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近代史重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0 12:21:22
求近代史重点
一.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1、中国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9.8亿两.
2、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3、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4、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记不叙用”.
5、总理衙门必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
《辛丑条约》的影响:
《辛丑条约》是列强加给中国的空前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列强勒索了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衰败;外国军队长期驻扎在中国的战略要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国防安全;设置特殊性质的使馆区,以武力为后盾的公使团,开始凌驾于清政府之上;改变清政府外交机构的地位,更加强了列强向中国勒索、发号施令的权利;严厉“惩凶”以及为德公使建立牌坊等,极大地损害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企图永远奴役中国人民.这个条约的订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二.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包括:1中国承认朝鲜独立;向日本赔款白银2万万(亿)两;2割让辽东半岛;3将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以及澎湖列岛“永远让与日本”;4允许日本在中国内地设厂,增开通商口岸等.《马关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使日本获得了发动更大战争的资本.祖国的宝岛台湾也沦为日本的殖民地,遭受日本殖民者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
三.三元里抗义(1841 5 25~31)
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战争.直接原因:英军入侵三元里种种暴行;根本原因:英军入侵;导火线:清政府腐败无能抵抗.
四.义和团运动(1898~1900)
义和团运动,是发生在19世纪、20世纪之交,以北方农民为主体的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它震动了当时的中国和世界,体现了我国人民不屈服于帝国主义的民族反抗精神.义和团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帝革命
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义和团运动是清末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它是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反瓜分、反侵略斗争的发展,又是长期以来遍及全国各地的反教会斗争的总爆发.西方国家直至今天仍然以”拳民暴乱”称呼整个义和团及八国联军事件.
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的比较
相同点:1.都是农民阶级领导的以农民群众为主体、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的农民运动;2.结果都是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不同点:1.太平天国运动有组织、有纲领,建立了政权,义和团运动没有统一组织,没有纲领,没有建立政权;2.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封建为主,斗争矛头主要指向清政府;义和团运动的主要斗争矛头指向帝国主义,曾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
五.洋务运动
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背景:
(1)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内部政见分歧,洋务派出现.
(2)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汉族官僚集团形成,成为洋务派的中坚力量.
(3)总理衙门的建立,成为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
(4)慈禧太后采取了暂时支持洋务派的策略.
内容:①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②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③创办近代海军;④创力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
代表人物:弈祈,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
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六:戊戌变法
1)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严重.——历史使命:救亡图存.(原因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的侵略;重要原因是清政府腐朽统治.(2)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历史使命:发展资本主义.原因见前.(3)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1894年“公车上书”)(4)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
早期维新思想:时间:19世纪60年代后;原因: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代表人物:王蹈、郑观应.主张: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展开商战;文化上学习传播西方的自然科学;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
内容:1.政治方面:告诫廷臣舍旧图新,力行新政,鼓励官绅市民上书言事,严禁官吏阻隔;谕令各省督抚举荐通达时务的新政人才;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准许自谋生计
2.经济方面:京师设立铁路矿务局和农工商总局,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奖励创造发明;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裁撤驿站,设立邮政局.
3.军事方面:裁撤绿营,精练陆军,改习洋操;实行征兵制;添设海军.
4.文化教育方面:开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兼习中西文科;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设经济特科;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新书;准许设立报馆、学会;派人出国留学、游历.
意义:戊戌变法是在中国历史上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在当时是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它还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在当时激发了人民的爱国
思想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七: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导火线:巴黎和会失败
背景:1新思想的传播与社团的发展
2北京大学为首的高等教育发展
3民初以来的反日以及国耻情绪
4. 一次大战期间工商阶层的发展
特点意义: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如果说,辛亥革命的根本弱点之一,是没有广泛地动员和组织群众,那么,五四运动本身就是一场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第四,五四运动是由学生先发起,由工人扩大的坚决的反帝反封建的人民运动.
八.新文化运动
(1)前期实质: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2)前期内容:思想革命: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3)后期内容:宣传十月革命,宣传社会主义.五四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主流.
意义:(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口号:德先生,赛先生(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中提出科学与民主)
代表人物:胡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
九: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1911-1912)
背景: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
内容:发生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的汉人复国运动,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武昌起义:1911年,标志着辛亥革命开始,武昌起义成功带来的影响:仅一个月左右,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清朝的统治名存实亡.
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地点:南京,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十.八七会议(1927 8 7)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
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坚决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撤销了他的总书记职务.会议确定以土地革命和以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为党在新时期的总方针,就国共两党关系、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党在当时的最主要任务.
意义:八七会议在我党历史上是一个转折点.它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十一.《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土地法》
《井冈山土地法》没收一切土地,触动中农利益.
《兴国土地法》在《井冈山土地法》的基础上修改制定的.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
十二:卢沟桥事变(1937 7 7)
日军制造,标志全面侵华的开始.
华北事变:华北事变,是指继1935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之后,1935年日本侵略军蚕食侵犯华北地区的一系列事件的统称.
华北事变是日本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一个重要步骤,虽一时得逞,但遭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华北事变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十三.瓦窑堡会议(1937.12.17—25)
这次会议是在全国抗日民主运动日益高涨的形势下召开的. 会议分析了华北事变后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讨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等问题,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着的“左”倾关门主义,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十四.抗战时期国民党几大会战
淞沪,祈口,徐州,武汉,台儿庄,枣庄,桂南会战
十五.七届二中全会(1949 年 3月5~13日)
1、 工作重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
2、 学习生产技术、学习生产管理技术,为党的自身建设提出了新内容.
3、 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这次会议为迅速取得民主革命在全国的彻底胜利 , 以及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作了充分的准备.
十六.53~56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意义: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十七.鸦片战争
背景:一,已经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的,危机四伏(政治背景)
二,中国封建社会自身孕育着的资本主义萌芽正缓慢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在皇室,大官僚,大地主手里,农民丧失土地的现象十分严重(经济背景)
三,军队里,装备陈旧,操练不勤,营务废弛,纪律败坏
(军事背景)
四,财政上,入不敷出(财政背景)
五,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它们为了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外部原因)
六,清王朝依旧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皇帝和多数大臣不料界外部的世界和时代的变化
影响:1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开始遭到破坏,中国封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深入,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3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从此,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综述:它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化,它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十八:新旧三民主义
旧:民族(基础,推翻清政府,反抗帝国侵略者),民权(核心,创立民国),民生(扩展,平均地权,社会革命)
新:联俄,联共,扶农工 (1924年,国民党一大提出)
十九.国民党一大(1924)
1924年1月在孙中山的主持下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开始.
二十:抗日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1、1935年12月9日,中共领导了12·9学生运动,掀起抗日高潮.
2、1935年12月17日,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3、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主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1937年8月,中共中央向蒋介石送交《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2)根据国共两党的协议,西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3)1937年9月,蒋介石发表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二一:工农武装割据
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就是在党的领导之下,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政权根据地三者结合在一起.这是后来以农村包围城市,进而夺取城市思想的最初表述.
二二:整风运动
延安: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但重点是反对教条主义,目的是发扬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精神,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提倡顾全大局的共产主义精神,坚持正确的组织路线,启发生动活泼的革命精神,树立新的文风.
二三:1946政协会议
1、政府改组问题.
2、施政纲领问题
3、军队问题
4、国民大会问题.
5、关于宪法草案问题
焦点:民主联合政府还是一党专政; 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
二四:1978三中全会
主要内容是:1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3会议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五:92小平南巡,讲话内容
1、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2、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讨论.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3、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4、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5、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要注意培养人,按照“四化”标准选拔人才进入领导层.
6、坚持社会主义信念 .
二六:中国革命胜利基本经验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
二七:建国初期为什么采取苏联模式
苏联模式在当时也就是斯大林模式,是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一种政治模式.采取苏联模式主要由当时我国的国情决定的:
由于刚刚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解放战争,国内已经非常虚弱,市场经济在各种阻力下无法开展,并且一旦开展,效果缓慢.强力计划经济.通过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对全国有限的生产资料进行集中调配,然后分配到重工业(苏联援助的256项目),迅速提高国家工业水平,从整体上迅速带动国民经济增,这是最好办法.
二八:魏源海国图志(一本地理类著作)
《海国图志》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其“师夷之长技以治夷”命题的提出,打破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文化价值观,天朝中心观念,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知识,传播了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别种文化样式、社会制度、风土人情,拓宽了国人的视野,开辟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新风气.
影响了许多知识分子,包括维新运动和洋务运动的一些代表人物.
二九:56—76社会建设的显著成就
1950—1953 三年恢复国民经济
1953年我国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6年,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基本完成
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就超额完成.工农业水平大幅度提高.国民经济水平大大提高.
三十:论持久战
1、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基本规律(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
2、 论述了只有实行人民战争,才能赢得胜利的思想;
3、 阐明了抗日战争作战的形式上,主要是运动战,其次是游击战.
三一:59—61三年严重困难原因
外因:三年自然灾害(主因);中苏关系紧张,苏联改变对华政策,逼华还债
内因:大跃进,左倾错误极其严重,浮夸风.
三二、中共二大遵义会议
背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
原因:以王明为首的左倾主义
内容:1.改组了党中央领导机构,推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2、指定张闻天起草决议.
3.常委中再进行适当的分工.
4.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会后不久,决定毛泽东为周恩来的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张闻天接替博古在党内负总责.
三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
辛亥革命胜利,以孙中山为首,建都于南京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南京),制定的具有"宪法"性质的根本大法.
内容:1.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2.增设国务总理,作为政府首脑
3.国民一律平等
4.增设法院,行驶司法权
临时约法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产物,是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献,它宣告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诞生.从此,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临时约法不仅具有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意义,而且也寓意含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民族分裂的作用.临时约法主要缺点是没有规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此它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1、中国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9.8亿两.
2、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3、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4、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记不叙用”.
5、总理衙门必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
《辛丑条约》的影响:
《辛丑条约》是列强加给中国的空前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列强勒索了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衰败;外国军队长期驻扎在中国的战略要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国防安全;设置特殊性质的使馆区,以武力为后盾的公使团,开始凌驾于清政府之上;改变清政府外交机构的地位,更加强了列强向中国勒索、发号施令的权利;严厉“惩凶”以及为德公使建立牌坊等,极大地损害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企图永远奴役中国人民.这个条约的订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二.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包括:1中国承认朝鲜独立;向日本赔款白银2万万(亿)两;2割让辽东半岛;3将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以及澎湖列岛“永远让与日本”;4允许日本在中国内地设厂,增开通商口岸等.《马关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使日本获得了发动更大战争的资本.祖国的宝岛台湾也沦为日本的殖民地,遭受日本殖民者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
三.三元里抗义(1841 5 25~31)
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战争.直接原因:英军入侵三元里种种暴行;根本原因:英军入侵;导火线:清政府腐败无能抵抗.
四.义和团运动(1898~1900)
义和团运动,是发生在19世纪、20世纪之交,以北方农民为主体的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它震动了当时的中国和世界,体现了我国人民不屈服于帝国主义的民族反抗精神.义和团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帝革命
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义和团运动是清末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它是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反瓜分、反侵略斗争的发展,又是长期以来遍及全国各地的反教会斗争的总爆发.西方国家直至今天仍然以”拳民暴乱”称呼整个义和团及八国联军事件.
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的比较
相同点:1.都是农民阶级领导的以农民群众为主体、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的农民运动;2.结果都是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不同点:1.太平天国运动有组织、有纲领,建立了政权,义和团运动没有统一组织,没有纲领,没有建立政权;2.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封建为主,斗争矛头主要指向清政府;义和团运动的主要斗争矛头指向帝国主义,曾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
五.洋务运动
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背景:
(1)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内部政见分歧,洋务派出现.
(2)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汉族官僚集团形成,成为洋务派的中坚力量.
(3)总理衙门的建立,成为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
(4)慈禧太后采取了暂时支持洋务派的策略.
内容:①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②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③创办近代海军;④创力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
代表人物:弈祈,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
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六:戊戌变法
1)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严重.——历史使命:救亡图存.(原因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的侵略;重要原因是清政府腐朽统治.(2)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历史使命:发展资本主义.原因见前.(3)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1894年“公车上书”)(4)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
早期维新思想:时间:19世纪60年代后;原因: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代表人物:王蹈、郑观应.主张: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展开商战;文化上学习传播西方的自然科学;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
内容:1.政治方面:告诫廷臣舍旧图新,力行新政,鼓励官绅市民上书言事,严禁官吏阻隔;谕令各省督抚举荐通达时务的新政人才;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准许自谋生计
2.经济方面:京师设立铁路矿务局和农工商总局,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奖励创造发明;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裁撤驿站,设立邮政局.
3.军事方面:裁撤绿营,精练陆军,改习洋操;实行征兵制;添设海军.
4.文化教育方面:开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兼习中西文科;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设经济特科;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新书;准许设立报馆、学会;派人出国留学、游历.
意义:戊戌变法是在中国历史上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在当时是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它还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在当时激发了人民的爱国
思想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七: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导火线:巴黎和会失败
背景:1新思想的传播与社团的发展
2北京大学为首的高等教育发展
3民初以来的反日以及国耻情绪
4. 一次大战期间工商阶层的发展
特点意义: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如果说,辛亥革命的根本弱点之一,是没有广泛地动员和组织群众,那么,五四运动本身就是一场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第四,五四运动是由学生先发起,由工人扩大的坚决的反帝反封建的人民运动.
八.新文化运动
(1)前期实质: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2)前期内容:思想革命: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3)后期内容:宣传十月革命,宣传社会主义.五四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主流.
意义:(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口号:德先生,赛先生(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中提出科学与民主)
代表人物:胡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
九: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1911-1912)
背景: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
内容:发生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的汉人复国运动,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武昌起义:1911年,标志着辛亥革命开始,武昌起义成功带来的影响:仅一个月左右,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清朝的统治名存实亡.
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地点:南京,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十.八七会议(1927 8 7)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
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坚决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撤销了他的总书记职务.会议确定以土地革命和以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为党在新时期的总方针,就国共两党关系、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党在当时的最主要任务.
意义:八七会议在我党历史上是一个转折点.它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十一.《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土地法》
《井冈山土地法》没收一切土地,触动中农利益.
《兴国土地法》在《井冈山土地法》的基础上修改制定的.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
十二:卢沟桥事变(1937 7 7)
日军制造,标志全面侵华的开始.
华北事变:华北事变,是指继1935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之后,1935年日本侵略军蚕食侵犯华北地区的一系列事件的统称.
华北事变是日本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一个重要步骤,虽一时得逞,但遭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华北事变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十三.瓦窑堡会议(1937.12.17—25)
这次会议是在全国抗日民主运动日益高涨的形势下召开的. 会议分析了华北事变后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讨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等问题,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着的“左”倾关门主义,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十四.抗战时期国民党几大会战
淞沪,祈口,徐州,武汉,台儿庄,枣庄,桂南会战
十五.七届二中全会(1949 年 3月5~13日)
1、 工作重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
2、 学习生产技术、学习生产管理技术,为党的自身建设提出了新内容.
3、 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这次会议为迅速取得民主革命在全国的彻底胜利 , 以及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作了充分的准备.
十六.53~56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意义: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十七.鸦片战争
背景:一,已经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的,危机四伏(政治背景)
二,中国封建社会自身孕育着的资本主义萌芽正缓慢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在皇室,大官僚,大地主手里,农民丧失土地的现象十分严重(经济背景)
三,军队里,装备陈旧,操练不勤,营务废弛,纪律败坏
(军事背景)
四,财政上,入不敷出(财政背景)
五,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它们为了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外部原因)
六,清王朝依旧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皇帝和多数大臣不料界外部的世界和时代的变化
影响:1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开始遭到破坏,中国封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深入,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3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从此,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综述:它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化,它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十八:新旧三民主义
旧:民族(基础,推翻清政府,反抗帝国侵略者),民权(核心,创立民国),民生(扩展,平均地权,社会革命)
新:联俄,联共,扶农工 (1924年,国民党一大提出)
十九.国民党一大(1924)
1924年1月在孙中山的主持下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开始.
二十:抗日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1、1935年12月9日,中共领导了12·9学生运动,掀起抗日高潮.
2、1935年12月17日,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3、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主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1937年8月,中共中央向蒋介石送交《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2)根据国共两党的协议,西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3)1937年9月,蒋介石发表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二一:工农武装割据
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就是在党的领导之下,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政权根据地三者结合在一起.这是后来以农村包围城市,进而夺取城市思想的最初表述.
二二:整风运动
延安: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但重点是反对教条主义,目的是发扬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精神,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提倡顾全大局的共产主义精神,坚持正确的组织路线,启发生动活泼的革命精神,树立新的文风.
二三:1946政协会议
1、政府改组问题.
2、施政纲领问题
3、军队问题
4、国民大会问题.
5、关于宪法草案问题
焦点:民主联合政府还是一党专政; 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
二四:1978三中全会
主要内容是:1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3会议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五:92小平南巡,讲话内容
1、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2、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讨论.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3、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4、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5、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要注意培养人,按照“四化”标准选拔人才进入领导层.
6、坚持社会主义信念 .
二六:中国革命胜利基本经验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
二七:建国初期为什么采取苏联模式
苏联模式在当时也就是斯大林模式,是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一种政治模式.采取苏联模式主要由当时我国的国情决定的:
由于刚刚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解放战争,国内已经非常虚弱,市场经济在各种阻力下无法开展,并且一旦开展,效果缓慢.强力计划经济.通过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对全国有限的生产资料进行集中调配,然后分配到重工业(苏联援助的256项目),迅速提高国家工业水平,从整体上迅速带动国民经济增,这是最好办法.
二八:魏源海国图志(一本地理类著作)
《海国图志》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其“师夷之长技以治夷”命题的提出,打破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文化价值观,天朝中心观念,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知识,传播了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别种文化样式、社会制度、风土人情,拓宽了国人的视野,开辟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新风气.
影响了许多知识分子,包括维新运动和洋务运动的一些代表人物.
二九:56—76社会建设的显著成就
1950—1953 三年恢复国民经济
1953年我国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6年,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基本完成
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就超额完成.工农业水平大幅度提高.国民经济水平大大提高.
三十:论持久战
1、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基本规律(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
2、 论述了只有实行人民战争,才能赢得胜利的思想;
3、 阐明了抗日战争作战的形式上,主要是运动战,其次是游击战.
三一:59—61三年严重困难原因
外因:三年自然灾害(主因);中苏关系紧张,苏联改变对华政策,逼华还债
内因:大跃进,左倾错误极其严重,浮夸风.
三二、中共二大遵义会议
背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
原因:以王明为首的左倾主义
内容:1.改组了党中央领导机构,推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2、指定张闻天起草决议.
3.常委中再进行适当的分工.
4.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会后不久,决定毛泽东为周恩来的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张闻天接替博古在党内负总责.
三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
辛亥革命胜利,以孙中山为首,建都于南京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南京),制定的具有"宪法"性质的根本大法.
内容:1.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2.增设国务总理,作为政府首脑
3.国民一律平等
4.增设法院,行驶司法权
临时约法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产物,是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献,它宣告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诞生.从此,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临时约法不仅具有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意义,而且也寓意含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民族分裂的作用.临时约法主要缺点是没有规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此它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