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英语的普及有什么弊端?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9/23 16:31:58
英语的普及有什么弊端?
英语的普及有什么弊端?
英语传播过程的负面影响
    (一)、对语言多样化及他国意识形态的影响
    “事物总是有两面性,一种事物不可能总是积极的或总是消极的,而是兼顾两面性,英语的全球化传播也是如此.”在语言与文化的频繁接触与碰撞中,弱势语言轻则其使用范围或影响萎缩,重则消失灭亡,强势语言则逐渐成长为国际或地区通用语,如英语.作为人类认知世界的工具,文化信息的载体和社会的粘合剂,语言是民族认同和归属的重要标志,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主要特征.同时,英语作为一种强势语言,逼迫世界上的其他语言不断的边缘化,直至消亡.世界上的语言正以二倍于濒危哺乳类动物,四倍于濒危鸟类的速度灭绝.目前世界上的约六千多种语言,到2050年将会有一半会灭亡或濒于灭亡,到2100年90%将会消失.地球上一种语言的消失,就意味着人类精神领域一座大型图书馆付之一炬,因为人类的物质生存依靠的是生物的多样化,人类的精神生存必须依赖语言的多样化.在这场人类语言的浩劫中英语无疑扮演着“语言杀手”的角色.而一种语言的消失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消失,这对全球语言和多元文化构成威胁.因此欧洲各国在逐渐走向统一之后,在开始探讨制定欧洲宪法的可能性时,宁愿在欧盟会议上付出高额翻译费用,进行十多种语言之间的相互沟通,谁也不敢提及统一语言的可怕事情.相反,欧盟将2001年定为“欧洲语言年”,以提倡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
    可以说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英语向全球传播的历史就是一部众多民族语言及其民族文化的灾难史.根据资料显示:在二十一世纪,全球六千多种语言的80%将沦为死语言,这当中的很大原因就是由英语造成的.当英语随传教士于1819年登陆夏威夷时,当地便遭遇了一场‘文化灾难’:他们不仅被迫放弃世代繁衍声息的土地还丧失了他们引以为荣的民族语言,独立的政治以及世世代代传承的风俗和思想观念.像本土的印第安人一样,英语入侵夏威夷的社会和经济,使得绝大部分原住居民不得不生活在经济政治的最底层,他们被迫从事蓝领工作,接受高失业率和青年犯罪率,缺乏教育等现实.他们已失去了对自己所生存的地方的所有权,成为“英语文明和进步的受害者”.另外,英语在许多国家只被精英阶层所掌握,获得知识,工作和升迁的机会属于少数人.这在诸如印度,菲律宾等国表现就很典型.因此有学者把时下人类贫富差距的部分原因归咎于英语的全球化,“它阻碍着全人类的共同富裕”.
    我们之前提到过对于英语国家来说,英语输出可以增强国民的自豪感,加强民族凝聚力;但是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由于英语在世界范围内的通用性和便利性,多数英语国家的国民没有兴趣去了解其他国家和文化,较少关心国际新闻,也不想学习外语.据了解,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使用其他语言能力最差;此外,英语强势及普及性也会导致英语的变种,如新加坡式,中式英语.这种变种,不但会引起某种语言交流障碍,对英美两国的英语语言也产生了影响.同时,在同样以英语为主导文化的美国,通过向外输出美式英语文化的过程中,将自己的价值观,社会意识强加给其他国家,造成其他国家的意识混乱,甚至引发了社会动荡,在东欧国家发生的“颜色革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二)、对影视以及新闻媒体的影响
大家都熟悉了好莱坞电影,“到目前为止,好莱坞已经处于世界电影产业的支配地位,是世界电影业的“首都”.”它的庞大无敌和入侵世界其他各国的情形,最能代表英语文化的优势地位.好莱坞大片排在世界各地电影票房的前几位,极少能有当地电影能够望其项背.好莱坞主宰着文化娱乐界,致使国际文化交流单向流动.“以好莱坞和时代-华纳为代表的美国娱乐界每年给美国带去的收入仅次于航天工业,而他带给世界其他国家的却是无坚不摧的美国价值观,一种你永远也无法实现的美国梦.”
即使是在以热爱电影艺术而闻名的法国人那里,最受欢迎的也是好莱坞.根据统计,在当今的法国影院中,放映的影片60%是美国的.着名影片《情人》的法国导演让.阿诺曾悲观地说:“今天的世界已经没有人能制作所谓的‘民族影片’,英语文化已经成为全世界的文化.” “我们暂且不论这位导演所说的是否只是一家之言,但我们从中不难看出英语文化对其他国家的冲击.而英语文化媒体则主宰着全球新闻界,英美“舆论导向”成了世界新闻导向.在很大程度上,美国有线新闻网(CNN),美联社(AP),合众国际社(UPI)和路透社决定着什么是新闻,全球公民每天看什么新闻.“可以想象,当为美国1320家报社和3400家广播电台以及1000家私人用户服务的美联社(AP),为美国本土之外的1079家报纸和2246家其他客户以及36家国家新闻机构提供资讯的合众国际社(UPI),甚至为世界上147个国家6500家报纸服务的路透社众口一词的时候“(譬如说,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中美撞机事件和‘法轮功’事件),我们是相信‘事实胜于雄辩’还是‘众口铄金’?”
(三)、对全球学术界的影响
    一些学者早已注意到:他国的文学研究者若想在国内外的学术界引起注意,获得肯定,必先得放弃本国语言,使用英语,进入他们的话语系统,运用他们的方法,勉为其难地套说自己国家的情况.“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大汗淋漓的奔跑.”对于那些学者来说英语已经成为权利和威望的象征,守卫着社会和经济进步的大门;不懂英语,在很多领域,都会被拒之门外.比如说,即使在被认为没有国界的自然科学界,英美的学术“权威”也操纵着明天“流行”什么理论.根据科学引文索引(SCI)的创办加菲尔德言,1997年全世界主要刊物共发表科学论文92万5千篇,其中95%是用英文撰写的,而其中讲英语国家的科学家占了一半以上.其他国家即使得到了这些论文,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翻译.另一方面,为了取得国际声望(譬如获得诺贝尔奖),非英语国家的社会科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便会千方百计寻求在国际刊物上发表研究成果,而《科学》杂志的主编FlodE.Bloom却说,看到作者的文章里有语言错误,他便会怀疑该作者在做研究时是否也心不在焉.
    (四)、造成人才外流和社会阶层差距
    英语在世界上的地位使它成为一名国际门卫,决定国与国之间的人口流动,特别是人才的流动方向,致使很多国家高层次人才外流.我国有人认为,托福等考试现在成为英美等国家收割中国人才的“收割机”.同时,英语的传播和使用加据了农村和城市,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以及社会精英阶层和普通大众之间的不平等,并且,“由于因特网的出现和使用,创造了新的信息贫困阶层.”
在英语的“进口国”,英语成了一块烫红薯,扔掉不可,但拿在手里又难免烫手.作为英语出口国的英美国家,对于他们来说,也同样存在着忧虑:英语在向外传播的过程中也不断受到其他语言的影响,冲击,慢慢的变了味,形成了所谓的澳大利亚英语,印度英语,新加坡英语,对于英美国家来说,英语的纯正性缩小了,自己的文化也有可能在其他文化的冲击下失去根基而四处漂泊.
再问: 经典死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