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经验论哲学为何走向怀疑论?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11/18 16:18:01
英国的经验论哲学为何走向怀疑论?
英国哲学
英国哲学传统从总体上讲多盎格鲁撒克逊族的严谨,少些浪漫.而一个更显著的特点是重经验,贬先验,重归纳,贬演绎,和欧洲大陆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一传统多少也被带到了北美.由于历史的原因而对英美哲学的忽视,是非常严重的遗憾.
文艺复兴后不久,英国出了一个赫赫有名的哲学家,就是那句被后世称道的“知识就是力量”的提出者——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历来哲学家中强调归纳重要性,禀有科学气质的第一人.他尝试了一些方法弥补单纯枚举归纳的缺陷,所谓单纯枚举归纳是指:观察到一连串重复相同事件后就断定以后也一直发生该事件,然而,恰恰下一次就出现了不同的情况.培根认为需要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整理.由于他贬恶科学研究中必要的假说、演绎和数学方法,所以他的归纳法是有很大缺陷的,但他对科学和哲学的历史功绩不可磨灭.
在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时期,诞生了一位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具有极深远影响的哲学家,他就是约翰·洛克(John Locke).他是一个幸运儿,因为很少有像他那样,现时的革命完全符合自己的学说的精神的.而在这个革命之后,“英国至今也不感觉有任何革命的必要”.洛克哲学内容比较广,罗素概括了两个方面,一是认识论,二是政治哲学.代表作《人类理智论》涵盖了他的认识论,他的经验主义是非常大胆而彻底的,从笛卡尔到莱布尼兹,都说我们的知识有许多不是从经验来的,但他认为:“我们的一切知识都在经验里扎着根基,知识归根结蒂由经验而来”.这个观点听上去比较能为现代人接受,也更接近唯物主义的态度.然而有趣的是,洛克的后人却顺着他的经验主义走向了主观论和怀疑主义.经验主义作为哲学的一个流派和后来德国的唯心主义对立自不待言,洛克的更重要的意义,我看在于他的道德与政治哲学和与他的认识论吻合的精神气质.洛克哲学给人的印象是乐观、谦逊而宽容,这可以从他的经验主义对任何主张,“给予他的同意程度取决于支持它的盖然性证据”看出;洛克的道德原则,一部分可当作边沁的先驱看,认为人类被追求幸福快乐的欲望驱使,以此为渊源,理成章地,在政治哲学中提出关于自然法、社会契约、私有财产、约制和均衡的观点.这些概念已经相当成熟,后被介绍到法国又经历了一些补充完善,如今已经深入美国社会的骨髓.需要注意的是,洛克的道德观点不能等同享乐主义,他的一系列约束条件中最首要的一个规定是人按照理性行事,这里多少能令我们想到斯宾诺莎.
洛克之后,他的两个重要追随者之一贝克莱(George Berkeley),将他的经验主义,演化成了主观唯心论.他借两个叫费罗诺斯和海拉斯的人的辩论,否定物质的存在.关于客观存在的事物,贝克莱总设法取消它.例如海拉斯认为有谁也不感知、不在任何人心中的房子.费罗诺斯回驳说:这房子就在海拉斯心中.罗素替海拉斯设计的辩词非常有趣:二整数相乘的乘法的数目无限,而若干个(事实上无数个)是(任何人)从未想过,但是确实存在的.
另一个洛克的继承人是休谟(David Hume).罗素形容到了休谟,经验主义终于走到了“死胡同”——“沿着他的方向,不可能再往前进”.“反驳他一向是形而上学家中见的一种时兴消遣.”“在我看来,我觉得他们的反驳没有一点是足以让人信服的.”他否定因果关系是逻辑推理的主张,而归为经验的东西,即“因为甲,结果乙”,并非是甲中有产生乙的力量,而是关于甲乙二事件关连(经常相连)的经验促使我们说“因为甲,结果乙”.休谟也拿“信念”为例,认为信念是“与当前的印象有关系或者相联合的鲜明的观念”.这样,他自然而然地主张,甲和乙的屡次连结并不成为预料两者将来也会相连的理由,这就是和在培根一节中论述的单纯枚举归纳类似的困难.怀疑论以完全否定归纳原理为依据,终结了经验主义.反驳休谟已经被后世学者的失败证实,虽说休谟的哲学是一种“不好”的哲学,可它难以辩驳,何况怀疑主义对某些轻信而言不啻为一剂良药.
经验主义因洛克的宽容产生和也因休谟的敏感而终结,可见有其不完善的一面.但是作为认识论观点,尚观察和理性,有着积极的意义和极大的优越性,在罗素看来至少优于当时其他所有的派别.
英国哲学传统从总体上讲多盎格鲁撒克逊族的严谨,少些浪漫.而一个更显著的特点是重经验,贬先验,重归纳,贬演绎,和欧洲大陆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一传统多少也被带到了北美.由于历史的原因而对英美哲学的忽视,是非常严重的遗憾.
文艺复兴后不久,英国出了一个赫赫有名的哲学家,就是那句被后世称道的“知识就是力量”的提出者——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历来哲学家中强调归纳重要性,禀有科学气质的第一人.他尝试了一些方法弥补单纯枚举归纳的缺陷,所谓单纯枚举归纳是指:观察到一连串重复相同事件后就断定以后也一直发生该事件,然而,恰恰下一次就出现了不同的情况.培根认为需要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整理.由于他贬恶科学研究中必要的假说、演绎和数学方法,所以他的归纳法是有很大缺陷的,但他对科学和哲学的历史功绩不可磨灭.
在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时期,诞生了一位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具有极深远影响的哲学家,他就是约翰·洛克(John Locke).他是一个幸运儿,因为很少有像他那样,现时的革命完全符合自己的学说的精神的.而在这个革命之后,“英国至今也不感觉有任何革命的必要”.洛克哲学内容比较广,罗素概括了两个方面,一是认识论,二是政治哲学.代表作《人类理智论》涵盖了他的认识论,他的经验主义是非常大胆而彻底的,从笛卡尔到莱布尼兹,都说我们的知识有许多不是从经验来的,但他认为:“我们的一切知识都在经验里扎着根基,知识归根结蒂由经验而来”.这个观点听上去比较能为现代人接受,也更接近唯物主义的态度.然而有趣的是,洛克的后人却顺着他的经验主义走向了主观论和怀疑主义.经验主义作为哲学的一个流派和后来德国的唯心主义对立自不待言,洛克的更重要的意义,我看在于他的道德与政治哲学和与他的认识论吻合的精神气质.洛克哲学给人的印象是乐观、谦逊而宽容,这可以从他的经验主义对任何主张,“给予他的同意程度取决于支持它的盖然性证据”看出;洛克的道德原则,一部分可当作边沁的先驱看,认为人类被追求幸福快乐的欲望驱使,以此为渊源,理成章地,在政治哲学中提出关于自然法、社会契约、私有财产、约制和均衡的观点.这些概念已经相当成熟,后被介绍到法国又经历了一些补充完善,如今已经深入美国社会的骨髓.需要注意的是,洛克的道德观点不能等同享乐主义,他的一系列约束条件中最首要的一个规定是人按照理性行事,这里多少能令我们想到斯宾诺莎.
洛克之后,他的两个重要追随者之一贝克莱(George Berkeley),将他的经验主义,演化成了主观唯心论.他借两个叫费罗诺斯和海拉斯的人的辩论,否定物质的存在.关于客观存在的事物,贝克莱总设法取消它.例如海拉斯认为有谁也不感知、不在任何人心中的房子.费罗诺斯回驳说:这房子就在海拉斯心中.罗素替海拉斯设计的辩词非常有趣:二整数相乘的乘法的数目无限,而若干个(事实上无数个)是(任何人)从未想过,但是确实存在的.
另一个洛克的继承人是休谟(David Hume).罗素形容到了休谟,经验主义终于走到了“死胡同”——“沿着他的方向,不可能再往前进”.“反驳他一向是形而上学家中见的一种时兴消遣.”“在我看来,我觉得他们的反驳没有一点是足以让人信服的.”他否定因果关系是逻辑推理的主张,而归为经验的东西,即“因为甲,结果乙”,并非是甲中有产生乙的力量,而是关于甲乙二事件关连(经常相连)的经验促使我们说“因为甲,结果乙”.休谟也拿“信念”为例,认为信念是“与当前的印象有关系或者相联合的鲜明的观念”.这样,他自然而然地主张,甲和乙的屡次连结并不成为预料两者将来也会相连的理由,这就是和在培根一节中论述的单纯枚举归纳类似的困难.怀疑论以完全否定归纳原理为依据,终结了经验主义.反驳休谟已经被后世学者的失败证实,虽说休谟的哲学是一种“不好”的哲学,可它难以辩驳,何况怀疑主义对某些轻信而言不啻为一剂良药.
经验主义因洛克的宽容产生和也因休谟的敏感而终结,可见有其不完善的一面.但是作为认识论观点,尚观察和理性,有着积极的意义和极大的优越性,在罗素看来至少优于当时其他所有的派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