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教学常规包括哪些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8 04:57:09
教学常规包括哪些
教学常规包括哪些
一、备课
  备课是课堂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两项内容.
  一 学期计划
  认真研读并深刻领会《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及其课程标准解读,通读各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材,全面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各册教材之间的关系.结合学校、班级、学生具体情况制定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要求个人先拟订计划并经备课组(教研组)集体协商后通过,开学后二周内上交.
  学期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所授班级情况分析.包括学校概况和学情分析,如:学校教学环境、班级人数、学生的学习纪律、品德行为、预期知识、兴趣爱好等情况;后进生、优秀生情况及如何采取因材施教的措施.
  2.目标要求.本课程总体目标是:在掌握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体验对历史与现实问题进行综合探索的过程和方法,正确面对人生和社会发展的各种问题,逐步树立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初步形成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在理解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本学期的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3.教学进度.包括学期、单元、周课时的教学安排,要体现日期、课题、课时数、教学内容(包括综合探究、社会实践活动、复习及检测)等项目,要求以表格的形式呈现.
  二课时计划
  课时备课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的教学程序设计,它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对课时备课的基本要求是:
  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和阅读有关参考书
  ①明确单元、课时教学目的,把握教材内容及结构.
  ②确定重、难点,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
  ③阅读参考书,更好地掌握教材,充实教学内容.
  2.深入了解和分析学生实际
  分析学生现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历,教学设计既要符合授课班级大多数学生实际水平,同时又要兼顾优秀生和后进生的发展.
  3.有效组织集体备课活动
  教研组(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是年级备课组)要组织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备课任务主要是讨论并确定教学目的,研究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度,分析并确定教材的重难点,交流教学方法等.教师要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活动,但教师不能照抄照搬集体备课教案.
  4.提前撰写教案
  认真按课时备课,必须提前一天写好教案,备详案还是简案应根据教师的个人经验和学校要求等来决定,但三年以下教龄的教师必须写详案.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的,也必须要撰写教案,但可以是简案.详细教案是指把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都详细地写出来;简案指只写出主要教学活动安排、教学内容的要点、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
  5.精心设计好教案
  教案应包括以下内容: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教学过程包括教学活动设计,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运用,教学时间分配,板书设计及作业布置等.教案设计具体需注意:
  (1)教学目标的设置
  ①分析《历史与社会》的课标要求和现行教学资源条件;
  ②分析本课时的教学地位和教学内容,明确教学主题;
  ③充分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态度,包括学习者预备知识和技能,已有的经验等;
  ④教学目标的呈现应采取行为化的陈述方式,要防止教学目标的超标或降格.
  (2)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和学生的基础来确定,一定要注重分析、认真研究.教学重点是指体现教学目的、要求最本质部分的教学内容,是集中反映教材中心的部分.难点即大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教学内容.
  (3)教学资源的处理
  课本、图册和影像材料是最基本的教学资源.若教科书内容充分反映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就主要依据教科书展开课堂教学,否则就要补充其他的教学资源.补充教学资源时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要结合乡土教学资源进行因地制宜地教学.
  (4)教学方法的选定
  选定教学方法需要注意:
  ①必须符合教学目标要求.对于较低层次的教学目标,可选择教学信息传输较大的教学方法,如系统讲授法;对于较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则可选择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②要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特征.
  ③要考虑到教学条件.教学条件既包括学校的教学资源条件,也包括教师的自身条件和学生的情况,运用教学方法要扬长避短,恰到好处,不求形式,而求实效.
  ④要力求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设计问题要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
  (5)教学媒体的选择
  ①要考虑学校现有的教学设备条件.要充分利用“小黑板”“教学挂图”“教具模型”“投影图片”等教学媒体;
  ②更要提倡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如CAI课件运用等.
  (6)板书和作业的设计
  板书设计要有科学性、整体性、条理性,作业设计要少而精、要围绕教学目标,要有一定比例的实践性作业、要有利于巩固与反馈.
  (7)写好教学反思
  要及时总结每节课的经验与教训,进行再教设计,提倡记录课堂中生成的问题.
  二、上课
  上课是教学实施的关键环节.教师必须做好课前准备,熟悉教案,理清教学思路,准备好教学用书和教具等.预备铃响后,任课教师必须到达教室候课,督促、检查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在课堂上要做到仪表大方、态度和蔼、语言规范、清晰准确,坚持正面教育.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按照教学进度有计划、有规律地进行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基本要求有:
  1.教学目标:
  ①依标施教,科学、具体、合理地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
  ②遵循学生的发展水平,既把握全体学生的认知情况,又兼顾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
  2.教学内容:
  ①注重历史、地理和各种人文学科知识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必要联系,使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开放度.
  ②坚持直观教学,有机地运用各种教学媒体,使教学内容直观地呈现出来.
  ③在重基础知识的同时增强趣味性,注意联系实际,防止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记忆.
  ④挖掘地方课程资源,关注学生身边生活,有机地渗透乡土教学.
  3.教学过程:
  ①要把握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要讲究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做到概念准确,思路清晰,科学直观,明白易懂.注重与学生交流对话,力戒“照本宣科”“唱独角戏”.引导师生互动,让学生主动、充分地参与课堂教学.
  ②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把教学活动与解决一定问题的具体情境挂相结合,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和促进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探究活动.精心设计问题,开启学生思维.问题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启发性,层次性、开放性.
  ③合理处理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和课堂调控能力.对学生的回答做激励性的评价,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认识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掌握学习和认识社会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如从图表、文字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论从史出;多维度、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④教学结构安排合理完整,时间分配科学合理,各个环节承转自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发展.
  ⑤能充分利用教学媒体资源,教学手段多样、有效;板书结构清晰,条理清楚,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
  ⑥重视教学过程中的训练,每节课有适量的训练,训练讲究科学性和针对性,并做好及时地反馈与评价.
  4.教学效果:
  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大多数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发展,特别是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到预期的目标要求.
  ②师生参与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张扬和提升.
  ③作业效果好,学生绝大部分能顺利完成作业.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
  1.作业布置
  科学布置作业是学生达到良好作业效果的基础,要做到:
  ①目标明确,作业布置要围绕教学目的,紧扣教学内容,精心筛选,针对性强.
  ②份量适中,题目要具有典型性、实效性,做到以质胜量,提倡以课内作业为主,布置少量课外作业,活动类作业可结合综合探究活动,建议每单元一次.
  ③难易适度,要面向多数、兼顾两头,以多数学生的水平为着眼点,强化基础知识,同时考虑优秀学生并适当照顾后进生,力求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和谐发展.
  2.作业批改
  ①批改形式灵活多样,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注意面批和课后批改的结合,全批全改和抽查批改的结合.
  ②课内作业每周全批全改一次,要认真及时,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其余作业可抽查批改,但每次抽查人数不得少于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③批改作业应准确无误地指出学生的错误,作业评判结果上既有批改日期、等第,又有一定的批阅评语.批阅评语尽量使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表述,既指出不足,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
  3.作业讲评
  针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共同性问题要及时讲评,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指导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及时订正错误.对个别学生的特殊错误,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4.建立作业批改档案
  将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作为平时成绩之一,对作业优秀的、有进步的学生要予以表扬和鼓励,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四、质量测评
  历史与社会课程的评价不仅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做出评价,而且要对学生认知能力、思维水平、认知策略、情感态度和个性发展等方面进行整体评价,尤其要关注学生在这些方面发生的变化及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1.学习过程考查.要建立实施简便的学生成长档案,记录学生在较长时期内学习态度与习惯的变化,反映学生的成长发展轨迹,并在期末学习报告单中予以体现.评价记录方式的选择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项目评价,学生分小组合作研究,教师对其完成情况进行判断;教师观察,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的微观分析,应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自评,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审视自己的作业,反思已取得的成绩和进步等.
  2.纸笔测试内容方式.测试内容要以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要求为依据,结合学生使用的教材和学生学习实际,适当地运用乡土材料和热点材料.整卷以主观题为主,难度不低于0.75.测试方式可以采用开卷或闭卷的方式进行.
  3.命题体现学科特点.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历史与社会学科新课程教学实施.根据“人文性、综合性、开放性”学科特点,测试命题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重现或记忆方面,更应该考查学生整合历史与社会学科知识的水平.要考查学生对学科基本技能的掌握,更要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重视情景化命题,考查学生认识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要适当考查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变化.
  4.质量测试目的.要坚持发展性评价,诊断性是为了改进.教师要及时认真改卷,总结分析测试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讲评.提倡教师面批和个别指导,不能公布学生成绩.
  5.学业成绩报告单.期末学业报告单成绩单由期末测试成绩40%,平时测试成绩30%,学习态度与习惯(成长过程记录)30%组成.可分档评定学生学业报告单:
  序号 档次 分 值
  A 优秀 90以上(或占人数的25%)
  B 良好 75-89 (或占人数的30%)
  C 合格 60-74 (或占人数的40%)
  D 不合格 60以下(或占人数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