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牡丹为什么叫花魁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23 18:45:37
牡丹为什么叫花魁
牡丹为什么叫花魁
牡丹与梅 中国花魁的曲折之路(zt)
  Greatcold
  0位粉丝
  1楼
  牡丹与梅 中国花魁的曲折之路
  2006-02-07 15:01:25 南方社区
  编者按:其实事情要回到2005年7月22日,当时62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近日联合签名发出倡议,呼吁尽快确定中国的国花,并提出将梅花、牡丹确定为“双国花”的建议.这个消息在网上引起热烈反响,七成网民投票呼吁马上确定国花.在随后SOHU网发起的网上调查中,截至下午2时,有7084人发表了意见.69.14%的投票者认为“中国应该马上确定国花”;而在“中意的国花”调查中,牡丹和梅花的支持率分别高达41.42%和36.39%.
  国花之争,由来已久.这条消息再次引起网友强烈反响,支持率最高的梅花和牡丹之间该如何取舍?它们各自代表了怎样的内在精神?谁又能成为中国理念的代言人?这些争论的焦点大概都源于“梅”与“牡丹”背后的理念冲突.与其问谁能成为中国的花魁,不如问究竟是哪种理念将成为中国未来社会的主流.
  国花历史 谁才能代表中国理念?
  ☆ 中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开始栽培牡丹,唐代牡丹更是被誉为万花之王.到了清朝,慈禧“垂帘听政”时将牡丹正式定为国花,并于颐和园修筑国花台.1915年版《辞海》载:“我国向以牡丹为国花”.
  ☆ 1929年前后,国民政府内政部与教育部联合通令全国,宣告以梅花为国花.
  ☆ l981年秋冬之际,—些著名的植物学家大力支持,倡议全国开展国花问题的讨论.l982年《植物杂志》受中国植物学会的委托开展了评选我国国花的讨论.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相继作了宣传介绍,从而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 20世纪80年代,有关部门曾组织过两次国花评选,一次是梅花夺魁,牡丹居亚,另一次则是牡丹称王,梅花位次.
  ☆ 1988年发布的中日两国缔结《中日和平友好和约》十周年纪念邮票,一枚的图案是日本的国花樱花,另一枚上面是中国的牡丹.
  ☆ 1994年9月2日中国花协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在全国开展评选国花活动,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慕华作了题为“让国花尽早诞生”的讲话.牡丹和梅花的竞争达到了白热化,后来评选小组组织了31个省、市、自治区进行投票,结果牡丹以18票获胜.
  ☆ 近来国内花卉界提出三种国花评选方案:“一国一花”,国花为牡丹;“一国四花”,牡丹称国花,另设春兰、夏荷、秋菊、冬梅四季名花;“一国两花”,牡丹、梅花为国花,由我国著名花卉专家陈俊愉提出.
  评选花魁 三大条件和四大意义
  1994年9月2日中国花协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在全国开展评选国花活动,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慕华作的题为“让国花尽早涎生”的讲话中指出了通过评选国花的意义:
  (1)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热情.通过歌颂祖国的花草树木,选出心目中最喜爱的花卉,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
  (2)鼓舞人们投身于建设祖国、建设美好家园的事业中.花卉不仅具有经济效益,而且具有独特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3)进一步提高对发展花卉业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花卉在我国农业中是一项古老而新兴的产业,我国花卉栽培历史长达3000年之久.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花卉事业蓬勃发展,逐步成为一项新兴产业;花卉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越来越密切;人们生活工作环境改善了,精神面貌也就大不一样.
  (4)普及花卉知识,培养爱花、养花兴趣,提倡爱花、养花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标志.我国素有爱花、养花的优良传统.通过开展评选国花,要让人们对花卉有更多了解,培养爱花、养花兴趣,推动花卉进入干家万户.
  根据1994年全国人大八届二次会议第0440号“关于尽快评定我国国花的建议”议案,批转农业部办理,责成中国花卉协会负责具体组织.中国花协即在全国有领导有组织地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评选国花活动.成立了国花评选领导小组,经专家小组讨论确定了我国国花评选条件为:
  2006-3-8 15:37 回复
  Greatcold
  0位粉丝
  2楼
  (1)栽培历史悠久,适应性强,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影响,在国际上居领先地位.
  (2)花姿、花色等特性能反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性格特征.
  (3)用途广泛,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具有较高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
  谁占花魁 梅与牡丹的激烈争夺
  中国的国花为什么定不下,外媒文章分析,可能是牡丹、梅花所代表的文化差别所致.支持牡丹、梅花、菊花或其他任何一种花卉的人,总能够从中找到其所代表的内在精神.除此之外,经济利益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诗文中的梅与牡丹
  ☆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李白《牡丹》)
  ☆ 一枝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
  ☆ 梅岭花初发,天山雪未开.雪处疑花满,花边似雪回.因风入舞袖,杂粉向妆台.匈奴几万里,春至不知来.(卢照邻《梅花落》)
  ☆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白居易《秦中吟》之十《买花》)
  ☆ 吴王醉处十余里.照野拂衣今正繁.经雨不随山鸟散.倚风疑共路人言.愁怜粉艳飘歌席.静爱寒香扑酒樽.欲寄所思无好信.为君惆怅又黄昏.(罗隐《梅花》)
  ☆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颖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徐凝《牡丹》)
  ☆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请君莫凑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刘禹锡《杨柳枝词》)
  梅花:德性与气节的代言人
  梅花自古就被赋予德的品性,民间流传着许多吉祥、喜庆的相关习俗.梅花集高洁、秀雅、坚毅于一身,其色、香、韵、姿俱佳,特别是在冰中孕蕾,雪中开花的品格,更为无数仁人志士所喜爱.
  ☆ 古人认为,“梅具四德,初生为元,开花如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梅花绽开五瓣,象征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有梅开五福之说.喜鹊在梅枝上欢悦鸣叫的图案,常被称为“喜报早春”,“喜报春光”,“喜上眉梢”,取谐音或寓意.吉祥图案还有“竹梅双喜“,由竹梅和两双喜鹊纹图,竹喻夫,梅喻妻,常用以祝贺新禧.“朔风吹倒人,古木硬如铁;一花天下春,江山万里雪.”人们把松、竹、梅称作“岁寒三友”,尊梅、兰、竹、菊为“四君子”,赞赏梅花的高洁、典雅、冷峭、坚贞,视为知友、君子.
  ☆ 鲁迅曾精辟地用梅花作过一个比喻:“中国真同梅树一样,看它衰老腐朽到不成一个样子,一忽儿挺生一两条新梢,又回复到繁花密缀,绿叶葱茏的景象了”.他还请人为他篆刻过“只有梅花是知己”的石印,抒发自己高洁的情怀.
  ☆ 明·王圻《三才图会》认为:“梅有四贵,贵稀不贵繁,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贵含不贵开.明代李渔曾论赏梅:“风送香来,香来而寒亦至;雪助花妍,雪冻而花亦冻”.梅傲而不俗.其色分红白及绿,另有蜡梅,色黄如蜡,香气浓郁.梅寿可逾千载,枝干虬曲,身姿苍古,其芳愈寒愈媚,临风寒劲挺傲然铁骨,遇冰雪更添飘然风仪.梅不畏寒乃出自天然,而寒香俱来更是造化奇绝,踏雪寻梅,呵气凝香,满目娇色,风雅至致.
  ☆ 早在魏晋时期,梅花就被写入诗歌中,人们首先把它作为一般春花春树认识和描写后来梅花渐渐上升为独立的审美表现对象,而不仅仅作为春景的点缀.南朝鲍照在其《梅花落》中已经赋予了梅花高风亮节的品性.(以下取自网文《宋代诗歌中的梅花意象》)
  ☆ 宋代,生活在龌龊尘世,志不得伸的诗人们更与梅花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看到在寒霜季节盛开的梅花,傲雪耐寒,独入清香,于是就把它诠解为一种孤高绝俗,贞洁自爱的君子情操,以梅隐喻自身的美德.北宋中期,经过苏轼等人的吟咏,梅花的君子意象得到进一步深化.苏轼写了大量咏梅诗,在其诗中带有强力主观表现性,一方面,如前人一样淋漓尽致地展现诗人孤芳自赏,幽洁自持的性格志趣,另一方面也寄托了内心深处与世委蛇而又不甘沦弃的孤清与落寞.
  2006-3-8 15:37 回复
  Greatcold
  0位粉丝
  3楼
  ☆ 到了南宋,国势飘摇,社会动荡,土人阶层涣散零落,诗人在受挫时感到尘世的不如意,而且还受道家逍遥自适人生哲学的影响,很多诗人寄情于山林,渴望过一种清净无为与世无争的生活,于是在咏梅诗中,出现了梅花另一个意象--隐者高士的意象.
  ☆ 君子、隐士、处子玉女,梅花的这三个意象之所以能相融,是因为这三个意象都有共通的核心--贞洁的象征.以梅花来表达对远方朋友的罹,也是古诗中梅花又一重要意象.诗人们咏梅绝不只是为了描摹梅的物态,更重要的是借梅怡情,抒怀,表节.咏梅诗之不同于一般的咏物诗,下是由于诗中报咏之梅,已经成为诗人心灵的客观对应物,一代一代层累凝聚着深刻的含义,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独立高傲的心灵境界.
  牡丹:国花之争关系产业经济利益
  ☆ 牡丹,以其雍容华贵、富丽端庄的独特魅力,自古以来,便被尊为“国色天香”、“花中之王”,成为中国的“国花”.
  ☆ 牡丹初无名,混称芍药.直到秦汉时始从芍药中分出.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代开始繁荣起来,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栽培历史.牡丹有“富贵花”“百两金”之称.寓意为“吉祥之物”“幸福之花”.牡丹也最具有时代精神和民族文化特色,象征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达,繁荣昌盛,人民幸福生活的现实和孜孜不倦的追求.
  ☆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都已行程牡丹种植产业,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提高了农民收入.第七届牡丹观赏节在巢湖市召开时,巢湖市市长夏望平就指出:“它(牡丹观赏节)的宗旨在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科技唱戏.”
  ☆ 为什么对于哪种花能够入选国花大家如此紧张?有业内人士分析,除了对于花、花文化的热爱,还有其他利益的考虑.一旦一种花得到“国花”的尊贵称号,它以及相关的文化、产业、行业协会的发展将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经济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各方观点
  ☆ 牡丹和梅花,彼此还有一种文化意味上的分别.牡丹是大众化的,是普罗大众欣赏品位的代表.相对于牡丹的群体欣赏口味,观赏梅花更多是一种个体的审美体验,因为它历来被更为敏感的知识分子所把持.无疑,梅花及其象征的精神,是由历代知识分子总结赋予的.时乖命蹇的时候,他们以梅花自我期许,并且把梅花人格化,甚至“梅妻鹤子”.普罗大众在勤苦劳作之余,可怜而有限的感官之娱,必然指向色彩浓烈喜庆的东西比如牡丹,而审美意义上的梅花之“瘦”,却可能无法激起甚至无暇激起他们内心的共鸣.(选自李方《国花中的牡丹梅花之争》)
  ☆ 如今,中国尚未决定现代意义的国花,是将分布在黄河流域的牡丹作为国花,抑或将分布在长江流域的梅花作为国花,中国有关方面为此犹豫不决.牡丹象征着雍容华贵,与目前国家经济现状和政府所宣传的“节俭”不甚相符;梅花象征着坚忍内敛,与开放性的国家政策稍有出入.国花无法确定的背后似乎是上述理念冲突在起作用.(朝鲜日报《中国国花为什么定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