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刘和珍君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3 15:45:45
作者引用陶潜的诗句的用意
解题思路: 见解答
解题过程:
这篇文章写于民国15年(即1926年),当时正值段祺瑞政府黑暗统治时期,鲁迅深感世态炎凉,窥熟于“世人的真面目”,尤其对那“宁蜷伏堕落而恶进攻”的国民精神深感愤怒。“三一八惨案”发生,刘和珍等进步青年被杀害,鲁迅由感而发,写出了《纪念刘和珍君》。
文章的题目中有“纪念”二字,第三节回忆刘和珍的往事,后又引用陶潜诗句“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寄托了愿死者与青山同在的深挚感情。这都体现了作者写作目的一:怀念、赞颂死者(以刘和珍君为首的进步爱国的青年)。
作者记述刘和珍、杨德群等被杀害的情形,句句充满了愤怒,“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一个怎样的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一句,极其辛辣地批判了当局者的凶残、无耻。“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又指责了流言家的卑鄙、下劣。这是写作目的二。
第三个目的是号召人们改变斗争方式,更加勇猛地前进。鲁迅先生指出:“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鲁迅是不主张向反动派请愿这种方式的。这在鲁迅《无花的蔷薇之二》,《空谈》中均有体现。
最终答案:略
解题过程:
这篇文章写于民国15年(即1926年),当时正值段祺瑞政府黑暗统治时期,鲁迅深感世态炎凉,窥熟于“世人的真面目”,尤其对那“宁蜷伏堕落而恶进攻”的国民精神深感愤怒。“三一八惨案”发生,刘和珍等进步青年被杀害,鲁迅由感而发,写出了《纪念刘和珍君》。
文章的题目中有“纪念”二字,第三节回忆刘和珍的往事,后又引用陶潜诗句“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寄托了愿死者与青山同在的深挚感情。这都体现了作者写作目的一:怀念、赞颂死者(以刘和珍君为首的进步爱国的青年)。
作者记述刘和珍、杨德群等被杀害的情形,句句充满了愤怒,“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一个怎样的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一句,极其辛辣地批判了当局者的凶残、无耻。“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又指责了流言家的卑鄙、下劣。这是写作目的二。
第三个目的是号召人们改变斗争方式,更加勇猛地前进。鲁迅先生指出:“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鲁迅是不主张向反动派请愿这种方式的。这在鲁迅《无花的蔷薇之二》,《空谈》中均有体现。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