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要背的大致文章和古诗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9 01:02:32
高三要背的大致文章和古诗
帮忙列下要背的大致文章和古诗~拜托了~
帮忙列下要背的大致文章和古诗~拜托了~
“古诗”的原意是古代学者所作的诗.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其中大多是抒情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被统称为“古诗”.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说诗□语》)晋、宋时,这批“古诗”被奉为五言诗的一种典范.西晋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东晋陶渊明、宋代鲍照等,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到了梁代,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更从理论上总结评论了“古诗”的艺术特点和价值,探索了它们的作者、时代及源流,并大体确定它们是汉代作品.同时,萧统《文选》,以及陈代徐陵《玉台新咏》又从诗歌分类上确定了“古诗”的范围:凡无明确题目的作品,有作者的称“杂诗”,无名氏者为“古诗”.因此,梁、陈以后,“古诗”已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且发展为泛指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而《古诗十九首》便在文学史上占有“古诗”代表作的地位,这一标题也就成为一个专题名称.
[编辑本段]古诗体,又称古风.
俗话说:唐诗、宋词、元曲,可见唐诗多么重要!
唐代以前的古诗体是一种不讲究格律,也没有字数句数限制的诗体.唐以后,由于近体诗的产生,诗人为了将古体诗与新兴的格律诗相区别,便有意模仿汉魏六朝古诗的写法,在某些方面加以限定,从而形成了唐代古体诗的固定模式.其结果就是把唐以前完全自由的诗体,变成一种处于格律诗与自由诗之间的半自由诗.
古体诗的字数和诗行:
古体诗没有固定的诗行,也不会有固定的体式.所有古体诗都是按照诗句的字数分类.四字一句的称四言古诗,简称四古;五字一句的称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字一句的称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四言诗,远在《诗经》时代就已被人们采用了.但至唐代却逐渐衰微,写它的人很少了.所以古体诗仍以五言、七言为代表.
五言古诗,是古体诗的正统,写的人很多.
七言古诗,不是古体诗的主流,这是它起源较晚的缘故.所以,七言股风颇受七言近体诗的影响.
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都是字数整齐的古体诗.另有一类杂言古诗,诗行里的字数长短相杂,参差不齐.
[编辑本段]千古名诗欣赏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yàn)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diàn),月照花林皆似霰(xiàn).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一作“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zhēn )上拂(一作“指”)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为了押韵,所以读xiá).
斜(这里是句首,不要押韵,所以读xié)月沉沉藏海雾,碣(读作jié)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一作“花”)摇情满江树
《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莲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行路难》——李白
金樽青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你同销万古愁.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诗经》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编辑本段]古诗歌的常识
1.韵脚:韵文句末压韵的字,如李白《静夜思》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光霜乡是韵脚.
2.押韵:诗歌辞赋押韵使音调和谐优美,如李白《静夜思》押ang韵.
3.律诗的结构:共八句,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
4.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从句式上看,古诗一般四字为二、二;五字为二、二、一;七字为二、二、二、一、
从意义上看,有时因表意需要也有特殊情况如:势拔|五岳|掩|赤城,这样就成了
二、二、一、二式.
5.因为古诗原没有标点(标点是后人添加上的),所以一行为一句.
[编辑本段]中学课本两处诗体说法
古诗体式简谈兼对中学课本两处诗体说法的商榷
我国古代诗歌体式繁多,在古诗的分类和叫法上也众说纷纭.尤其是对于乐府、古风、歌行体三类诗,更易混淆.因为,从形式上看,乐府体与古风都是五言体,七言古诗与歌行体都是七言体,很难区分.但是,从古代以来,人们比较一致地承认它们在表达内容、手法、风格特色的区别,对它们有约定俗成的称呼.
人教版八年级(下)在《诗五首》的“研讨与练习”第二题中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歌行体’诗,形式自由,语言流利,格调奔放.请从句式、叙事、抒情等方面说说这两首诗的异同.”
又九年级(上)知识短文《怎样读书》中说:“杜甫的《石壕吏》格律教宽,叫古风……”
这里的叫法,不符合习惯.人们习惯上把杜甫的《茅屋》一诗叫做“七言古体诗”,而把岑参的《白雪歌》叫做“七言歌行体”,编者也明显看到了两诗的“异”,所以出了这样的问题.而杜甫的《三吏》《三别》虽然在形式上与“古风”同为五言,但习惯上人们把《石壕吏》叫做“新乐府”,而不叫“古风”.为了说清这个问题,需要对我国古代诗歌体式作一简要回顾.
我国最早的诗体是四言的“诗经体”,接着出现了以屈原《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体”(也叫“骚体诗”),后者用连词“之”和语气助词“兮”将句式变长,如“帝高阳之苗裔兮”(《离骚》)、“操吴戈兮披犀甲”(《国殇》),这为后来的五、七言诗提供了先例.因此,《诗经》与《楚辞》成为我国诗歌之源.
至汉代,出现了专门负责搜集各种诗歌、民歌的机构“乐府”,它所搜集的最有影响的是民间诗歌,这就是我们今天还能看到的“汉乐府民歌”.它最大的特点是现实性强,通俗明快,形式上以五言为主.如教材八年级(上)中的《长歌行》及高中课本中的《饮马长城窟行》《十五从军征》等,即是“正宗”的“汉乐府”.汉乐府民歌的内容体式影响了当时及后世的文人诗歌创作,至东汉末年,代表文人五言诗成熟的《古诗十九首》出现,其中吸收了乐府民歌的许多特点,这对古诗体式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尤其是在魏晋南北朝及唐代,汉乐府的发展衍变形成两种主要的形式.
一种是文人以模拟为创作的“古题乐府”(也叫“旧题乐府”),它借用“汉乐府”的题目,写新的内容,犹如“旧瓶装新酒”,如曹操的《步出夏门行》((七上)、杨炯的《从军行》、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九下)、李白的《蜀道难》《将进酒》(高中)等.这些诗歌的特点是虽沿用了汉乐府的题目,但写的内容是新的,不过与原题有一定的联系,如“从军行”与军队军事有关,“雁门太守行”与边塞有关.文人模拟乐府在内容上从汉乐府的叙事为主转变为以抒情为主;在形式、手法上,则借鉴其通俗明快而又加以“雅化”,增添了文人色彩,提高了艺术品位.“古题乐府”有五言与七言两种形式.七言的古题乐府,今能见到最早的是三国时曹丕的《燕歌行》,至南朝齐梁时的鲍照始大力为之,写出了《拟行路难》(18首)等.乐府诗可以歌唱,而七言乐府体主要是以吟诵为主,在内容篇幅上,一般比较长,吟诵时如行云流水,一气而下.它可以自由转换韵脚来极尽内容多变、结构转折、气势壮阔、感情跌宕多姿之妙,这种诗体适宜于承载较大思想内容、抒发激越奔放之情,既有古乐府通俗明快的特点,又以文人抒情言志为主,形式以七言句式为主,间有杂言,文采飞扬,读来抑扬顿挫,所以人们又称之为“歌行体”.
另一种则主要是借鉴了“汉乐府”叙事为主、反映现实的内容特点和浅显平易通俗的表达特点,用它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以引起人们对社会的关注.它并不再借用“汉乐府”的原有题目,而是根据反映事件的不同内容而命名,所谓“即事命篇,无复依傍”.唐朝的杜甫关心国事,用笔反映“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写了许多这样的诗,如《兵车行》(高中)专写唐王朝穷兵黩武的开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三吏》(《潼关吏》《新安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写“安史之乱”给百姓带来的巨大痛苦等.这些诗,主要是在实质上继承了“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传统,形式上与五言古体诗无异.稍后的元结、顾况等诗人也写过这样的诗.至中唐时,白居易、元稹等现实主义诗人为了挽救当时国家的衰落,用诗歌反映社会现实弊端,以引起统治者的注意,遂大力提倡杜甫、元结这些诗歌形式,并冠之于“新乐府”的称号,发起了“新乐府运动”.他们自己也写了不少的“新乐府”,形式上五言、七言都有.如白居易的《观刈麦》(九上)、《卖炭翁》《新丰折臂翁》《杜陵叟》等,都是叙事性强、平易通俗的“新乐府体”.《竹林答问》中说:“古诗、乐府之分,自汉、魏已然.乐府音节不传,唐人每借旧题自标新义.至少陵,并不袭旧题,如《三吏》《三别》等诗,乃真乐府也.”(《清诗话续编》222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概要地指出了新乐府诗的特点.
文人学习“汉乐府”的还有另一类情况,主要是将乐府诗平易通俗的特色引入抒情古体诗中,体现出与以往五言古体诗质朴古奥不同的特色,代表作是李白的《古风》(58首)组诗. “古风”从形式外表上看,与五言古体诗没有什么区别,但在抒情内容和方式上,却有区别.清代赵执信《声调谱》中在回答乐府与古体诗之间区别时说:“音情迥别,于此悟入,思过半矣.”(《清诗话》13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音情”指的就是内容感情风韵方面的区别.《瓯北诗话》中更进一步指出:“盖古乐府本多托闺情女思,青莲深于乐府,故亦多征夫怨妇惜别伤离之作,然皆含蓄有古意……蕴藉吞吐,言短意长,直接国风之遗.少陵已无此风味矣.”(《清诗话续编》1142页,1983)由此可见,虽同受“汉乐府”影响,杜甫的“新乐府”与李白的“古风”是有区别的.在唐人诗集中,直接标以“古风”题目的很少.“古风”、“五言古体”、“新乐府”在形式上自由,不讲格律,所以也没有“格律较宽”的问题.
七言歌行体发展到唐时,也出现了两种情况.因为唐时出现了“格律诗”(也叫“近体诗”,以区别以前不讲格律的“古体诗”),所以,一种是有意把格律诗的一些句法、手法引入古体诗中,一种是有意避开格律诗的句法、手法.习惯上,人们把前一类叫做“七言歌行体”,后一类叫做“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
初唐的一些诗人在继承南朝齐梁诗歌的华丽铺陈基础上,尝试将七言格律诗的句式和对仗等手法引入歌行体中,于是出现了卢照邻的《长安古意》、骆宾王的《帝京篇》、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著名诗篇,形成篇幅雄壮、气势宏肆,散句中杂以格律、对仗等句式,以反映广阔社会现实内容见长,读来抑扬顿挫,跌宕多变,为人称道,人称“初唐体”,遂使七言歌行体面貌一新.至盛唐,高适、岑参等用此体式写了大量的边塞诗,如高的《燕歌行》及岑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八下)、《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九下)等,这些诗充分发挥了“初唐体”的特色,内容丰富壮阔,感情奔放激越,形象雄壮奇丽,手法技巧多样,语言骈散结合、优美多姿,读来令人意气昂扬.至中唐白居易等人,又在这种体式中融进叙事成分,写出了名篇《长恨歌》《琵琶行》等,七言歌行体又出现了新的发展.直至清代初期,吴伟业(号梅村)用这种诗体写出了《圆圆曲》《永和宫词》《萧史青门曲》《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等名篇,以诗咏史,形式上更讲究技巧,辞藻富艳,用典精切,形成多姿多态的艺术风貌,优美动人,脍炙人口,更将七言歌行体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人称“梅村体”.到了清末民初,王国维等人还用这种体式写出了《颐和园词》等诗.
而杜甫、韩愈等诗人则在七言乐府体中有意识地避开律诗的句法句式,以体现出古奥、质朴的风格特色,多用散句,多用“三平”、“三仄”收尾(如“三重茅”、“长林梢”、“沉塘凹”、“入竹去”、“自叹息”、“冷似铁”等),多用奇崛古朴的语言,以体现折拗郁勃的特色,这在律诗中是不允许的.在内容风格上,这类诗往往以现实主义的题材、深刻沉郁的感情为主,与前一类歌行体的浓郁浪漫主义色彩不同.但讲究内容的壮阔、气势情感的奔放激越,结构的转折多变,又符合七言歌行体的总体特色.像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下),李益的《登天坛夜见海》,韩愈的《山石》《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卢仝的《月蚀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等,都具有这样的特色,习惯上被称为“七言古体”.
关于七言歌行体与七言古体诗的区别,前人论述非常多,刘熙载的《诗概》中是这样区分两类特点的:“七古可命为古、近两体.近体曰骈、曰谐、曰丽、曰绵;古体曰单、曰拗、曰瘦、曰劲.一尚风容,一尚筋骨.此齐梁、汉魏之分,即初、盛唐之所以别也.”(《清诗话续编》2436页)这里所说的“古”指的就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那样的七言古体,它继承了汉魏古诗的古朴质实的特点;“近”则是指“初唐体”发展而成的七言歌行体,它继承了齐梁尚巧求丽的特点.可以说,这是在汉魏六朝七言乐府诗的大树上结出的两个不同风味的果子.
以上大概是我国古体诗的基本概况,它与唐代出现的格律严整的近体诗(格律诗),成为我国古诗的基本形式.
《润物》一书中有许多经典诗词.
名诗人、名句
李白 (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
白居易(772~846),汉族,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谥号“文”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唐代诗人,汉族,自号少陵野老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绝句四首(其三)》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绝句二首(其一)》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享年66岁.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杜甫
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月夜》
孟浩然(689~740) , 汉族.本名浩,字浩然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王昌龄(690-756)字少伯,汉族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两乡.
王维(701-761),字摩诘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岑参(cén cān) (约715—770)唐代诗人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汉族,字牧之,号樊川居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身无彩蝶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
杨万里(公元1127-1206年),字廷秀,自号诚斋野客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辛弃疾(1140-1207)享年67岁,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
李清照 (1084~约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词人
[编辑本段]古诗体,又称古风.
俗话说:唐诗、宋词、元曲,可见唐诗多么重要!
唐代以前的古诗体是一种不讲究格律,也没有字数句数限制的诗体.唐以后,由于近体诗的产生,诗人为了将古体诗与新兴的格律诗相区别,便有意模仿汉魏六朝古诗的写法,在某些方面加以限定,从而形成了唐代古体诗的固定模式.其结果就是把唐以前完全自由的诗体,变成一种处于格律诗与自由诗之间的半自由诗.
古体诗的字数和诗行:
古体诗没有固定的诗行,也不会有固定的体式.所有古体诗都是按照诗句的字数分类.四字一句的称四言古诗,简称四古;五字一句的称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字一句的称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四言诗,远在《诗经》时代就已被人们采用了.但至唐代却逐渐衰微,写它的人很少了.所以古体诗仍以五言、七言为代表.
五言古诗,是古体诗的正统,写的人很多.
七言古诗,不是古体诗的主流,这是它起源较晚的缘故.所以,七言股风颇受七言近体诗的影响.
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都是字数整齐的古体诗.另有一类杂言古诗,诗行里的字数长短相杂,参差不齐.
[编辑本段]千古名诗欣赏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yàn)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diàn),月照花林皆似霰(xiàn).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一作“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zhēn )上拂(一作“指”)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为了押韵,所以读xiá).
斜(这里是句首,不要押韵,所以读xié)月沉沉藏海雾,碣(读作jié)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一作“花”)摇情满江树
《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莲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行路难》——李白
金樽青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你同销万古愁.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诗经》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编辑本段]古诗歌的常识
1.韵脚:韵文句末压韵的字,如李白《静夜思》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光霜乡是韵脚.
2.押韵:诗歌辞赋押韵使音调和谐优美,如李白《静夜思》押ang韵.
3.律诗的结构:共八句,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
4.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从句式上看,古诗一般四字为二、二;五字为二、二、一;七字为二、二、二、一、
从意义上看,有时因表意需要也有特殊情况如:势拔|五岳|掩|赤城,这样就成了
二、二、一、二式.
5.因为古诗原没有标点(标点是后人添加上的),所以一行为一句.
[编辑本段]中学课本两处诗体说法
古诗体式简谈兼对中学课本两处诗体说法的商榷
我国古代诗歌体式繁多,在古诗的分类和叫法上也众说纷纭.尤其是对于乐府、古风、歌行体三类诗,更易混淆.因为,从形式上看,乐府体与古风都是五言体,七言古诗与歌行体都是七言体,很难区分.但是,从古代以来,人们比较一致地承认它们在表达内容、手法、风格特色的区别,对它们有约定俗成的称呼.
人教版八年级(下)在《诗五首》的“研讨与练习”第二题中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歌行体’诗,形式自由,语言流利,格调奔放.请从句式、叙事、抒情等方面说说这两首诗的异同.”
又九年级(上)知识短文《怎样读书》中说:“杜甫的《石壕吏》格律教宽,叫古风……”
这里的叫法,不符合习惯.人们习惯上把杜甫的《茅屋》一诗叫做“七言古体诗”,而把岑参的《白雪歌》叫做“七言歌行体”,编者也明显看到了两诗的“异”,所以出了这样的问题.而杜甫的《三吏》《三别》虽然在形式上与“古风”同为五言,但习惯上人们把《石壕吏》叫做“新乐府”,而不叫“古风”.为了说清这个问题,需要对我国古代诗歌体式作一简要回顾.
我国最早的诗体是四言的“诗经体”,接着出现了以屈原《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体”(也叫“骚体诗”),后者用连词“之”和语气助词“兮”将句式变长,如“帝高阳之苗裔兮”(《离骚》)、“操吴戈兮披犀甲”(《国殇》),这为后来的五、七言诗提供了先例.因此,《诗经》与《楚辞》成为我国诗歌之源.
至汉代,出现了专门负责搜集各种诗歌、民歌的机构“乐府”,它所搜集的最有影响的是民间诗歌,这就是我们今天还能看到的“汉乐府民歌”.它最大的特点是现实性强,通俗明快,形式上以五言为主.如教材八年级(上)中的《长歌行》及高中课本中的《饮马长城窟行》《十五从军征》等,即是“正宗”的“汉乐府”.汉乐府民歌的内容体式影响了当时及后世的文人诗歌创作,至东汉末年,代表文人五言诗成熟的《古诗十九首》出现,其中吸收了乐府民歌的许多特点,这对古诗体式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尤其是在魏晋南北朝及唐代,汉乐府的发展衍变形成两种主要的形式.
一种是文人以模拟为创作的“古题乐府”(也叫“旧题乐府”),它借用“汉乐府”的题目,写新的内容,犹如“旧瓶装新酒”,如曹操的《步出夏门行》((七上)、杨炯的《从军行》、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九下)、李白的《蜀道难》《将进酒》(高中)等.这些诗歌的特点是虽沿用了汉乐府的题目,但写的内容是新的,不过与原题有一定的联系,如“从军行”与军队军事有关,“雁门太守行”与边塞有关.文人模拟乐府在内容上从汉乐府的叙事为主转变为以抒情为主;在形式、手法上,则借鉴其通俗明快而又加以“雅化”,增添了文人色彩,提高了艺术品位.“古题乐府”有五言与七言两种形式.七言的古题乐府,今能见到最早的是三国时曹丕的《燕歌行》,至南朝齐梁时的鲍照始大力为之,写出了《拟行路难》(18首)等.乐府诗可以歌唱,而七言乐府体主要是以吟诵为主,在内容篇幅上,一般比较长,吟诵时如行云流水,一气而下.它可以自由转换韵脚来极尽内容多变、结构转折、气势壮阔、感情跌宕多姿之妙,这种诗体适宜于承载较大思想内容、抒发激越奔放之情,既有古乐府通俗明快的特点,又以文人抒情言志为主,形式以七言句式为主,间有杂言,文采飞扬,读来抑扬顿挫,所以人们又称之为“歌行体”.
另一种则主要是借鉴了“汉乐府”叙事为主、反映现实的内容特点和浅显平易通俗的表达特点,用它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以引起人们对社会的关注.它并不再借用“汉乐府”的原有题目,而是根据反映事件的不同内容而命名,所谓“即事命篇,无复依傍”.唐朝的杜甫关心国事,用笔反映“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写了许多这样的诗,如《兵车行》(高中)专写唐王朝穷兵黩武的开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三吏》(《潼关吏》《新安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写“安史之乱”给百姓带来的巨大痛苦等.这些诗,主要是在实质上继承了“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传统,形式上与五言古体诗无异.稍后的元结、顾况等诗人也写过这样的诗.至中唐时,白居易、元稹等现实主义诗人为了挽救当时国家的衰落,用诗歌反映社会现实弊端,以引起统治者的注意,遂大力提倡杜甫、元结这些诗歌形式,并冠之于“新乐府”的称号,发起了“新乐府运动”.他们自己也写了不少的“新乐府”,形式上五言、七言都有.如白居易的《观刈麦》(九上)、《卖炭翁》《新丰折臂翁》《杜陵叟》等,都是叙事性强、平易通俗的“新乐府体”.《竹林答问》中说:“古诗、乐府之分,自汉、魏已然.乐府音节不传,唐人每借旧题自标新义.至少陵,并不袭旧题,如《三吏》《三别》等诗,乃真乐府也.”(《清诗话续编》222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概要地指出了新乐府诗的特点.
文人学习“汉乐府”的还有另一类情况,主要是将乐府诗平易通俗的特色引入抒情古体诗中,体现出与以往五言古体诗质朴古奥不同的特色,代表作是李白的《古风》(58首)组诗. “古风”从形式外表上看,与五言古体诗没有什么区别,但在抒情内容和方式上,却有区别.清代赵执信《声调谱》中在回答乐府与古体诗之间区别时说:“音情迥别,于此悟入,思过半矣.”(《清诗话》13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音情”指的就是内容感情风韵方面的区别.《瓯北诗话》中更进一步指出:“盖古乐府本多托闺情女思,青莲深于乐府,故亦多征夫怨妇惜别伤离之作,然皆含蓄有古意……蕴藉吞吐,言短意长,直接国风之遗.少陵已无此风味矣.”(《清诗话续编》1142页,1983)由此可见,虽同受“汉乐府”影响,杜甫的“新乐府”与李白的“古风”是有区别的.在唐人诗集中,直接标以“古风”题目的很少.“古风”、“五言古体”、“新乐府”在形式上自由,不讲格律,所以也没有“格律较宽”的问题.
七言歌行体发展到唐时,也出现了两种情况.因为唐时出现了“格律诗”(也叫“近体诗”,以区别以前不讲格律的“古体诗”),所以,一种是有意把格律诗的一些句法、手法引入古体诗中,一种是有意避开格律诗的句法、手法.习惯上,人们把前一类叫做“七言歌行体”,后一类叫做“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
初唐的一些诗人在继承南朝齐梁诗歌的华丽铺陈基础上,尝试将七言格律诗的句式和对仗等手法引入歌行体中,于是出现了卢照邻的《长安古意》、骆宾王的《帝京篇》、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著名诗篇,形成篇幅雄壮、气势宏肆,散句中杂以格律、对仗等句式,以反映广阔社会现实内容见长,读来抑扬顿挫,跌宕多变,为人称道,人称“初唐体”,遂使七言歌行体面貌一新.至盛唐,高适、岑参等用此体式写了大量的边塞诗,如高的《燕歌行》及岑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八下)、《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九下)等,这些诗充分发挥了“初唐体”的特色,内容丰富壮阔,感情奔放激越,形象雄壮奇丽,手法技巧多样,语言骈散结合、优美多姿,读来令人意气昂扬.至中唐白居易等人,又在这种体式中融进叙事成分,写出了名篇《长恨歌》《琵琶行》等,七言歌行体又出现了新的发展.直至清代初期,吴伟业(号梅村)用这种诗体写出了《圆圆曲》《永和宫词》《萧史青门曲》《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等名篇,以诗咏史,形式上更讲究技巧,辞藻富艳,用典精切,形成多姿多态的艺术风貌,优美动人,脍炙人口,更将七言歌行体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人称“梅村体”.到了清末民初,王国维等人还用这种体式写出了《颐和园词》等诗.
而杜甫、韩愈等诗人则在七言乐府体中有意识地避开律诗的句法句式,以体现出古奥、质朴的风格特色,多用散句,多用“三平”、“三仄”收尾(如“三重茅”、“长林梢”、“沉塘凹”、“入竹去”、“自叹息”、“冷似铁”等),多用奇崛古朴的语言,以体现折拗郁勃的特色,这在律诗中是不允许的.在内容风格上,这类诗往往以现实主义的题材、深刻沉郁的感情为主,与前一类歌行体的浓郁浪漫主义色彩不同.但讲究内容的壮阔、气势情感的奔放激越,结构的转折多变,又符合七言歌行体的总体特色.像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下),李益的《登天坛夜见海》,韩愈的《山石》《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卢仝的《月蚀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等,都具有这样的特色,习惯上被称为“七言古体”.
关于七言歌行体与七言古体诗的区别,前人论述非常多,刘熙载的《诗概》中是这样区分两类特点的:“七古可命为古、近两体.近体曰骈、曰谐、曰丽、曰绵;古体曰单、曰拗、曰瘦、曰劲.一尚风容,一尚筋骨.此齐梁、汉魏之分,即初、盛唐之所以别也.”(《清诗话续编》2436页)这里所说的“古”指的就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那样的七言古体,它继承了汉魏古诗的古朴质实的特点;“近”则是指“初唐体”发展而成的七言歌行体,它继承了齐梁尚巧求丽的特点.可以说,这是在汉魏六朝七言乐府诗的大树上结出的两个不同风味的果子.
以上大概是我国古体诗的基本概况,它与唐代出现的格律严整的近体诗(格律诗),成为我国古诗的基本形式.
《润物》一书中有许多经典诗词.
名诗人、名句
李白 (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
白居易(772~846),汉族,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谥号“文”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唐代诗人,汉族,自号少陵野老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绝句四首(其三)》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绝句二首(其一)》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享年66岁.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杜甫
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月夜》
孟浩然(689~740) , 汉族.本名浩,字浩然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王昌龄(690-756)字少伯,汉族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两乡.
王维(701-761),字摩诘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岑参(cén cān) (约715—770)唐代诗人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汉族,字牧之,号樊川居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身无彩蝶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
杨万里(公元1127-1206年),字廷秀,自号诚斋野客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辛弃疾(1140-1207)享年67岁,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
李清照 (1084~约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