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和议论文阅读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0 16:02:21
说明文阅读: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说明顺序和说明语言的特点。 议论文阅读:中心论点,论证方法和论证思路。希望老师对以上的问题给予说明。如:说明方法有几种,分别是什么,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谢谢老师
解题思路: 见“解答过程”
解题过程:
说明文阅读
说明方法主要有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列图表、作诠释、摹状貌等等。
1. 下定义是用来揭示事物的本质,要言简意赅;
2. 举例子是把抽象的事物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
3. 分类别是将纷繁复杂的事物有条理地清晰地介绍给读者;
4. 列数字是从数量的角度说明事物的特征;
5. 打比方是用比喻的方式,具体生动地介绍事物的特点;
6. 作比较是将事物的相同、相反或相似的特点加以比较,突出被说明事物的主要特点;
7. 列图表是指画制图表,分项分类说明事物的特点;
8. 作诠释与下定义相似,只是语言的表述更详尽和具体,有解释的效果;
9. 摹状貌是指运用描写等的手段来介绍事物的样子形状和面貌。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1.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等,都应以时间为序。比如我们中学课本中有一篇《景泰蓝的制作》,它就是按照景泰蓝的制作过程中“做胎――掐丝――烧制――点蓝――烧蓝――打磨――镀金”的时间顺序来说明的。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一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如建筑物等),常用这种顺序。我们课本中的《核舟记》就是按照船体――船头――船尾――船背的空间顺序来写的;《故宫博物馆》按照先总后分的顺序,先概括说明故宫建筑物的总体特征,然后再具体介绍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御花园,而在介绍每一座建筑物的时候,则又按照先外后内、先上后下的顺序。这样安排合乎人们观察事物的习惯,是最合理的顺序。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等等一一介绍说明。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适用于以逻辑顺序来说明。如课本中的《死海不死》、《向沙漠进军》,都是运用逻辑顺序来说明事物的。凡是阐述事物、事理间的各种因果关系或其他逻辑关系,按逻辑顺序写作最为适宜。
以上是说明文几种常见的说明顺序。针对不同的说明对象,我们应用不同的说明,但实际上这几种说明顺序也不是截然分开的,而常常是综合运用,只是以哪种说明顺序为主罢了。在考虑运用何各说明顺序时,既要注意客观事物本身的特点,又要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只有合理地运用说明顺序,才能使说明文的写作完成得更好。
说明语言的特点
一. 简洁性。说明文的遣词造句,应简洁平实、通俗易懂。
二. 准确性。说明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这就要求它必须用准确的语言,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特征、本质、规律。说明文的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三、科学性。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要特别注重科学术语的准确使用。
四. 严密性。为了使读者对较复杂的事物、较深奥的事理有明晰确切的理解,说明文常常恰当地使用修饰和限制词语,讲究语言的周到严密。
五、条理性。任何事物都具有它本身的条理,我们说明事物就要按照它本身的条理来安排说明顺序,使之眉目清楚,有条不紊。
六. 逻辑性。有的说明文,要从事物的内在联系上进行说明,语言逻辑性强。
七. 趣味性。叶圣陶先生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为了把事物的特点说得更加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启发性和感染力,说明文要适当地采用生动的说明。
议论文阅读
(1)
论点,又叫论断,在逻辑学上,论点就是真实性需要加以证实的判断。它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和表示的态度。它是整个论证过程的中心,担负着回答“论证什么”的任务,明确地表示着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2)
论据,是用来证实论点的根据,在逻辑学上,它是用来确定论题的真实性的那些判断。在证明中,它担负着回答“为什么”的任务。
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性论据和理论性论据两类。事实性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事实性论据包括个别事例,概括性事例和数字。理论性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它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党在不同时期内的路线、方针、政策、科学的定义、法则和规律,一般的公理、常识以及成语、谚语等等。
(3)
论证,就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逻辑过程和方法,也就是指材料和观点有怎样的逻辑联系,例如论据和论点之间呈演绎推理或归纳推理的联系。它担负着回答“怎样证明”的任务。
议论文不分长短,皆须具有论题、论点、论据、论证几个要素。这些要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缺一不可。共同完成证明任务。
(二)论证思路
在论点与论据的安排中展开论证,是议论文写作的重要环节。安排得好与差直接关系到文章的中心论点能否得到突出,能否有说服力量。安排得好,不但思路顺畅,层次分明,而且富有逻辑说服效果;相反,不但思路滞涩,层次不清,而且缺乏逻辑说服力量。可见,富有逻辑效果地安排论点、论据展开论证,在议论文的写作中是多么的不可忽视。
各种文体的文章的安排规律基本上是相同的,但由于各种文体思维形式的不同,安排也有各自的特点。议论文不同于描写记叙的文章。它主要是按照事理的逻辑联系进行安排的。议论文一般是按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次序来安排,表现在文章中是序论、本论、结论三部分。人们常把它称为“三段式”。这“三段式”是个基本型。由于论题、论点、论据的广泛,内容的各种各样,不仅序论、本论、结论三个大部分变化多端,就是其中每个小的部分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分析问题,如何解决问题,也是变化多端。
1、序论
序论,是议论文的开头部分,即是提出问题,明确中心论点,使读者对文章所要论述的内容,首先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并引起注意。常见的序论写法有如下几种:
A 直接申明自己的主张和看法,提出中心论点。例如:
有步骤、有选择地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使引进工作更好地为国民经济高速服务,这是当前一项重大的经济方针。
B 交代背景,说明写作的目的和原因。例如: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什么?这是早经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解决了的问题。但是这些年来,由于“四人帮”的破坏和他们控制下的舆论工具大量的歪曲宣传,这个问题被搞得混乱不堪。为了深入批判“四人帮”,肃清其流毒和影响,在这个问题上拨乱反正,十分必要。
C 提示内容,对全文作扼要的介绍。例如《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第一段: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是一个总题目。为了叙述的方便,分为十二个小题目。在这里,也要说到敌我矛盾的问题,但是重点是讨论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D 因事设问,启人思考。例如:
武钢孟宪成同志对一米七轧机工程所提的意见,十分肯定,很值得我们认真读一读,想一想。花费了全国人民节衣缩食攒下来的钱,引进了当代最先进的轧钢设备和技术,为什么收不到应有的经济效果?今后怎样减少以至杜绝这种得不偿失的建设工程?
E 从日常生活现象落笔。例如;
笼里养着两只母鸡,一只爱唱,另一只喜静。主人根据母鸡下蛋之后报唱的现象,以为所有的蛋都是那只唱鸡产的,因此很偏爱它,捉得蟑螂也专是喂给它吃,但日子一久,秘密揭穿了:原来那只唱鸡下蛋很少,而不叫的那只却一天一个,且蛋刚落地就一声不唱离开鸡窝,由那只唱鸡站在蛋边大喊大叫。
下文便由此及人,主张人要少高谈阔论,多干实事。
G 引经据典,说古道今。例如《不要打错了屁股》说的是领导干部有了错误,要引咎自责,不要向下推卸。它的开头是这样的:
《龙文鞭影》中有一则《库狄杖吏》的故事:“南北朝库狄连姓,愚鲁,居室常患蝇,乃呼门吏杖之。曰:汝所司何事!乃故放其入来。”本来门吏只负责看家护院,哪里管得了苍蝇,可是愚蠢的库狄却以不忠于职守把苍蝇放进来为罪名,把门吏痛打了一顿。这就是打错了屁股。
上述叙论部分的开头,只是几种常见的类型。
序论是议论文之首,在一篇文章中具有重要作用。好的序论简明扼要,既能鲜明的提出问题,统领全文,又能引人入胜。抓住读者。
2、本论
本论是议论文的分析问题部分,也是论证中心论点的重点部分。它的任务是分析问题,组织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或反驳谬论的错误。
这一部分的安排和论证层次要有严密的逻辑性。论点和论据的联系,论述的先后次序,文章的层层推理,这些都要根据事理的内在规律,并考虑说服效果来组织安排。要做到纲举目张,环环相扣,使观点和材料有机地,富有逻辑效果地统一起来。
本论的安排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A 并列式
并列式也叫平列式。它的安排特点是对中心论点所涉及的几个主要问题,分别进行论述。几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平列的,它们从不同角度来表现文章的论点。如张友渔的《论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围绕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正确地运用社会主义法制,以保证“四化”的顺利进行这一论点。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社会主义法制在当前的重要作用;切实保障法律实施是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关键。
B 推进式
推进式也叫递进式。它的安排特点是根据各层次之间的层层深入、步步发展的关系来进行论述。如周恩来的《要造成一种民主风气》郑重论述艺术民主的问题。文章开头部分就指出:现在有一种不好的风气,就是民主作风不够。接着,文章针对“一言堂”,不让别人讲话的弊病,对症下药,阐明“我们所发表的意见,都允许大家讨论、商榷”的道理。最后集中分析批判“五子登科”(套框子、抓辫子、挖根子、戴帽子、打棍子)的坏风气,只有去掉“五子登科”的坏风气,民主风气才能建立起来。再如陶铸的《崇高的理想》由远到近,从古到今,围绕中心论点,步步深入地阐发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最崇高,最伟大的理想。
C 推进和并列的结合式
这样安排的文章,一般是篇幅较长的。这样的文章往往是以安排形式为主,中间杂以别一种安排形式。如《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开头提出问题,接着就对各个阶级进行分析,然后综合起来得出结论。文章步步深入,层层展开,用的是推进式。然而,在对各阶级分析的那一层次中,又逐一分析了地主买办阶级、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用的是平列式。就整篇来而言,这叫推进式中包括着平列式。作者运用这种结合形式,完满地表达了文章的内容,收到了好的表达效果。
以上是议论文本论安排的三种基本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本论部分究竟采取哪种,这要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决定,不能随意安排。
3、结论
结论,是议论文的解决问题部分。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做出答案。结论是全文的综合与概括,总结与提高。
最终答案:略
解题过程:
说明文阅读
说明方法主要有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列图表、作诠释、摹状貌等等。
1. 下定义是用来揭示事物的本质,要言简意赅;
2. 举例子是把抽象的事物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
3. 分类别是将纷繁复杂的事物有条理地清晰地介绍给读者;
4. 列数字是从数量的角度说明事物的特征;
5. 打比方是用比喻的方式,具体生动地介绍事物的特点;
6. 作比较是将事物的相同、相反或相似的特点加以比较,突出被说明事物的主要特点;
7. 列图表是指画制图表,分项分类说明事物的特点;
8. 作诠释与下定义相似,只是语言的表述更详尽和具体,有解释的效果;
9. 摹状貌是指运用描写等的手段来介绍事物的样子形状和面貌。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1.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等,都应以时间为序。比如我们中学课本中有一篇《景泰蓝的制作》,它就是按照景泰蓝的制作过程中“做胎――掐丝――烧制――点蓝――烧蓝――打磨――镀金”的时间顺序来说明的。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一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如建筑物等),常用这种顺序。我们课本中的《核舟记》就是按照船体――船头――船尾――船背的空间顺序来写的;《故宫博物馆》按照先总后分的顺序,先概括说明故宫建筑物的总体特征,然后再具体介绍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御花园,而在介绍每一座建筑物的时候,则又按照先外后内、先上后下的顺序。这样安排合乎人们观察事物的习惯,是最合理的顺序。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等等一一介绍说明。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适用于以逻辑顺序来说明。如课本中的《死海不死》、《向沙漠进军》,都是运用逻辑顺序来说明事物的。凡是阐述事物、事理间的各种因果关系或其他逻辑关系,按逻辑顺序写作最为适宜。
以上是说明文几种常见的说明顺序。针对不同的说明对象,我们应用不同的说明,但实际上这几种说明顺序也不是截然分开的,而常常是综合运用,只是以哪种说明顺序为主罢了。在考虑运用何各说明顺序时,既要注意客观事物本身的特点,又要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只有合理地运用说明顺序,才能使说明文的写作完成得更好。
说明语言的特点
一. 简洁性。说明文的遣词造句,应简洁平实、通俗易懂。
二. 准确性。说明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这就要求它必须用准确的语言,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特征、本质、规律。说明文的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三、科学性。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要特别注重科学术语的准确使用。
四. 严密性。为了使读者对较复杂的事物、较深奥的事理有明晰确切的理解,说明文常常恰当地使用修饰和限制词语,讲究语言的周到严密。
五、条理性。任何事物都具有它本身的条理,我们说明事物就要按照它本身的条理来安排说明顺序,使之眉目清楚,有条不紊。
六. 逻辑性。有的说明文,要从事物的内在联系上进行说明,语言逻辑性强。
七. 趣味性。叶圣陶先生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为了把事物的特点说得更加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启发性和感染力,说明文要适当地采用生动的说明。
议论文阅读
(1)
论点,又叫论断,在逻辑学上,论点就是真实性需要加以证实的判断。它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和表示的态度。它是整个论证过程的中心,担负着回答“论证什么”的任务,明确地表示着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2)
论据,是用来证实论点的根据,在逻辑学上,它是用来确定论题的真实性的那些判断。在证明中,它担负着回答“为什么”的任务。
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性论据和理论性论据两类。事实性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事实性论据包括个别事例,概括性事例和数字。理论性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它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党在不同时期内的路线、方针、政策、科学的定义、法则和规律,一般的公理、常识以及成语、谚语等等。
(3)
论证,就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逻辑过程和方法,也就是指材料和观点有怎样的逻辑联系,例如论据和论点之间呈演绎推理或归纳推理的联系。它担负着回答“怎样证明”的任务。
议论文不分长短,皆须具有论题、论点、论据、论证几个要素。这些要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缺一不可。共同完成证明任务。
(二)论证思路
在论点与论据的安排中展开论证,是议论文写作的重要环节。安排得好与差直接关系到文章的中心论点能否得到突出,能否有说服力量。安排得好,不但思路顺畅,层次分明,而且富有逻辑说服效果;相反,不但思路滞涩,层次不清,而且缺乏逻辑说服力量。可见,富有逻辑效果地安排论点、论据展开论证,在议论文的写作中是多么的不可忽视。
各种文体的文章的安排规律基本上是相同的,但由于各种文体思维形式的不同,安排也有各自的特点。议论文不同于描写记叙的文章。它主要是按照事理的逻辑联系进行安排的。议论文一般是按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次序来安排,表现在文章中是序论、本论、结论三部分。人们常把它称为“三段式”。这“三段式”是个基本型。由于论题、论点、论据的广泛,内容的各种各样,不仅序论、本论、结论三个大部分变化多端,就是其中每个小的部分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分析问题,如何解决问题,也是变化多端。
1、序论
序论,是议论文的开头部分,即是提出问题,明确中心论点,使读者对文章所要论述的内容,首先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并引起注意。常见的序论写法有如下几种:
A 直接申明自己的主张和看法,提出中心论点。例如:
有步骤、有选择地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使引进工作更好地为国民经济高速服务,这是当前一项重大的经济方针。
B 交代背景,说明写作的目的和原因。例如: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什么?这是早经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解决了的问题。但是这些年来,由于“四人帮”的破坏和他们控制下的舆论工具大量的歪曲宣传,这个问题被搞得混乱不堪。为了深入批判“四人帮”,肃清其流毒和影响,在这个问题上拨乱反正,十分必要。
C 提示内容,对全文作扼要的介绍。例如《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第一段: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是一个总题目。为了叙述的方便,分为十二个小题目。在这里,也要说到敌我矛盾的问题,但是重点是讨论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D 因事设问,启人思考。例如:
武钢孟宪成同志对一米七轧机工程所提的意见,十分肯定,很值得我们认真读一读,想一想。花费了全国人民节衣缩食攒下来的钱,引进了当代最先进的轧钢设备和技术,为什么收不到应有的经济效果?今后怎样减少以至杜绝这种得不偿失的建设工程?
E 从日常生活现象落笔。例如;
笼里养着两只母鸡,一只爱唱,另一只喜静。主人根据母鸡下蛋之后报唱的现象,以为所有的蛋都是那只唱鸡产的,因此很偏爱它,捉得蟑螂也专是喂给它吃,但日子一久,秘密揭穿了:原来那只唱鸡下蛋很少,而不叫的那只却一天一个,且蛋刚落地就一声不唱离开鸡窝,由那只唱鸡站在蛋边大喊大叫。
下文便由此及人,主张人要少高谈阔论,多干实事。
G 引经据典,说古道今。例如《不要打错了屁股》说的是领导干部有了错误,要引咎自责,不要向下推卸。它的开头是这样的:
《龙文鞭影》中有一则《库狄杖吏》的故事:“南北朝库狄连姓,愚鲁,居室常患蝇,乃呼门吏杖之。曰:汝所司何事!乃故放其入来。”本来门吏只负责看家护院,哪里管得了苍蝇,可是愚蠢的库狄却以不忠于职守把苍蝇放进来为罪名,把门吏痛打了一顿。这就是打错了屁股。
上述叙论部分的开头,只是几种常见的类型。
序论是议论文之首,在一篇文章中具有重要作用。好的序论简明扼要,既能鲜明的提出问题,统领全文,又能引人入胜。抓住读者。
2、本论
本论是议论文的分析问题部分,也是论证中心论点的重点部分。它的任务是分析问题,组织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或反驳谬论的错误。
这一部分的安排和论证层次要有严密的逻辑性。论点和论据的联系,论述的先后次序,文章的层层推理,这些都要根据事理的内在规律,并考虑说服效果来组织安排。要做到纲举目张,环环相扣,使观点和材料有机地,富有逻辑效果地统一起来。
本论的安排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A 并列式
并列式也叫平列式。它的安排特点是对中心论点所涉及的几个主要问题,分别进行论述。几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平列的,它们从不同角度来表现文章的论点。如张友渔的《论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围绕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正确地运用社会主义法制,以保证“四化”的顺利进行这一论点。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社会主义法制在当前的重要作用;切实保障法律实施是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关键。
B 推进式
推进式也叫递进式。它的安排特点是根据各层次之间的层层深入、步步发展的关系来进行论述。如周恩来的《要造成一种民主风气》郑重论述艺术民主的问题。文章开头部分就指出:现在有一种不好的风气,就是民主作风不够。接着,文章针对“一言堂”,不让别人讲话的弊病,对症下药,阐明“我们所发表的意见,都允许大家讨论、商榷”的道理。最后集中分析批判“五子登科”(套框子、抓辫子、挖根子、戴帽子、打棍子)的坏风气,只有去掉“五子登科”的坏风气,民主风气才能建立起来。再如陶铸的《崇高的理想》由远到近,从古到今,围绕中心论点,步步深入地阐发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最崇高,最伟大的理想。
C 推进和并列的结合式
这样安排的文章,一般是篇幅较长的。这样的文章往往是以安排形式为主,中间杂以别一种安排形式。如《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开头提出问题,接着就对各个阶级进行分析,然后综合起来得出结论。文章步步深入,层层展开,用的是推进式。然而,在对各阶级分析的那一层次中,又逐一分析了地主买办阶级、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用的是平列式。就整篇来而言,这叫推进式中包括着平列式。作者运用这种结合形式,完满地表达了文章的内容,收到了好的表达效果。
以上是议论文本论安排的三种基本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本论部分究竟采取哪种,这要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决定,不能随意安排。
3、结论
结论,是议论文的解决问题部分。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做出答案。结论是全文的综合与概括,总结与提高。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