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中共建党初期的党报特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06 07:03:04
中共建党初期的党报特点
中共建党初期的党报特点
1. 简述《向导》、《中国青年》等报刊的创办经过及其作用与影响. I、《向导》《向导》是中共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1922年创刊于上海,首任主编是蔡和森,继任者是瞿秋白等人.该刊一创刊就集中全力阐释中共二大制定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宣传和实现以国共合作为中心的统一战线政策,批驳与此对立的敌对宣传和各种错误的思想.《向》作用: ① 用大量的典型事实报道和马列主义理论分析,揭露各国帝国主义竞相控制中国政治、经济命脉,操纵军阀内战,压榨中国人民的真相. ② 在进行反帝主义的宣传中,还十分注意和帝国主义在华的报和通讯社进行斗争,对他们的反华叫嚣给予坚决的回击. ③ 以极大的努力同时进行了打倒封建军阀的宣传. ④ 大力宣传了各个革命阶级建立统一战线的主张. ⑤ 反对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各种错误思想和反动宣传进行了斗争. ⑥ 《向》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封建军阀的宣传,帮助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认清了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有力地推进了中国大革命运动. II、《中国青年》《中国青年》是大革命时期最出色的刊物之一.它的发刊词中写道“为中国的一般青年服务的”要引导青年到活动的、强健的、切实的路上.他的主要宣传内容有三个方面: ① 它热情关心青年的成长,引导青年正确对待学习、工作和生活. ② 它报道评述国内外政治时事. ③ 它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批判各种侵蚀青年的反动、错误思想.《中》为32开本,每期16页,从内容到形式,注意适合青年的特点,编排生动活泼,稿件内容要求“有益而又味”,《中》很重视同读者的联系,除发表读者来信来稿外,还经常征求读者的意见,改进编辑工作.广大青年把该刊看作是良师益友,很多进步教师把它作为教材. 2. 中共建党初期党报有何特点? ① 把党的报刊作为党的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彻党性原则,在党中央和各级党委领导下开展新闻宣传工作. ② 继承与发扬五四时期报刊的革命精神,以宣传马列主义和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指导革命斗争作为基本任务. ③ 在文风上,党的报刊也坚持了“五四”时期倡导白话文的正确方向. ④ 在以广大工人为读者对象的同时,要面向群众,面向社会,扩大影响范围,这也是中共早期报刊的一个主要特点. ⑤ 中共报刊的出现,在中国新闻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未开多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迈出了第一步. 3. 国共合作之后革命报刊有哪些重要发展? I、统一战线报刊的活跃国共合作实现之后,国民党实际上已经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资组成的统一战线组织.此时,在中共的帮助下,国民党的报刊也渐渐发展起来.表性的报刊: ① 政治周报:1925年创刊于广州,由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主办,是国民党中央机关报.由毛泽东、沈雁冰等人先后担任主编.该报创刊时,国民党的西山会议刚刚确立了进行反共、反统一战线活动的计划,开除了李大钊、毛泽东等人国民党党籍,所以,该报内容除了开在国民党中央和广东革命政府的宣言,报告和决议之外,还辟有《反攻》专栏,刊登了许多抨击国民党右派的文章. ② 中央日报:1927年,创办于汉口.是国民党政府的机关报,也是国民党中央党报.曾经出色的报道了北伐军胜利的消息,积极报道大革命的形势.它的副刊《中央副刊》由孙伏园主编,相当有特色. II、共产党报刊、共青团报刊逐步形成网络国共合作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共青年团都独立地出版报刊,公开发行.他们一方面加强中央报刊,使之成为革命舆论的领导者及中坚力量,另一方面建立地方报刊,出现一个粗具规模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党报团报报刊网络.从整体上看,中国共产党是先办中央报刊,然后在加强中央报刊的同时创办地方报刊.赵世炎、周恩来先后任主编.在党的报刊网络出现的同时,团的报刊网络也形成了.《中国青年》很快就成为全国青年中具有巨大影响的刊物.在国外,旅欧支部早在1922年就在Paris筹办了油印的《少年》月刊, III、工农群众运动中的报刊国共合作后,工农群众运动在全国蓬勃开展,工人、农民、妇女报刊也随之迅速发展起来,成为这一历史时期新闻事业前进的一个重要方向.工人报刊经过一年左右的沉寂之后,于1924年开始复刊.在工人报刊中,最重要的是《中国工人》.1924年10月创刊于上海,是中共中央主办的指导职工运动的刊物,1925年5月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后改为全总的机关报.农民报刊的特点是通俗、活泼,从内容到标题都适应农民的需求,文字明白如画.随着妇女运动的开展,妇女报刊也逐渐增多.学生报刊也在各地很快的出现. IV、五卅运动中的新闻斗争 1925年,6月,中共中央为指导“五卅运动”,在上海创办《热血报纸》,这是中共历史上的第一分日报.瞿秋白担任主编,该报大部分社论都是由他撰写的.《热》以大量篇幅披露了“五卅惨案”的真相,揭露了帝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的事实;发表社论抨击封建军阀对外妥协,对内镇压的罪行;同时对大资产阶级的动摇妥协言论和背叛行为也给予了深刻的批判.该报出版之后深受欢迎,产生了深刻社会影响.《热》有副刊《呼声》,以战斗的姿态受到读者热烈欢迎和支持,遭到了反动政府的忌恨,出版20多天后就被迫停刊. V、军队报刊的出现 北伐战争前后,涌现出一批军队报,它同农民报的兴起一样,是这一时期新闻事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现象,也是中国新闻史上前所未有的景象.国民革命军的报刊大致有几类: ① 国民党中央军事机关出版的 ② 各军政治部出版的 ③ 黄浦军官学校出版的 ④ 李大钊在北方组织了一批进步青年,参加冯玉祥的国民革命军(西北)许多共产党员参加了军队的政治工作,除了周恩来担任黄埔军官学校政治部主任外,各军党代表和政治部主任大多数也是共产党员.在军队报刊的主编和主要撰稿人中,也有不少是共产党员.因此,多数军队报刊都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能够按照国共合作的宗旨开展工作.其中影响较大的是《中国军人》和《军人报》. 4. 评述蔡和森、瞿秋白、恽代英、肖楚女、邵飘萍等的报刊活动与贡献 5. 简述新记《大公报》的办报方针不党 不私 不卖 不盲强调:完全全中立张季鸾对“四不方针”的解释是:“曰不党:纯以公民之地位,发表意见,此外无成见,无背景.凡其行为利于国者,拥护之;其害国者,纠弹之.曰不卖:声明不以言论作交易,不受一切带有政治性质之金钱补助,且不接受政治方面入股投资,是以吾人之言论,或不免囿于智识及感情,而断不以金钱所左右.曰不私:本社同人,除愿忠于报纸固有之职务外,并无它图.易言之,对于报纸并无私用,愿向全国开放,使为公众喉舌.曰不盲:夫随声附和,是为盲动,评诋激烈,昧于事实,是谓盲争,吾人诚不明,而不愿限于盲.”《大公报》的“四不方针”其时已经跟现代的新闻专业理论十分接近了.《大公报》之所以日后取得那么辉煌的成就,是跟它有先进的新闻理念作指导密不可分的.其一,《大公报》的报道和评论尽可能做到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其二,《大公报》不畏强权,也不被高官厚禄所收买.其三,《大公报》的影响力十分巨大,受到各方重视.其四,《大公报》培养了一大批名记者名编辑.张季鸾、胡政之、王芸生等主笔自不必说,范长江、萧乾、查良镛(金庸)、彭子冈、徐盈、杨刚、李纯青、孟秋江等都曾是《大公报》的记者、编辑.其五,《大公报》赢得了国际荣誉,获得了世界认可.1941年,美国著名的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将其最优异贡献奖授予《大公报》,后来联合国又推选《大公报》为全世界最具代表性的三份中文报纸之一.其六,《大公报》的运作模式也有可供今人借鉴之处. http://www.mediaundo.com/blog/A9869-7/index.html 6. 中国广播事业是怎样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