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白居易的文学常识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0 21:35:30
关于白居易的文学常识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邺(今陕西渭南北).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一生以44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白居易贞元二十六年(800)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元和六年,白居易母亲因患神经失常病死在长安,白居易按当时的规矩,回故乡守孝三年,服孝结束后回到长安,皇帝安排他做了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对如此大事,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疏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可是那些掌权者非但不褒奖他热心国事,反而说他是东宫官,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朝政是一种僭越行为;还说他母亲是看花时掉到井里死的,他写赏花的诗和关于井的诗,有伤孝道,这样的人不配做左赞善大夫陪太子读书,应驱逐出京.于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实际上他得罪的原因还是那些讽谕诗.
贬官江州给白居易以沉重打击,他说自己是 “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早年的佛道思想滋长.三年后他升任忠州刺史.元和十五年,唐宪宗暴死在长安,唐穆宗继位,穆宗爱他的才华,把他召回了长安,先后做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等.但当时朝中很乱,大臣间争权夺利,明争暗斗;穆宗政治荒怠,不听劝谏.于是他极力请求外放,穆宗长庆二年出任杭州刺史,杭州任满后任苏州刺史.晚年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七十岁致仕.比起前期来,他消极多了,但他毕竟是一个曾经有所作为的、积极为民请命的诗人,此时的一些诗,仍然流露了他忧国忧民之心.他仍然勤于政事,作了不少好事, 如他曾经疏浚李泌所凿的六井,解决人民的饮水问题;他在西湖上筑了一道长堤,蓄水灌田,并写了一篇通俗易懂的《钱塘湖石记》,刻在石上,告诉人们如何蓄水泄水,认为只要“堤防如法,蓄泄及时”, 就不会受旱灾之苦了.这就是有名的“白堤”.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父亲白季庚及外祖父都是诗人,在这种家庭背景下,白居易读书十分刻苦,终成诗人.但白居易和李白、杜甫一样,也嗜酒成性. 张文潜在《苕溪鱼隐丛话》中说:陶渊明虽然爱好喝酒,但由于家境贫困,不能经常喝美酒,与他喝酒的都是打柴、捉鱼、耕田的乡下人,地点也在树林田野间,而白居易家酿美酒,每次喝酒时必有丝竹伴奏,僮妓侍奉.与他喝酒的都是社会上的名流,如裴度、刘禹锡等.
他在67岁时,写了一篇《醉吟先生传》.这个醉吟先生,就是他自己.他在《传》中说,有个叫醉吟先生的, 不知道姓名、籍贯、官职,只知道他做了30年官,退居到洛城.他的居处有个池塘、竹竿、乔木、台榭、舟桥等.他爱好喝酒、吟诗、弹琴,与酒徒、诗宇航局、琴侣一起游乐.事实也是如此,洛阳城内外的寺庙、山丘、泉石,白居易都去漫游过.
每当良辰美景,或雪朝月夕,他邀客来家,先拂酒坛,次开诗箧,后捧丝竹.于是一面喝酒,一面吟诗,一面操琴.旁边有家僮奏《霓裳羽衣》,小妓歌《杨柳枝》,真是不亦乐乎.直到大家酩酊大醉后才停止.白居易有时乘兴到野外游玩,车中放一琴一枕,车两边的竹竿悬两只酒壶,抱琴引酌,兴尽而返.
又据《穷幽记》记载,白居易家有池塘,可泛舟.他宴请宾客,有时在船上,他命人在船旁吊百余只空囊,里面装有美酒佳肴,随船而行,要吃喝时,就拉起,吃喝完一只再拉起一只,直至吃喝完为止.
如此说来,与陶渊明的苦况,当然不同.
方勺《泊宅编》卷上说:白乐天多乐诗,二千八百首中,饮酒者八百首.这个数字不算小.
他喝酒时,有时是独酌.如在苏州当刺史时,因公务繁忙,用酒来排遣,他是以一天酒醉来解除九天辛劳的.他说:不要轻视一天的酒醉,这是为消除九天的疲劳.如果没有九天的疲劳,怎么能治好州里的人民.如果没有一天的酒醉,怎么能娱乐的的身心.他是用酒来进行劳逸结合的.
更多的是同朋友合饮.他在《同李十一醉忆元九》一诗中说;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在《赠元稹》一诗中说: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在《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一诗中说;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在《同李十一醉忆元九》一诗中说: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白居易逝世时,时年75岁.葬于龙门山.他去世后,唐宣宗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河南尹卢贞刻《醉吟先生传》于石,立于墓侧.传说洛阳人和四方游客,知白居易生平嗜酒,所以前来拜墓,都用杯酒祭奠,墓前方丈宽的土地上常是湿漉漉的,没有干燥的时候.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极可注意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谕、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 “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早在元和初所作《策林》中,白居易就表现出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谕的倾向:“今褒贬之文无核实,则惩劝之道缺矣;美刺之诗不稽政,则补察之义废矣.……俾辞赋合炯戒讽谕者,虽质虽野,采而奖之.”(六十八《议文章》)诗的功能是惩恶劝善,补察时政,诗的手段是美刺褒贬,炯戒讽谕,所以他主张: “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六十九《采诗》)他反对离开内容单纯地追求“宫律高”、“文字奇”,更反对齐梁以来“嘲风月、弄花草”的艳丽诗风.在《新乐府序》中,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这里的“质而径”、“直而切”、 “核而实”、“顺而肆”,分别强调了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也就是说,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还便于入乐歌唱,才算达到了极致.
白居易对诗歌提出的上述要求,全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补察时政.所以他紧接着说:“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新乐府序》)在《与元九书》中,他回顾早年的创作情形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时为事而作,首要的还是“为君”而作.他也说:“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伤唐衢二首》其二),并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讽谕诗,但总体指向却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因为只有将民情上达天听,皇帝开壅蔽、达人情,政治才会趋向休明.
《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与此前的叙事诗相比,这两篇作品虽也用叙述、描写来表现事件,但却把事件简到不能再简,只用一个中心事件和两三个主要人物来结构全篇,诸如颇具戏剧性的马嵬事变,作者寥寥数笔即将之带过,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环境气氛渲染上,则泼墨如雨,务求尽情,即使《琵琶行》这种在乐声摹写和人物遭遇叙述上着墨较多的作品,也是用情把声和事紧紧联结在一起,声随情起,情随事迁,使诗的进程始终伴随着动人的情感力量.除此之外,这两篇作品的抒情性还表现在以精选的意象来营造恰当的氛围、烘托诗歌的意境上.如《长恨歌》中“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琵琶行》中 “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类诗句,或将凄冷的月色、淅沥的夜雨、断肠的铃声组合成令人销魂的场景,或以瑟瑟作响的枫叶、荻花和茫茫江月构成哀凉孤寂的画面,其中透露的凄楚、感伤、怅惘意绪为诗中人物、事件统统染色,也使读者面对如此意境、氛围而心灵摇荡,不能自己.
闲适诗和讽谕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讽谕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与元九书》),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如白居易有“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 (《不如来饮酒七首》其七)、“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对酒五首》其二)的诗句,而“后之使蜗角事悉稽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八).即以宋人所取名号论,“醉翁、迂叟、东坡之名,皆出于白乐天诗云”(龚颐正《芥隐笔记》).宋人周必大指出:“本朝苏文忠公不轻许可,独敬爱乐天,屡形诗篇.盖其文章皆主辞达,而忠厚好施,刚直尽言,与人有情,于物无着,大略相似.谪居黄州,始号东坡,其原必起于乐天忠州之作也.”(《二老堂诗话》)凡此种种,都展示出白居易及其诗的影响轨迹.
简介
白居易 (772-846),字乐天.陕西渭南人.白居易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他的早期政治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寄予了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用辞尖锐,主题鲜明.其代表作《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影响尤大.
后宫词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展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自无常冥使吧)关盼盼原是徐州名妓,后被徐州守帅张愔纳为妾室.白居易远游徐州,张愔设宴款待他,席间,还让宠妾关盼盼歌舞助兴,白居易大为赞赏关盼盼才艺,写下了“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一诗.两年后张愔病逝,姬妾们作猢狲散,只有关盼盼难忘恩情,移居旧宅燕子楼,矢志守节,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一晃,十年过去了.白居易听闻了关盼盼守节一事,认为她既已坚持这么久,何不索性以死殉夫,留下贞节烈妇的名声,成就千古美谈呢.于是提笔作诗,托人转交关盼盼只见上书:
黄金不惜买娥眉,
拣得如花四五枚,
歌舞教成心力尽,
一朝身去不相随.
关盼盼看到这首诗,立刻大哭一场.她之所以不死,是唯恐别人误会张愔自私,让爱妾殉身,反辱没了张愔名声,所以苛延残喘,偷生了这些年,而白居易竟以诗作讽,逼她殉夫,怎不悲愤?性情贞烈的关盼盼在十天后绝食身亡.一个出身风尘的女子,本来就无法以忠诚贞洁来要求她,就算良家妇女为亡夫守节,也只是个人选择,或取决于夫妻感情. 像关盼盼这样痴情重义的,只能说是张愔的福分,遇上一个知恩图报情深意切的女子.注意,关盼盼守了十年,而不是一年半载地摆摆姿势,沽名钓誉. 惨淡哀戚地活十年,不是更难于一死了之吗?但是,向来都很悲天悯人的白居易不仅不同情她的境遇,还狠推一把,认为她应该自杀殉情,用粗暴的男权主义给她指出一条绝路,译成口语就是,你怎么不去死? 殉葬这种事有多么不人道,已不用再三论证,而殉情,完全要看个人意愿,你死了,我也无法独活,那我们就一起去.可白居易作为一个旁观者,有什么资格指手划脚呢? 吃人的礼教终于生吞了关盼盼,她临死前念了一句,儿童不识冲天物,漫把青泥汗雪毫———你白居易稚若幼童,怎识得我冰清玉洁. 她以自己高贵的死,回敬了大诗人白居易.白居易听闻死讯也大为后悔.若干年后,他归隐洛阳香山,心知时日不多,就遣散了侍姬樊素与小蛮(其实这是白又反下的第二个错误,两个小妾本就命苦,又已是“残花败柳”之身却被老白扫地出门,老白看来是没想过她们其实也是也自己一样的人),不想她们重蹈关盼盼的悲剧.
一生以44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白居易贞元二十六年(800)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元和六年,白居易母亲因患神经失常病死在长安,白居易按当时的规矩,回故乡守孝三年,服孝结束后回到长安,皇帝安排他做了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对如此大事,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疏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可是那些掌权者非但不褒奖他热心国事,反而说他是东宫官,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朝政是一种僭越行为;还说他母亲是看花时掉到井里死的,他写赏花的诗和关于井的诗,有伤孝道,这样的人不配做左赞善大夫陪太子读书,应驱逐出京.于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实际上他得罪的原因还是那些讽谕诗.
贬官江州给白居易以沉重打击,他说自己是 “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早年的佛道思想滋长.三年后他升任忠州刺史.元和十五年,唐宪宗暴死在长安,唐穆宗继位,穆宗爱他的才华,把他召回了长安,先后做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等.但当时朝中很乱,大臣间争权夺利,明争暗斗;穆宗政治荒怠,不听劝谏.于是他极力请求外放,穆宗长庆二年出任杭州刺史,杭州任满后任苏州刺史.晚年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七十岁致仕.比起前期来,他消极多了,但他毕竟是一个曾经有所作为的、积极为民请命的诗人,此时的一些诗,仍然流露了他忧国忧民之心.他仍然勤于政事,作了不少好事, 如他曾经疏浚李泌所凿的六井,解决人民的饮水问题;他在西湖上筑了一道长堤,蓄水灌田,并写了一篇通俗易懂的《钱塘湖石记》,刻在石上,告诉人们如何蓄水泄水,认为只要“堤防如法,蓄泄及时”, 就不会受旱灾之苦了.这就是有名的“白堤”.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父亲白季庚及外祖父都是诗人,在这种家庭背景下,白居易读书十分刻苦,终成诗人.但白居易和李白、杜甫一样,也嗜酒成性. 张文潜在《苕溪鱼隐丛话》中说:陶渊明虽然爱好喝酒,但由于家境贫困,不能经常喝美酒,与他喝酒的都是打柴、捉鱼、耕田的乡下人,地点也在树林田野间,而白居易家酿美酒,每次喝酒时必有丝竹伴奏,僮妓侍奉.与他喝酒的都是社会上的名流,如裴度、刘禹锡等.
他在67岁时,写了一篇《醉吟先生传》.这个醉吟先生,就是他自己.他在《传》中说,有个叫醉吟先生的, 不知道姓名、籍贯、官职,只知道他做了30年官,退居到洛城.他的居处有个池塘、竹竿、乔木、台榭、舟桥等.他爱好喝酒、吟诗、弹琴,与酒徒、诗宇航局、琴侣一起游乐.事实也是如此,洛阳城内外的寺庙、山丘、泉石,白居易都去漫游过.
每当良辰美景,或雪朝月夕,他邀客来家,先拂酒坛,次开诗箧,后捧丝竹.于是一面喝酒,一面吟诗,一面操琴.旁边有家僮奏《霓裳羽衣》,小妓歌《杨柳枝》,真是不亦乐乎.直到大家酩酊大醉后才停止.白居易有时乘兴到野外游玩,车中放一琴一枕,车两边的竹竿悬两只酒壶,抱琴引酌,兴尽而返.
又据《穷幽记》记载,白居易家有池塘,可泛舟.他宴请宾客,有时在船上,他命人在船旁吊百余只空囊,里面装有美酒佳肴,随船而行,要吃喝时,就拉起,吃喝完一只再拉起一只,直至吃喝完为止.
如此说来,与陶渊明的苦况,当然不同.
方勺《泊宅编》卷上说:白乐天多乐诗,二千八百首中,饮酒者八百首.这个数字不算小.
他喝酒时,有时是独酌.如在苏州当刺史时,因公务繁忙,用酒来排遣,他是以一天酒醉来解除九天辛劳的.他说:不要轻视一天的酒醉,这是为消除九天的疲劳.如果没有九天的疲劳,怎么能治好州里的人民.如果没有一天的酒醉,怎么能娱乐的的身心.他是用酒来进行劳逸结合的.
更多的是同朋友合饮.他在《同李十一醉忆元九》一诗中说;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在《赠元稹》一诗中说: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在《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一诗中说;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在《同李十一醉忆元九》一诗中说: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白居易逝世时,时年75岁.葬于龙门山.他去世后,唐宣宗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河南尹卢贞刻《醉吟先生传》于石,立于墓侧.传说洛阳人和四方游客,知白居易生平嗜酒,所以前来拜墓,都用杯酒祭奠,墓前方丈宽的土地上常是湿漉漉的,没有干燥的时候.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极可注意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谕、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 “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早在元和初所作《策林》中,白居易就表现出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谕的倾向:“今褒贬之文无核实,则惩劝之道缺矣;美刺之诗不稽政,则补察之义废矣.……俾辞赋合炯戒讽谕者,虽质虽野,采而奖之.”(六十八《议文章》)诗的功能是惩恶劝善,补察时政,诗的手段是美刺褒贬,炯戒讽谕,所以他主张: “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六十九《采诗》)他反对离开内容单纯地追求“宫律高”、“文字奇”,更反对齐梁以来“嘲风月、弄花草”的艳丽诗风.在《新乐府序》中,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这里的“质而径”、“直而切”、 “核而实”、“顺而肆”,分别强调了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也就是说,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还便于入乐歌唱,才算达到了极致.
白居易对诗歌提出的上述要求,全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补察时政.所以他紧接着说:“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新乐府序》)在《与元九书》中,他回顾早年的创作情形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时为事而作,首要的还是“为君”而作.他也说:“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伤唐衢二首》其二),并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讽谕诗,但总体指向却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因为只有将民情上达天听,皇帝开壅蔽、达人情,政治才会趋向休明.
《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与此前的叙事诗相比,这两篇作品虽也用叙述、描写来表现事件,但却把事件简到不能再简,只用一个中心事件和两三个主要人物来结构全篇,诸如颇具戏剧性的马嵬事变,作者寥寥数笔即将之带过,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环境气氛渲染上,则泼墨如雨,务求尽情,即使《琵琶行》这种在乐声摹写和人物遭遇叙述上着墨较多的作品,也是用情把声和事紧紧联结在一起,声随情起,情随事迁,使诗的进程始终伴随着动人的情感力量.除此之外,这两篇作品的抒情性还表现在以精选的意象来营造恰当的氛围、烘托诗歌的意境上.如《长恨歌》中“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琵琶行》中 “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类诗句,或将凄冷的月色、淅沥的夜雨、断肠的铃声组合成令人销魂的场景,或以瑟瑟作响的枫叶、荻花和茫茫江月构成哀凉孤寂的画面,其中透露的凄楚、感伤、怅惘意绪为诗中人物、事件统统染色,也使读者面对如此意境、氛围而心灵摇荡,不能自己.
闲适诗和讽谕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讽谕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与元九书》),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如白居易有“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 (《不如来饮酒七首》其七)、“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对酒五首》其二)的诗句,而“后之使蜗角事悉稽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八).即以宋人所取名号论,“醉翁、迂叟、东坡之名,皆出于白乐天诗云”(龚颐正《芥隐笔记》).宋人周必大指出:“本朝苏文忠公不轻许可,独敬爱乐天,屡形诗篇.盖其文章皆主辞达,而忠厚好施,刚直尽言,与人有情,于物无着,大略相似.谪居黄州,始号东坡,其原必起于乐天忠州之作也.”(《二老堂诗话》)凡此种种,都展示出白居易及其诗的影响轨迹.
简介
白居易 (772-846),字乐天.陕西渭南人.白居易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他的早期政治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寄予了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用辞尖锐,主题鲜明.其代表作《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影响尤大.
后宫词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展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自无常冥使吧)关盼盼原是徐州名妓,后被徐州守帅张愔纳为妾室.白居易远游徐州,张愔设宴款待他,席间,还让宠妾关盼盼歌舞助兴,白居易大为赞赏关盼盼才艺,写下了“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一诗.两年后张愔病逝,姬妾们作猢狲散,只有关盼盼难忘恩情,移居旧宅燕子楼,矢志守节,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一晃,十年过去了.白居易听闻了关盼盼守节一事,认为她既已坚持这么久,何不索性以死殉夫,留下贞节烈妇的名声,成就千古美谈呢.于是提笔作诗,托人转交关盼盼只见上书:
黄金不惜买娥眉,
拣得如花四五枚,
歌舞教成心力尽,
一朝身去不相随.
关盼盼看到这首诗,立刻大哭一场.她之所以不死,是唯恐别人误会张愔自私,让爱妾殉身,反辱没了张愔名声,所以苛延残喘,偷生了这些年,而白居易竟以诗作讽,逼她殉夫,怎不悲愤?性情贞烈的关盼盼在十天后绝食身亡.一个出身风尘的女子,本来就无法以忠诚贞洁来要求她,就算良家妇女为亡夫守节,也只是个人选择,或取决于夫妻感情. 像关盼盼这样痴情重义的,只能说是张愔的福分,遇上一个知恩图报情深意切的女子.注意,关盼盼守了十年,而不是一年半载地摆摆姿势,沽名钓誉. 惨淡哀戚地活十年,不是更难于一死了之吗?但是,向来都很悲天悯人的白居易不仅不同情她的境遇,还狠推一把,认为她应该自杀殉情,用粗暴的男权主义给她指出一条绝路,译成口语就是,你怎么不去死? 殉葬这种事有多么不人道,已不用再三论证,而殉情,完全要看个人意愿,你死了,我也无法独活,那我们就一起去.可白居易作为一个旁观者,有什么资格指手划脚呢? 吃人的礼教终于生吞了关盼盼,她临死前念了一句,儿童不识冲天物,漫把青泥汗雪毫———你白居易稚若幼童,怎识得我冰清玉洁. 她以自己高贵的死,回敬了大诗人白居易.白居易听闻死讯也大为后悔.若干年后,他归隐洛阳香山,心知时日不多,就遣散了侍姬樊素与小蛮(其实这是白又反下的第二个错误,两个小妾本就命苦,又已是“残花败柳”之身却被老白扫地出门,老白看来是没想过她们其实也是也自己一样的人),不想她们重蹈关盼盼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