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11/16 12:09:0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顺治二年(1645年),清廷颁布“易服令”规定“官民既已剃发,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强迫各族人民改满服。……清政权还严厉禁止私藏明朝衣冠,不少人因为私藏“方巾”等明代服饰而被清政府扣上大逆罪名而遇害。……就这样,“剃发易服”政策的执行与清王朝相始相终,一直延续到1911年辛亥革命后为止。 ——摘自百度百科名片之《剃发易服》 材料二 太平天国鄙视清代衣冠,开始起义时穿着传统服装打仗,而将清代官服“随地抛弃”,“往来践踏”。……当时除天王可袍上绣龙以外,其他高级官员须根据场合而定,低级官员则绝对不着龙袍,但缀有龙纹的朝帽却是大多数官员的首服。其他规定多来自《周礼》,以五行四神来确定背心图案、服装以及缘边的颜色。 ——摘自庄华峰等著《中国社会生活史》 材料三 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宋恕等人认为:“盖欲化除文武满汉之域,必自更官制始;欲通君、臣、官、民之气,必自设议院始;欲兴兵、农、礼、乐之学,必自改试令始。三始之前,尚有一始,则曰: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其原由为:“盖耳目不新,则精神不振,主持不彰,则趋慕不一”。康有为有鉴于“今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故“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 ——摘自刘力《衣冠之制的解体:中国传统服饰的近代化》 材料四 1912年1月12日,《大公报》上登文《易服以保存国货为要义》,它说:“易服不易料。……我国人民半恃丝绸以为生活存也,安可弃其料而不用哉?”……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给上海中华国货维持会的复函中说 :“礼服在所必更,常服听民自便, 此为一定办法,可无疑虑。但人民屈服于专制淫威之下,疾首痛心,故乘此时机,欲尽去其旧染之污习。去辫之后,亟于易服,又急切不能得一适当之服式以需应之,于是争购呢绒,竟从西制,致使外货畅销,内货阻滞,极其流弊,诚有如来书所云 者。” ——摘自《论辛亥革命前后的服饰改革》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清初“剃发易服”政策的特点,并指出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5分) (2)据材料二评价太平天国的服饰变化。(4分) (3)据材料三概括康有为“改易服饰”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7分)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的“易服”改革带来了什么影响?(4分) |
(1)特点:以满人样式为基准;强制;残酷;时间长。(任答3点得3分)
目的:巩固满洲人对全国的统治;削弱被征服民族的反抗意识。(任答一点得2分)
(2)评价:是反清斗争的一种形式,具有进步意义。(2分)
存在等级尊卑,具有落后性(封建性)。(2分)
(3)思想:“易西服”是政治改革的开端和关键。(1分)
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近代西方思想观念及生活方式的影响;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改易服饰”对维新变法起推动作用;世界文明发展的潮流;(任答3点得6分)
(4)影响:促迸中国服饰近代化;冲击传 统习俗,促进观念变革。
(积极影响任答一点得2分)
国货滞销,制约民族工业的发展。(2分)
略
目的:巩固满洲人对全国的统治;削弱被征服民族的反抗意识。(任答一点得2分)
(2)评价:是反清斗争的一种形式,具有进步意义。(2分)
存在等级尊卑,具有落后性(封建性)。(2分)
(3)思想:“易西服”是政治改革的开端和关键。(1分)
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近代西方思想观念及生活方式的影响;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改易服饰”对维新变法起推动作用;世界文明发展的潮流;(任答3点得6分)
(4)影响:促迸中国服饰近代化;冲击传 统习俗,促进观念变革。
(积极影响任答一点得2分)
国货滞销,制约民族工业的发展。(2分)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