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求问东汉末年蜀国怎么灭亡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2 03:44:23
求问东汉末年蜀国怎么灭亡的!`
求问东汉末年蜀国怎么灭亡的!`
导致蜀国灭亡的几个重大军事错误
1、最大的错误是战略性的,这是大将军姜维一手造成的.
——《三国志姜维传》记载:初,先主留魏延镇汉中,皆实兵诸围以御外敌,敌若来攻,使不得入.及兴势之役,王平捍拒曹爽,皆承此制.维建议,以为错守诸围,虽合周易“重门”之义,然适可御敌,不获大利.不若使闻敌至,诸围皆敛兵聚谷,退就汉、乐二城,使敌不得入平,且重关镇守以捍之.有事之日,令游军并进以伺其虚.敌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后诸城并出,与游军并力搏之,此殄敌之术也.
在此之前,自魏延、诸葛亮、王平等人防御汉中,均采取依托秦岭谷口险要地形,使敌人不能攻入的防御战略.而姜维轻易放弃险要,致使敌军顺利进入,使得蜀地的大门——汉中很快失守.
汉中对于蜀地的重要性,在法正当年建议刘备全力夺取汉中时说的非常清楚:“举众往讨,则必可克.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此盖天以与我,时不可失也.”杨洪也向诸葛亮说到:“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
因此,姜维自以为是的改变汉中防御战略,是蜀国灭亡的第一军事败因.
大量意见均采纳了这段记载——六年,维表后主:“闻锺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皓徵信鬼巫,谓敌终不自致,启后主寝其事,而群臣不知.(姜维传)——从而把增援不利的责任推到了后主、黄皓的头上.
但是,不要忽略了后面紧跟着的记载——及锺会将向骆谷,邓艾将入沓中,然后乃遣右车骑廖化诣沓中为维援,左车骑张翼、辅国大将军董厥等诣阳安关口以为诸围外助.(姜维传)——这说明在锺会和邓艾即将发起进攻之前,后主实际上是按照姜维的意见及时派出了增援部队.因此,这个增援不利的责任并不应由后主、黄皓来承担.
那么,既然后主已经及时派出了增援部队,为何后来仍增援不利呢?《姜维传》其实也有记载——比至阴平,闻魏将诸葛绪向建威,故住待之.月馀,维为邓艾所摧,还住阴平.——是张翼、董厥等大将在到达阴平之后,擅自停留此地月余时间,而不及时增援关头.
这里的阴平,应是指阴平桥一带,因为姜维在阴平的沓中,增援军并没有与姜维会合.这里到阳平关不过170公里,合390汉里.就是一天走30汉里,半个月也可以走到了.
为什么几位大将带领援军停留在此呢?因为听说魏军向建威进攻的缘故.可能有人不太明白魏军进攻建威,为何援军就要停留在阴平桥头.原因是这样的,魏军进攻建威一线,就表示可能南下直接夺取阴平桥头.由于此时姜维主力依然滞留在沓中,一旦阴平桥头被敌人占领,姜维主力就将被切断而全军覆没.这些援军就是因为这个担心才滞留此地月余而没有及时增援阳平关的.
因此,很清楚,增援阳平关不利的责任应由张翼、董厥两人承担,间接地姜维也有责任,因为其长期滞留沓中,造成援军不敢离开阴平桥.
3、蜀军主力长期滞留偏远的沓中不回援,这个责任完全由姜维承担.
我们知道,沓中位于偏远的阴平郡西北,乃蜀军进攻魏国西北的前进基地,也是姜维后来避祸之处.这个地方,对于蜀国的防御可以说是毫无用处.
我们知道,蜀国对于北方的防御,依赖于:东北部的汉中,依托秦岭谷口的险要,可以达到以弱胜强的目的;
中部的剑阁、白水关,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过之势;
成都正北依托崎岖、险要、渺无人烟的岷山山脉阻隔.
而阴平被岷山隔断在北面,只有一条路线相连,一旦被敌人切断,将彻底完蛋.
姜维不仅自己不回撤防御,反而要求后主单独派出廖化军到阴平桥保护自己的后路,这不仅分散了增援兵力,也耽误了组织防御的宝贵时间.
所以,我以为,合理的部署是:当姜维得到敌人将大举进犯的情报后,应主动放弃阴平(或仅留少量轻装快速部队),回撤阳平关一线防御.这样,成都的援军也不会在阴平桥滞留等待月余,而阳平的防御也将大大加强,也不会有后来在强川口被敌人追击打败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