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写关于“汉字”的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8 21:12:02
写关于“汉字”的作文
写关于“汉字”的作文
第一篇:我爱你!汉字
汉字如同一个个淘气的小宝宝,每当我见到它们时,就会感到其乐无穷.
由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到隶书,到楷书、草书又到行书,这是多么美妙的演变啊!汪竹柏说得好“篆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狂草奔放,凤舞龙翔.”
这些被囚禁再方格里的小精灵,有着独特的性格,每个小精灵,都有不同的风韵,独具自己的本领.“展”使你觉得全身轻松,而“紧”又好像不能自如.“悦”一看就心情舒畅,“伤”又如同将你千刀万剐.遇到“太阳”便能感到无穷的热力,见到“月亮”就会觉得凄凉又带着清丽的光辉.这些汉字无穷无尽的变化,让我不禁慷慨激昂,为祖先伟大的创造连声称赞!
汉字的有趣还体现在写谐音上.就拿谐音歇后语说吧,虽然表面意思很普通,可含义深刻,让人回味无穷.如,“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葱和豆腐在一起,必然是有青有白,所以“一青二白”,另一个意思是,事情知道了真相,所以“一清二白”.
汉字,多么有趣啊!我要大声喊出:“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我爱你,汉字!”
第二篇:汉字的灵魂
走在街边,我们总可见到这样的情景:音像店中,那轰鸣的音响中传出的始终是那节奏感极强的英文歌,人们也如过江之鲫般涌向英文歌专卖区,而那零落的、稀疏的民乐CD盒上却满布着灰尘.
每每看到这种情景,我心里便涌出一股酸楚:“汉语真的走向衰落了吗?”大开的国门给我们带来了繁荣的经济,而那外来的语言也似潮水般涌入了年轻人的大脑,淹没了大街小巷.于是少了那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多的是一份沉重的哀思……
在我印象中,汉语是多么的美丽啊!“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汉乐府用她那独特的婀娜带着江南的清香,伴着燕语呢喃飘入人们梦中,使那梦境亦真亦幻,氤氲的水汽打湿人们的易感动的心,何其妙哉!又或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的清新与明媚如同春日的黄莺穿柳,白鹭登天,将轻灵投向那一如水洗的碧空,也如同独上高楼的青涩江南女子,将一眼隐隐的凄怨化为一汪美丽的池水,滋润、迷醉了五千年的华夏古国!这是多么的令人心向往之.
汉语也是神奇的.某位作家曾写过一篇名为《施氏食狮史》的文言短文.内容浅显,但据说通篇文字只有一个读音“shi”(当然,音调不同),这实在令人惊叹.也许,世界上也只有汉语能做到呢?
可是,我们拥有着这样一笔巨大的财富,却为何要弃之不顾,而去追寻其他民族的语言呢?每个国家的人都会说:“我们的语言是世上最美妙的语言!”唯独那些不可理喻的崇洋者疯狂地攻击着自己的母语,着实令人费解.
德国有这样的规定:演讲者在发表演说时必须使用德语.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我们学习英语,本是为了方便与外国友人沟通,而我们甚至连面对同胞时也讲英文,这是为哪般呢?百年前,中国被武力奴役,不想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却被语言奴役……
翻开线装书本,淡的檀香味飘进鼻子——这才是灵魂的味道啊!飘逸的李白,哀怨的易安,豪放的东坡,他们费尽心血构建起了中华民族的灵魂,然而这灵魂就要在我们这一代手中飘散了吗?不!决不能!请让我们一起张开双手,拥紧我们的灵魂吧!
第三篇:小论汉字
我认为汉字最杰出的是在成语和文言文方面.
成语,含五一文,是简洁精辟的,它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当然也可以是古代文人造词或从典故引申而来.比如亡羊补牢、梁上君子、刻舟求剑等十典型的典故类成语,如空空如也、临深履薄、任重道远等则是典型的造词而得的成语.
文人造成语最为频繁的时期当是春秋战国时期,比如《论语》,就是一本很好的成语手册,里面有许多非常精彩的成语,有比如《庄子》,亦有许多诸如游刃有余、庖丁解牛等非常漂亮的成语.那么为什么在当时会涌现出如此多绝妙的成语呢?这恐怕要归功于战争这东西.如果没有战争,没有兵慌马乱、战火纷飞,各诸侯国之间和平相处,搞搞贸易,玩玩经济,那恐怕中国的文字(至少成语方面)不会有如此高的造诣.正是由于战争,许多有识之士就已是到他们有活干了,于是涌现出诸子百家,形成百家争鸣的场面.各派人士奔走于各国之间,努力向君主和愚民们灌输他们的思想,愚民们容易糊弄,而君主们,尤其是他们手下的爪牙心服,个个老奸巨滑,居心叵测,不讲究些技巧策略是必败无疑的.于是,各派人士不管是胡编乱造还是道听途说,搜刮来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来作为事实论据,以此来直接或间接证明他们的观点(事实证明效果非常非常的好).于是,许许多多典故类的成语也就诞生了,至于每一个成语背后的故事是真是假,那就很难说了,但对于成语本身是无关紧要的,因为文字这种东西本身就是真真假假.
至于人们流传下来的成语,则是属于“实利”的,不漂亮不精彩但很到位、很贴切,所以往往和俗语分不清楚.但又是何必呢?何必去区分成语与俗语呢?成语本身不就是变相的俗语吗?
汉字极讲究“音”“形”,成语亦是如此.比如“风驰电掣”,不但读起来如同闪电一般,而且在字形上给人一种快节奏、迅猛的感觉;又比如“魑魅魍魉”,一看这词就给人阴森森恐怖的感觉,好像感觉鬼怪结伴者过来.
关于文言文,则是中华上下五千年里最为辉煌的成就了.在我看来,从文言文到简体中文,可以以算是一种极大的退步(虽然我不太爱做文言文的练习).还是说《论语》,有人说半本《论语》可以治天下,那是对的.《论语》字数并不多,半本更少,却蕴含着无穷的道理,这岂是现代书可以做到?又比如唐诗宋词,好的诗词,随手钠一片,就可以将其扩展成洋洋洒洒的一篇美文,然诗词只需寥寥数语,所以说诗词是艺术的结晶是毫不夸张的.二现代诗,不仅长而且啰嗦,意境不美,内涵俗套,往往着两三行就看不下去,故好诗不多,雅诗难觅.
文言文的优点不仅在于其极为精辟、极为简洁,而且在于其极有书卷味,可谓读之甚爽、甚爽.
文言文的精辟是登峰造极的.故绝大部分成语都出自文言文,至于为何古代文人骚客都如此惜墨如金,我猜测是由于科举制度.因为科举考试的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文字的发展方向.而儒学经义恰好绝大部分时春秋战国时期的精品,当时为了讲学,为了游说,不得不把语言简化简化再简化,毕竟愚民和奸臣们不会浪费时间在听你滔滔不绝当中.所以,就得到登峰造极的文言文并一再流传.
文言文是极有“味”的,这个“味”即书卷味,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位书屋》中有这样的一段描写: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来,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几年前,马悦然写过一篇随笔《巨人都到哪里去了》.巨人都到哪里去了?自从巨人赵元任去世后,哪里去找第二个用文言文上课的人?这个瑞典人已经意识到汉字文化的衰退.
想象文言文中博大精深的艺术文化,不得不对古代文人的学识而惊叹.
这么多的作文应该够你抄的吧!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你应该学会东拼西凑!这才叫本事!
【上面是我复制的,其实说的也很有道理.拼拼凑凑就是你自己的好文章,写上去就行了,你自己写上去的,谁管你是不是抄的?写上去就是好样的!OK,这几篇你挑着好的组织一下语句就大功告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