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文言文原文和译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1 04:04:32
10个文言文原文和译文
桃花源记
原文
怀禅微刻《桃花源记》
[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shě)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jiàn)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qiǎn)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翻译
晋朝太元年间,一个武陵人把捕鱼作为职业.(有一天)他顺着小溪划船,忘记了路程的遥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两岸足达到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交错杂乱.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又向前划行,想要走到桃花林的尽头.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于是看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离开小船,从洞口进入.开始非常狭窄,仅仅能一个人通过.又向前走了几十步,眼前一下子开阔敞亮起来.(呈现在眼前的是)(这里)平坦的土地,整整齐齐的房屋,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这类的景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互相都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在其中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全都和桃花源外面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的样子. ( 桃花源里面的人)见了渔人,竟然非常吃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都详尽地回答了.他们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询问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和儿女及同县的人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隔离不通音信.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桃源里的人)竟然不知道汉朝,不用说魏朝,更不必说晋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都各自邀请(渔人)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和食物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就告别离开了.桃花源里的人对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 他出桃花源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之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到处做标记.到了郡城下(武陵郡城),拜访了太守,说了在桃花源的奇遇.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最终还是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到(通往桃花源)路. 南阳的刘子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名士.听说了这件事,高兴地计划要去(探访).没有实现(愿望),不久就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爱莲说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
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爱的有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陋室铭
作品原文
陋室铭 山不在①高,有仙则名②.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③. 斯是陋室④,惟吾德馨⑤.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⑥. 谈笑有鸿儒⑦,往来无白丁⑧. 可以调素琴⑨,阅金经⑩. 无丝竹⑪之乱耳⑫,无案牍⑬之劳形⑭.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编辑本段作品译文
汉白玉微刻《陋室铭》
山不在乎多高,有了神仙,就会远近扬名.水不在乎多深,有了蛟龙就会有灵气.这虽然是一间简陋的房子,不过,只要我的品格高尚,也能使它名声远扬.苔藓爬上了台阶,使得台阶也显露出绿意;草色映入了门帘,室内也染成了青色.在这里与我谈笑都是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大儒,跟我往来的没有一个是没有学问的人.平时可以弹奏不加修饰的古琴,潜心阅读佛经.既没有噪杂的管弦乐声扰乱耳朵,也没有繁杂的官府公文使我身心劳累.我的陋室真比得上当年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过:既然有君子住在里面,怎么会觉得有什么简陋呢?
答谢中书书
原文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直插云霄,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下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记承天寺夜游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夜(2张)译 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裳,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里,便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可以和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错相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哪个夜晚没有月亮?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湖心亭看雪
原文
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1) 崇祯(chóng zhēn)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gēng)定矣,余挐(rao 第二声)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sōng hàng 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jiè)、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qiǎng)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编辑本段译文
西湖湖畔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居住在西湖湖畔.连下了几天的大雪,湖中游人、飞鸟的声音完全消失了.这一天初更以后(大约八点以后),我撑着一只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冰花一片弥漫,天空、云朵、远处的山峰和湖水,上下一片白色.湖面上倒映着的影子,只有(隐约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以及舟中的两三个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席,相对而坐,一个小书童正在烧酒,酒炉中的水正在沸腾(古时喝烧酒前要烧,烧酒时,把水放在火上烧,然后再把酒放在水中,).(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能遇见像你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便拉着我一同喝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告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古代旧时对士人的尊称)痴迷,还有比相公您更痴迷的人呢!”
童趣
编辑本段原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编辑本段译文
我回想自己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眼里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 童趣
仔细观察它的纹理,因此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般的叫声,(我)私自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中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因为这样)脖子都变得僵硬了.我又将蚊子关在未染色的帐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叫,当做青云白鹤的景观来看,果真像鹤群在青云上翻飞鸣叫,我愉快的拍手叫好.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让身子跟台子一般高,聚精会神地仔细观察,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蚂蚁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山峰,凹下去的部分当成山谷,我便凭着遐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感到心情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庞然大物如推倒山压倒树地扑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吐两只虫子都被吞了进去.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呀”的一声惊叫起来.等到定下神来,捉住癞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去了.
山市
原文
奂(huàn )山山市,邑(yì)八景之一也,然数(shù)年恒(héng)不一见.孙公子禹(yǔ)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míng),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chán)院.无何,见宫殿(diàn)数十所,碧瓦飞甍(méng),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yuán)睥(pì)睨(nì),连亘(gèn)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mǎng)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 ( fēi ) 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shǔ),楼愈(yù)高,则明渐少.数(shǔ)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àn)然缥缈(piāo)(miǎo),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xiè)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yú)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shū)忽如拳如豆,遂(suì)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sì),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0课(1张)
编辑本段译文
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之中的一景,但是经常多年也看不见一次. 孙禹年公子跟他的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楼上喝酒,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这样的佛寺啊. 不一会儿,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碧绿的瓦,屋檐高高翘起,这才明白原来是“山市”. 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矮矮的城墙,连绵六七里,竟然像一座城市了. 城中有像楼房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巷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多得可用亿万来计算. 忽然刮起大风,尘土飞扬,城市的景象变得隐隐约约. 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朗,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一直连接到云霄与天河. 每层有五间房,窗户都敞开着,一层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是楼外的天空. 一层一层地指着数上去,楼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只有星星那么小;再往上就变得暗淡了,似有若无,看不清它的层次. 楼上的人们来往匆匆,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形态不一. 过了一会儿,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渐渐地,又变得跟平常的楼房一样;渐渐地,又变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缩成拳头一般大小,再缩成为豆粒一般大小,最后看不见了. 又听说有早起赶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和集市,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区别,所以人们又叫它“鬼市”.
伤仲永
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文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耕田为业.仲永出生五年,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王安石)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已经)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观潮》原文
观潮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yǐn)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méngchōng)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jì)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gě)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qiú)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jiù lìn)看幕,虽席地不容间(jiān)也.
译文
钱塘江大潮是天下雄伟的奇观.从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是最盛的时候.当潮远远地从海口涌起的时候,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不久越来越近,就看见潮水像玉砌的城墙和白雪覆盖的山岭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好像吞没了天空,冲荡了太阳,其气势非常的雄伟豪壮.杨万里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每年农历八月京都的长官来到浙江亭校阅水军,几百艘战船,分别排列于江的两岸;然后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不久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就好像踩在平地一样.突然间黄色的烟雾四处窜起,人和物彼此一点也看不见,只听见水爆的轰鸣声,声音像高山崩塌一般.过一会儿烟雾消散水波平静,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了,只剩下被火焚烧的“敌船”,随着水波流走了. 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地健儿,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花纹,手里拿着十米长的大彩旗.争相奋力迎着潮水逆流而上,在万仞高的巨浪中忽隐忽现,翻腾着身子变换尽各种姿态,但是旗尾一点也没有被水沾湿,凭借这种表演来夸耀自己高超的本领. 在江岸十多里的区域之间,满眼都是华丽的服饰,车马挤满了道路,所贩卖的吃的和其他物品,都比平常的价格加倍的高,但租用看棚的人还是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仅容一个座位的空地也不容易拥有.
原文
怀禅微刻《桃花源记》
[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shě)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jiàn)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qiǎn)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翻译
晋朝太元年间,一个武陵人把捕鱼作为职业.(有一天)他顺着小溪划船,忘记了路程的遥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两岸足达到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交错杂乱.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又向前划行,想要走到桃花林的尽头.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于是看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离开小船,从洞口进入.开始非常狭窄,仅仅能一个人通过.又向前走了几十步,眼前一下子开阔敞亮起来.(呈现在眼前的是)(这里)平坦的土地,整整齐齐的房屋,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这类的景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互相都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在其中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全都和桃花源外面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的样子. ( 桃花源里面的人)见了渔人,竟然非常吃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都详尽地回答了.他们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询问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和儿女及同县的人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隔离不通音信.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桃源里的人)竟然不知道汉朝,不用说魏朝,更不必说晋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都各自邀请(渔人)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和食物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就告别离开了.桃花源里的人对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 他出桃花源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之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到处做标记.到了郡城下(武陵郡城),拜访了太守,说了在桃花源的奇遇.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最终还是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到(通往桃花源)路. 南阳的刘子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名士.听说了这件事,高兴地计划要去(探访).没有实现(愿望),不久就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爱莲说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
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爱的有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陋室铭
作品原文
陋室铭 山不在①高,有仙则名②.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③. 斯是陋室④,惟吾德馨⑤.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⑥. 谈笑有鸿儒⑦,往来无白丁⑧. 可以调素琴⑨,阅金经⑩. 无丝竹⑪之乱耳⑫,无案牍⑬之劳形⑭.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编辑本段作品译文
汉白玉微刻《陋室铭》
山不在乎多高,有了神仙,就会远近扬名.水不在乎多深,有了蛟龙就会有灵气.这虽然是一间简陋的房子,不过,只要我的品格高尚,也能使它名声远扬.苔藓爬上了台阶,使得台阶也显露出绿意;草色映入了门帘,室内也染成了青色.在这里与我谈笑都是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大儒,跟我往来的没有一个是没有学问的人.平时可以弹奏不加修饰的古琴,潜心阅读佛经.既没有噪杂的管弦乐声扰乱耳朵,也没有繁杂的官府公文使我身心劳累.我的陋室真比得上当年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过:既然有君子住在里面,怎么会觉得有什么简陋呢?
答谢中书书
原文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直插云霄,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下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记承天寺夜游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夜(2张)译 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裳,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里,便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可以和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错相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哪个夜晚没有月亮?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湖心亭看雪
原文
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1) 崇祯(chóng zhēn)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gēng)定矣,余挐(rao 第二声)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sōng hàng 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jiè)、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qiǎng)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编辑本段译文
西湖湖畔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居住在西湖湖畔.连下了几天的大雪,湖中游人、飞鸟的声音完全消失了.这一天初更以后(大约八点以后),我撑着一只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冰花一片弥漫,天空、云朵、远处的山峰和湖水,上下一片白色.湖面上倒映着的影子,只有(隐约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以及舟中的两三个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席,相对而坐,一个小书童正在烧酒,酒炉中的水正在沸腾(古时喝烧酒前要烧,烧酒时,把水放在火上烧,然后再把酒放在水中,).(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能遇见像你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便拉着我一同喝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告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古代旧时对士人的尊称)痴迷,还有比相公您更痴迷的人呢!”
童趣
编辑本段原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编辑本段译文
我回想自己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眼里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 童趣
仔细观察它的纹理,因此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般的叫声,(我)私自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中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因为这样)脖子都变得僵硬了.我又将蚊子关在未染色的帐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叫,当做青云白鹤的景观来看,果真像鹤群在青云上翻飞鸣叫,我愉快的拍手叫好.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让身子跟台子一般高,聚精会神地仔细观察,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蚂蚁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山峰,凹下去的部分当成山谷,我便凭着遐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感到心情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庞然大物如推倒山压倒树地扑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吐两只虫子都被吞了进去.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呀”的一声惊叫起来.等到定下神来,捉住癞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去了.
山市
原文
奂(huàn )山山市,邑(yì)八景之一也,然数(shù)年恒(héng)不一见.孙公子禹(yǔ)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míng),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chán)院.无何,见宫殿(diàn)数十所,碧瓦飞甍(méng),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yuán)睥(pì)睨(nì),连亘(gèn)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mǎng)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 ( fēi ) 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shǔ),楼愈(yù)高,则明渐少.数(shǔ)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àn)然缥缈(piāo)(miǎo),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xiè)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yú)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shū)忽如拳如豆,遂(suì)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sì),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0课(1张)
编辑本段译文
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之中的一景,但是经常多年也看不见一次. 孙禹年公子跟他的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楼上喝酒,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这样的佛寺啊. 不一会儿,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碧绿的瓦,屋檐高高翘起,这才明白原来是“山市”. 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矮矮的城墙,连绵六七里,竟然像一座城市了. 城中有像楼房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巷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多得可用亿万来计算. 忽然刮起大风,尘土飞扬,城市的景象变得隐隐约约. 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朗,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一直连接到云霄与天河. 每层有五间房,窗户都敞开着,一层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是楼外的天空. 一层一层地指着数上去,楼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只有星星那么小;再往上就变得暗淡了,似有若无,看不清它的层次. 楼上的人们来往匆匆,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形态不一. 过了一会儿,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渐渐地,又变得跟平常的楼房一样;渐渐地,又变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缩成拳头一般大小,再缩成为豆粒一般大小,最后看不见了. 又听说有早起赶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和集市,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区别,所以人们又叫它“鬼市”.
伤仲永
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文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耕田为业.仲永出生五年,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王安石)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已经)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观潮》原文
观潮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yǐn)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méngchōng)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jì)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gě)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qiú)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jiù lìn)看幕,虽席地不容间(jiān)也.
译文
钱塘江大潮是天下雄伟的奇观.从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是最盛的时候.当潮远远地从海口涌起的时候,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不久越来越近,就看见潮水像玉砌的城墙和白雪覆盖的山岭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好像吞没了天空,冲荡了太阳,其气势非常的雄伟豪壮.杨万里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每年农历八月京都的长官来到浙江亭校阅水军,几百艘战船,分别排列于江的两岸;然后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不久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就好像踩在平地一样.突然间黄色的烟雾四处窜起,人和物彼此一点也看不见,只听见水爆的轰鸣声,声音像高山崩塌一般.过一会儿烟雾消散水波平静,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了,只剩下被火焚烧的“敌船”,随着水波流走了. 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地健儿,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花纹,手里拿着十米长的大彩旗.争相奋力迎着潮水逆流而上,在万仞高的巨浪中忽隐忽现,翻腾着身子变换尽各种姿态,但是旗尾一点也没有被水沾湿,凭借这种表演来夸耀自己高超的本领. 在江岸十多里的区域之间,满眼都是华丽的服饰,车马挤满了道路,所贩卖的吃的和其他物品,都比平常的价格加倍的高,但租用看棚的人还是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仅容一个座位的空地也不容易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