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地区和湿润地区的气温垂直变化率有何不同?why?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8 04:10:08
干燥地区和湿润地区的气温垂直变化率有何不同?why?
一道高考题的背景:山的两侧因水汽含量不同,海拔上升同样的高度,气温下降的度数不同(干燥一侧气温下降超过0.6°C/hm).虽然现在高考对此不作要求,但还是想了解一下原因.
一道高考题的背景:山的两侧因水汽含量不同,海拔上升同样的高度,气温下降的度数不同(干燥一侧气温下降超过0.6°C/hm).虽然现在高考对此不作要求,但还是想了解一下原因.
你看完这个应该明白,不是干燥地区和湿润地区的问题,是山迎风坡的问题:
相同海拔的背风坡之所以比迎风坡的温度高,在对流层范围内,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称为气温垂直递减率,一般为0.6℃/100米.气流在上升过程中,如果没有与外界进行热量的交换时,每上升单位距离的温度变化,称为气温垂直递减率.不含水汽的干空气上升的绝热直减率是干绝热直减率,理论值为1℃/100米,未饱和的空气绝热直减率近似等于1℃/100米.当空气在作水平运动遇到山地阻挡时,被迫抬升,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开始时,因没有水汽凝结出来,可以近似地认为是按干绝热直减率(1℃/100米)递减,当迎风坡的气流上升到一定高度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空气中的水汽发生凝结,即空气中的水汽由气态变成液态,这时水汽就会释放出潜热,即对周围加热,所以这时空气再上升时,气温变化的梯度将变小,低于水汽凝结前的温度直减率(1℃/100米),约为 (0.5~0.6)℃/100米,这样,有水汽凝结时的空气垂直递减率为湿绝热直减率.当气流越过山顶后,空气顺背风坡下滑并基本按干绝热直减率增温,而使得背风坡空气中的水汽蒸发加快形成雨影区.当该地气流抵达山麓时,山麓的气温比山前相同海拔高度高得多,湿度小得多,形成干热如焚的焚风.同一海拔高度的背风坡比迎风坡温度高的这种焚风效应在地球上热带、温带的山地屡见不鲜,我国的太行山、武夷山、西南峡谷等地区和阿尔卑斯山、北美的落基山脉、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侧和巴塔哥尼亚荒漠等地带都是著名的焚风区.焚风效应可使得初春积雪提前融化,夏季粮食作物与水果早熟,甚至引起森林大火,冬季可造成雪崩等.
相同海拔的背风坡之所以比迎风坡的温度高,在对流层范围内,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称为气温垂直递减率,一般为0.6℃/100米.气流在上升过程中,如果没有与外界进行热量的交换时,每上升单位距离的温度变化,称为气温垂直递减率.不含水汽的干空气上升的绝热直减率是干绝热直减率,理论值为1℃/100米,未饱和的空气绝热直减率近似等于1℃/100米.当空气在作水平运动遇到山地阻挡时,被迫抬升,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开始时,因没有水汽凝结出来,可以近似地认为是按干绝热直减率(1℃/100米)递减,当迎风坡的气流上升到一定高度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空气中的水汽发生凝结,即空气中的水汽由气态变成液态,这时水汽就会释放出潜热,即对周围加热,所以这时空气再上升时,气温变化的梯度将变小,低于水汽凝结前的温度直减率(1℃/100米),约为 (0.5~0.6)℃/100米,这样,有水汽凝结时的空气垂直递减率为湿绝热直减率.当气流越过山顶后,空气顺背风坡下滑并基本按干绝热直减率增温,而使得背风坡空气中的水汽蒸发加快形成雨影区.当该地气流抵达山麓时,山麓的气温比山前相同海拔高度高得多,湿度小得多,形成干热如焚的焚风.同一海拔高度的背风坡比迎风坡温度高的这种焚风效应在地球上热带、温带的山地屡见不鲜,我国的太行山、武夷山、西南峡谷等地区和阿尔卑斯山、北美的落基山脉、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侧和巴塔哥尼亚荒漠等地带都是著名的焚风区.焚风效应可使得初春积雪提前融化,夏季粮食作物与水果早熟,甚至引起森林大火,冬季可造成雪崩等.
农业地区,工业地区,城市地区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有何不同
我国与世界同纬度地区冬季和夏季气温有何不同?这一差异反映了我国气候的什么特点
根据我国气温带和干事地区的划分,郴州属于 A.热带和湿度地区 B.中温带和半湿润地区 C.亚热带和湿润地区
中东气候炎热干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同纬度的我国东南地区温暖湿润?
在什么地区气温的垂直变化会比较明显
亚欧大陆同纬度地区,由西到东气温和降雨量有什么变化
沿海和沙漠地区的气温变化有明显的不同,沿海地区气温变化较小,而沙漠地区则气温变化很大,为什么?
“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和“华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和“华中华南热带湿润地区”和“华南热带湿润地区” 的 地形 气候
图为珠三角和辽中南地区的城市化推进动力有何不同
人口在高纬度和低纬度地区的分布有何不同,为什么
塔里木盆地沙漠广布,与西亚北非地区的沙漠相比,类型和成因有何不同?
新疆地区沙漠与以色列所在的西亚地区沙漠相比,成因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