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追星方面有榜样的明星,他们的事例,名言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1 11:06:41
关于追星方面有榜样的明星,他们的事例,名言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初中学生中没有一位同学喜欢内地歌手,而高中部只有一名——偶像是刘欢;初中部的同学们常常把自己的偶像的名字写错,不认识的字乱读一气,而高中部则相对比较好.另一个发现则是同学们所喜欢的偶像中:偶像派大于实力派.经我们分析,国内歌手相对许多港台歌星,比较有实力,而港台歌星绝大部分是靠貌美而深受大家欢迎.所以致使许多学生盲目崇拜偶像,耽误学业.
对于追星这个老调重谈的问题,我们着眼于是否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据调查有22%的人认为追星会影响学业.某位学生是一名赵薇迷,她天天看《还珠格格》那些台词她都可以倒背如流.在某天夜里,这位学生一边看《还珠格格》,一边模仿赵薇的动作.而那天电视里正好放假装自杀这一故事,她也就疯狂地学着赵薇的动作.拿了一根较粗的绳子,假装自杀,结果真的命丧黄泉.
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据韩国某杂志报道,一位HOT迷为了见到自己仰慕已久的偶像.既然割腕自杀,“只是想见一面”这是那位歌迷说的最后一句话.
其实,追星并不是一件坏事,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是有益的.长时间的学习会让神经疲倦,稍微追一下星也是一种自我放松的好方法.但是如果超出了这个程度,达到另一种走火入魔的境界,那追星就会变为荒唐行为,轻则影响学业,重则恐怕导致神经错乱.
学生应不应该追星
追星在生活中只是一种附属品,作为学生,当然是以学习为主.既然追星会影响学业,那还追什么星呢?在这里奉劝各位,追星只是一种特别的课余兴趣,不能当作主课.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明星们所做的一切事只是成为人们饭后的谈资罢了,不要因为追星而误了学业,不要因小失大.
追星”如今已成为一种时尚,成为年轻人的标志.其实“追星”并不是一种好现象,但如果适当的,选择好的“星”做为自己学习的榜样,这也不失为一件好事.但许多人却 以夸张、疯狂的态度“追星”,不仅没有好处而且对社会也无益.
那些“明星”和我们一样,也是人,不是神.有些人疯狂到为了得到他们的东西,不惜一切代价.记得电视上报道过,有四个女生太喜欢自己的偶像,但却怕对他不够忠诚、热心 ,并决定要将那偶像永远留在她们“心中”,便活生生地吞掉了那偶像的照片.那样有什么用?这样就在“心中”了吗?到头来还不是一个个的被推进手术室!那照片有用吗?这样疯狂 地崇拜有意义吗?有的甚至为了偶像而要轻生自己.这种做法实在太恐怖了,扰乱了社会秩序,增加了家人的负担.这样子追星到头来还不是一场空.
正因为那些 Fans 的太过热情,使那些原本和我们一样是工作者的“星”渐渐忘却了自己真正的价值.但有一件事情让我难以忘却.
一次,一个电影明星来到汽车检修站,一位女工接待了他,可那位女工却对他的到来没有任何惊讶和兴奋,这便引起了这位影星的注意,其实那位女工很喜欢他,也爱看他的电影但她却没有像别人那样疯狂、热情.她说:“您有您的成就,我有我的工作,您来修车就是我的顾客,我会热情的招待您,如果您不是明星了,再来修车,我还是一样热情的招待您.”最后她说了一句发人深省的话:“人与人之间不应该是这样吗?”是啊!这就是明星的价值,真正的价值.他们就 和我们一样,为什么我们要放弃掉自己所有的,去盲目的崇拜呢?
可是既然社会上有了“追星”这一现象,所以我们也可以适当的“追星”,选择品德好,有益于我们自己的人作为自己的榜样.其实“追星”有好有坏,但好与坏就在于我们自己的选择了.
像“追星”这一现象的流行,我们需要独立思考,了解它们所具有的意义所包含的价值,避免盲目效仿追随.
审视“追星”热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 追星 ” 现象在我国逐渐萌生,当 “ 追星 ” 者被以 “ 族 ” 来加以描述的时候,说明这种现象的规模及其影响力正在凸显出来.但是, “ 追星 ” 现象引发社会关注的起因还在于 1993 年初由南京电视台和南京广播电影电视报共同举办的青少年心目中的 “ 十大青春偶像 ” 评选活动的结果.在近 3000 名青少年评出的 “ 偶像 ” 当中,有 9 名都是港台流行歌星,雷锋则是入选者中唯一的非歌星和内地人士,以 107 票位居第五.此结果一经公布,社会舆论骤起.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社会生活中尤其是大众媒介上群星闪耀,“追星”热一浪高过一浪,致使某些偏激化事件及其更直观的消极后果常常出现,引起社会舆论的关注和人们的极大忧虑.例如媒体上常常见到这样的报道,某些青少年因迷恋某明星而痴狂,以致于耽误了学业、花费了家中的钱财、出现了心理问题,甚至有极端者上演轻生的悲剧……
要求对“追星”现象给予重视并提供正确引导是社会的一致呼声.然而,首先对“追星”现象作出科学的认识,却是进行一切建设性导向工作的前提.
引发“追星”象的复合性动因
“追星”热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尤其是作为青年中的一种流行时尚,它的出现与蔓延有其特定的社会基础、文化氛围、价值观念和心理机制等方面的一系列动因.
开放社会里一个明星时代的来临.随着社会环境不断开放,文化氛围逐渐宽松,人们精神需求日趋多样.尤其是由于社会行业类型和职业种类的扩充以及个人发展机会的增多,为各个领域中新星辈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平台.而大众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则为明星们的星光闪烁,制造了独特的“天空”.特别是在影视、音乐、体育等颇具大众文化性质的领域,祖国内地的明星频频诞生,港台的明星争相“登陆”,他们“一朝成名”,家喻户晓,由此形成了比其他领域的明星强大得多的轰动效应和名气资本.总之,一个明星时代的来临,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群星闪亮登场的基础条件.
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转型效应.世界发展的经验表明,世俗化代表了现代化起飞阶段一个社会文化变迁的主要特征.世俗化的核心内涵可以理解为一种强烈的现世取向,社会心态上表现为充分地肯定当下生活、肯定感官享受、肯定大众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世俗化的影响力促使社会中整个文化格局发生了变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小康社会的来临,随着消费文化正在以多少有些急促的步伐匆匆登上日常生活的前台,世俗化正全面地展开着自身的内涵与形式,于是,就社会文化的整个格局而言,呈现出精英文化、高雅文化、理性文化的领域在逐渐缩小,而大众文化、通俗文化、感性文化的地盘在日益扩大的态势.
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念变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了从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的转型,这种由传统社会结构向现代社会结构的转型,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与行动取向.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这样的深刻变化:从注重集体向关注个体转变,由崇尚理想向重视利益转变,从强调节俭向尊重享受转变.这种价值观念变化使人们精神世界的偶像类型表现为:从崇拜政治型偶像、道德型偶像、神圣型偶像向崇拜成就型偶像、生活型偶像、个性化偶像的方向转变.这正是那些气质迷人、有所成就、富于情趣的明星受到当今青年青睐的重要原因.
传媒社会中大众文化的扩张.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与广泛普及,营造了一种媒体社会,带来了一个传媒时代.大众文化就是借助于大众传媒进行扩张的.大众文化的重要特征就是它的愉悦性、感受性、消费性.而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其运行机制必然遵循市场规律,商品化则成为大众文化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尤其是当它与高科技媒体相结合的时候,便会更充分地展现出这些特征.大众文化的大行其道往往得益于消费主义的推动,科技创新所带动的传媒发展、尤其是电视的普及所带来的广告攻势,对消费主义的扩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消费主义成为了大众文化的“天然燃料”.
青春期的偶像崇拜心理与自居作用.在青少年时期,伴随生理发育的日渐成熟,个体的心理和社会性开始趋于成熟,但又处于尚未完全成熟的人生发展阶段.强烈的偶像崇拜心理是这一时期人们的突出特征.偶像崇拜是通过心理上的自居作用来达成的,那些被崇拜的明星,往往被青少年当作他们人生发展的楷模、参照系以及心灵的一种寄托.当代流行文化明星们所表现的特征——靓丽的外表、潇洒的风度、事业的成功、社会知名度、丰厚的收入、优越的生活条件等等,都会强烈地吸引着青春期青少年,明星的作品如歌曲等,能够不同程度地对青少年起到特有的共鸣、宽慰、激励、引导、娱乐乃至宣泄作用,从而形成“爱屋及乌”的效应.
建构对“追星”现象的合理导向机制
“追星”现象,对于一个个体而言是一种青春期的独有现象,而对于一个社会而言却是一种复合性现象,换言之,“追星”现象是社会发展、文化氛围、价值心态与青年特点这几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是开放社会、现代社会的必然现象,不值得大惊小怪.然而,它确实对社会、对青年带来了消极影响.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从诸种因素的角度来建构将“追星”现象导向更具合理性方向的现实机制.
重新定位卓有成效的教育榜样.榜样教育是社会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然而,榜样教育的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追星”热从另外一种角度所提供的启示在于:对于社会中的榜样教育,尤其是对于青年人进行的榜样教育,榜样的吸引力与其所具有的现实感、所内涵的人本化、所表现的青年性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因此,应努力为青年树立诸多符合他们身心发展特点、体现新时代风貌、展示先进观念的新型榜样.
强化大众传媒中的社会效益取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众传媒为了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难免会寻求新闻效应,渲染名人轶事,尤其是对当红明星的捕风捉影.如果这种倾向被偏激化,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媒体与其应有的社会效益的距离扩大、甚至抵触.因此,媒体必须以最大限度地追求社会正确导向为前提,这一常识必须成为新闻界更广泛的社会自觉.
努力促进合理的社会文化结构.大众文化、通俗文化、感性文化的日益盛行,决不意味着这种情势是一种合理的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一种充满生机的文化体系应该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它应该能够兼容各种各样的文化形态.具体而言,应该是在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感性文化与理性文化、通俗文化与高雅文化之间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特别需要着力弘扬精英文化、理性文化、高雅文化.合理的文化结构将会直接促进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的重建.
公众人物应该自觉管理好名气资本.明星是公众人物,公众人物不同于一般人的最重要特点莫过于,他或她拥有社会知名度这种重要资本,我们可称之为“名气资本”.这种东西在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效应是巨大的.现实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个公众人物的言行对社会风尚所产生的影响要比成百上千个普通人的作用大得多.不言而喻,公众人物的道德修养及自律水平的高低,或者说,明星对其名气资本的管理与运用的合理程度,将会极大地影响社会风气,尤其是青年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塑造.所以,明星应提高社会意识,加强道德修养,管理好自己的名气资本,而不要滥用社会所给予你的一切.
追星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对于为什么出现追星的现象,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 社会原因:追星的热潮已经笼罩了整个社会.在社会上,追星的话题相当热门,
社会中舆论导致人们对追星产生了不同的误解.有的人认为追星是一种时尚,有的人认为追星是一种乐趣等.社会上某些不良风气的负面影响无时无刻地在抵消着学校的思想教育,不少舆论宣传媒体因商业炒作而误导他人.更主要的是,还有相当多学校特别是中小学校,一味地追求开学率,学校教育对部分学习后进生失去了吸引力.以上几个主要方面的原因,使得部分在心理上正处于 “ 第二次断乳期 ” 的少男少女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取向模糊不清,失去了精神支柱,变成了 “ 迷途羔羊 ” .这样,为了填补心灵上的空白,他们更愿意把目光投向那充满活力的青春派歌迷和抒情、浪漫、跃动的音乐旋律.
第二,家庭原因:家长对于追星的问题认识较少,忽略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这使同学追星风气蔓延不止,不可控制.很多家长都认为这只是他们的个人兴趣,用于消磨时间,不知道沉迷于追星对自己子女的学习和生活的影响.有些家长只知道给子女想要的东西,根本不关心他们的零用钱的使用情况,使同学不断把精神和时间投入到追星.因为没有人阻止,而越来越沉迷.家长应多与子女沟通,知道他们的想法,对于他们不当的追星行为加以制止,适当地教导他们正确对待偶像明星的态度.家长要教会他们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子女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不盲目跟从和迷恋明星.而且,家长应该确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对于舆论的正确与否作出客观的评价,使子女有正确的指导,教会子女有批判性思考,懂得去辨别对错,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子女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正确的指导.
第三, 少男少女追星心态面面观:
感情需要
要友情,寂寞的少年需要心灵乳液,渴望成熟的少男少女需要获得情感共鸣.....
当代少男少女生活在一个物质丰富而情感贫瘠的环境里,独生子女的现状,使他们缺少父兄们所有的手足情;紧张、繁忙的现代生活节奏使他们的父母很少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又正处于心理断乳期,极需要情感抚慰与思想交流,内心敏感、恍惚,情绪波动极大.他们需要平衡自己,需要诉说内心的种种体验,对青春的种种感觉,需要诉说自己友情的失落,诉说朦胧的爱情,需要诉说成长中的种种烦恼以及伴随青春而来的种种苦涩.这种时候,那么以优美的歌喉动情地吟唱着温馨的情感、美好的未来、艰辛的人生的歌星们款款而来,他们形象新鲜时髦,他们的歌曲委婉、真诚、直逼心灵.在这歌声中,少男少女听到了仿佛来自心灵深处的自言自语,心灵深处的迷惑与憧憬;这些戴着由舞台、灯光、美丽时装构成的光环的歌星们,一时间成了少男少女最遥远而又最亲近的朋友,这些朋友不像身边的朋友那样飘忽不定、不易把握,只要你一心一意地 “爱”他或她,就能在他或她的歌声中、影屏形象中获得感情交流与心灵的沟通.可以说,少男少女追星心态之一就是追求友情,追求心灵.
向往成功
成功,是少男少女两个强烈愿望,明星们的光环令他们看到成功的荣耀与辉煌.
每个人都渴望拥有成功的人生.事业的成功是人生成功的主要内蕴.从一踏进校门,抑或从刚刚懂事,孩子们就被长辈们谆谆教导,长大要有出息,要成就一番事业.那么歌星、影星们的知名度,伴随知名度而来的荣耀与财富,令少男少女逼真地看到了自幼便朦朦胧胧的成功,他们渴望成为这样的辉煌成功者.于是,他们热情地追随眼前的成功者.有位中学生这样对我说:“要想成功必须凭借自己良好的素质进行顽强的拼搏.靠投机取巧,靠侥幸,即使成功,也会最终走向失败.明星之所以能够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占尽风光,必定不是平庸之辈.没有一身本事,绝对放射不出明星之光.”很多的少男少女,就是抱着这种寻求成功者之所以成功的奥秘的心态,而成为狂热的追星族的一员.
发现理想的未来自我
人有两个自我:真实的我与理想的我.人的一生可以说是真实的我不断地设计理想的我,并为将理想的我变为真实的我而不断奋斗的过程.少年时代正是开始勾画理想自我形象的时代,在反复地创作,反复地勾画自我理想形象的季节里,他们蓦然发现:那位歌星,那位影星,那位体坛明星抑或文坛新秀似曾相识,亲切而又温暖——噢,原来“他”或“她”就是我心目中反反复复勾画的理想的我.
追求时髦
现代的生活潮流、多彩的社会风景,促使少男少女总想成为多彩社会中独特的一族,现代潮流中腾跃的浪花.
这是众多追星少男少女的心态.很多人并没有自己独特的喜好,他们的明星剪贴簿绝对跟着潮流走.社会上流行什么,他们就追什么.哪位歌星走红,他们就追哪一位.今天梳着披肩发,一副林青霞的清纯浪漫;明天描了黑眼圈,显示出戚美珍的忧郁伤感.今天开口“好开心好开心”,完全琼瑶式的甜软蜜语;明天又荷西长荷西短,沙漠里来沙漠里去,俨然一付三毛研究者的深刻与潇洒.
对于追星这个老调重谈的问题,我们着眼于是否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据调查有22%的人认为追星会影响学业.某位学生是一名赵薇迷,她天天看《还珠格格》那些台词她都可以倒背如流.在某天夜里,这位学生一边看《还珠格格》,一边模仿赵薇的动作.而那天电视里正好放假装自杀这一故事,她也就疯狂地学着赵薇的动作.拿了一根较粗的绳子,假装自杀,结果真的命丧黄泉.
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据韩国某杂志报道,一位HOT迷为了见到自己仰慕已久的偶像.既然割腕自杀,“只是想见一面”这是那位歌迷说的最后一句话.
其实,追星并不是一件坏事,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是有益的.长时间的学习会让神经疲倦,稍微追一下星也是一种自我放松的好方法.但是如果超出了这个程度,达到另一种走火入魔的境界,那追星就会变为荒唐行为,轻则影响学业,重则恐怕导致神经错乱.
学生应不应该追星
追星在生活中只是一种附属品,作为学生,当然是以学习为主.既然追星会影响学业,那还追什么星呢?在这里奉劝各位,追星只是一种特别的课余兴趣,不能当作主课.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明星们所做的一切事只是成为人们饭后的谈资罢了,不要因为追星而误了学业,不要因小失大.
追星”如今已成为一种时尚,成为年轻人的标志.其实“追星”并不是一种好现象,但如果适当的,选择好的“星”做为自己学习的榜样,这也不失为一件好事.但许多人却 以夸张、疯狂的态度“追星”,不仅没有好处而且对社会也无益.
那些“明星”和我们一样,也是人,不是神.有些人疯狂到为了得到他们的东西,不惜一切代价.记得电视上报道过,有四个女生太喜欢自己的偶像,但却怕对他不够忠诚、热心 ,并决定要将那偶像永远留在她们“心中”,便活生生地吞掉了那偶像的照片.那样有什么用?这样就在“心中”了吗?到头来还不是一个个的被推进手术室!那照片有用吗?这样疯狂 地崇拜有意义吗?有的甚至为了偶像而要轻生自己.这种做法实在太恐怖了,扰乱了社会秩序,增加了家人的负担.这样子追星到头来还不是一场空.
正因为那些 Fans 的太过热情,使那些原本和我们一样是工作者的“星”渐渐忘却了自己真正的价值.但有一件事情让我难以忘却.
一次,一个电影明星来到汽车检修站,一位女工接待了他,可那位女工却对他的到来没有任何惊讶和兴奋,这便引起了这位影星的注意,其实那位女工很喜欢他,也爱看他的电影但她却没有像别人那样疯狂、热情.她说:“您有您的成就,我有我的工作,您来修车就是我的顾客,我会热情的招待您,如果您不是明星了,再来修车,我还是一样热情的招待您.”最后她说了一句发人深省的话:“人与人之间不应该是这样吗?”是啊!这就是明星的价值,真正的价值.他们就 和我们一样,为什么我们要放弃掉自己所有的,去盲目的崇拜呢?
可是既然社会上有了“追星”这一现象,所以我们也可以适当的“追星”,选择品德好,有益于我们自己的人作为自己的榜样.其实“追星”有好有坏,但好与坏就在于我们自己的选择了.
像“追星”这一现象的流行,我们需要独立思考,了解它们所具有的意义所包含的价值,避免盲目效仿追随.
审视“追星”热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 追星 ” 现象在我国逐渐萌生,当 “ 追星 ” 者被以 “ 族 ” 来加以描述的时候,说明这种现象的规模及其影响力正在凸显出来.但是, “ 追星 ” 现象引发社会关注的起因还在于 1993 年初由南京电视台和南京广播电影电视报共同举办的青少年心目中的 “ 十大青春偶像 ” 评选活动的结果.在近 3000 名青少年评出的 “ 偶像 ” 当中,有 9 名都是港台流行歌星,雷锋则是入选者中唯一的非歌星和内地人士,以 107 票位居第五.此结果一经公布,社会舆论骤起.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社会生活中尤其是大众媒介上群星闪耀,“追星”热一浪高过一浪,致使某些偏激化事件及其更直观的消极后果常常出现,引起社会舆论的关注和人们的极大忧虑.例如媒体上常常见到这样的报道,某些青少年因迷恋某明星而痴狂,以致于耽误了学业、花费了家中的钱财、出现了心理问题,甚至有极端者上演轻生的悲剧……
要求对“追星”现象给予重视并提供正确引导是社会的一致呼声.然而,首先对“追星”现象作出科学的认识,却是进行一切建设性导向工作的前提.
引发“追星”象的复合性动因
“追星”热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尤其是作为青年中的一种流行时尚,它的出现与蔓延有其特定的社会基础、文化氛围、价值观念和心理机制等方面的一系列动因.
开放社会里一个明星时代的来临.随着社会环境不断开放,文化氛围逐渐宽松,人们精神需求日趋多样.尤其是由于社会行业类型和职业种类的扩充以及个人发展机会的增多,为各个领域中新星辈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平台.而大众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则为明星们的星光闪烁,制造了独特的“天空”.特别是在影视、音乐、体育等颇具大众文化性质的领域,祖国内地的明星频频诞生,港台的明星争相“登陆”,他们“一朝成名”,家喻户晓,由此形成了比其他领域的明星强大得多的轰动效应和名气资本.总之,一个明星时代的来临,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群星闪亮登场的基础条件.
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转型效应.世界发展的经验表明,世俗化代表了现代化起飞阶段一个社会文化变迁的主要特征.世俗化的核心内涵可以理解为一种强烈的现世取向,社会心态上表现为充分地肯定当下生活、肯定感官享受、肯定大众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世俗化的影响力促使社会中整个文化格局发生了变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小康社会的来临,随着消费文化正在以多少有些急促的步伐匆匆登上日常生活的前台,世俗化正全面地展开着自身的内涵与形式,于是,就社会文化的整个格局而言,呈现出精英文化、高雅文化、理性文化的领域在逐渐缩小,而大众文化、通俗文化、感性文化的地盘在日益扩大的态势.
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念变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了从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的转型,这种由传统社会结构向现代社会结构的转型,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与行动取向.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这样的深刻变化:从注重集体向关注个体转变,由崇尚理想向重视利益转变,从强调节俭向尊重享受转变.这种价值观念变化使人们精神世界的偶像类型表现为:从崇拜政治型偶像、道德型偶像、神圣型偶像向崇拜成就型偶像、生活型偶像、个性化偶像的方向转变.这正是那些气质迷人、有所成就、富于情趣的明星受到当今青年青睐的重要原因.
传媒社会中大众文化的扩张.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与广泛普及,营造了一种媒体社会,带来了一个传媒时代.大众文化就是借助于大众传媒进行扩张的.大众文化的重要特征就是它的愉悦性、感受性、消费性.而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其运行机制必然遵循市场规律,商品化则成为大众文化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尤其是当它与高科技媒体相结合的时候,便会更充分地展现出这些特征.大众文化的大行其道往往得益于消费主义的推动,科技创新所带动的传媒发展、尤其是电视的普及所带来的广告攻势,对消费主义的扩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消费主义成为了大众文化的“天然燃料”.
青春期的偶像崇拜心理与自居作用.在青少年时期,伴随生理发育的日渐成熟,个体的心理和社会性开始趋于成熟,但又处于尚未完全成熟的人生发展阶段.强烈的偶像崇拜心理是这一时期人们的突出特征.偶像崇拜是通过心理上的自居作用来达成的,那些被崇拜的明星,往往被青少年当作他们人生发展的楷模、参照系以及心灵的一种寄托.当代流行文化明星们所表现的特征——靓丽的外表、潇洒的风度、事业的成功、社会知名度、丰厚的收入、优越的生活条件等等,都会强烈地吸引着青春期青少年,明星的作品如歌曲等,能够不同程度地对青少年起到特有的共鸣、宽慰、激励、引导、娱乐乃至宣泄作用,从而形成“爱屋及乌”的效应.
建构对“追星”现象的合理导向机制
“追星”现象,对于一个个体而言是一种青春期的独有现象,而对于一个社会而言却是一种复合性现象,换言之,“追星”现象是社会发展、文化氛围、价值心态与青年特点这几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是开放社会、现代社会的必然现象,不值得大惊小怪.然而,它确实对社会、对青年带来了消极影响.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从诸种因素的角度来建构将“追星”现象导向更具合理性方向的现实机制.
重新定位卓有成效的教育榜样.榜样教育是社会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然而,榜样教育的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追星”热从另外一种角度所提供的启示在于:对于社会中的榜样教育,尤其是对于青年人进行的榜样教育,榜样的吸引力与其所具有的现实感、所内涵的人本化、所表现的青年性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因此,应努力为青年树立诸多符合他们身心发展特点、体现新时代风貌、展示先进观念的新型榜样.
强化大众传媒中的社会效益取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众传媒为了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难免会寻求新闻效应,渲染名人轶事,尤其是对当红明星的捕风捉影.如果这种倾向被偏激化,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媒体与其应有的社会效益的距离扩大、甚至抵触.因此,媒体必须以最大限度地追求社会正确导向为前提,这一常识必须成为新闻界更广泛的社会自觉.
努力促进合理的社会文化结构.大众文化、通俗文化、感性文化的日益盛行,决不意味着这种情势是一种合理的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一种充满生机的文化体系应该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它应该能够兼容各种各样的文化形态.具体而言,应该是在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感性文化与理性文化、通俗文化与高雅文化之间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特别需要着力弘扬精英文化、理性文化、高雅文化.合理的文化结构将会直接促进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的重建.
公众人物应该自觉管理好名气资本.明星是公众人物,公众人物不同于一般人的最重要特点莫过于,他或她拥有社会知名度这种重要资本,我们可称之为“名气资本”.这种东西在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效应是巨大的.现实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个公众人物的言行对社会风尚所产生的影响要比成百上千个普通人的作用大得多.不言而喻,公众人物的道德修养及自律水平的高低,或者说,明星对其名气资本的管理与运用的合理程度,将会极大地影响社会风气,尤其是青年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塑造.所以,明星应提高社会意识,加强道德修养,管理好自己的名气资本,而不要滥用社会所给予你的一切.
追星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对于为什么出现追星的现象,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 社会原因:追星的热潮已经笼罩了整个社会.在社会上,追星的话题相当热门,
社会中舆论导致人们对追星产生了不同的误解.有的人认为追星是一种时尚,有的人认为追星是一种乐趣等.社会上某些不良风气的负面影响无时无刻地在抵消着学校的思想教育,不少舆论宣传媒体因商业炒作而误导他人.更主要的是,还有相当多学校特别是中小学校,一味地追求开学率,学校教育对部分学习后进生失去了吸引力.以上几个主要方面的原因,使得部分在心理上正处于 “ 第二次断乳期 ” 的少男少女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取向模糊不清,失去了精神支柱,变成了 “ 迷途羔羊 ” .这样,为了填补心灵上的空白,他们更愿意把目光投向那充满活力的青春派歌迷和抒情、浪漫、跃动的音乐旋律.
第二,家庭原因:家长对于追星的问题认识较少,忽略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这使同学追星风气蔓延不止,不可控制.很多家长都认为这只是他们的个人兴趣,用于消磨时间,不知道沉迷于追星对自己子女的学习和生活的影响.有些家长只知道给子女想要的东西,根本不关心他们的零用钱的使用情况,使同学不断把精神和时间投入到追星.因为没有人阻止,而越来越沉迷.家长应多与子女沟通,知道他们的想法,对于他们不当的追星行为加以制止,适当地教导他们正确对待偶像明星的态度.家长要教会他们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子女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不盲目跟从和迷恋明星.而且,家长应该确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对于舆论的正确与否作出客观的评价,使子女有正确的指导,教会子女有批判性思考,懂得去辨别对错,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子女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正确的指导.
第三, 少男少女追星心态面面观:
感情需要
要友情,寂寞的少年需要心灵乳液,渴望成熟的少男少女需要获得情感共鸣.....
当代少男少女生活在一个物质丰富而情感贫瘠的环境里,独生子女的现状,使他们缺少父兄们所有的手足情;紧张、繁忙的现代生活节奏使他们的父母很少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又正处于心理断乳期,极需要情感抚慰与思想交流,内心敏感、恍惚,情绪波动极大.他们需要平衡自己,需要诉说内心的种种体验,对青春的种种感觉,需要诉说自己友情的失落,诉说朦胧的爱情,需要诉说成长中的种种烦恼以及伴随青春而来的种种苦涩.这种时候,那么以优美的歌喉动情地吟唱着温馨的情感、美好的未来、艰辛的人生的歌星们款款而来,他们形象新鲜时髦,他们的歌曲委婉、真诚、直逼心灵.在这歌声中,少男少女听到了仿佛来自心灵深处的自言自语,心灵深处的迷惑与憧憬;这些戴着由舞台、灯光、美丽时装构成的光环的歌星们,一时间成了少男少女最遥远而又最亲近的朋友,这些朋友不像身边的朋友那样飘忽不定、不易把握,只要你一心一意地 “爱”他或她,就能在他或她的歌声中、影屏形象中获得感情交流与心灵的沟通.可以说,少男少女追星心态之一就是追求友情,追求心灵.
向往成功
成功,是少男少女两个强烈愿望,明星们的光环令他们看到成功的荣耀与辉煌.
每个人都渴望拥有成功的人生.事业的成功是人生成功的主要内蕴.从一踏进校门,抑或从刚刚懂事,孩子们就被长辈们谆谆教导,长大要有出息,要成就一番事业.那么歌星、影星们的知名度,伴随知名度而来的荣耀与财富,令少男少女逼真地看到了自幼便朦朦胧胧的成功,他们渴望成为这样的辉煌成功者.于是,他们热情地追随眼前的成功者.有位中学生这样对我说:“要想成功必须凭借自己良好的素质进行顽强的拼搏.靠投机取巧,靠侥幸,即使成功,也会最终走向失败.明星之所以能够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占尽风光,必定不是平庸之辈.没有一身本事,绝对放射不出明星之光.”很多的少男少女,就是抱着这种寻求成功者之所以成功的奥秘的心态,而成为狂热的追星族的一员.
发现理想的未来自我
人有两个自我:真实的我与理想的我.人的一生可以说是真实的我不断地设计理想的我,并为将理想的我变为真实的我而不断奋斗的过程.少年时代正是开始勾画理想自我形象的时代,在反复地创作,反复地勾画自我理想形象的季节里,他们蓦然发现:那位歌星,那位影星,那位体坛明星抑或文坛新秀似曾相识,亲切而又温暖——噢,原来“他”或“她”就是我心目中反反复复勾画的理想的我.
追求时髦
现代的生活潮流、多彩的社会风景,促使少男少女总想成为多彩社会中独特的一族,现代潮流中腾跃的浪花.
这是众多追星少男少女的心态.很多人并没有自己独特的喜好,他们的明星剪贴簿绝对跟着潮流走.社会上流行什么,他们就追什么.哪位歌星走红,他们就追哪一位.今天梳着披肩发,一副林青霞的清纯浪漫;明天描了黑眼圈,显示出戚美珍的忧郁伤感.今天开口“好开心好开心”,完全琼瑶式的甜软蜜语;明天又荷西长荷西短,沙漠里来沙漠里去,俨然一付三毛研究者的深刻与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