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上的足迹》和说明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2 14:47:02
《月亮上的足迹》和说明文
1.属于什么说明文
2.说明对象是:
3.说明对象的特征:
4.结构
5.顺序
6.(1)说明方法有
(2)举例说其作用
7.(1)说明语言有
(2)举例分析其作用
8.(1)表达方式有
(2)举例说其作用
会多少,说多少
1.属于什么说明文
2.说明对象是:
3.说明对象的特征:
4.结构
5.顺序
6.(1)说明方法有
(2)举例说其作用
7.(1)说明语言有
(2)举例分析其作用
8.(1)表达方式有
(2)举例说其作用
会多少,说多少
一、说明文的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事物说明文);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事理说明文)的一种文体.
二、说明文的常识:
1、说明对象:介绍事物、阐明事理
2、说明特征: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本质东西
3、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引用、下定义、作诠释、画图
表、摹状貌等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5、说明语言:准确、简明(科学小品文:生动、形象)、周密
三、说明文的分类:
从对象上: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从语言上:生动性说明文、平实性说明文
四、常见9种说明方法:
1、举例子
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只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作用:把比较复杂的事物说得具体明白.如《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中为了说明“纬度位置对物候的影响”,作者便例举了南京和北京的桃花、刺槐花开花的时间加以说明.
2、分类别
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
作用:有条理地说清楚事物或事理.
3、列数字:
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作用:把事物说得精确直观.如《故宫博物院》一文中介绍太和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就是典型的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4、作比较
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感性知识出发,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
作用:把抽象或陌生的事物或事理变得具体易理解.如《苏州园林》一文中作者就将苏州园林的特点和北京的园林作比较,说明了它极少使用彩绘的特征.
5、下定义
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常常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事物下定义.这是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揭示事物或事理的本质的一种方法.
作用:准确简练概括地说明事物.如《奇妙的克隆》一文中对克隆进行了科学的解释,即下定义为“不仅仅指无性繁殖,凡是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个群体,都叫克隆”.
6、打比方
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
作用: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突出事物的性状特征.如《中国石拱桥》中“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让读者更形象、更清晰地了解了石拱桥的特点.
7、画图表
有些事物的关系抽象而复杂,仅用文字说明还不能使读者明白,这就需要附上示意图,或按比例精确绘制图,如产品设计图、军事行动路线图等.有时,被说明的事物项目较多,也可制定统计表,将有关数字分别填入表中,使人看了一目了然.
作用:把事物说得精确直观.
8、作诠释
这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释的对象与做出的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等.如“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这个定义,可以颠倒,即说“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词”也行;而“铀,是银白色的金属”则是作诠释,不能颠倒,说成“银白色的金属是铀”.《大自然的语言》中的“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一句,就是作诠释.
9、摹状貌
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
作用: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写道:“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这样显得十分生动、活泼.
五、说明的顺序:
1、时间顺序:
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
2、空间顺序:
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
3、逻辑顺序;
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成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递进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由性能到功用、由一般到特殊、由整体到局部等等.层层深入,逻辑条理十分清楚.
六、说明文的语言: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1、准确:用最恰当的词把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性的东西表达出来.
2、简明:简练明晰,用精练的语言把意思表达的清清楚楚.
3、周密:说明的语言要做到严密,没有疏漏,无懈可击.
七、说明文的结构:
1.总分式(事物性说明文大多使用这种结构):
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2.递进式(事理性说明文大多使用这种结构):
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包括:从现象到本质、从性状到用途、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主要到次要、从具体到概括等等.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事物说明文);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事理说明文)的一种文体.
二、说明文的常识:
1、说明对象:介绍事物、阐明事理
2、说明特征: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本质东西
3、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引用、下定义、作诠释、画图
表、摹状貌等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5、说明语言:准确、简明(科学小品文:生动、形象)、周密
三、说明文的分类:
从对象上: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从语言上:生动性说明文、平实性说明文
四、常见9种说明方法:
1、举例子
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只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作用:把比较复杂的事物说得具体明白.如《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中为了说明“纬度位置对物候的影响”,作者便例举了南京和北京的桃花、刺槐花开花的时间加以说明.
2、分类别
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
作用:有条理地说清楚事物或事理.
3、列数字:
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作用:把事物说得精确直观.如《故宫博物院》一文中介绍太和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就是典型的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4、作比较
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感性知识出发,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
作用:把抽象或陌生的事物或事理变得具体易理解.如《苏州园林》一文中作者就将苏州园林的特点和北京的园林作比较,说明了它极少使用彩绘的特征.
5、下定义
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常常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事物下定义.这是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揭示事物或事理的本质的一种方法.
作用:准确简练概括地说明事物.如《奇妙的克隆》一文中对克隆进行了科学的解释,即下定义为“不仅仅指无性繁殖,凡是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个群体,都叫克隆”.
6、打比方
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
作用: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突出事物的性状特征.如《中国石拱桥》中“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让读者更形象、更清晰地了解了石拱桥的特点.
7、画图表
有些事物的关系抽象而复杂,仅用文字说明还不能使读者明白,这就需要附上示意图,或按比例精确绘制图,如产品设计图、军事行动路线图等.有时,被说明的事物项目较多,也可制定统计表,将有关数字分别填入表中,使人看了一目了然.
作用:把事物说得精确直观.
8、作诠释
这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释的对象与做出的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等.如“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这个定义,可以颠倒,即说“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词”也行;而“铀,是银白色的金属”则是作诠释,不能颠倒,说成“银白色的金属是铀”.《大自然的语言》中的“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一句,就是作诠释.
9、摹状貌
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
作用: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写道:“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这样显得十分生动、活泼.
五、说明的顺序:
1、时间顺序:
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
2、空间顺序:
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
3、逻辑顺序;
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成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递进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由性能到功用、由一般到特殊、由整体到局部等等.层层深入,逻辑条理十分清楚.
六、说明文的语言: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1、准确:用最恰当的词把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性的东西表达出来.
2、简明:简练明晰,用精练的语言把意思表达的清清楚楚.
3、周密:说明的语言要做到严密,没有疏漏,无懈可击.
七、说明文的结构:
1.总分式(事物性说明文大多使用这种结构):
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2.递进式(事理性说明文大多使用这种结构):
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包括:从现象到本质、从性状到用途、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主要到次要、从具体到概括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