茱萸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4 07:30:13
茱萸是什么?
茱萸是一种茴香科植物,因为出产于吴地(今江浙一带)的茱萸质量最好,因而又叫吴茱萸,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树几乎可以长到一丈多高,叶为羽状复叶,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结实似椒子;秋后成熟.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果实成小粒裂状,味极辛香,可食用,茎、叶可入药,功能暖胃燥湿,为“十全大补丸”、“六味地黄丸”的重要成分之一.茱萸叶还可治霍乱,根可以杀虫.《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风土记》记载:“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头上,辟除恶气而御初寒.”
重阳这一天,采摘它的枝叶.连果实用红布缝成一小囊,佩带身上,可用来辟除邪恶之气,是古来常用作防疫的民间药.重阳节插荣英之风,在唐代已很普遍,除了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外,他如杜甫的《九日蓝田崔氏庄》:“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至于储光羲在《登戏马台作》一首诗中所云:“天门神武树元勋,九日茱萸飨六军.”写南朝宋武帝刘裕在重阳节宴群僚于戏马台,更把茱萸当作犒赏全军的奖品了.
茱萸雅号“辟邪翁”,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很盛行,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称为茱萸囊,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重阳茱萸的目的在于除虫防蛀.因为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内,秋雨潮湿,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这段时间又是桂花盛开之时,所以民间称之为“桂花蒸”,这时必须防虫.茱萸有小毒,有除虫作用,制茱萸囊的风俗正是这样来的.
但是在宋元之后,佩茱萸的习俗逐渐稀见了.其变化的因由大概要从重阳节俗的重心的潜移中去理.重阳在早期民众的时间生活中强调的是避邪消灾,随着人们生活状态的改善,人们不仅关注目前的现实生活,而且对未来生活给予了更多的期盼,祈求长生与延寿.所以“延寿客”(菊花)的地位最终盖过了“避邪翁”(茱萸).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茱萸:乔木生植物,可做药材.
传说中,在重阳节这天佩带插茱萸可以预防灾难.
重阳这一天,采摘它的枝叶.连果实用红布缝成一小囊,佩带身上,可用来辟除邪恶之气,是古来常用作防疫的民间药.重阳节插荣英之风,在唐代已很普遍,除了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外,他如杜甫的《九日蓝田崔氏庄》:“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至于储光羲在《登戏马台作》一首诗中所云:“天门神武树元勋,九日茱萸飨六军.”写南朝宋武帝刘裕在重阳节宴群僚于戏马台,更把茱萸当作犒赏全军的奖品了.
茱萸雅号“辟邪翁”,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很盛行,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称为茱萸囊,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重阳茱萸的目的在于除虫防蛀.因为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内,秋雨潮湿,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这段时间又是桂花盛开之时,所以民间称之为“桂花蒸”,这时必须防虫.茱萸有小毒,有除虫作用,制茱萸囊的风俗正是这样来的.
但是在宋元之后,佩茱萸的习俗逐渐稀见了.其变化的因由大概要从重阳节俗的重心的潜移中去理.重阳在早期民众的时间生活中强调的是避邪消灾,随着人们生活状态的改善,人们不仅关注目前的现实生活,而且对未来生活给予了更多的期盼,祈求长生与延寿.所以“延寿客”(菊花)的地位最终盖过了“避邪翁”(茱萸).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茱萸:乔木生植物,可做药材.
传说中,在重阳节这天佩带插茱萸可以预防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