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平庸”和“中庸”有什么不同?如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2 14:29:42
“平庸”和“中庸”有什么不同?如题
主要讲讲它们的意思和不同处.
“平庸”和“中庸”有什么不同?如题
【词语】平庸 【拼音】píng yōng 【释义】mediocre;indifferent 寻常;凡庸;不高明.【出处】清 周亮工 《倪母朱太夫人七十序》:“平庸之子,无英华可以自见,无名誉可以震俗.” 【示例】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人不能在此处分 唐宋 ,而徒在浑含刻露处分 唐宋 ,则不知《三百篇》中浑含固多,刻露者亦复不少.此作伪 唐 诗者之所以陷入平庸也.” 何其芳 《梦中道路》:“我曾在一日夜间以百余行写出一个流利的平庸的故事.” 中庸 【拼音】 zhōngyōng 【英文】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词性】 名词,形容词,【褒贬】 中性词 【近义词】 不偏不倚 【反义词】 厚此薄彼、偏听偏信.【释义】 [名词]儒家的一种主张,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中庸之道.[形容词]指德才平凡:中庸之才.儒家以此为最高的道德标准,并作为处理事物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后来则泛指平庸、妥协、保守、不求上进.在许多人如今的理解中,“中庸”即 “平庸、折中”等类似意思,这是现代人对儒家“中庸”思想的大大的曲解.不错,中庸的确有“平庸、折中、调和”的含意,但这些绝不是中庸思想的全部,否则《中庸》就不可能被自孔子之后一代又一代的儒家奉为经典了.在儒家看来“中庸”不仅是建立在儒家人性证基础上的一种伦理道德观,同时也是一种思想方法.作为具有具体内容的儒家伦理道德观,“中庸”由孔子首创,再经过后来的儒家,特别是《中庸》一文的作者充实发展,终于成为一套儒家的处世规范.如果单纯从“中庸”的概念上看,“中庸”在孔子之前就已存在,儒家的“中庸”说也部分继承了当时认为的“中庸”思想发展演变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