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和为贵在中国古代的表现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11/18 14:18:50
以和为贵在中国古代的表现
从重战尚武到以和为贵-----中国的主体文化和民族命运
一 文化与民族气质
一切人类经验都是有根源的,包括文化形态,民族气质,国家制度以及民族的优秀品质和劣根性等等.古代中国有许多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典型的可分为是重战尚武的西部文化和以和为贵的东部文化,西部的秦人和强悍的游牧民族接壤过着半农半牧的生活,秦人在残酷的撕杀中养成强悍而开放的精神,东部的鲁人在农业文明的中心,只能固守本土,在家种地,所遇战事从规模上和数量上远不及秦人,导致鲁人根本没有能力征服四方,迫切期望讲和.因此中国拥有两种不同的文化气质.
秦人在西部发展的时候,西部文化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商鞅,韩非子,李冰,秦始皇等人对西部文化作出了卓越贡献,使得中国成为人类第一个封建社会国家,将世界其他地区远远的甩在后边.秦人政权带有浓厚的军事色彩,管理民众使用了管理军队的办法,使用了过多的强制,导致政权的丧失.汉承秦制,并且引用了老庄的无为而治进一步发展了西部文化,汉代中国人仍然具有强悍而开放的精神,说明西部文化的主体地位,及至隋唐,西部文化的主体地位依然存在.
随着西部的荒漠化和长安政府对东南地区的开发,中国经济中心的东移,政治中心也在东移,到了宋代,东部文化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朱熹,程颐等人继承和发扬了孔孟的“和”文化,东部文化成为中国主体文化,中国从此变得儒弱和保守,西北的游牧民族依然强悍,东北的狩猎民族也来打宋人,宋人变成四等人,东部文化却同化了强悍的北方民族,他们乐于接受四等人的和气,自己也变的堕落.
欧洲快速发展为海洋民族,东部文化面临危机,海洋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不象北方民族那样好同化,何去何从?
东部文化还面临中国内部的危机,“和”文化的唯一宗旨就是实现和平,不惜抹杀社会根本矛盾,将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男和女(造成中国严重的妇女问题),君子和小人(造成中国道德自律的政治)等非社会根本矛盾上(这些连次要矛盾都算不上),社会根本矛盾被抹杀的干干净净,但没有人能抹杀随处可见的贫富矛盾(只能恨富了,造成中国人的恨富心理).为了实现和平,不惜泯灭人的活力,礼教规定了僵化的社会制度(以至于在中国挪动一张椅子都要流血),为了实现和平,给人满脑子装着四书五经,自然科学被认为是奇技淫巧(造成中国科学落后)……中国社会向着畸形化发展(从《红楼梦》,《儒林外史》可看出).这些社会问题必将导致东部文化的衰落.
中国的近代史是东部文化衰落的历史,但并不是中国文化衰落的历史,面对时代的变迁,我们回想到《吕氏春秋》中的“事易时移,变法宜矣”的至理名言,面对举步唯艰的改革,我们怀念秦国的改革家舍身变法的崇高精神和卓越才干,我们在鲁迅的《拿来主义》中看到秦丞相《谏逐客书》的影子,我们在国家工程建设中,感慨秦国的都江堰工程,缅怀大秦帝国的那一批超越时代的科学家,我们在国防现代化中追忆装备精良的秦军缔造的古代超级大国,我们在西安事变中感受到了秦穆公奖励公战,惩罚私斗的号令,我们在朝鲜战争中重温汉武帝止戈为武的古训,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体会唐太宗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格言…….西部文化以其强悍和开放的本质本来可以在近代重新崛起,但由于一千年来东部文化的统治,使中国人信仰“仁义无敌主义”和“极端和平主义”对秦始皇,汉武帝等伟人肆意漫骂,只看到西部文化造成开边士兵白骨如山,却看不到东部文化将中国妇女的足骨全部折断,对西部文化的偏见使得西部文化丧失主体地位后又蒙受不白之冤.中国渴望一种新文化,即有西部文化强悍而开放的本质,又有全新的面貌,这种新文化必将取代东部文化成为中国的主体文化.
一次次侵华战争将中国的落后一次次表现出来,中国人一次次寻求真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日本人发动了规模最大的侵华战争,使东部文化在广大农村的地位丧失,中国人不再相信“仁义无敌”,也不再迷信“和”文化,战争造成了文化真空区,马克思主义被中国共产党迅速传播.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强调枪杆子里出政权,强调社会根本矛盾是阶级矛盾(后来强调阶级矛盾,依靠强调阶级矛盾来激励人搞经济建设,而不是靠钱来激励人搞经济建设,导致社会动荡十余年,但比起另一个极端一千多年来造成的损失要小的多,并且这恰恰是轻视利益的东部文化的表现),并且按辨证唯物的世界观改造社会,力图缔造强悍而开放的中国,东部文化的主体地位被取代.
焚书坑儒是西部文化合情合理的一笔,经过思想斗争得统一的行动,统一的行动抑制思想斗争继续,新制度的建立是旧制度的终结,也是两种社会制度过度时期社会大论战的终结,焚书只是对不利于新制度的书籍象征性的做法(因为作为政府严打主要对象的四书五经毕竟流传下来,所以只是象征性的,对文化几乎没有损害,过分夸大这一损害的目的就是为了用儒教麻痹
齐文化和秦文化气质接近,秦人已经完成变法,思想统一,准备扩张,齐人还在思想斗争,表面看来齐文化繁荣,实际上是比秦人慢了一步, 赵人的变法不及秦人彻底,楚人比较腐败,中原诸国倚仗千里沃野,实际为一盘散沙,屈膝于八百里秦川,服从于统一战争,只说明秦文化是先进的,秦人的崛起是中国历史的必然.
日本文化继承了中国隋唐文化,继承了西部文化强悍而开放本质,将这种本质保留了一千多年,并以这种本质面对欧洲列强.中国人以孔孟之道面对欧洲列强,以鲁人在家种地的心态面对大航海时代.儒教泛滥千年不仅将我们比外国早发展千余年的优势损耗殆尽,而且错过了发展良机.
二 文化与国家制度
从遥远的原始社会开始就有了文化,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在黄土高原上的合并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雏形,到奴隶社会时期有了国家,从此文化和国家制度紧密联系,互相影响.生活在西部的周人将奴隶制度发展到顶峰,后来有一次挡不住来自游牧民族的侵略,将沦丧的领土封于半农半牧的秦人,秦人在周人与游牧民族之间,既学习周人先进的农业文明,又与游牧民族长久的撕杀.
黄河的泛滥造成中原地区的千里沃野,也造就了中国最早的治水历史,中国的治水是浩大的劳役工程,工程促进了中国的集权管理制度,这是中国官僚主义的源头,从此官僚主义在中原扎下根,秦人从周遗民那里间接学到了中原农业文化,也学到了集权制度(或许是秦人在军事斗争中自发产生的),总之集权制度在与游牧民族的军事斗争中得到巩固.不论是东部主张建立一个等级森严的“仁义”社会,还是西部主张建立国富兵强的农战社会,这些社会模型都支持官僚主义.只有主张无为而治的小国寡民社会模型对官僚主义有抵制,但毕竟不是主流社会模型.这就是中国东西部文化都不反对官僚主义的历史原因.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大批奴隶开始逃亡和起义,向着分给奴隶部分劳动所得的开明奴隶主那里去,奴隶主阶级内部开始分裂出新兴地主阶级,与此同时,掌握文字的贵族子弟不断分化,有的没落到社会底层,将文化在社会底层传播,中国进入哲人时代,生产力需要一个新的制度,中国的哲人建立了许多社会制度模型,一种模型代表一种文化,最为出众的是法家和兵家所建立的农战社会模型,道家所建立的无为社会模型,儒家和墨家所建立的“仁义”社会模型,秦人只能选择农战社会,不然无法生存.
国家之间的竞争是实力的较量, 是人力物力财力的较量, 但人, 物, 财是可以流动的, 更深层次上是吸引人力物力财力的竞争, 用什么来吸引? 关键是制度, 两千年前的大秦帝国拥有先进的制度, 在吸引人力物力财力上是最有成效的.
当孔子骂大批逃亡的奴隶, 感叹世道的衰落时, 秦国建立了新制度收纳了他们,而秦国的国民加入了秦军, 推广他们国家的新制度, 这是中华民族最为伟大的时刻, 是人类社会制度发展史的新的里程碑. 商鞅,韩非子,吕不韦, 白起,李冰,王翦,李斯等等这些人才和吸引他们的制度交相辉映, 秦国还拥有灵活的外交策略,高超的管理水平, 完备的军事制度,精湛的大地测量技术和造车技术,四百多年不断扩张, 在对外纠纷中, 利益总是向秦国倾斜, 加上国内生产力的提高, 秦国聚敛了大笔的物力和财力, 一个超级大国的背后是一群人不懈的努力, 是一个民族智慧和的凝聚和精神的焕发(虽然秦朝只存在了十几年,但是秦国的扩张历史长达四百余年,并且导致此后关中地区继续做为全国中心上千年,以天下十分之一的人口占据十分之六的财富(汉代《盐铁论》),就是只有几十年的日本帝国(没有扩张自己文字和度量衡的二流帝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也是上百年的,并且日本本土也成为了超级富国,这难道是巧合吗?真不指望那些只会讥笑秦朝短命的人搞民族复兴?).
东部的鲁国食古不化, 制度僵化, 秦国的按功分配政策造就了新生的军功地主, 给国家带来了活力. 鲁国还在按礼分配, 将人的积极性埋藏起来, 而鲁国人还在高谈"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这等豪言壮语包含了鲁人的落后和呆板.
显然文化也是国家竞争的战场,因为文化和社会制度是互相影响的关系,是吸引人力物力财力的又一因素.
生长在中原的东部文化热衷于建立一成不变的和平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有等级森严的秩序,有互不侵犯的思维定势,有对“和平”的尊重,有对“和”文化的奠基人的顶礼膜拜和圣化…….不论是胶东半岛的齐人,黄土高原上的秦人和晋人,南方丘陵的楚人,还是温带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对他们来说都如同没有开化的“野蛮人”,他们孤芳自赏(将这种气质流传后人),他们又不得不服从这些“野蛮人”的军事征服,于是就产生了习惯性适应心理,反正总要被征服,被征服之后就是和平了,齐人可以在被征服后集体自杀,秦人可以和外敌反复撕杀,楚人可以伺机报复,而鲁国,宋国的灭亡却是轻如鸿毛.获得被征服之后的和平,也获得奴隶的身份,然而征服者的人才制度必须为帝国的前途服务,这就是中原人的翻身之道,即依靠自己的个人能力踏上仕途(中国人的又一特点).中国的地理特征使得自古得中原者得天下(造成统一多于分裂的历史特征),得天下后就被中原人同化.所谓同化就是摆出一副奴隶相,或献出满汉全席(中国人奴性的源头),帮征服者思考帝国的和平治理,结束征服者的戎马生涯和铁血作风,最后大家都一样了.生长在中原的东部文化依靠这种办法不断的同化四方的文化.
中国的国家制度就带有这种痕迹.什么样的文化造就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样的人才缔造什么样的国家.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西部文化主导中国时,中国人使用武力扩张自己的文化,国家就是国家,是黄土高原上的大国政府对中原和草原的“殖民”机构.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东部文化主导中国时,中国人使用上述和平同化的办法扩张自己的文化,国家就是虚无,就是世界和社会,是迂腐的奴才在争论名分和面子时所谈论的东西(后来五四运动时有一首诗,高呼咱们的中国,旨在唤起中国人久违的国家意识).
三 正统文化?
从大自然的角度来说,同类动物在竞争时有鹰派策略和鸽派策略的选择,没有对错之分.从人性的角度来说,人的一生是该作战士还是作逃兵,不会有结论,同样我们不能说重战尚武的文化和以和为贵的文化谁对谁错,这是一对矛盾,可能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存在而存在.由此派生出来的王霸利义之辩在中国乃至世界也将继续存在下去.我们只能在具体的条件下谈论这个问题,抛开具体条件而主张任何一方都是错误的.
五千年的民族,诞生于黄土高原的一次原始部落合并,这个民族从一开始就具有兼容并包的习惯,没有一种信仰可以永久占住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心.看看古国的著名遗产:秦兵俑,汉将冢,唐佛塔,宋书院,明城墙……印证中国人文化变迁(由鹰变鸽),变化着的信仰是悠久民族的信仰,研究变化的《易经》是人西部的文化遗产,或许这是中国文明绵延数千年的原因.认为孔孟文化是中国的正统文化是迂腐而错误的做法.
同样是在黄土高原,这个民族将奴隶制度社会发展到顶峰,随后很快缔造了封建制度大国,在广袤的亚洲建立了单极世界,也使得这个民族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民族.环境的西消东长,使东部文化崛起,西部中国失去了风采,中国人落伍了,挨打了.侵略者如潮涌来,他们还以为这是极端和平主义的领土,东渡黄河的八路军,台儿庄的川军,向日本侵略者显示了中国人的另一面,西部的黄土高原升起红星(我国国旗的颜色),中国人的信仰又变了,变则通,通则久,中国人在日本人的屠刀下生存下来……,新中国在昔日的楼兰古国附近试验了中国人的核武器,西部中国又让让日本人领教一番.
面对我们的地球村,东部文化又有话说了,这是“和”文化大兴其道的时候,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大同世界的前奏,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和平的相当大部分是超级武器带来的,并不是全世界的人都有互不侵犯的思维定势,全球经济一体化只是资源配置的一体化,穷国和富国的利益分配是依然是严肃的斗争,靖国神社的幽灵,掠夺石油的航母…….列国时代,秦文化技压群雄,当今世界更需要强悍和开放.
古代的数千年和近代的数百年以及现代的数十年多少兴衰荣辱,凝练了我们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且是变化的,多元的.作为其中的一元,西部文化在中国留下骄傲的成就,在现在仍具有指导意义(包括在对待日本人上),是我们的文化财富.是我中华民族的根基.
一 文化与民族气质
一切人类经验都是有根源的,包括文化形态,民族气质,国家制度以及民族的优秀品质和劣根性等等.古代中国有许多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典型的可分为是重战尚武的西部文化和以和为贵的东部文化,西部的秦人和强悍的游牧民族接壤过着半农半牧的生活,秦人在残酷的撕杀中养成强悍而开放的精神,东部的鲁人在农业文明的中心,只能固守本土,在家种地,所遇战事从规模上和数量上远不及秦人,导致鲁人根本没有能力征服四方,迫切期望讲和.因此中国拥有两种不同的文化气质.
秦人在西部发展的时候,西部文化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商鞅,韩非子,李冰,秦始皇等人对西部文化作出了卓越贡献,使得中国成为人类第一个封建社会国家,将世界其他地区远远的甩在后边.秦人政权带有浓厚的军事色彩,管理民众使用了管理军队的办法,使用了过多的强制,导致政权的丧失.汉承秦制,并且引用了老庄的无为而治进一步发展了西部文化,汉代中国人仍然具有强悍而开放的精神,说明西部文化的主体地位,及至隋唐,西部文化的主体地位依然存在.
随着西部的荒漠化和长安政府对东南地区的开发,中国经济中心的东移,政治中心也在东移,到了宋代,东部文化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朱熹,程颐等人继承和发扬了孔孟的“和”文化,东部文化成为中国主体文化,中国从此变得儒弱和保守,西北的游牧民族依然强悍,东北的狩猎民族也来打宋人,宋人变成四等人,东部文化却同化了强悍的北方民族,他们乐于接受四等人的和气,自己也变的堕落.
欧洲快速发展为海洋民族,东部文化面临危机,海洋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不象北方民族那样好同化,何去何从?
东部文化还面临中国内部的危机,“和”文化的唯一宗旨就是实现和平,不惜抹杀社会根本矛盾,将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男和女(造成中国严重的妇女问题),君子和小人(造成中国道德自律的政治)等非社会根本矛盾上(这些连次要矛盾都算不上),社会根本矛盾被抹杀的干干净净,但没有人能抹杀随处可见的贫富矛盾(只能恨富了,造成中国人的恨富心理).为了实现和平,不惜泯灭人的活力,礼教规定了僵化的社会制度(以至于在中国挪动一张椅子都要流血),为了实现和平,给人满脑子装着四书五经,自然科学被认为是奇技淫巧(造成中国科学落后)……中国社会向着畸形化发展(从《红楼梦》,《儒林外史》可看出).这些社会问题必将导致东部文化的衰落.
中国的近代史是东部文化衰落的历史,但并不是中国文化衰落的历史,面对时代的变迁,我们回想到《吕氏春秋》中的“事易时移,变法宜矣”的至理名言,面对举步唯艰的改革,我们怀念秦国的改革家舍身变法的崇高精神和卓越才干,我们在鲁迅的《拿来主义》中看到秦丞相《谏逐客书》的影子,我们在国家工程建设中,感慨秦国的都江堰工程,缅怀大秦帝国的那一批超越时代的科学家,我们在国防现代化中追忆装备精良的秦军缔造的古代超级大国,我们在西安事变中感受到了秦穆公奖励公战,惩罚私斗的号令,我们在朝鲜战争中重温汉武帝止戈为武的古训,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体会唐太宗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格言…….西部文化以其强悍和开放的本质本来可以在近代重新崛起,但由于一千年来东部文化的统治,使中国人信仰“仁义无敌主义”和“极端和平主义”对秦始皇,汉武帝等伟人肆意漫骂,只看到西部文化造成开边士兵白骨如山,却看不到东部文化将中国妇女的足骨全部折断,对西部文化的偏见使得西部文化丧失主体地位后又蒙受不白之冤.中国渴望一种新文化,即有西部文化强悍而开放的本质,又有全新的面貌,这种新文化必将取代东部文化成为中国的主体文化.
一次次侵华战争将中国的落后一次次表现出来,中国人一次次寻求真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日本人发动了规模最大的侵华战争,使东部文化在广大农村的地位丧失,中国人不再相信“仁义无敌”,也不再迷信“和”文化,战争造成了文化真空区,马克思主义被中国共产党迅速传播.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强调枪杆子里出政权,强调社会根本矛盾是阶级矛盾(后来强调阶级矛盾,依靠强调阶级矛盾来激励人搞经济建设,而不是靠钱来激励人搞经济建设,导致社会动荡十余年,但比起另一个极端一千多年来造成的损失要小的多,并且这恰恰是轻视利益的东部文化的表现),并且按辨证唯物的世界观改造社会,力图缔造强悍而开放的中国,东部文化的主体地位被取代.
焚书坑儒是西部文化合情合理的一笔,经过思想斗争得统一的行动,统一的行动抑制思想斗争继续,新制度的建立是旧制度的终结,也是两种社会制度过度时期社会大论战的终结,焚书只是对不利于新制度的书籍象征性的做法(因为作为政府严打主要对象的四书五经毕竟流传下来,所以只是象征性的,对文化几乎没有损害,过分夸大这一损害的目的就是为了用儒教麻痹
齐文化和秦文化气质接近,秦人已经完成变法,思想统一,准备扩张,齐人还在思想斗争,表面看来齐文化繁荣,实际上是比秦人慢了一步, 赵人的变法不及秦人彻底,楚人比较腐败,中原诸国倚仗千里沃野,实际为一盘散沙,屈膝于八百里秦川,服从于统一战争,只说明秦文化是先进的,秦人的崛起是中国历史的必然.
日本文化继承了中国隋唐文化,继承了西部文化强悍而开放本质,将这种本质保留了一千多年,并以这种本质面对欧洲列强.中国人以孔孟之道面对欧洲列强,以鲁人在家种地的心态面对大航海时代.儒教泛滥千年不仅将我们比外国早发展千余年的优势损耗殆尽,而且错过了发展良机.
二 文化与国家制度
从遥远的原始社会开始就有了文化,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在黄土高原上的合并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雏形,到奴隶社会时期有了国家,从此文化和国家制度紧密联系,互相影响.生活在西部的周人将奴隶制度发展到顶峰,后来有一次挡不住来自游牧民族的侵略,将沦丧的领土封于半农半牧的秦人,秦人在周人与游牧民族之间,既学习周人先进的农业文明,又与游牧民族长久的撕杀.
黄河的泛滥造成中原地区的千里沃野,也造就了中国最早的治水历史,中国的治水是浩大的劳役工程,工程促进了中国的集权管理制度,这是中国官僚主义的源头,从此官僚主义在中原扎下根,秦人从周遗民那里间接学到了中原农业文化,也学到了集权制度(或许是秦人在军事斗争中自发产生的),总之集权制度在与游牧民族的军事斗争中得到巩固.不论是东部主张建立一个等级森严的“仁义”社会,还是西部主张建立国富兵强的农战社会,这些社会模型都支持官僚主义.只有主张无为而治的小国寡民社会模型对官僚主义有抵制,但毕竟不是主流社会模型.这就是中国东西部文化都不反对官僚主义的历史原因.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大批奴隶开始逃亡和起义,向着分给奴隶部分劳动所得的开明奴隶主那里去,奴隶主阶级内部开始分裂出新兴地主阶级,与此同时,掌握文字的贵族子弟不断分化,有的没落到社会底层,将文化在社会底层传播,中国进入哲人时代,生产力需要一个新的制度,中国的哲人建立了许多社会制度模型,一种模型代表一种文化,最为出众的是法家和兵家所建立的农战社会模型,道家所建立的无为社会模型,儒家和墨家所建立的“仁义”社会模型,秦人只能选择农战社会,不然无法生存.
国家之间的竞争是实力的较量, 是人力物力财力的较量, 但人, 物, 财是可以流动的, 更深层次上是吸引人力物力财力的竞争, 用什么来吸引? 关键是制度, 两千年前的大秦帝国拥有先进的制度, 在吸引人力物力财力上是最有成效的.
当孔子骂大批逃亡的奴隶, 感叹世道的衰落时, 秦国建立了新制度收纳了他们,而秦国的国民加入了秦军, 推广他们国家的新制度, 这是中华民族最为伟大的时刻, 是人类社会制度发展史的新的里程碑. 商鞅,韩非子,吕不韦, 白起,李冰,王翦,李斯等等这些人才和吸引他们的制度交相辉映, 秦国还拥有灵活的外交策略,高超的管理水平, 完备的军事制度,精湛的大地测量技术和造车技术,四百多年不断扩张, 在对外纠纷中, 利益总是向秦国倾斜, 加上国内生产力的提高, 秦国聚敛了大笔的物力和财力, 一个超级大国的背后是一群人不懈的努力, 是一个民族智慧和的凝聚和精神的焕发(虽然秦朝只存在了十几年,但是秦国的扩张历史长达四百余年,并且导致此后关中地区继续做为全国中心上千年,以天下十分之一的人口占据十分之六的财富(汉代《盐铁论》),就是只有几十年的日本帝国(没有扩张自己文字和度量衡的二流帝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也是上百年的,并且日本本土也成为了超级富国,这难道是巧合吗?真不指望那些只会讥笑秦朝短命的人搞民族复兴?).
东部的鲁国食古不化, 制度僵化, 秦国的按功分配政策造就了新生的军功地主, 给国家带来了活力. 鲁国还在按礼分配, 将人的积极性埋藏起来, 而鲁国人还在高谈"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这等豪言壮语包含了鲁人的落后和呆板.
显然文化也是国家竞争的战场,因为文化和社会制度是互相影响的关系,是吸引人力物力财力的又一因素.
生长在中原的东部文化热衷于建立一成不变的和平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有等级森严的秩序,有互不侵犯的思维定势,有对“和平”的尊重,有对“和”文化的奠基人的顶礼膜拜和圣化…….不论是胶东半岛的齐人,黄土高原上的秦人和晋人,南方丘陵的楚人,还是温带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对他们来说都如同没有开化的“野蛮人”,他们孤芳自赏(将这种气质流传后人),他们又不得不服从这些“野蛮人”的军事征服,于是就产生了习惯性适应心理,反正总要被征服,被征服之后就是和平了,齐人可以在被征服后集体自杀,秦人可以和外敌反复撕杀,楚人可以伺机报复,而鲁国,宋国的灭亡却是轻如鸿毛.获得被征服之后的和平,也获得奴隶的身份,然而征服者的人才制度必须为帝国的前途服务,这就是中原人的翻身之道,即依靠自己的个人能力踏上仕途(中国人的又一特点).中国的地理特征使得自古得中原者得天下(造成统一多于分裂的历史特征),得天下后就被中原人同化.所谓同化就是摆出一副奴隶相,或献出满汉全席(中国人奴性的源头),帮征服者思考帝国的和平治理,结束征服者的戎马生涯和铁血作风,最后大家都一样了.生长在中原的东部文化依靠这种办法不断的同化四方的文化.
中国的国家制度就带有这种痕迹.什么样的文化造就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样的人才缔造什么样的国家.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西部文化主导中国时,中国人使用武力扩张自己的文化,国家就是国家,是黄土高原上的大国政府对中原和草原的“殖民”机构.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东部文化主导中国时,中国人使用上述和平同化的办法扩张自己的文化,国家就是虚无,就是世界和社会,是迂腐的奴才在争论名分和面子时所谈论的东西(后来五四运动时有一首诗,高呼咱们的中国,旨在唤起中国人久违的国家意识).
三 正统文化?
从大自然的角度来说,同类动物在竞争时有鹰派策略和鸽派策略的选择,没有对错之分.从人性的角度来说,人的一生是该作战士还是作逃兵,不会有结论,同样我们不能说重战尚武的文化和以和为贵的文化谁对谁错,这是一对矛盾,可能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存在而存在.由此派生出来的王霸利义之辩在中国乃至世界也将继续存在下去.我们只能在具体的条件下谈论这个问题,抛开具体条件而主张任何一方都是错误的.
五千年的民族,诞生于黄土高原的一次原始部落合并,这个民族从一开始就具有兼容并包的习惯,没有一种信仰可以永久占住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心.看看古国的著名遗产:秦兵俑,汉将冢,唐佛塔,宋书院,明城墙……印证中国人文化变迁(由鹰变鸽),变化着的信仰是悠久民族的信仰,研究变化的《易经》是人西部的文化遗产,或许这是中国文明绵延数千年的原因.认为孔孟文化是中国的正统文化是迂腐而错误的做法.
同样是在黄土高原,这个民族将奴隶制度社会发展到顶峰,随后很快缔造了封建制度大国,在广袤的亚洲建立了单极世界,也使得这个民族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民族.环境的西消东长,使东部文化崛起,西部中国失去了风采,中国人落伍了,挨打了.侵略者如潮涌来,他们还以为这是极端和平主义的领土,东渡黄河的八路军,台儿庄的川军,向日本侵略者显示了中国人的另一面,西部的黄土高原升起红星(我国国旗的颜色),中国人的信仰又变了,变则通,通则久,中国人在日本人的屠刀下生存下来……,新中国在昔日的楼兰古国附近试验了中国人的核武器,西部中国又让让日本人领教一番.
面对我们的地球村,东部文化又有话说了,这是“和”文化大兴其道的时候,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大同世界的前奏,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和平的相当大部分是超级武器带来的,并不是全世界的人都有互不侵犯的思维定势,全球经济一体化只是资源配置的一体化,穷国和富国的利益分配是依然是严肃的斗争,靖国神社的幽灵,掠夺石油的航母…….列国时代,秦文化技压群雄,当今世界更需要强悍和开放.
古代的数千年和近代的数百年以及现代的数十年多少兴衰荣辱,凝练了我们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且是变化的,多元的.作为其中的一元,西部文化在中国留下骄傲的成就,在现在仍具有指导意义(包括在对待日本人上),是我们的文化财富.是我中华民族的根基.
英语翻译本文以中国古代的身份继承制度,财产继承制度和继承方式分析了中国古代的继承制度.从中国古代继承制度所表现出来的特点
中国古代哲学的萌芽表现在哪两部著作中?
英语翻译浅析中国古代盛世与治世的司法表现——以唐朝为核心【摘要】司法表现是指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司法体系及司法规则运作的整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特点和表现
中国古代政体演变 的 表现,特点 和评价
中国古代早期农业发展的表现和影响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表现中国古代一些科技发明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
①概述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历程 ②影响中国古代商业的因素有哪些,一般表现在那些方面 ③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
中国古代讲什么话?中国目前普及普通话,所以我们讲的话都以普通话为主,而在没有普及普通话的中国古代,各朝各代都是讲什么话为
以故宫为列.谈谈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中国古代以职业名作为姓氏的有哪些?
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以宗法制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