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课赋,夜课书 的译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8 11:58:00
昼课赋,夜课书 的译文
原文
仆常痛诗道崩坏,忽忽愤发,或食辍哺,夜辍寝,不量才力,欲扶起之.嗟乎!事有大谬者,又不可一二而言;然亦不能不粗陈于左右.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则仆宿习之缘,已在文字中矣.及五六岁,便学为诗.九岁,谙识声韵.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古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瞥瞥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也,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所致,又自悲矣!家贫多故,二十七方从乡赋;即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及授校书郎时,已盈三四百首.或出示交友,如足下辈,见皆谓之工:其实未窥作者之域耳.自登朝来,年齿渐氏,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译文
我出生六七个月的时候,乳母抱着我在书屏下边玩,有人指着无字之字教给我.我虽然嘴上说不出来,但是心里已经默默地记住了.后来有人拿这两个字问我,即使试验十次百次,我都能准确地指出来.那么我是生来就与文字有缘了.到五六岁,就学习做诗,九岁通晓声韵,十五六岁开始知道考中进士的荣耀,就刻苦读书、二十岁以来,-----白天学习做赋,夜里刻苦读书-----,间或也学习做诗,连睡眠和休息都顾不上了.甚至于嘴和舌头都,手和肘都磨成茧.眸子里面总是一晃一晃的,好象飞着挂着珠,动不动就以万计.这大概是刻苦学习奋力做诗造成的,自己感到很悲哀.
* 家庭贫困而又多事故,二十七岁才应进士试.考中以后,虽然专心于分科考试,还是没有停止做诗.到了做校书郎的时候,诗作足有三四百首.有时拿出来让足下这样的朋友们看.大家一见都说写得工巧,其实我并没有达到诗作者的水平.自从到朝廷作官以来,年龄渐长,经历的事情也渐多,每逢与人谈话,多询问时政,每逢读书史,多探求治理国家的道理.这才知道文章应该为时事而著作,诗歌应该为现实而创作.这时候,皇帝刚刚继位,政府之中有正直的人士,屡次下诏书,调查人民的疾苦.我正是在这时升做翰林学士,又做左拾遗的官,亲手领取写谏章的用纸,除写奏章直接向皇帝陈述意见之外,有可以解救人民疾苦,弥补时政的缺失,而又难于直接说明的事项,就写成诗歌,慢慢地让皇帝知道.首先是用来开阔皇帝的见闻,对他考虑和处理国家大事有所帮助.其次是报答皇帝的恩情奖励,尽到谏官的职责.最后是实现个人平生振兴诗道的心愿.没有想到,心愿没有实现而悔恨已经产,诗歌没有闻于上,而诽谤却已经形成了.
仆常痛诗道崩坏,忽忽愤发,或食辍哺,夜辍寝,不量才力,欲扶起之.嗟乎!事有大谬者,又不可一二而言;然亦不能不粗陈于左右.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则仆宿习之缘,已在文字中矣.及五六岁,便学为诗.九岁,谙识声韵.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古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瞥瞥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也,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所致,又自悲矣!家贫多故,二十七方从乡赋;即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及授校书郎时,已盈三四百首.或出示交友,如足下辈,见皆谓之工:其实未窥作者之域耳.自登朝来,年齿渐氏,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译文
我出生六七个月的时候,乳母抱着我在书屏下边玩,有人指着无字之字教给我.我虽然嘴上说不出来,但是心里已经默默地记住了.后来有人拿这两个字问我,即使试验十次百次,我都能准确地指出来.那么我是生来就与文字有缘了.到五六岁,就学习做诗,九岁通晓声韵,十五六岁开始知道考中进士的荣耀,就刻苦读书、二十岁以来,-----白天学习做赋,夜里刻苦读书-----,间或也学习做诗,连睡眠和休息都顾不上了.甚至于嘴和舌头都,手和肘都磨成茧.眸子里面总是一晃一晃的,好象飞着挂着珠,动不动就以万计.这大概是刻苦学习奋力做诗造成的,自己感到很悲哀.
* 家庭贫困而又多事故,二十七岁才应进士试.考中以后,虽然专心于分科考试,还是没有停止做诗.到了做校书郎的时候,诗作足有三四百首.有时拿出来让足下这样的朋友们看.大家一见都说写得工巧,其实我并没有达到诗作者的水平.自从到朝廷作官以来,年龄渐长,经历的事情也渐多,每逢与人谈话,多询问时政,每逢读书史,多探求治理国家的道理.这才知道文章应该为时事而著作,诗歌应该为现实而创作.这时候,皇帝刚刚继位,政府之中有正直的人士,屡次下诏书,调查人民的疾苦.我正是在这时升做翰林学士,又做左拾遗的官,亲手领取写谏章的用纸,除写奏章直接向皇帝陈述意见之外,有可以解救人民疾苦,弥补时政的缺失,而又难于直接说明的事项,就写成诗歌,慢慢地让皇帝知道.首先是用来开阔皇帝的见闻,对他考虑和处理国家大事有所帮助.其次是报答皇帝的恩情奖励,尽到谏官的职责.最后是实现个人平生振兴诗道的心愿.没有想到,心愿没有实现而悔恨已经产,诗歌没有闻于上,而诽谤却已经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