质地厚重,纹理秀美.石案两旁有一锣一鼓.在导游的怂恿下,我擂起战鼓,鼓声响彻大殿,直冲云霄.在咚咚的战鼓声中,我仿佛看见赵将军,宝马嘶鸣,长枪挥舞,英姿腾挪,入侵的魏军纷纷溃退……这时,突然响起清脆的锣声.啊!这不是得胜之锣么!只见赵将军勒马提枪,矫健迅捷地凯旋归来……
时已近午,我们才走出赵云庙.我再次端详赵将军的英姿,心中暗言:赵将军,如今故里人民生活幸福,您可瞑目自慰;如今故里景象欣欣向荣,您可含笑九泉.当然,故里人民还有长路要走,还有险关要过,但愿借您的战马,直踏征程;借您的宝马,披荆斩棘;借您的豪气,勇往直前.
[简评] 本文以游踪为序,用移步换景之法结构全篇,清晰且紧凑.人物虽涉及刘、关、张、孔、黄,但重心却在赵云一人,内容集中,重点突出.语言多用短语,读来简洁有力.篇末直抒胸臆,含义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