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求一篇关于张爱玲为题材的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06 02:40:41
求一篇关于张爱玲为题材的作文
张爱玲聪慧绝伦,出生时,曾有过的显赫家世已经没落,童年父母离异,加之自身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可以说,她对于生活,对于生活中的人事,是看得很破、很透彻的,她在《谈音乐》里这样说——“在这样凶残的,大而破的夜晚,给它到处开起蔷薇花来,是不能想象的事”.可是,或许也正因为此,她对于生活的态度就更踏实,她热爱并追求生活中虽平凡且可以把握的幸福,所以她又说:“即使不过是绸绢的蔷薇,缀在帐顶、灯罩、帽檐、袖口、鞋尖、阳伞上,那幼小的圆满也有它的可爱可亲”.我们每个人都在生活中经历着各自的喜怒哀乐,有成功也有挫折,有希望也有失望,它们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作文写的内容是:或许也正因为此.来展开文章.
写一篇关于热爱生活,追求生活的作文。
求一篇关于张爱玲为题材的作文
1.陕西高考优秀作文:致张爱玲的一封信
陕西考生
爱玲:
你好!不知道你的容颜是否憔悴,不知道你是否依然柔情似水.
我想,时光的流逝掩饰不住你的才情,同样也洗不去你满面的愁容.爱玲,其实我懂得你的心,我知道你内心的无奈,我知道你也同样渴望着快乐的人生.可是你却对着生活说,人生有飞扬,你飞扬不起来;人生有热闹,你热闹不起来.你曾说,你可以逃离一切,但是你逃不出这生命的苍凉,苍凉是飞扬与热闹之中的安稳与真实.
爱玲,你不该用苍凉来填充你的人生,你更不该让你的人生总处于悲凉的低谷,你该去寻找生活中的飞扬与热闹,你应该去追求自己的快乐和幸福.爱玲,春秋辗转,流年似水.人生如浮萍,为浪潮所操纵,而浪潮又被狂风所裹挟……很多时候,我们是难以左右人生命运的,而重要的是态度.爱玲,如果你能从另一角度来看你的人生,或许你就没有那么多的无奈与烦恼了,今天你留给我们的也将会是一种别样的风情.
书叠青山,灯如红豆,春花秋月,几度春秋.
看过你的《倾城之恋》,我才真正读懂了你.你的情感里有一种带着啼血的悲哀与苍凉.爱玲,也许你的人生有几多不幸,几多悲哀,但你知道吗?苦难也是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呀,正因如此,你的文字里才有一种世人无法体验的哀怨.这样去想,你就会发现生活原本也是多情和美丽的.伤感和无奈对你来说,又算得了什么.
爱玲,顺境中的笑脸是容易被遗忘的,逆境中的笑脸才让人刻骨铭心.我更希望看到你在逆境中那坚强的笑脸.
爱玲,我真诚地祝福你的人生能够快乐,祝福你的生活充满幸福.因为你幸福,我就快乐;因为你多情,我才如此地崇拜你;因为你是才女,我才从你的大智大慧的文字里读出了你的睿智,你的孤独,你的浪漫,你的惆怅……
爱玲,虽然我们处于不同的时代,我甚或不能全部地读懂你,但我想真诚地告诉你,不管你在人间还是在阴间,我都希望你永远的快乐和幸福.
一个希望你快乐的人
2004年6月7日
2.灿烂的爱情.这个绝色名媛,岁月沉淀了她,上帝青睐了她,阅历丰富了她.
这里的弄堂比欧洲建筑大气,比田园风格 小气,老上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历史,成就了它独特的韵味.
旋转木楼梯,天花板上的蜡烛灯,是谁点亮了她,古老的唱片集拂起了清末的灰尘.
你是否想起了那朵红玫瑰与白玫瑰,这里的主人或许穿着惊艳的旗袍,缓慢地移动着舞步,高跟鞋在木楼梯上作响.
张爱玲的一生都在用笔书写他人的爱情,却始终游走在自己的爱情中,她到底怎样抒写自己的倾城之恋?父亲的毒辣,母亲的善良和懦弱,是她束手无策;胡兰成的背叛,令她无力还击.她是否这一辈子都在期盼?期盼完满的亲情,爱情.
张爱玲是世俗的,但是世俗得如此精致,她是名门之后,贵族千金,或许上帝不会为她打开另一扇门,所以她的生活如此苦难.
生母离开她,远渡欧洲,她选择用钱装扮自己,穿的是自己设计的时装,在文学最高峰之际,遭遇了如火一样的爱情,他们接近疯狂的爱情,却很快消散了,只留下苍凉的旧时月色.
上海的老街旁的梧桐树,是一种错觉,没有喧嚣的城市,紧闭的铁门,散发出一种浓郁香气的咖啡厅,甚至找不到在哪里.还记得老上海滩的香烟吗?是一种典雅和魅惑.
相比张爱玲失败的婚姻,我想到了上海滩的许文强,在这个风花雪月的地方,还会有一天安宁吗?
就像张爱玲在《金锁记》的开头说的: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应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纸上落了一滴眼泪,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园,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亮也不免带点凄凉.
晚年.是暗暗的灰色调,掉了粉的胭脂扣,冷落的洛杉矶公寓.爱情已经萎谢,还能再重燃吗?
她最终也无法返回故乡,但心底一定还在期盼着什么,所以耐得住寂寞.是爱情再一次的完美.
只是一丝轻描淡写,便已勾勒人生百态,张爱玲笔下的辉煌成就,在她死后又冲向了高潮.而她的期盼形如玻璃瓶,在岁月这个最无情的小偷面前,不堪一击.
也许每一个男人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期待小团圆.
3.《十八春》,是一个寒冷的冬夜.围被高坐,翻书的手被冻僵.静谧里有无限的哀怨丝丝缕缕渗进心里来,淤住了,浓浓一团心酸,化不开.
几个平凡的众生男女,世钧曼桢叔惠翠芝,一群随处可见的都市年青人.把那一点点并不离奇的痴爱怨情,缠来绞去地在一张翻不出去的网里演了那么多年,也就不年青了.而同时翻天覆地的中国近代社会种种变事:九·一九、一二·八、抗战胜利、国民党接管、上海解放、支持东北,只是作了他们的背景,隐隐约约给他们的帮事刷上一笔动乱的底色.例如叔惠在解放区的生活,书中完全没有提及,他离开上海又回来,只像上台下台,舞台被固定在打磨掉一半时代气的南京上海.让读者荡气回肠为之嗟叹的,只是乱世里这几个男女的故事,一点点的痴,一缕缕的怨,脆弱的爱,捂住面孔的无奈.
张爱玲前期的小说里,少有正常的感情,有的只是曹七巧压抑下的疯狂和白流苏细算分两婚姻当职业的漠然,《小艾》和《十八春》里算是有了,可是淡而稀薄:两人之间互相的猜疑,家庭的阻拦,机缘的擦肩而过,随便什么都可以毁掉这叫“爱”的软弱的东西.而实际上它也的确被毁掉了.
与《沉香屑》式的洋场传奇与簪缨世家不同,张爱玲在《十八春》里描绘的是都市街巷间那些最普通的人生.许家在南京的房子:那种底下开铺面楼上住人的老式两层木楼,我们今天在南京三山街七条巷一带还能经常看到.读者也不会觉得曼桢是绝世佳人,她给人的印象,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上海小户人家的女儿:旧象牙色的肌肤,鹅蛋脸,永远沉住一洼微笑的黑的眼.将来嫁了人也许会发胖,渐渐变得开了后门与弄堂菜贩扯着喉咙争青菜茭白价钱.这样的两个人,他们再爱都是平平淡淡的家常琐事,温和如一锅煤炉上炖着的细白小米粥,好莱坞的浓情电影模式不属于他们.让人感动叹息的地方是他们爱情的悲剧性,得不到的才珍贵!那样平凡的感情,只有化为悲剧才会有赏鉴的价值.试想世钧与曼桢如果真的一帆风顺的结了婚,反而无趣.婚前那一点薄弱的感情基础很快就在柴米油盐醋茶中消磨殆尽,秃顶汉与黄脸婆,永远为着无数的鸡毛蒜皮事件怄气,而一路平平安安过下去,过个三四十年,照旧是白头偕老,沦为无数普通家庭中一员.读者看至此,能不泄气么?(所以童话里王子和公主一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就赶快用“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结束.至于是否真幸福,只有王子和公主自己晓得)张爱玲深谙大众心理,一支笔轻轻将他们隔开,让他们彼此对对方留住一点情,埋在心底藏起来,留作将来相见的余地.后来他们经历了那么多年那么多事,终于重逢,曼桢把两人分开后她的遭遇,掺着无限的苦的,讲给他听:
“那时候一直想着有朝一日见到世钧,要把这些事情全告诉他,也曾经屡次在梦中告诉他过,做到那样的梦,每回都是哭醒了的,醒来还是呜呜咽咽地流眼泪.现在她真的在这儿讲给他听了,却是用最平淡的口吻,因为已经是那么些年前的事了.”
世钧默默地听着.
“他们很久很久没有说话.这许多年来他们觉得困惑与痛苦的那些事情,现在终于知道了内中的真相,但是到了现在这时候,知道与不知道也没有多大分别了——不过——对于他们,还是有很大的分别,至少她现在知道,他那时候是一心一意爱着她的,他也知道她对他是一心一意的,就也感到一种凄凉的满足.”
老杜诗“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这里简直是人情的至高至纯境界了.有时未免想到:许世钧简直应该感谢祝鸿才,因为鸿才代替他娶了曼桢回去,看着曼桢变得“完全无意于修饰,脸色黄黄的,老是带着几分病容,装束也不入时,见了人总是默默无言”、“眼睛里常常有一种呆笨的神气”.而却让世钧的脑海里永远保留着年青的曼桢的俏影.
翠芝当年对叔惠,有着夭折的粉红色少女的初恋.因为她不了解叔惠,只看见他面孔英俊谈吐潇洒,才会一直对叔惠念念不忘——至少是在心底.十几年后叔惠回到上海,惊破了翠芝坐在凝固的时光里心事全无地做少奶奶的日子.翠芝蓦然发现自己原来也爱过,震惊的几乎失态.明眼的读者看到这里马上会想起《金锁记》中七巧和季泽见面时那一幕的惊心动魄.然而曹七巧是自己用黄金的枷锁劈杀了自己的肉体自己的爱,而翠芝与叔惠之间却早已隔的无限远,白茫茫的一片大水,汉之广矣,谁可泳之?
只为着叔惠要来,翠芝又打地板又搬家俱,亲自出马去买洋酒火腿,几乎都不能控制自己.连一边冷眼观的读者都暗叫她做的实在太露.奇怪做丈夫的世钧却反而浑然不觉——细西回过头来一想 ,你会觉得心间一冷:原来世钧从来不曾留意过翠芝,他们是同一张床上睡了十几年的异梦人.书里写到他们的日子,满是疙疙瘩瘩的小噜苏,可是他们很难吵得起来.大概因为即使是吵架罢,也还是需要一点火星的.而他们俩却是真正的相敬如冰.
书中处处有对人生无奈的讽刺与苦笑:人人想方设法去争夺眼前金苹果,费尽心手摘到手才发现全不如自己想像:许大少奶奶竟力拉拢小叔和娘家妹子,翠芝过门后倒与她成了对头;许太太偏心小生子,待到一起同住却又矛盾无穷:鸿才为了得到曼桢费了无限心机,后来却觉得她索然无味,“就像一碗素虾仁”.曼璐为了系住丈夫的心,不惜赔上亲生妹子,结果不但拴不住鸿才,反而连妹妹都失去了……多少纷乱的追求与肥皂泡般的幻灭,拼凑起来大概就是人生.悲哀的故事里满含着作者小小的讽刺,我们仿佛能听见这位有着孤零身世的旷世才女冷仃仃的一粒粒笑声.
张爱玲此时的笔风,已从前期作品的绚丽五彩灵光四射变得渐趋平淡.洗尽铅华的略带感伤的笔调,正好用来缓缓叙述这一场漫长的不了情.张氏的写作功力,已是炉火纯青,虽是忽而南京忽而上海,叙述主体更是走马观灯般更换,却难为她细针密缝处处照顾的滴水不漏而自然天衣.有些小地方,她也凭着她那种独特的敏感注意到,笔尖略略一点,气氛自然浮出来.如写曼桢世钧冬夜在许家楼上夜话,特意说到“起坐间里只有一火盆,上面搁着铁架子,煨着一瓦钵子荸荠”.曼桢发冷,世钧取出自己的旧绒线衫给她穿上.煮荸荠是江南冬天普遍的家庭小食,那种略带清甜的香味是润泽的,浮在两个年青人对未来的甜蜜憧憬中,是格外富有家常气息的氛围.就在这个晚上,世钧给曼桢戴上订婚戒指,以后他们回想起这一幕,脑中挥之不去的,应该还有煮荸荠的清香吧.
小说一九五一年结稿时名《十八春》,后来张爱玲旅美期间,进行改写,删掉了略带政治色彩的结尾,易名为《半生缘》.在我看来《半生缘》是承继了张纸小说题目一贯的风格枣缤纷绮丽的古典风,但《十八春》却似乎更适合于这篇小说,十八春,无数个春天呵!吹面不寒杨柳风,又带着一丝丝时光不再的怅惆,就像这个漫长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