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张骞实业救国的主要主张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2 22:17:40
张骞实业救国的主要主张
张骞实业救国的主要主张
张謇是江苏南通市海门县常乐镇人.他出生在一个富裕农民家庭,祖父是文盲, 父亲识字也不多,但聪明的张謇自小读书就很勤奋,据说5岁时便能一字不漏地背诵 《千字文》.有一天,老师见门外有人骑白马走过,便以“人骑白马门前过”为题, 让学生对下联.张謇的三哥对的是“儿牵青牛堤上行”,而张謇对的是“我踏金鳌 海上来”.老师大喜过望,说他志向远大,将来一定能大有作为. 但是张謇参加科举考试并不顺利,他16岁考中秀才,直到33岁才考中举人;此 后连续4次参加进士考试,都名落孙山.他一气之下,把应考用具都砸了个粉碎,发 誓再不参加科举考试! 1894年春天,因为庆祝慈禧太后60大寿,清政府破例多开一次科举考试,张謇 被父亲和伯父强逼着,再次应考,没想到这一次却得到了主考官翁同(龠禾)的赏 识,中了头名状元,并被任命为翰林院修撰.然而这年6月,中日甲午战争就爆发了. 张謇满腔义愤,和翁同(龠禾)等人一起,积极主张坚决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他 一再写奏章给皇帝,抨击李鸿章的卖国投降主义.在斗争正激烈的时候,张謇的父 亲因病去世了,按照当时礼教,他必须回到家乡去服丧守孝3年.于是张謇匆匆离开 了京城. 第二年2月,甲午战争以中国战败而告终,中国不得不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马关条约》.消息传到南通,张謇对腐败的满清王朝更加失望.他深深地感到, 要使中国“不贫不弱”,不受外国人的欺侮,当务之急,一是要实行政治改革,以 议会制取代君主制;二就是要大力发展实业,以求民富国强.他认为,一个有头脑 的知识分子,就应当正视现实,勇于投身实业,以拯国家于危难,救百姓于水火. 所以,他拒绝回北京重新担任官职,决心在家乡开办工厂.在给翰林院辞职书中, 他明确地表示:“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 当时的两江总督张之洞,也是一位办实业的热心倡导者,他原先和张謇就有交 往,也有在苏州、南通两地兴办工厂的打算.他看到张謇是新科状元,又热心于实 业,便委派张謇在南通筹办纱厂.这正和张謇的心意不谋而合.因为南通地区滨江 临海,交通便利,气候适宜,无霜期长,是传统的产棉区.这里的棉花不但产量高, 而且质地洁白,纤维长,富有弹性,很早就以“沙花”而闻名天下.同时,当地农 民具有纺纱织布的传统技术,他们织的“通州大布”远销东北市场,深受欢迎,所 以对于机器纺纱的需要量日益增长.此外,从当时的情况看,搞纺织所需资金比搞 其它工业要少一些,生产周期短,能较快地获得利益.这些有利条件再加上官方的 支持,都促使张謇放手大干一场! 1895年6月,张謇到江宁,与张之洞谈妥了办厂的事,回到南通,跟当地的豪门 富户和亲朋好友一说,当即有人赞成,答应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事情渐渐有了头 绪.第二年春天,张謇把本地的花布商人沈燮均、陈维镛、刘桂馨,上海洋行买办 郭茂芝、潘鹤琴,以及上海绅商樊时熏等人请到家里,商量集资认股的事情.大家 议定以100元为一股,并分别认定了自己负责募集的股数,成立了最初的董事会.这 6个人被人们称为纱厂初期的“通沪六董事”.当天,他们又现场勘察,选定了南通 城北15里的唐家间作为厂址所在地,并且确定厂名叫“大生纱厂”. 大生纱厂的旗号一打出来,开头也是轰轰烈烈的.大家见领头办厂的是个状元, 既觉得新鲜,也感到心里踏实,所以投股的人相当踊跃.特别是唐家间一带的农民, 听说土地可以入股,便纷纷以土地折股,省下了厂方不少购地款.张謇又仗着熟人 朋友多,亲自写信到处为工厂作宣传,也招徕不少股东. 这样算下来,建厂所需要的资金该够了;可是,购买机器所需要的资金,就完 全没有着落了.张謇只得再去找两江总督.这时张之洞已经被调任两湖总督,接任 两江总督的是刘坤一.刘坤一的态度很热情,然而谈到钱上,他却也表示为难,先 让张謇打他的旗号去借,后来干脆让张謇到湖北去找张之洞.张之洞总算是积极支 持张謇的,他为了在湖北办纱厂,已经向国外购了一套机器,这时便决定,如果南 通的大生纱厂厂房先完工,就把这套机器先让给大生纱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