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顶真句,什么是回环句?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7 16:57:34
什么是顶真句,什么是回环句?
顶真
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接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传下接,首尾蝉联,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
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例如:
①楚山秦山皆〈白云〉,
〈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
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罗衣,
白云堪卧君早归.
(李白《白云歌》)
②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鲁迅《祝福》)
3. 流沙河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
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
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作用:
总的说来:环环紧扣,引人入胜.
具体地说: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抒情写意,格调清新.状物叙事,条理清晰.
回环:
回环就是把前后语句组织成穿梭一样的循环往复的形式,以表达不同事物间的有机联系.回环可使语句整齐匀称,能揭示事物的辩证关系,使语意精辟警策.
1. 循环往复.
《关尹子·四符》:“五行之运,因精有魂,因魂有神,因神有意,因意有魄,因魄有精,五者回环不已.” 唐李峤《汾阴行》:“道傍古老长叹息,世事回环不可识.” 宋 王安石《即事》诗之三:“眇眇万古历,回环今几周?”
2. 指反复.
清 黄宗羲《复秦灯岩书》:“忽奉手书,回环不能释手.”
3. 环绕.
唐 令狐楚《赋山》诗:“山,耸峻,回环,沧海上,白云间.” 宋 苏舜钦 《关都官孤山四照阁》诗:“旁观竹树回环翠,下视湖山表里清.” 元 耶律楚材《复用前韵》:“门外回环皆碧水,亭中坐卧得青山.”
4. 亦作“廻环”.1.周行;循环.
《文选·颜延之诗》:“飞奔互流缀,缇彀代廻环.” 李周翰注:“廻环,周行也.” 唐 韩愈《刘生》诗:“天星回环数纔周,文学穰穰囷仓稠.” 明 何景明《昔游篇》:“星枢常不转,海岳自廻环.”
5. 反复;来回.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杂文》:“ 扬雄《解嘲》,杂以谐谑,回环自释,颇亦为工.” 唐 白居易《醉后赠人》诗:“香毬趁拍回环匼,花盏抛巡取次飞.” 郁达夫《采石矶》:“‘茫茫来日愁如海,寄语 羲和 快着鞭.’回环念了两遍之后,背后的园门里忽而走了一个人出来.”
6. 环绕.
前蜀 杜光庭 《自到仙都山醮词》:“众流回环,严设龙蛇之府;羣峰拱卫,秀为真圣之都.” 清 杜岕《过隐仙道院》诗:“古树半身在,回环有竹林.” 柔石《夜底怪眼》:“往常的有一种灰白的水鸟,每当太阳落下最后底光在西山之巅的时候,它们总飞出来在 宝城 底城上,回环的翱翔三圈.”
.回文与顶真
这两种修辞格之间的相似点,就是它们都有以前一句的末尾词作为后一句开头的词语.如:
①查五服三代,他连父母亲都没有出处,不知是何年月从何州县流落到芙蓉镇这省边地角来的孤儿.更不用提他的爷爷、爷爷的爹了.自然也没有叔伯、姑舅、岳丈、外公等等复杂的亲戚朋友关系.真算得是出身历史清白,社会关系纯洁.清白清白,清就是白,白就是没得
.没得当然最干净,最纯洁,最适合上天、出国.
(古华《芙蓉镇》)
这是小说中描写痞子王秋赦的文字,语含讥讽,“清就是白,白就是没得.没得当然最干净,最纯洁”是顶真手法,因为句子的前一句的末尾一个字是后一句的开头的一个字,一句紧接一句,将句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②譬如另有一位老爷也曾梦入幽冥,照例添了阳寿一纪载回老家,立刻就叫:“春兰,拿算盘来!”自己动手、的搭的搭,九归九除,横七竖八的算清楚了?狠狠的拨去一子,长叹道:“四千三百八十三!”明天孙子淘气,后天陪姨太太出门,到第三天下午四点半钟朦胧醒来,掐指一算,阿呀!不好!只剩下四千三百七十九天.愈算便愈少,愈少便愈要算,心中好比滚油煎,身上有蚂蚁在那边爬.
(俞平伯《重过西园码头》)
这段文字是讽刺那些幻想长生不老、生活毫无意义的人的.“愈算便愈少,愈少便愈要算”是回文手法,前句最后两个字“愈少”是后句的起头词语,所以它和顶真手法相似.它们都有这个特点,要如何才能分得清呢?请看下面的分析.
它们的区别是:
顶真由后句紧顶前后,语句结构紧密,层次分明,它语气连贯流畅,好似流水一样向前;回文则是循环往复的,好似织布机上的梭子来回穿梭.如:
①桃花坞里桃花庵,
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
又摘桃花换酒钱.
(明·唐寅《桃花庵歌》)
这是一首运用顶真修辞格的诗.为什么不说是回文修辞格呢?回文也可以是后句紧顶前句的.先看它的解释:“桃花坞里有桃花庵,桃花庵里有桃花仙人,桃花仙人在桃花坞里种桃树,用桃树开的花去换酒钱.”整首诗语句结构紧密,层次清楚,反映了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其语气通畅,所以是顶真手法.
②有翼的床头仿佛靠着个谷仓,谷仓前边有几口缸,缸上面有几口箱,箱上面有几只筐,其余的小东西便看不见了.
(赵树理《三里湾》)
这里运用的也是顶真手法.作者通过前后两句紧相顶接,先说此,后说彼,将话一环扣一环地说下去,语气一泄而下,好似流水一样,使句子不但显得很紧凑,很严密,而且将“谷仓”、“缸”、“箱”之间的位置关系表达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也是顶真手法.
③鲁迅思想的灵敏度与深刻性是无与伦比的.他能够宏观宇宙,洞察幽微,看得高,看得远,看得深,看得细.真与伪,实与虚,美与丑,善与恶;真中之伪,伪中之真,实中之虚,虚中之实,美中之丑,丑中之美,善中之恶,恶中之善,都逃不过他的慧眼.
(柯灵《我们多么需要鲁迅》)
“真中之伪,伪中之真,实中之虚,虚中之实,美中之丑,丑中之美,善中之恶,恶中之善”运用的是回文修辞格.虽然它也是前后两句紧顶,联结而成,但是因为它不像顶真的语气那样一气而下,而是回环往复,似断不断,所以是回文手法.
④有什么了不得的东西可以发表呢?有——悲哀,苦闷,无聊,沉寂,心弦,蜜吻,A姊,B妹,我的爱,死般的,火热的,热烈地,温温地……颠而倒之,倒而颠之,写了一篇又一篇,写了一本又一本.
(刘半农《老实说了吧》)
这段话是作者批评当时一些不肯学习、腹中无文,却又爱装腔作势、舞文弄墨堆砌词藻的所谓写文章的青年.“颠而倒之,倒而颠之”运用的也是回文手法.它们的词语完全相同,字数相等,描述和讽刺了那种反反复复地使用陈词滥调的所谓文章,其语气循环往复,来回穿梭.
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接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传下接,首尾蝉联,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
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例如:
①楚山秦山皆〈白云〉,
〈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
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罗衣,
白云堪卧君早归.
(李白《白云歌》)
②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鲁迅《祝福》)
3. 流沙河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
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
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作用:
总的说来:环环紧扣,引人入胜.
具体地说: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抒情写意,格调清新.状物叙事,条理清晰.
回环:
回环就是把前后语句组织成穿梭一样的循环往复的形式,以表达不同事物间的有机联系.回环可使语句整齐匀称,能揭示事物的辩证关系,使语意精辟警策.
1. 循环往复.
《关尹子·四符》:“五行之运,因精有魂,因魂有神,因神有意,因意有魄,因魄有精,五者回环不已.” 唐李峤《汾阴行》:“道傍古老长叹息,世事回环不可识.” 宋 王安石《即事》诗之三:“眇眇万古历,回环今几周?”
2. 指反复.
清 黄宗羲《复秦灯岩书》:“忽奉手书,回环不能释手.”
3. 环绕.
唐 令狐楚《赋山》诗:“山,耸峻,回环,沧海上,白云间.” 宋 苏舜钦 《关都官孤山四照阁》诗:“旁观竹树回环翠,下视湖山表里清.” 元 耶律楚材《复用前韵》:“门外回环皆碧水,亭中坐卧得青山.”
4. 亦作“廻环”.1.周行;循环.
《文选·颜延之诗》:“飞奔互流缀,缇彀代廻环.” 李周翰注:“廻环,周行也.” 唐 韩愈《刘生》诗:“天星回环数纔周,文学穰穰囷仓稠.” 明 何景明《昔游篇》:“星枢常不转,海岳自廻环.”
5. 反复;来回.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杂文》:“ 扬雄《解嘲》,杂以谐谑,回环自释,颇亦为工.” 唐 白居易《醉后赠人》诗:“香毬趁拍回环匼,花盏抛巡取次飞.” 郁达夫《采石矶》:“‘茫茫来日愁如海,寄语 羲和 快着鞭.’回环念了两遍之后,背后的园门里忽而走了一个人出来.”
6. 环绕.
前蜀 杜光庭 《自到仙都山醮词》:“众流回环,严设龙蛇之府;羣峰拱卫,秀为真圣之都.” 清 杜岕《过隐仙道院》诗:“古树半身在,回环有竹林.” 柔石《夜底怪眼》:“往常的有一种灰白的水鸟,每当太阳落下最后底光在西山之巅的时候,它们总飞出来在 宝城 底城上,回环的翱翔三圈.”
.回文与顶真
这两种修辞格之间的相似点,就是它们都有以前一句的末尾词作为后一句开头的词语.如:
①查五服三代,他连父母亲都没有出处,不知是何年月从何州县流落到芙蓉镇这省边地角来的孤儿.更不用提他的爷爷、爷爷的爹了.自然也没有叔伯、姑舅、岳丈、外公等等复杂的亲戚朋友关系.真算得是出身历史清白,社会关系纯洁.清白清白,清就是白,白就是没得
.没得当然最干净,最纯洁,最适合上天、出国.
(古华《芙蓉镇》)
这是小说中描写痞子王秋赦的文字,语含讥讽,“清就是白,白就是没得.没得当然最干净,最纯洁”是顶真手法,因为句子的前一句的末尾一个字是后一句的开头的一个字,一句紧接一句,将句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②譬如另有一位老爷也曾梦入幽冥,照例添了阳寿一纪载回老家,立刻就叫:“春兰,拿算盘来!”自己动手、的搭的搭,九归九除,横七竖八的算清楚了?狠狠的拨去一子,长叹道:“四千三百八十三!”明天孙子淘气,后天陪姨太太出门,到第三天下午四点半钟朦胧醒来,掐指一算,阿呀!不好!只剩下四千三百七十九天.愈算便愈少,愈少便愈要算,心中好比滚油煎,身上有蚂蚁在那边爬.
(俞平伯《重过西园码头》)
这段文字是讽刺那些幻想长生不老、生活毫无意义的人的.“愈算便愈少,愈少便愈要算”是回文手法,前句最后两个字“愈少”是后句的起头词语,所以它和顶真手法相似.它们都有这个特点,要如何才能分得清呢?请看下面的分析.
它们的区别是:
顶真由后句紧顶前后,语句结构紧密,层次分明,它语气连贯流畅,好似流水一样向前;回文则是循环往复的,好似织布机上的梭子来回穿梭.如:
①桃花坞里桃花庵,
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
又摘桃花换酒钱.
(明·唐寅《桃花庵歌》)
这是一首运用顶真修辞格的诗.为什么不说是回文修辞格呢?回文也可以是后句紧顶前句的.先看它的解释:“桃花坞里有桃花庵,桃花庵里有桃花仙人,桃花仙人在桃花坞里种桃树,用桃树开的花去换酒钱.”整首诗语句结构紧密,层次清楚,反映了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其语气通畅,所以是顶真手法.
②有翼的床头仿佛靠着个谷仓,谷仓前边有几口缸,缸上面有几口箱,箱上面有几只筐,其余的小东西便看不见了.
(赵树理《三里湾》)
这里运用的也是顶真手法.作者通过前后两句紧相顶接,先说此,后说彼,将话一环扣一环地说下去,语气一泄而下,好似流水一样,使句子不但显得很紧凑,很严密,而且将“谷仓”、“缸”、“箱”之间的位置关系表达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也是顶真手法.
③鲁迅思想的灵敏度与深刻性是无与伦比的.他能够宏观宇宙,洞察幽微,看得高,看得远,看得深,看得细.真与伪,实与虚,美与丑,善与恶;真中之伪,伪中之真,实中之虚,虚中之实,美中之丑,丑中之美,善中之恶,恶中之善,都逃不过他的慧眼.
(柯灵《我们多么需要鲁迅》)
“真中之伪,伪中之真,实中之虚,虚中之实,美中之丑,丑中之美,善中之恶,恶中之善”运用的是回文修辞格.虽然它也是前后两句紧顶,联结而成,但是因为它不像顶真的语气那样一气而下,而是回环往复,似断不断,所以是回文手法.
④有什么了不得的东西可以发表呢?有——悲哀,苦闷,无聊,沉寂,心弦,蜜吻,A姊,B妹,我的爱,死般的,火热的,热烈地,温温地……颠而倒之,倒而颠之,写了一篇又一篇,写了一本又一本.
(刘半农《老实说了吧》)
这段话是作者批评当时一些不肯学习、腹中无文,却又爱装腔作势、舞文弄墨堆砌词藻的所谓写文章的青年.“颠而倒之,倒而颠之”运用的也是回文手法.它们的词语完全相同,字数相等,描述和讽刺了那种反反复复地使用陈词滥调的所谓文章,其语气循环往复,来回穿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