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贾雨村?人们对贾雨村的理解是什么?对他的行为有什么看法?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7 11:05:02
怎么看待贾雨村?人们对贾雨村的理解是什么?对他的行为有什么看法?
我正在写作文,要写贾雨村,在此谢过
我正在写作文,要写贾雨村,在此谢过
贾雨村是个利欲熏心的人,他在贫穷的日子里刻苦努力,正是为了有一天能出人头地.我们且来看看他在落魄时的一首对月咏怀诗: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贫寒的书生渴望一飞冲天,不甘寂寞的背后却是无穷的贪欲与野心.应该说,贾雨村是个很有才干的人,但有才无德,这就使他堕落得更为彻底.贪欲和野心,注定他不甘久居人下,也注定他不可能在污浊的官场上洁身自好.可以说,在步入官场以前,他的灵魂已经污染了.“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这副写在智通寺山门上的对联,对于那些在名利场中孜孜以求的人无异于一记当头棒喝,聪明的雨村不是读不懂,而是因为他早已利令智昏,鬼迷心窍了.在审理“葫芦案”时,雨村不是糊里糊涂,是非不分,相反,他太清楚了,明知实情却胡乱判案,这才是他的可恶处.他不是一个昏官,而是一个十足的奸官,一个阴险而狡诈的奸佞之徒.他徇私枉法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并趁机攀上贾王史薛这几棵大树,从而达到往上爬的目的.
精心狠心
贾雨村工于心计,城府极深,同时又心狠手辣,极善做作.这在第四回里可以充分表现出来:初听苦主告状,便正言厉色要辑凶拿人,一副公正严明之态;等门子以目示意,他立刻心领神会;与门子密室商量,他故作姿态,热情之至;等计议一定,他还连说“不妥”,而真实的想法却始终藏而不露.其中的几次“笑”更是大有深意,可谓是笑里藏刀,笑里藏奸.这笑,简直就是贴在这个官场老滑头脸上的标签.
另一方面,他的精于算计,这是官场中必备的本领.雨村跌倒过一回,因而格外的谨慎,也格外的阴险.这在门子身上也得到了印证.雨村把出了大力的门子“寻了一个不是,远远充发了才罢”,兔死狗烹,为了保住自己的形象,牺牲一个小小的门子又算得了什么呢?
媚上与欺下
如果说,雨村是凭自己的学识才干跻身官场,那么后来的起复委用及至在官场上的兴风作浪则完全靠他的投机钻营,下贱无耻.吃一堑,长一智.第一次跌倒,使他认识到,要想在这个互相倾轧的官场上立足,必须找到一棵可以攀附的大树.而贾王史薛就是这样的大树.他靠走贾府的后门重登仕途,趋炎附势,媚上欺下成了他在官场中的通行证.当然,不只是贾雨村,任何一个有名利之心的人若想在官场中立足,都必须丢掉人格、尊严、良心……如此,我们就不难理解雨村的前任知府为何不敢审理而雨村又徇私枉法胡乱判案了.媚上的人必然欺下,雨村讨好了四大家族,弱势的一方便成为他踩踏的对象.“八字衙门朝南开”,法律的天平总是朝着有权势的一方倾斜.
无情无义
贾雨村虽然是一个儒士,但仁义礼信之类,在他这里都已经荡然无存了.在《红楼梦》一书里,贾雨村是个道德上的反面典型.他的自私、虚伪、贪婪、冷酷,忘恩负义,集中表现了封建官场中堕落的品格.这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也可以看出.我们知道,甄士隐是雨村的恩人.俗话说,滴水之恩,报以涌泉.雨村报恩了吗?在审理“冯渊命案”中,雨村明知英莲是昔日恩人之女,却没有伸出援助之手,甚至没有表示一点点关怀,因为此时,甄家父女对他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过河拆桥,转脸无情,贾雨村已经完全丧失了中国儒士最起码的良知.“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什么情呀,义呀,全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也有人说,贾雨村放薛蟠一马,不是回报了贾府的援手之恩了吗?其实不然,雨村之所以不追究薛蟠,不是因为报恩,而是因为惧怕.怕什么?怕四大家族位高势大,怕自己乌纱又失,怕自己小命不保……总之,这里贾雨村只有为己的心思,全无报恩的念头.清朝的脂砚斋曾批语说贾雨村是王莽曹操一类人物,可能后来贾家败落时,他还有一番丑恶的表演,可惜曹雪芹只写了前八十回,高鹗的续作则没有这方面的体现,我们便不得而知了.
总之,贾雨村是《红楼梦》中不可缺少的人物,一如一面镜子,透过他,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里被世俗严重污染的儒士灵魂,看到被官场熏黑的政客心灵;看到道德的沦丧,司法的腐败;看到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
书中作用
正文中首次提到贾雨村是在第一回,作者叙述这篇小说的创作过程,顺便道出了贾雨村此名的用意.
“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裤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怀笔墨者.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故曰‘贾雨村’云云.”
由此可知,“贾雨村”本是作者为了遮掩所记之事,为避不期之祸而假意为“假语村言”,捏造出这个名字,让读者不必当真,更勿对号入座.同时,从其后整部小说的结构上来看,贾雨村此人是这部小说的线索性人物,是小说中所录的四大家族兴亡的见证者及某些事件的直接参与者.因此通过研究贾雨村此人的言行及经历,有助于加深对整部《红楼梦》的理解.
编辑本段出身经历人物简介
书中关于贾雨村的介绍包括以下文字:“姓贾名化,表字时飞,别号雨村”,“这贾雨村原系胡州人氏,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自前岁来此,又淹蹇住了,暂寄庙中安身,每日卖字作文为生.”
有关姓名字号的来历,脂砚斋批语中点出实为:“假话”、“实非”、“雨村者,村言粗语也.言以村粗之言演出一段假话也.”
上面那段话,提到雨村出身于书香门第,然而历经几世后,家道渐衰,他也便沦为了穷书生.作为一个读书人,他人生道路的选择自己也仅限于求取功名.但身无分文,仅靠卖字作文度日,也算出身贫寒.
后文中通过娇杏的观察,写出了雨村的外貌:“敝巾旧服,虽是贫窘,然生得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权腮.”
由此可见,雨村的相貌可谓不俗,并不似大奸大恶之人;虽然衣衫褴褛,却掩饰不住其内在的气质和才华.
贾雨村主要经历(仅前八十回,重要事件单列)
形象总括
随着贾雨村身份的变化,他在各时期表现出的性格特质是不同的.因此将就其不同身份进行分析探讨.
前八十回中,雨村的身份包括:穷书生,小吏,平民(私塾老师),府尹,大司马.
穷书生时期
抱着安邦治国的志向,怀着光宗耀祖的目标,以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信念.
这一时期的雨村主要表现为怀才不遇.对于自己的才学能力相当自信,但也常为出仕无门而郁闷.文中录了他的一首五言诗:“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以及一副对联:“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由此可知他志存高远,期待有朝一日一鸣惊人、一飞冲天.
在这一时期他所处的环境是极恶劣的,因为那时的他仅靠卖字作书为生,虽然有甄士隐这样的人接济,但毕竟不多.因此穷困是他这一时期面临的最大困难.然而,他并未回穷困而孤傲,这主要表现在善于且乐于结交朋友,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与甄士隐的结识.
虽然是个书生,但雨村有其不同于其他儒生的地方.比如做事干练,“雨村收了银衣,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谈笑.”“也曾留下话与和尚转达老爷,说‘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为要,不及面辞了.’”足可见其不拘于小节,不拘于世俗眼光,处事得当,知轻重缓急.这是一般俗人、腐儒绝做不到的,这也正说明了雨村的不凡.
当然,雨村的另一个特质不得不提到,那就是他确实很有才能.“会了进士,选入外班,进而升为县令.”从他可以一考即中,便可知其才识.
作为一个读书人,他也略有些知识分子的清高和自负.“非晚生酒后狂言,若论时尚之学,晚生也或可去充数沽名”.此种清高和自负是知识分子的通病,也是难治之症.
县令时期
“虽才干优长,未免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不上一年,便被上司寻了个空隙,作成一本,参他‘生情狡猾,擅纂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等语.龙颜大怒,即批革职.该部文书一到,本府官员无不喜悦.那雨村心中虽十分惭恨,却面上全无一点怨色,仍是嘻笑自若,交代过公事,将历年做官积的些资本并家小人属送至原籍,安排妥协,却是自己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
由上面一段文字可知雨村在做地方官时的一些表现.具体表现为:才干优长、贪、酷、恃才侮上.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比较明显的,那也是封建时代读书人的通病.恃才傲物也常常是他们不自觉的表象.至于贪、酷,主要是由于从知识分子到执政者的转型没有做好,以至于处理事务时难免会义气用事.做得地方官是十年寒窗苦换来的,心中难免因寻求平衡而做出贪污受贿的事来.至于说他‘生情狡猾,擅纂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则可能是夸大其辞,有些诽谤之意.
然而雨村毕竟是雨村,非一般的俗人可比,脂砚斋称其为“奸雄”,确实有些道理.面对外人的诽谤,面临削职为民,他可以不动声色,冷静地面对发生的变故.内心惭恨,却不表现出来,正说明其实他正是个能做大事的人.
贬为布衣后
游历山水,泰然应变.这也是古文人常有之风,每每遇到贬谪的变故,往往寓情于山水,游历名山大川,借以排遣心中的怨闷.也就是说尽管他能够表现得平静淡然,心里仍难免有些抑郁.
在其游历期间,到过许多地方,也曾做过私塾的老师,文中提到的有金陵贾家,以及林如海家.也正是由于有在林家教书这段机遇,才有后来结识贾政、平步青云的机会.
这一时期,贾雨村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包括:有才华,有气节,仍渴望功名.
其中关于才华一点在他与冷子兴的对话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余者皆无大异.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那段,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足见雨村见识广博.
在他与冷子兴的对话中还提到了他曾在金陵贾家给贾宝玉做过老师,但贾宝玉生性顽劣,对学习毫无兴趣,反喜欢混迹于脂粉堆中,“也因祖母溺爱不明,每因孙辱师责子,因此我就辞了馆出来”其中所说因贾宝玉祖母辱师便辞馆而去,说明雨村其人不愿受拘,哪怕是寄人篱下,也会体现出些许气节.
尽管他是因罪被贬,但内心愈加渴望功名:第三回首“张如圭便将此信告诉雨村,雨村自是欢喜,忙忙的叙了两句”,“作别回至馆中,忙寻邸报看真确了”,其中的“忙忙的”、“忙”正说明其急于复职为官.
金陵府尹
在贾政的帮助下,雨村不但重新取得功名,而且还做上了金陵府的府尹.此番雨村复职,他的心理已经有了一些变化.经过在外游历那几年的经历,雨村已然变得老练圆滑,学会了明哲保身,以权谋私,甚至徇私枉法.
这一切不能不说是人生经历了大起大落后的结果,当然这一结果也有其社会因素在影响着.比如整个社会到处是恃强凌弱,都在以钱权交易,欺上瞒下之事极多.整个官场已经不是清白之人所能安稳呆住的地方,因此他为了保住功名,就不得不同流合污,甚至比其他人更甚.
这一时期的雨村,尽管会出于道德而表现出具有一定程度的正义感,一定程度的同情心和怜悯之心,但仍无法摆脱他给人的那种大奸大恶的形象.比如在上任接到薛蟠杀人一案时,先是大怒道“岂有这样放屁的事!打死人命就白白的走了,再拿不来的!”,但在门子提点过他之后,转而想办法帮贾王两家解决这个问题而且还要“压服得口声才好”.由此可见,此时的雨村已经变成了地地道道的政客,甚至可以置人命官司于不顾.先时答应过甄家会找寻英莲一事也都抛到了脑后,心中只想着如何趁此机会巴结住贾王两大家族,也好保住自己的乌纱.
贾雨村从此由正经的读书人沦落成了一个口是心非,面善心恶乃至过河拆桥的伪君子.此时的他被称为“奸雄”并不过分.
在此之后,书中也有几回提到雨村与贾府往来,从许多侧面刻画出其人物形象.比如:
《红楼梦》第十七回中,贾政与众清客准备为大观园各处题联.贾政提议“我们今日且看看去,只管题了,若妥当便用,不妥时,然后将雨村请来,令他再拟.”在众人不解时,贾政笑道:”你们不知,我自幼于花鸟山水题咏上就平平,如今上了年纪,且案牍劳烦,于这怡情悦性文章上更生疏了.纵拟了出来,不免迂腐古板,反不能使花柳园亭生色,似不妥协,反没意思.”由贾政之意可以推知雨村之高才.
在《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从平儿嘴里道出一件与贾雨村有关的一件事:“谁知雨村那没天理的听见了,便设了个法子,讹他拖欠了官银,拿他到衙门里去,说所欠官银,变卖家产赔补,把这扇子抄了来,作了官价送了来.那石呆子如今不知是死是活.老爷拿着扇子问着二爷说:‘人家怎么弄了来?’二爷只说了一句:‘为这点子小事,弄得人坑家败业,也不算什么能为!’”这正是雨村以权谋私的又一罪证,其谄媚的嘴脸也越刻画越明显.
在那样的社会里,越是表现得大奸大恶,越是步步高升,在第53回中提到,“贾雨村补授了大司马,协理军机参赞朝政”,可见官越做越大,品德也将越来越差.
结局推测
由于《红楼梦》原稿遗失,致使后人无法得知这部小说的尾声及多数人的结局.在流传下来的各种续书版本中,各人物的结局并不全然相同.但对于贾雨村的事迹却很是相似.这主要是由于在前五回的全书总纲中,原作者已经给足了暗示,在第一回中甄士隐的悟道词中有一句:“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当然,这句话未必只指雨村一人,但据此推测,雨村的结局必跑不出这句话.《红楼梦》一书中处处是禅机,虽然细写着世态炎凉,却无时不宣扬着业因果报.因此,在雨村官做到一定程度后,一定会遇人谗陷,以至于旧账新账一并清算,难逃牢狱之灾.至于他在获罪之前是与贾府同甘共苦,还是在贾府落难时落井下石则是另一个论题,这里不提.还有人由那句“钗于奁内待时飞”推测薛宝钗会下嫁雨村,但终觉证据不足,不敢苟同.
人物总结
贾雨村由一介穷书生,因依附贾府而得官且不断高升.他所表现出来的才能、见识乃至抱负全都超凡脱俗,然而他最终屈从于世俗的黑暗,也因此越来越堕入罪恶的深渊,变成了大奸大恶的人,从而落得个身杠锁枷的后果,也算罪有应得.
精心狠心
贾雨村工于心计,城府极深,同时又心狠手辣,极善做作.这在第四回里可以充分表现出来:初听苦主告状,便正言厉色要辑凶拿人,一副公正严明之态;等门子以目示意,他立刻心领神会;与门子密室商量,他故作姿态,热情之至;等计议一定,他还连说“不妥”,而真实的想法却始终藏而不露.其中的几次“笑”更是大有深意,可谓是笑里藏刀,笑里藏奸.这笑,简直就是贴在这个官场老滑头脸上的标签.
另一方面,他的精于算计,这是官场中必备的本领.雨村跌倒过一回,因而格外的谨慎,也格外的阴险.这在门子身上也得到了印证.雨村把出了大力的门子“寻了一个不是,远远充发了才罢”,兔死狗烹,为了保住自己的形象,牺牲一个小小的门子又算得了什么呢?
媚上与欺下
如果说,雨村是凭自己的学识才干跻身官场,那么后来的起复委用及至在官场上的兴风作浪则完全靠他的投机钻营,下贱无耻.吃一堑,长一智.第一次跌倒,使他认识到,要想在这个互相倾轧的官场上立足,必须找到一棵可以攀附的大树.而贾王史薛就是这样的大树.他靠走贾府的后门重登仕途,趋炎附势,媚上欺下成了他在官场中的通行证.当然,不只是贾雨村,任何一个有名利之心的人若想在官场中立足,都必须丢掉人格、尊严、良心……如此,我们就不难理解雨村的前任知府为何不敢审理而雨村又徇私枉法胡乱判案了.媚上的人必然欺下,雨村讨好了四大家族,弱势的一方便成为他踩踏的对象.“八字衙门朝南开”,法律的天平总是朝着有权势的一方倾斜.
无情无义
贾雨村虽然是一个儒士,但仁义礼信之类,在他这里都已经荡然无存了.在《红楼梦》一书里,贾雨村是个道德上的反面典型.他的自私、虚伪、贪婪、冷酷,忘恩负义,集中表现了封建官场中堕落的品格.这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也可以看出.我们知道,甄士隐是雨村的恩人.俗话说,滴水之恩,报以涌泉.雨村报恩了吗?在审理“冯渊命案”中,雨村明知英莲是昔日恩人之女,却没有伸出援助之手,甚至没有表示一点点关怀,因为此时,甄家父女对他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过河拆桥,转脸无情,贾雨村已经完全丧失了中国儒士最起码的良知.“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什么情呀,义呀,全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也有人说,贾雨村放薛蟠一马,不是回报了贾府的援手之恩了吗?其实不然,雨村之所以不追究薛蟠,不是因为报恩,而是因为惧怕.怕什么?怕四大家族位高势大,怕自己乌纱又失,怕自己小命不保……总之,这里贾雨村只有为己的心思,全无报恩的念头.清朝的脂砚斋曾批语说贾雨村是王莽曹操一类人物,可能后来贾家败落时,他还有一番丑恶的表演,可惜曹雪芹只写了前八十回,高鹗的续作则没有这方面的体现,我们便不得而知了.
总之,贾雨村是《红楼梦》中不可缺少的人物,一如一面镜子,透过他,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里被世俗严重污染的儒士灵魂,看到被官场熏黑的政客心灵;看到道德的沦丧,司法的腐败;看到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
书中作用
正文中首次提到贾雨村是在第一回,作者叙述这篇小说的创作过程,顺便道出了贾雨村此名的用意.
“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裤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怀笔墨者.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故曰‘贾雨村’云云.”
由此可知,“贾雨村”本是作者为了遮掩所记之事,为避不期之祸而假意为“假语村言”,捏造出这个名字,让读者不必当真,更勿对号入座.同时,从其后整部小说的结构上来看,贾雨村此人是这部小说的线索性人物,是小说中所录的四大家族兴亡的见证者及某些事件的直接参与者.因此通过研究贾雨村此人的言行及经历,有助于加深对整部《红楼梦》的理解.
编辑本段出身经历人物简介
书中关于贾雨村的介绍包括以下文字:“姓贾名化,表字时飞,别号雨村”,“这贾雨村原系胡州人氏,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自前岁来此,又淹蹇住了,暂寄庙中安身,每日卖字作文为生.”
有关姓名字号的来历,脂砚斋批语中点出实为:“假话”、“实非”、“雨村者,村言粗语也.言以村粗之言演出一段假话也.”
上面那段话,提到雨村出身于书香门第,然而历经几世后,家道渐衰,他也便沦为了穷书生.作为一个读书人,他人生道路的选择自己也仅限于求取功名.但身无分文,仅靠卖字作文度日,也算出身贫寒.
后文中通过娇杏的观察,写出了雨村的外貌:“敝巾旧服,虽是贫窘,然生得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权腮.”
由此可见,雨村的相貌可谓不俗,并不似大奸大恶之人;虽然衣衫褴褛,却掩饰不住其内在的气质和才华.
贾雨村主要经历(仅前八十回,重要事件单列)
形象总括
随着贾雨村身份的变化,他在各时期表现出的性格特质是不同的.因此将就其不同身份进行分析探讨.
前八十回中,雨村的身份包括:穷书生,小吏,平民(私塾老师),府尹,大司马.
穷书生时期
抱着安邦治国的志向,怀着光宗耀祖的目标,以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信念.
这一时期的雨村主要表现为怀才不遇.对于自己的才学能力相当自信,但也常为出仕无门而郁闷.文中录了他的一首五言诗:“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以及一副对联:“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由此可知他志存高远,期待有朝一日一鸣惊人、一飞冲天.
在这一时期他所处的环境是极恶劣的,因为那时的他仅靠卖字作书为生,虽然有甄士隐这样的人接济,但毕竟不多.因此穷困是他这一时期面临的最大困难.然而,他并未回穷困而孤傲,这主要表现在善于且乐于结交朋友,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与甄士隐的结识.
虽然是个书生,但雨村有其不同于其他儒生的地方.比如做事干练,“雨村收了银衣,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谈笑.”“也曾留下话与和尚转达老爷,说‘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为要,不及面辞了.’”足可见其不拘于小节,不拘于世俗眼光,处事得当,知轻重缓急.这是一般俗人、腐儒绝做不到的,这也正说明了雨村的不凡.
当然,雨村的另一个特质不得不提到,那就是他确实很有才能.“会了进士,选入外班,进而升为县令.”从他可以一考即中,便可知其才识.
作为一个读书人,他也略有些知识分子的清高和自负.“非晚生酒后狂言,若论时尚之学,晚生也或可去充数沽名”.此种清高和自负是知识分子的通病,也是难治之症.
县令时期
“虽才干优长,未免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不上一年,便被上司寻了个空隙,作成一本,参他‘生情狡猾,擅纂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等语.龙颜大怒,即批革职.该部文书一到,本府官员无不喜悦.那雨村心中虽十分惭恨,却面上全无一点怨色,仍是嘻笑自若,交代过公事,将历年做官积的些资本并家小人属送至原籍,安排妥协,却是自己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
由上面一段文字可知雨村在做地方官时的一些表现.具体表现为:才干优长、贪、酷、恃才侮上.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比较明显的,那也是封建时代读书人的通病.恃才傲物也常常是他们不自觉的表象.至于贪、酷,主要是由于从知识分子到执政者的转型没有做好,以至于处理事务时难免会义气用事.做得地方官是十年寒窗苦换来的,心中难免因寻求平衡而做出贪污受贿的事来.至于说他‘生情狡猾,擅纂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则可能是夸大其辞,有些诽谤之意.
然而雨村毕竟是雨村,非一般的俗人可比,脂砚斋称其为“奸雄”,确实有些道理.面对外人的诽谤,面临削职为民,他可以不动声色,冷静地面对发生的变故.内心惭恨,却不表现出来,正说明其实他正是个能做大事的人.
贬为布衣后
游历山水,泰然应变.这也是古文人常有之风,每每遇到贬谪的变故,往往寓情于山水,游历名山大川,借以排遣心中的怨闷.也就是说尽管他能够表现得平静淡然,心里仍难免有些抑郁.
在其游历期间,到过许多地方,也曾做过私塾的老师,文中提到的有金陵贾家,以及林如海家.也正是由于有在林家教书这段机遇,才有后来结识贾政、平步青云的机会.
这一时期,贾雨村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包括:有才华,有气节,仍渴望功名.
其中关于才华一点在他与冷子兴的对话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余者皆无大异.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那段,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足见雨村见识广博.
在他与冷子兴的对话中还提到了他曾在金陵贾家给贾宝玉做过老师,但贾宝玉生性顽劣,对学习毫无兴趣,反喜欢混迹于脂粉堆中,“也因祖母溺爱不明,每因孙辱师责子,因此我就辞了馆出来”其中所说因贾宝玉祖母辱师便辞馆而去,说明雨村其人不愿受拘,哪怕是寄人篱下,也会体现出些许气节.
尽管他是因罪被贬,但内心愈加渴望功名:第三回首“张如圭便将此信告诉雨村,雨村自是欢喜,忙忙的叙了两句”,“作别回至馆中,忙寻邸报看真确了”,其中的“忙忙的”、“忙”正说明其急于复职为官.
金陵府尹
在贾政的帮助下,雨村不但重新取得功名,而且还做上了金陵府的府尹.此番雨村复职,他的心理已经有了一些变化.经过在外游历那几年的经历,雨村已然变得老练圆滑,学会了明哲保身,以权谋私,甚至徇私枉法.
这一切不能不说是人生经历了大起大落后的结果,当然这一结果也有其社会因素在影响着.比如整个社会到处是恃强凌弱,都在以钱权交易,欺上瞒下之事极多.整个官场已经不是清白之人所能安稳呆住的地方,因此他为了保住功名,就不得不同流合污,甚至比其他人更甚.
这一时期的雨村,尽管会出于道德而表现出具有一定程度的正义感,一定程度的同情心和怜悯之心,但仍无法摆脱他给人的那种大奸大恶的形象.比如在上任接到薛蟠杀人一案时,先是大怒道“岂有这样放屁的事!打死人命就白白的走了,再拿不来的!”,但在门子提点过他之后,转而想办法帮贾王两家解决这个问题而且还要“压服得口声才好”.由此可见,此时的雨村已经变成了地地道道的政客,甚至可以置人命官司于不顾.先时答应过甄家会找寻英莲一事也都抛到了脑后,心中只想着如何趁此机会巴结住贾王两大家族,也好保住自己的乌纱.
贾雨村从此由正经的读书人沦落成了一个口是心非,面善心恶乃至过河拆桥的伪君子.此时的他被称为“奸雄”并不过分.
在此之后,书中也有几回提到雨村与贾府往来,从许多侧面刻画出其人物形象.比如:
《红楼梦》第十七回中,贾政与众清客准备为大观园各处题联.贾政提议“我们今日且看看去,只管题了,若妥当便用,不妥时,然后将雨村请来,令他再拟.”在众人不解时,贾政笑道:”你们不知,我自幼于花鸟山水题咏上就平平,如今上了年纪,且案牍劳烦,于这怡情悦性文章上更生疏了.纵拟了出来,不免迂腐古板,反不能使花柳园亭生色,似不妥协,反没意思.”由贾政之意可以推知雨村之高才.
在《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从平儿嘴里道出一件与贾雨村有关的一件事:“谁知雨村那没天理的听见了,便设了个法子,讹他拖欠了官银,拿他到衙门里去,说所欠官银,变卖家产赔补,把这扇子抄了来,作了官价送了来.那石呆子如今不知是死是活.老爷拿着扇子问着二爷说:‘人家怎么弄了来?’二爷只说了一句:‘为这点子小事,弄得人坑家败业,也不算什么能为!’”这正是雨村以权谋私的又一罪证,其谄媚的嘴脸也越刻画越明显.
在那样的社会里,越是表现得大奸大恶,越是步步高升,在第53回中提到,“贾雨村补授了大司马,协理军机参赞朝政”,可见官越做越大,品德也将越来越差.
结局推测
由于《红楼梦》原稿遗失,致使后人无法得知这部小说的尾声及多数人的结局.在流传下来的各种续书版本中,各人物的结局并不全然相同.但对于贾雨村的事迹却很是相似.这主要是由于在前五回的全书总纲中,原作者已经给足了暗示,在第一回中甄士隐的悟道词中有一句:“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当然,这句话未必只指雨村一人,但据此推测,雨村的结局必跑不出这句话.《红楼梦》一书中处处是禅机,虽然细写着世态炎凉,却无时不宣扬着业因果报.因此,在雨村官做到一定程度后,一定会遇人谗陷,以至于旧账新账一并清算,难逃牢狱之灾.至于他在获罪之前是与贾府同甘共苦,还是在贾府落难时落井下石则是另一个论题,这里不提.还有人由那句“钗于奁内待时飞”推测薛宝钗会下嫁雨村,但终觉证据不足,不敢苟同.
人物总结
贾雨村由一介穷书生,因依附贾府而得官且不断高升.他所表现出来的才能、见识乃至抱负全都超凡脱俗,然而他最终屈从于世俗的黑暗,也因此越来越堕入罪恶的深渊,变成了大奸大恶的人,从而落得个身杠锁枷的后果,也算罪有应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