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常识(经济常识计算题解题方法。)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政治作业 时间:2024/11/18 03:56:54
请老师讲一下如何做经济常识的计算题,我老是做不对,最好能给一些题。
解题思路: 经济常识计算题解题方法。
解题过程:
zn8clp921同学你好!
1. 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题
〔例题〕如果1双皮鞋=2件上衣符合等价交换原则,现在生产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一倍,而生产上衣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却减少一半,那么1双皮鞋可以换()
A. 1件上衣 B. 4件上衣 C. 8件上衣 D. 16件上衣
简析: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即二者成正比。所以,生产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一倍,即皮鞋的价值量增加一倍,那么,1双皮鞋可换4件上衣;而生产上衣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一半,即上衣的价值量减少一半,此时1双皮鞋可以换8件上衣。所以答案为C。
2. 关于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纸币发行量)或纸币购买力的计算题
〔例题〕如果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销售商品总量为5000亿件,平均价格水平为8元,在这一件里货币平均周转5次。那么,这一年里货币发行量应为_________亿元。如果这一年实际发行了16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钱相当于_________,这会引起_________。
A. 8000 0.5 通货膨胀 B. 4000 0.25 购买力降低
C. 16000 2 纸币升值 D. 2000 3 购买力提高
简析:根据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的计算公式: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可知,这一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5000×8)/5=8000(亿元),而这一年实际发行纸币为16000亿元,为实际所需货币量的2倍,所以,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此时1元钱的购买力只相当于8000/16000=0.5(元)。所以,答案为A。
3. 关于分配方式的计算题
〔例题〕某员工在外资企业工作,年薪5万元;利用业余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2万元,购买股票,年终分得红利1万元;出租住房,年收入2万元。该员工一年的劳动收入为_______________。
A. 10万元 B. 9万元 C. 8万元 D. 7万元
简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把握“劳动收入”,即通过付出劳动而取得的收入。试题中,只有年薪才是劳动收入,即5+2=7(万元)。红利收入和出租住房的收入都是非劳动收入,不合题意。所以,答案为D。
4. 关于企业经济效益和利润的计算题
〔例题〕下列情况说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是()
A. 某厂去年占用资金1000万元,获利200万元;今年占用资金1100万元,获利220万元
B. 某厂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减员10%,利润总量与上年持平
C. 某厂工资支出比去年增长10%,利润总量也比去年增加10%
D. 某厂规模扩大了10倍,利润也增加了10倍
简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把握经济效益与利润之间的关系。经济效益是衡量一切经济活动最终的综合指标,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是指有用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之间的比例关系;而利润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生产总值减去生产成本后的余额。二者用公式表示分别是: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利润=生产总值-生产成本。由此得出,二者的关系是: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利润)/生产成本=1+利润/生产成本。可见,经济效益是否提高,不能单纯看利润是否增长,而要看利润与生产成本之间的比值。如果利润增长的幅度超过生产成本的增长幅度,则说明经济效益提高了;反之,则说明经济效益降低了;如果二者的增长幅度一致,则说明经济效益不变。据此,分析四个选项:A项中利润与生产成本的增长幅度均为10%,所以经济效益不变;B项中利润的增长幅度大于生产成本的增长幅度,故经济效益提高;C、D两项中的经济效益均不变。所以,答案为B。
5. 关于个人所得税的计算题
〔例题〕如果某员工月工资为4000元,那么他每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为_____________。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X)
税率(%)
1
X≤500元
5
2
500元<X≤2000元
10
3
2000元<X≤5000元
15
注:设定个人所得税免征额为1600元,即每月应纳税所得额为月工资减去1600元的余额。
A. 360元 B. 240元 C. 215元 D. 235元
简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算出该员工的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为:4000-1600=2400(元);其次,根据累进税率分段进行计算,得出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500×5%+1500×10%+400×15%=235(元)。
6. 关于股票价格的计算题
〔例题〕某股票的上市流通盘为2000万股,当预期股息为0.4元时,股票的市场价格为20元。如果银行利息率提高2%,当预期股息为0.6元时,该股票的市场价格是( )
A. 15元 B. 20元 C. 30元 D. 40元
简析:解答此题需三步:首先,明确股票价格计算公式: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息率;其次,根据公式算出银行利息率,即银行利息率=预期股息/股票价格=0.4/20=2%;再次,根据公式算出股票价格,即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息率=0.6/(2%+2%)=15(元)。所以,答案为A。
7. 关于存款(债券)利息的计算题
〔例题〕某居民将2万元人民币存入银行,存期为1年,年利率为2.25%,到期扣除利息税(税率为20%)后可得到利息为____________元。
A. 20360 B. 90 C. 360 D. 450
简析:解答此题,可根据公式:税后利息=本金×利率×(1-利息税率)=20000×2.25%×(1-20%)=360(元)。所以,答案为C。
8. 关于货币升值(贬值)或汇率升降的计算题
〔例题〕在国际外汇市场,1998年7月份,美元兑换日元的比率为100美元=14000日元,到了1999年1月,汇率是100日元=0.909美元。这就是说( )
①日元升值了 ②美元升值了
③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下降了 ④美元对日元的汇率下降了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简析:解答此题,首先将题中等式:100美元=14000日元,折算成:100日元=0.714美元,由此看出:1999年1月与1998年7月相比,100日元换得的美元更多了,即意味着美元贬值,日元升值,日元对美元的汇率提高了,美元对日元的汇率降低了。所以,答案为C。
9. 关于GNP、GDP的计算题
〔例题〕GDP和GNP都是综合反映一国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二者的区别在于计算方式上( )
A. GDP不包括本国居民在本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
B. GNP不包括本国居民在本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
C. GNP不包括本国居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
D. GDP不包括本国居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
简析:解答此题,关键是要把握好GNP与GDP的定义和计算范围。顾名思义,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以本国居民为计算范围,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以国土为界来进行计算的。所以,答案为D。
10. 关于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的计算题
〔例题〕某国社会总产值50000亿美元,其中已消耗并转移到新产品上的生产资料的价值为15000亿美元,上缴国家税金20000亿美元,企业留利10000亿美元。则该国国民收入与进行个人消费品分配的部分各是()
A. 4500亿美元 1000亿美元 B. 3500亿美元 5000亿美元
C. 50000亿美元 15000亿美元 D. 30000亿美元 10000亿美元
简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把握好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两个概念的含义及其关系。社会总产值是社会总产品的货币表现;国民收入则是从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后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现就是净产值。用公式表示二者的关系:社会总产值=C+(V+M)=C+国民收入。公式中,C表示已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V表示支付给职工的工资,M表示国民收入中支付给职工工资后的利润余额,国民收入(V+M)表示新创造的价值。由此可知,题中C为15000亿美元,国民收入(V+M)为:50000-15000=35000(亿美元),V为:35000-(20000+10000)=5000(亿美元)。在35000亿美元的国民收入中,上缴国家税金和留给企业的30000亿美元都不能用来进行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主要用于积累,当然也有一部分是用来公共消费,只有支付给职工的工资5000亿美元才是对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所以,答案为B。
同学你好,如果还有什么问题,收到信息后,我会尽快回复,谢谢!
最终答案:略
解题过程:
zn8clp921同学你好!
1. 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题
〔例题〕如果1双皮鞋=2件上衣符合等价交换原则,现在生产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一倍,而生产上衣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却减少一半,那么1双皮鞋可以换()
A. 1件上衣 B. 4件上衣 C. 8件上衣 D. 16件上衣
简析: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即二者成正比。所以,生产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一倍,即皮鞋的价值量增加一倍,那么,1双皮鞋可换4件上衣;而生产上衣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一半,即上衣的价值量减少一半,此时1双皮鞋可以换8件上衣。所以答案为C。
2. 关于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纸币发行量)或纸币购买力的计算题
〔例题〕如果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销售商品总量为5000亿件,平均价格水平为8元,在这一件里货币平均周转5次。那么,这一年里货币发行量应为_________亿元。如果这一年实际发行了16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钱相当于_________,这会引起_________。
A. 8000 0.5 通货膨胀 B. 4000 0.25 购买力降低
C. 16000 2 纸币升值 D. 2000 3 购买力提高
简析:根据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的计算公式: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可知,这一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5000×8)/5=8000(亿元),而这一年实际发行纸币为16000亿元,为实际所需货币量的2倍,所以,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此时1元钱的购买力只相当于8000/16000=0.5(元)。所以,答案为A。
3. 关于分配方式的计算题
〔例题〕某员工在外资企业工作,年薪5万元;利用业余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2万元,购买股票,年终分得红利1万元;出租住房,年收入2万元。该员工一年的劳动收入为_______________。
A. 10万元 B. 9万元 C. 8万元 D. 7万元
简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把握“劳动收入”,即通过付出劳动而取得的收入。试题中,只有年薪才是劳动收入,即5+2=7(万元)。红利收入和出租住房的收入都是非劳动收入,不合题意。所以,答案为D。
4. 关于企业经济效益和利润的计算题
〔例题〕下列情况说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是()
A. 某厂去年占用资金1000万元,获利200万元;今年占用资金1100万元,获利220万元
B. 某厂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减员10%,利润总量与上年持平
C. 某厂工资支出比去年增长10%,利润总量也比去年增加10%
D. 某厂规模扩大了10倍,利润也增加了10倍
简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把握经济效益与利润之间的关系。经济效益是衡量一切经济活动最终的综合指标,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是指有用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之间的比例关系;而利润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生产总值减去生产成本后的余额。二者用公式表示分别是: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利润=生产总值-生产成本。由此得出,二者的关系是: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利润)/生产成本=1+利润/生产成本。可见,经济效益是否提高,不能单纯看利润是否增长,而要看利润与生产成本之间的比值。如果利润增长的幅度超过生产成本的增长幅度,则说明经济效益提高了;反之,则说明经济效益降低了;如果二者的增长幅度一致,则说明经济效益不变。据此,分析四个选项:A项中利润与生产成本的增长幅度均为10%,所以经济效益不变;B项中利润的增长幅度大于生产成本的增长幅度,故经济效益提高;C、D两项中的经济效益均不变。所以,答案为B。
5. 关于个人所得税的计算题
〔例题〕如果某员工月工资为4000元,那么他每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为_____________。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X)
税率(%)
1
X≤500元
5
2
500元<X≤2000元
10
3
2000元<X≤5000元
15
注:设定个人所得税免征额为1600元,即每月应纳税所得额为月工资减去1600元的余额。
A. 360元 B. 240元 C. 215元 D. 235元
简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算出该员工的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为:4000-1600=2400(元);其次,根据累进税率分段进行计算,得出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500×5%+1500×10%+400×15%=235(元)。
6. 关于股票价格的计算题
〔例题〕某股票的上市流通盘为2000万股,当预期股息为0.4元时,股票的市场价格为20元。如果银行利息率提高2%,当预期股息为0.6元时,该股票的市场价格是( )
A. 15元 B. 20元 C. 30元 D. 40元
简析:解答此题需三步:首先,明确股票价格计算公式: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息率;其次,根据公式算出银行利息率,即银行利息率=预期股息/股票价格=0.4/20=2%;再次,根据公式算出股票价格,即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息率=0.6/(2%+2%)=15(元)。所以,答案为A。
7. 关于存款(债券)利息的计算题
〔例题〕某居民将2万元人民币存入银行,存期为1年,年利率为2.25%,到期扣除利息税(税率为20%)后可得到利息为____________元。
A. 20360 B. 90 C. 360 D. 450
简析:解答此题,可根据公式:税后利息=本金×利率×(1-利息税率)=20000×2.25%×(1-20%)=360(元)。所以,答案为C。
8. 关于货币升值(贬值)或汇率升降的计算题
〔例题〕在国际外汇市场,1998年7月份,美元兑换日元的比率为100美元=14000日元,到了1999年1月,汇率是100日元=0.909美元。这就是说( )
①日元升值了 ②美元升值了
③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下降了 ④美元对日元的汇率下降了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简析:解答此题,首先将题中等式:100美元=14000日元,折算成:100日元=0.714美元,由此看出:1999年1月与1998年7月相比,100日元换得的美元更多了,即意味着美元贬值,日元升值,日元对美元的汇率提高了,美元对日元的汇率降低了。所以,答案为C。
9. 关于GNP、GDP的计算题
〔例题〕GDP和GNP都是综合反映一国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二者的区别在于计算方式上( )
A. GDP不包括本国居民在本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
B. GNP不包括本国居民在本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
C. GNP不包括本国居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
D. GDP不包括本国居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
简析:解答此题,关键是要把握好GNP与GDP的定义和计算范围。顾名思义,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以本国居民为计算范围,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以国土为界来进行计算的。所以,答案为D。
10. 关于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的计算题
〔例题〕某国社会总产值50000亿美元,其中已消耗并转移到新产品上的生产资料的价值为15000亿美元,上缴国家税金20000亿美元,企业留利10000亿美元。则该国国民收入与进行个人消费品分配的部分各是()
A. 4500亿美元 1000亿美元 B. 3500亿美元 5000亿美元
C. 50000亿美元 15000亿美元 D. 30000亿美元 10000亿美元
简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把握好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两个概念的含义及其关系。社会总产值是社会总产品的货币表现;国民收入则是从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后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现就是净产值。用公式表示二者的关系:社会总产值=C+(V+M)=C+国民收入。公式中,C表示已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V表示支付给职工的工资,M表示国民收入中支付给职工工资后的利润余额,国民收入(V+M)表示新创造的价值。由此可知,题中C为15000亿美元,国民收入(V+M)为:50000-15000=35000(亿美元),V为:35000-(20000+10000)=5000(亿美元)。在35000亿美元的国民收入中,上缴国家税金和留给企业的30000亿美元都不能用来进行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主要用于积累,当然也有一部分是用来公共消费,只有支付给职工的工资5000亿美元才是对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所以,答案为B。
同学你好,如果还有什么问题,收到信息后,我会尽快回复,谢谢!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