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建造与毁灭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4 12:58:05
圆明园的建造与毁灭
圆 明 园 史 介 绍
历史上的圆明园是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万春园)组成.三园紧相毗连,通称圆明园,共占地5,200余亩(约350公顷),比颐和园的整个范围还要大出近千亩.它是清代封建帝王在150余年间,所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都曾长年居住在圆明园优游享乐,并于此举行朝会,外理政事,它与紫禁城(故宫)同为当时的全国政治中心,被清帝特称为"御园".园于1860年(咸丰十年)被英法联军劫掠焚毁.
盛期圆明园
北京西北郊一带具有山、泉、湖、沼之胜,历来是封建帝王及亲贵显宦缔构行宫苑园之所.至清代康熙、乾隆时期,社会经济有显著发展、国库充盈,清帝为了追求"宁神受福"的园居生活,从而在这一带兴起了空前规模的园林建设局面.
圆明园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的花园.在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07年时已初具规模.同年十一月,康熙皇帝曾亲临圆明园游赏.雍正皇帝于1723年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正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值房,御以"避喧听政".乾隆皇帝在位60年,对圆明园岁岁营构、日日修华、浚水移石、费银千万.他除了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并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绮春园.至乾隆三十五年即1770年,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
圆明园:主要兴建于康熙末年和雍正朝,至雍正末年,园林风景群已遍及全园三千亩范围.乾隆年间,在园内相继又有多处增建和改建.该园的主要园林风景群,有著名的"圆明园四十景"(即正大光明、勤政亲贤、九洲清晏、缕月开云、天然图画、碧桐书院、慈云普护、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茹古涵今、长春仙馆、万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长、月地云居、鸿慈永祜、汇芳书院、日天琳字、澹泊宁静、映水兰香、水木明瑟、濂溪乐处、多稼如云、鱼跃鸢飞、北远山村、西峰秀色、四宜书屋、方壶胜境、澡身浴德、平湖秋月、蓬岛瑶台、接秀山房、别有洞天、夹境鸣琴、涵虚朗鉴、廓然大公、坐石临流、曲院风荷、洞天深处),以及紫碧山房、藻园、若帆之阁、文源阁等处.当时悬挂匾额的主要园林建筑约达600座,实为右今中外皇家园林之冠.
长春园:始建于乾隆十年(1745年)前后,于1751年正式设置管园总领时,园中路和西路各主要景群已基本建成,诸如澹怀堂、含经堂、玉玲珑馆、思永斋、海岳开襟、得全阁、流香渚、法慧寺、宝相寺、爱山楼、转湘帆、丛芳榭等.其后又相继建成茜园和小有天园.而该园东部诸景(映清斋、如园、鉴园、狮子林),是乾隆三十一年至三十七年大规模增建的,包括西洋楼景区,长春园共占地一干亩.悬挂匾额的园林建筑约为200座.
绮春园:早先原是恰亲王允祥的赐邸,约于康熙末年始建,后曾改赐大学士傅恒,至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正式归入御园,定名绮春园.那时的范围尚不包括其西北部.嘉庆四年和十六年,该园的西部又先后并进来两处赐园,一是成亲王永瑆的西爽村,一是庄敬和硕公主的含晖园,经大规模修缮和改建、增建之后,该园始具千亩规模,成为清帝园居的主要园林之一.至此,圆明三园处于全盛时期.嘉庆先有"绮春园三十景"诗,后又陆续新成20多景,当时比较著名的园林景群有敷春堂、清夏斋、涵秋馆、生冬室、四宜书屋、春泽斋、凤麟洲、蔚藻堂、中和堂、 碧享、竹林院、喜雨山房、烟雨楼、含晖楼、澄心堂、畅和堂、湛清轩、招凉榭、凌虚亭等近30处.悬挂匾额的园林建筑有百余座.绮春园宫门,建成于嘉庆十四年(1809年),因它比圆明园大宫门和长春园二宫门晚建半个多世纪,亦称"新宫门",一直沿用至今.自道光初年起,该园东路的敷春堂一带经改建后,作为奉养皇太后的地方;但园西路诸景,仍一直是道光、咸丰皇帝的园居范围.该园1860年被毁后,在同治年间试图重修时,改称万春园.
圆明园是人工创造的一处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大型园林.平地叠山理水,精制园林建筑,广植树木花卉.以断续的山丘、曲折的水面及亭台、曲廊、洲岛、桥堤等,将广阔的空间分割成大小百余处山水环抱、意趣各不相同的风景群.园内水面约占三园总面积的十分之四,在平地上人工开凿大中小水面,由回环萦流的河道串联为一个完整的河湖水系.园内又缀叠有大大小小的土山250座,与水系相结合,水随山转,山因水活,构成了山复水转、层层叠叠的园林空间.使整个园林宛如江南水乡般的烟水迷离,真可谓:虽由人做,宛自天开.
圆明园的园林造景多以水为主题,因水成趣,其中不少是直接吸取江南著名水景的意趣.圆明园后湖景区,环绕后湖构筑九个小岛,是全国疆域《禹贡》"九洲"之象征.各个岛上建置的小园或风景群,既各有特色,又彼此相借成景.北岸的上下天光,颇有登岳阳楼一览洞庭湖之胜概,"垂虹驾湖、婉蜒百尺、修栏夹翼、中为广亭.波纹倒影,滉漾楣槛间,凌空俯瞰,一碧万顷".西岸的坦坦荡荡,酷似杭州玉泉观鱼,俗称金鱼池,"凿池为鱼乐国,池周舍下,锦鳞数千头."圆明园西部的万方安和,房屋建于湖中,形作卍字,冬暖夏凉,遥望彼岸奇花缬若绮绣.雍正皇帝喜欢在此居住.圆明园北部的水木明瑟,用泰西(西泽)水法引水入室,转动风扇,"林瑟瑟,水冷冷,溪风群籁动,山鸟一声鸣."乾隆皇帝喜欢在此消暑.长春园西湖中的海岳开襟,在白玉石圆形巨台上建有三层殿宇,远远望去好似海市蜃楼一般.
福海之中的蓬岛瑶台,取材于神话中的蓬莱仙岛,原名蓬莱洲.相传,秦始皇曾派遣一个名叫徐福的人,率领干余名童男童女,出海东渡,去替他寻仙境、求仙药,以企长生不老.这当然只能是"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而雍正皇帝则让工匠在圆明园的东湖之中用磷峋巨石堆砌成大小三岛,象征传说中的篷莱、瀛洲、方丈"三仙山",岛上建有殿阁享台,"望之若金堂五所.玉楼十二",并按"徐福海中求"的寓意,把东湖命名为"福海".在福海四岸另外还建有十多处园林佳景.福海,东西、南北各宽五、六百米,加上四周小水域,共约35公顷,相当于北海公园的水面.这里水面开阔,景色秀丽,每于端午佳节,在此举行大型龙舟竞渡活动.七月十五日夜,清帝于此观赏河灯.冬日结冰后,皇帝乘坐冰床在福海赏游.福海实际上是圆明园的水上娱乐中心.
圆明园还有个显著特点,就是大量仿建了全国各地特别是江南的许多名园胜景.乾隆皇帝弘历曾经六次南巡江浙,多次西巡五台,东巡岱岳,巡游热河、盛京(即沈阳)和盘山等地.每至一地,凡他所中意的名山胜水、名园胜景,就让随行画师摹绘成图,回京后在园内仿建.据不完全统计,圆明园的园林风景,有直接摹本的不下四五十处.杭州西湖十景,连名称也一字不改地在园内全部仿建.正所谓: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
乾隆皇帝南巡之后,在圆明园先后仿建有四处江南名园.其中之一即福海西北的安澜园.乾隆二十七年南巡时,曾以海宁的陈氏隅园作为行馆,并赐名"安澜园".弘历很喜欢该园结构佳妙,回京后就在圆明园四宜书屋左右,仿其位置进行改建和增建.园成之后,也题名叫"安澜园",当时仿建的另外三处名园,都在长春园内.一处是乾隆二十三年,在思永斋东院,仿照杭州西湖汪氏园而建的小有天园;一处是乾隆三十二年,仿照江宁(即南京)瞻园而建的如园;一处是乾隆三十七年,仿照苏州著名园林而建的狮子林.如园和狮子林,都分别有16个以上风景点.圆明园的西峰秀色,是雍正、乾隆二帝每于七月初七,设七夕巧筵的地方.这里可远借西山景色,河西岸有一组叠山,松峦峻峙,山涧之中瀑布飞流急下.在此近观仰视有如庐山的峻峙气势,取名叫"小匡庐".坐石临流,仿自绍兴会稽山阴的兰亭.建于雍正朝,俗称流杯亭.东晋王羲之等文人雅士,曾于永和九年三月三(即上巳日),会于会稽兰亭,曲水流觞,赋诗修楔(祭祀活动),被传为佳话.圆明园的这座兰亭,在仄涧中,奇石峭列,激波分注,建有三开间的重檐敞亭.乾隆四十四年,收集到历代书法名家"兰亭序"帖6件,再加上大学士于敏中和弘历自己的手迹,合为"兰亭八柱册".乾隆皇帝让把此亭改建为八方,并换成石柱,每柱刻一帖,这就是著名的圆明园兰亭八柱.廓然大公,后来也总称双鹤斋,仿无锡惠山的寄畅园而建.这一景的北半部,是乾隆中叶,仿照盘山静寄山庄的云林石室的山石,叠石而成的.嘉庆诗赞"双鹤斋":结构年深仿惠山,名园寄畅境幽闲.曲蹊峭茜松尤茂,小洞崎岖石不顽.人们知道颐和园的谐趣园,是仿惠山寄畅园建的,其实,当时在圆明园也仿建有寄畅园.只是两次仿建意境各有千秋.武陵春色,摹写的是陶渊明《桃花源记》的艺术意境.建自康熙末年,雍正朝时叫桃花坞,曾是弘历读书的地方,书室叫"乐善堂".此景,号称有山桃万株.苏州阊门内旧有一处桃花坞,相传是唐伯虎的故居.圆明园的桃花坞,虽然袭用其名,但桃花之盛远不是吴下所能相比.
圆明三园共有一百余处园中园和风景建筑群,即通常所说的一百景.集殿堂、楼阁、亭台、轩榭、馆斋、廊庑等各种园林建筑,共约16万平方米.比故宫的全部建筑面积还多一万平方米.园内的建筑物,既吸取了历代宫殿式建筑的优点,又在平面配置、外观造形、群体组合诸多方面突破了官式规范的束缚,广征博采,形式多样.创造出许多在我国南方和北方都极为罕见的建筑形式,如 字轩、眉月轩、田字殿、还有扇面形、弓面形、圆镜形、工字形、山字形、十字形、方胜形、书卷形等等.加之在园林布局上,因景随势,千姿百态;园中各景又环环相套,层层进深,形成了丰富多采、自然和谐的整体美.法国传教士王致诚,曾有一段形象的描述,他说:圆明园的建筑,形式变化较多,而且参差不齐,不落窠臼.它的每一座小的宫殿,都仿佛是按照奇特的模型制成的,像是随意安排的,没有一座与其他一座雷同.一切都如此饶有兴趣,人们不能在一览之下,就领略这幅景色,必须一点一点地仔细研究它.
历史上的圆明园是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万春园)组成.三园紧相毗连,通称圆明园,共占地5,200余亩(约350公顷),比颐和园的整个范围还要大出近千亩.它是清代封建帝王在150余年间,所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都曾长年居住在圆明园优游享乐,并于此举行朝会,外理政事,它与紫禁城(故宫)同为当时的全国政治中心,被清帝特称为"御园".园于1860年(咸丰十年)被英法联军劫掠焚毁.
盛期圆明园
北京西北郊一带具有山、泉、湖、沼之胜,历来是封建帝王及亲贵显宦缔构行宫苑园之所.至清代康熙、乾隆时期,社会经济有显著发展、国库充盈,清帝为了追求"宁神受福"的园居生活,从而在这一带兴起了空前规模的园林建设局面.
圆明园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的花园.在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07年时已初具规模.同年十一月,康熙皇帝曾亲临圆明园游赏.雍正皇帝于1723年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正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值房,御以"避喧听政".乾隆皇帝在位60年,对圆明园岁岁营构、日日修华、浚水移石、费银千万.他除了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并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绮春园.至乾隆三十五年即1770年,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
圆明园:主要兴建于康熙末年和雍正朝,至雍正末年,园林风景群已遍及全园三千亩范围.乾隆年间,在园内相继又有多处增建和改建.该园的主要园林风景群,有著名的"圆明园四十景"(即正大光明、勤政亲贤、九洲清晏、缕月开云、天然图画、碧桐书院、慈云普护、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茹古涵今、长春仙馆、万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长、月地云居、鸿慈永祜、汇芳书院、日天琳字、澹泊宁静、映水兰香、水木明瑟、濂溪乐处、多稼如云、鱼跃鸢飞、北远山村、西峰秀色、四宜书屋、方壶胜境、澡身浴德、平湖秋月、蓬岛瑶台、接秀山房、别有洞天、夹境鸣琴、涵虚朗鉴、廓然大公、坐石临流、曲院风荷、洞天深处),以及紫碧山房、藻园、若帆之阁、文源阁等处.当时悬挂匾额的主要园林建筑约达600座,实为右今中外皇家园林之冠.
长春园:始建于乾隆十年(1745年)前后,于1751年正式设置管园总领时,园中路和西路各主要景群已基本建成,诸如澹怀堂、含经堂、玉玲珑馆、思永斋、海岳开襟、得全阁、流香渚、法慧寺、宝相寺、爱山楼、转湘帆、丛芳榭等.其后又相继建成茜园和小有天园.而该园东部诸景(映清斋、如园、鉴园、狮子林),是乾隆三十一年至三十七年大规模增建的,包括西洋楼景区,长春园共占地一干亩.悬挂匾额的园林建筑约为200座.
绮春园:早先原是恰亲王允祥的赐邸,约于康熙末年始建,后曾改赐大学士傅恒,至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正式归入御园,定名绮春园.那时的范围尚不包括其西北部.嘉庆四年和十六年,该园的西部又先后并进来两处赐园,一是成亲王永瑆的西爽村,一是庄敬和硕公主的含晖园,经大规模修缮和改建、增建之后,该园始具千亩规模,成为清帝园居的主要园林之一.至此,圆明三园处于全盛时期.嘉庆先有"绮春园三十景"诗,后又陆续新成20多景,当时比较著名的园林景群有敷春堂、清夏斋、涵秋馆、生冬室、四宜书屋、春泽斋、凤麟洲、蔚藻堂、中和堂、 碧享、竹林院、喜雨山房、烟雨楼、含晖楼、澄心堂、畅和堂、湛清轩、招凉榭、凌虚亭等近30处.悬挂匾额的园林建筑有百余座.绮春园宫门,建成于嘉庆十四年(1809年),因它比圆明园大宫门和长春园二宫门晚建半个多世纪,亦称"新宫门",一直沿用至今.自道光初年起,该园东路的敷春堂一带经改建后,作为奉养皇太后的地方;但园西路诸景,仍一直是道光、咸丰皇帝的园居范围.该园1860年被毁后,在同治年间试图重修时,改称万春园.
圆明园是人工创造的一处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大型园林.平地叠山理水,精制园林建筑,广植树木花卉.以断续的山丘、曲折的水面及亭台、曲廊、洲岛、桥堤等,将广阔的空间分割成大小百余处山水环抱、意趣各不相同的风景群.园内水面约占三园总面积的十分之四,在平地上人工开凿大中小水面,由回环萦流的河道串联为一个完整的河湖水系.园内又缀叠有大大小小的土山250座,与水系相结合,水随山转,山因水活,构成了山复水转、层层叠叠的园林空间.使整个园林宛如江南水乡般的烟水迷离,真可谓:虽由人做,宛自天开.
圆明园的园林造景多以水为主题,因水成趣,其中不少是直接吸取江南著名水景的意趣.圆明园后湖景区,环绕后湖构筑九个小岛,是全国疆域《禹贡》"九洲"之象征.各个岛上建置的小园或风景群,既各有特色,又彼此相借成景.北岸的上下天光,颇有登岳阳楼一览洞庭湖之胜概,"垂虹驾湖、婉蜒百尺、修栏夹翼、中为广亭.波纹倒影,滉漾楣槛间,凌空俯瞰,一碧万顷".西岸的坦坦荡荡,酷似杭州玉泉观鱼,俗称金鱼池,"凿池为鱼乐国,池周舍下,锦鳞数千头."圆明园西部的万方安和,房屋建于湖中,形作卍字,冬暖夏凉,遥望彼岸奇花缬若绮绣.雍正皇帝喜欢在此居住.圆明园北部的水木明瑟,用泰西(西泽)水法引水入室,转动风扇,"林瑟瑟,水冷冷,溪风群籁动,山鸟一声鸣."乾隆皇帝喜欢在此消暑.长春园西湖中的海岳开襟,在白玉石圆形巨台上建有三层殿宇,远远望去好似海市蜃楼一般.
福海之中的蓬岛瑶台,取材于神话中的蓬莱仙岛,原名蓬莱洲.相传,秦始皇曾派遣一个名叫徐福的人,率领干余名童男童女,出海东渡,去替他寻仙境、求仙药,以企长生不老.这当然只能是"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而雍正皇帝则让工匠在圆明园的东湖之中用磷峋巨石堆砌成大小三岛,象征传说中的篷莱、瀛洲、方丈"三仙山",岛上建有殿阁享台,"望之若金堂五所.玉楼十二",并按"徐福海中求"的寓意,把东湖命名为"福海".在福海四岸另外还建有十多处园林佳景.福海,东西、南北各宽五、六百米,加上四周小水域,共约35公顷,相当于北海公园的水面.这里水面开阔,景色秀丽,每于端午佳节,在此举行大型龙舟竞渡活动.七月十五日夜,清帝于此观赏河灯.冬日结冰后,皇帝乘坐冰床在福海赏游.福海实际上是圆明园的水上娱乐中心.
圆明园还有个显著特点,就是大量仿建了全国各地特别是江南的许多名园胜景.乾隆皇帝弘历曾经六次南巡江浙,多次西巡五台,东巡岱岳,巡游热河、盛京(即沈阳)和盘山等地.每至一地,凡他所中意的名山胜水、名园胜景,就让随行画师摹绘成图,回京后在园内仿建.据不完全统计,圆明园的园林风景,有直接摹本的不下四五十处.杭州西湖十景,连名称也一字不改地在园内全部仿建.正所谓: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
乾隆皇帝南巡之后,在圆明园先后仿建有四处江南名园.其中之一即福海西北的安澜园.乾隆二十七年南巡时,曾以海宁的陈氏隅园作为行馆,并赐名"安澜园".弘历很喜欢该园结构佳妙,回京后就在圆明园四宜书屋左右,仿其位置进行改建和增建.园成之后,也题名叫"安澜园",当时仿建的另外三处名园,都在长春园内.一处是乾隆二十三年,在思永斋东院,仿照杭州西湖汪氏园而建的小有天园;一处是乾隆三十二年,仿照江宁(即南京)瞻园而建的如园;一处是乾隆三十七年,仿照苏州著名园林而建的狮子林.如园和狮子林,都分别有16个以上风景点.圆明园的西峰秀色,是雍正、乾隆二帝每于七月初七,设七夕巧筵的地方.这里可远借西山景色,河西岸有一组叠山,松峦峻峙,山涧之中瀑布飞流急下.在此近观仰视有如庐山的峻峙气势,取名叫"小匡庐".坐石临流,仿自绍兴会稽山阴的兰亭.建于雍正朝,俗称流杯亭.东晋王羲之等文人雅士,曾于永和九年三月三(即上巳日),会于会稽兰亭,曲水流觞,赋诗修楔(祭祀活动),被传为佳话.圆明园的这座兰亭,在仄涧中,奇石峭列,激波分注,建有三开间的重檐敞亭.乾隆四十四年,收集到历代书法名家"兰亭序"帖6件,再加上大学士于敏中和弘历自己的手迹,合为"兰亭八柱册".乾隆皇帝让把此亭改建为八方,并换成石柱,每柱刻一帖,这就是著名的圆明园兰亭八柱.廓然大公,后来也总称双鹤斋,仿无锡惠山的寄畅园而建.这一景的北半部,是乾隆中叶,仿照盘山静寄山庄的云林石室的山石,叠石而成的.嘉庆诗赞"双鹤斋":结构年深仿惠山,名园寄畅境幽闲.曲蹊峭茜松尤茂,小洞崎岖石不顽.人们知道颐和园的谐趣园,是仿惠山寄畅园建的,其实,当时在圆明园也仿建有寄畅园.只是两次仿建意境各有千秋.武陵春色,摹写的是陶渊明《桃花源记》的艺术意境.建自康熙末年,雍正朝时叫桃花坞,曾是弘历读书的地方,书室叫"乐善堂".此景,号称有山桃万株.苏州阊门内旧有一处桃花坞,相传是唐伯虎的故居.圆明园的桃花坞,虽然袭用其名,但桃花之盛远不是吴下所能相比.
圆明三园共有一百余处园中园和风景建筑群,即通常所说的一百景.集殿堂、楼阁、亭台、轩榭、馆斋、廊庑等各种园林建筑,共约16万平方米.比故宫的全部建筑面积还多一万平方米.园内的建筑物,既吸取了历代宫殿式建筑的优点,又在平面配置、外观造形、群体组合诸多方面突破了官式规范的束缚,广征博采,形式多样.创造出许多在我国南方和北方都极为罕见的建筑形式,如 字轩、眉月轩、田字殿、还有扇面形、弓面形、圆镜形、工字形、山字形、十字形、方胜形、书卷形等等.加之在园林布局上,因景随势,千姿百态;园中各景又环环相套,层层进深,形成了丰富多采、自然和谐的整体美.法国传教士王致诚,曾有一段形象的描述,他说:圆明园的建筑,形式变化较多,而且参差不齐,不落窠臼.它的每一座小的宫殿,都仿佛是按照奇特的模型制成的,像是随意安排的,没有一座与其他一座雷同.一切都如此饶有兴趣,人们不能在一览之下,就领略这幅景色,必须一点一点地仔细研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