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资源有哪些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23 20:00:32
海洋生物资源有哪些
鱼类资源
它是海洋生物资源中最重要的一类,如1981年世界海洋渔业捕获量为6670万吨,鱼类为 5757万吨,占 89%.鱼类中以中上层种类为多,占鱼类捕获总量的70%左右.主要是鳀科(Engraulidae)、鲱科(Clupeidae)、鲭科(Scombridae)、鲹科(Carangidae)、竹刀鱼科 (Scomberesocidae)、胡瓜鱼科(Osmeridae)和金枪鱼科(Thunnidae)等的种类;底层鱼中,产量最大的是鳕科 (Gadidae),其次是鲆鲽类. 经济鱼类中年产量超过100万吨的约10种.这10种中,除狭鳕(明太鱼;Theragra chalcogramma)、大西洋鳕(Gadus morhua)为底层或近底层种外,其余8种都是上层鱼类,它们是远东沙瑙鱼(Sardinops melanosticta)、沙瑙鱼(S.sagax)、毛鳞鱼(Mallotus villosus)、鲐(Pneumatophorus japonicus)、智利竹?鱼 (Trachu-rus murphi)、 秘鲁鳀(Engraulis rigens)、沙丁鱼(Sardina pilchardus)、大西洋鲱(Clupea hareugus).在1981年,这10种鱼的产量占海洋鱼类产量的三分之一,可见它们在渔业上的重要地位. 从捕获鱼类的食物对象划分:以食海洋浮游生物的鱼类比例最大,约占75%(其中食浮游植物的鱼类约占19%);食海洋游泳生物的鱼类约占20%;食海洋底栖生物的鱼类约占4%;剩下的1%则食各种类群的生物. 海洋鱼类资源由于管理不当、利用不合理,有许多种的产量已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如狭鳕、大西洋鳕、大西洋毛鳞鱼、太平洋的鲐鱼和秘鲁鳀等.这说明世界传统鱼类的资源开发已经比较充分,有些种的开发已经过度,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要扩大鱼获量寄希望于发现和开发远洋、深海的鱼类资源.
软体动物资源
是鱼类以外最重要的海洋动物资源.据不完全统计,1981年世界海洋软体动物资源采捕量约为469万吨,占海洋渔业捕获量的7.0%.其中头足类(枪乌贼、乌贼和章鱼)的年产量约为 130~150 万吨.头足类在大洋中(甚至近海区)常有极大的数量,能够形成良好的渔场.但因对其种群结构及栖息移动规律了解较少,资源尚未很好开发利用,仍有较大潜力.自70年代后期以来,双壳类的产量增长很快,仅牡蛎、扇贝、贻贝的年总产量就约 200万吨,各种蛤类约120万吨.
甲壳动物资源
1981年其产量为 310万吨,在海洋渔业捕获量中仅占5%.但在经济上很重要,特别是对虾类(主要是对虾、新对虾、鹰爪虾等属)和其他游泳虾类(主要是褐虾和长额虾科),1980年的产量已达170万吨,比1976年的130万吨,增长三分之一.蟹类产量也稳步增长,1975年约为40万吨,1981年已超过80万吨.南极磷虾 (Euphausia superba)为主的浮游甲壳类每年约产45万吨,可望有大的增长.虾、蟹的市场价格超过鱼类的很多倍,是目前颇受重视的一个类群.由于它们的寿命短,再生力强,因而已成为人工增养殖的对象.
哺乳类动物
包括鲸目(各类鲸及海豚)、海牛目(儒艮、海牛)、鳍脚目(海豹、海象、海狮)及食肉目(海獭)等.其皮可制革、肉可食用,脂肪可提炼工业用油.其中鲸类年捕获量约2万头;
海洋植物
以各类海藻为主,主要有硅藻、红藻、蓝藻、褐藻、甲藻和绿藻等11门,其中近百种可食用,还可从中提取藻胶等多种化合物.当前世界海洋生物资源利用很不充分,捕捞对象仅限于少数几种,而大型海洋无脊椎动物、多种海藻及南极磷虾等资源均未很好开发利用;捕捞范围集中于沿岸地带,仅占世界海洋总面积7.4%的大陆架水域,却占世界海洋渔获量的90%以上.据估计,海洋中有机物平均单产为50克碳/米2·年,每年有200亿吨碳转化为植物;海洋每年可提供鱼产品约2亿吨,迄今仅利用1/3左右.海洋生物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的途径为一开发远洋(如南大洋)和深海的鱼类及大型无脊椎动物,首先是水深200~2000米及更深处的资源.二开发海洋食物链级次较低的种类,如南极磷虾资源.三大力发展大陆架水域的海水养殖和增殖业(如放养鱼、贝类和虾等),实现海洋水产生产农牧化. 此外,鲸类的产量每年约 2万多头,也是不可忽视的海洋生物资源.但已捕捞过度,破坏严重. 中国海洋捕捞业历史悠久,但直到20世纪40年代,全国水产量每年只有50多万吨.50年代有了较大提高,达200万吨,60年代超过 200万吨,70年代增到350多万吨,但质量下降.渤海、黄海、东海的许多传统性捕捞对象(如真鲷、小黄鱼、大黄鱼、鳓鱼、鳕鱼、鲆鲽类等)资源已严重衰落,出现了与世界各海域传统渔场类似的情况.
它是海洋生物资源中最重要的一类,如1981年世界海洋渔业捕获量为6670万吨,鱼类为 5757万吨,占 89%.鱼类中以中上层种类为多,占鱼类捕获总量的70%左右.主要是鳀科(Engraulidae)、鲱科(Clupeidae)、鲭科(Scombridae)、鲹科(Carangidae)、竹刀鱼科 (Scomberesocidae)、胡瓜鱼科(Osmeridae)和金枪鱼科(Thunnidae)等的种类;底层鱼中,产量最大的是鳕科 (Gadidae),其次是鲆鲽类. 经济鱼类中年产量超过100万吨的约10种.这10种中,除狭鳕(明太鱼;Theragra chalcogramma)、大西洋鳕(Gadus morhua)为底层或近底层种外,其余8种都是上层鱼类,它们是远东沙瑙鱼(Sardinops melanosticta)、沙瑙鱼(S.sagax)、毛鳞鱼(Mallotus villosus)、鲐(Pneumatophorus japonicus)、智利竹?鱼 (Trachu-rus murphi)、 秘鲁鳀(Engraulis rigens)、沙丁鱼(Sardina pilchardus)、大西洋鲱(Clupea hareugus).在1981年,这10种鱼的产量占海洋鱼类产量的三分之一,可见它们在渔业上的重要地位. 从捕获鱼类的食物对象划分:以食海洋浮游生物的鱼类比例最大,约占75%(其中食浮游植物的鱼类约占19%);食海洋游泳生物的鱼类约占20%;食海洋底栖生物的鱼类约占4%;剩下的1%则食各种类群的生物. 海洋鱼类资源由于管理不当、利用不合理,有许多种的产量已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如狭鳕、大西洋鳕、大西洋毛鳞鱼、太平洋的鲐鱼和秘鲁鳀等.这说明世界传统鱼类的资源开发已经比较充分,有些种的开发已经过度,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要扩大鱼获量寄希望于发现和开发远洋、深海的鱼类资源.
软体动物资源
是鱼类以外最重要的海洋动物资源.据不完全统计,1981年世界海洋软体动物资源采捕量约为469万吨,占海洋渔业捕获量的7.0%.其中头足类(枪乌贼、乌贼和章鱼)的年产量约为 130~150 万吨.头足类在大洋中(甚至近海区)常有极大的数量,能够形成良好的渔场.但因对其种群结构及栖息移动规律了解较少,资源尚未很好开发利用,仍有较大潜力.自70年代后期以来,双壳类的产量增长很快,仅牡蛎、扇贝、贻贝的年总产量就约 200万吨,各种蛤类约120万吨.
甲壳动物资源
1981年其产量为 310万吨,在海洋渔业捕获量中仅占5%.但在经济上很重要,特别是对虾类(主要是对虾、新对虾、鹰爪虾等属)和其他游泳虾类(主要是褐虾和长额虾科),1980年的产量已达170万吨,比1976年的130万吨,增长三分之一.蟹类产量也稳步增长,1975年约为40万吨,1981年已超过80万吨.南极磷虾 (Euphausia superba)为主的浮游甲壳类每年约产45万吨,可望有大的增长.虾、蟹的市场价格超过鱼类的很多倍,是目前颇受重视的一个类群.由于它们的寿命短,再生力强,因而已成为人工增养殖的对象.
哺乳类动物
包括鲸目(各类鲸及海豚)、海牛目(儒艮、海牛)、鳍脚目(海豹、海象、海狮)及食肉目(海獭)等.其皮可制革、肉可食用,脂肪可提炼工业用油.其中鲸类年捕获量约2万头;
海洋植物
以各类海藻为主,主要有硅藻、红藻、蓝藻、褐藻、甲藻和绿藻等11门,其中近百种可食用,还可从中提取藻胶等多种化合物.当前世界海洋生物资源利用很不充分,捕捞对象仅限于少数几种,而大型海洋无脊椎动物、多种海藻及南极磷虾等资源均未很好开发利用;捕捞范围集中于沿岸地带,仅占世界海洋总面积7.4%的大陆架水域,却占世界海洋渔获量的90%以上.据估计,海洋中有机物平均单产为50克碳/米2·年,每年有200亿吨碳转化为植物;海洋每年可提供鱼产品约2亿吨,迄今仅利用1/3左右.海洋生物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的途径为一开发远洋(如南大洋)和深海的鱼类及大型无脊椎动物,首先是水深200~2000米及更深处的资源.二开发海洋食物链级次较低的种类,如南极磷虾资源.三大力发展大陆架水域的海水养殖和增殖业(如放养鱼、贝类和虾等),实现海洋水产生产农牧化. 此外,鲸类的产量每年约 2万多头,也是不可忽视的海洋生物资源.但已捕捞过度,破坏严重. 中国海洋捕捞业历史悠久,但直到20世纪40年代,全国水产量每年只有50多万吨.50年代有了较大提高,达200万吨,60年代超过 200万吨,70年代增到350多万吨,但质量下降.渤海、黄海、东海的许多传统性捕捞对象(如真鲷、小黄鱼、大黄鱼、鳓鱼、鳕鱼、鲆鲽类等)资源已严重衰落,出现了与世界各海域传统渔场类似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