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历史小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11/14 10:20:47
会考什么怎样写举一个例子
解题思路: 初三历史会考考点汇总 中国古代史 一、活跃的学术思想 1、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仁”的学说,创立的学派被称为儒家学派,后来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对中国文化有深远影响。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他编订《诗》、《书》、《春秋》等教材,在教学中坚持因材施教。他的言论被编成《论语》。 二、秦朝的统一 1、秦兼并六国: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发动大规模的统一战争,经过10年,强大的秦军先后灭亡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了全国。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用“皇帝”取代“王”,自称“始皇帝”;(2)、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管理行政、军事、监察;(3)、在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4)、统一货币——半两钱、度量衡、文字——小篆。 三、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1、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解题过程:
初三历史会考考点汇总
中国古代史
一、活跃的学术思想
1、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仁”的学说,创立的学派被称为儒家学派,后来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对中国文化有深远影响。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他编订《诗》、《书》、《春秋》等教材,在教学中坚持因材施教。他的言论被编成《论语》。
二、秦朝的统一
1、秦兼并六国: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发动大规模的统一战争,经过10年,强大的秦军先后灭亡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了全国。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用“皇帝”取代“王”,自称“始皇帝”;(2)、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管理行政、军事、监察;(3)、在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4)、统一货币——半两钱、度量衡、文字——小篆。
三、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1、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在思想文化领域和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2)、在长安办太学;(3)、颁布“推恩令”,彻底解决了王国问题;(4)、整理财政,国家统一铸币,盐铁官营;(5)、开发边疆。
四、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1、“丝绸之路”:以长安为起点,经过河西走廊和今新疆地区,翻越葱岭,通向西亚和欧洲,由于向外输出主要是丝绸,因此称为“丝绸之路”。
五、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1、“贞观之治”:626年,李世民登上皇帝宝座,以贞观为年号,李世民就是唐太宗。(1)、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2)、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3)、简法轻刑,修订法律;(4)、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5)、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由于唐太宗推行开明务实的政策,贞观年间,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力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六、明朝时期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1、郑和下西洋:1405年,郑和率领船队从刘家港(今江苏太仓)出发,最后到达印度古里。在今后20多年里,郑和又6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郑和下西洋扩大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使明朝和30多个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他的远航比著名的欧洲航海家哥伦布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世界杰出的航海家。
七、封建帝国的危机
1、闭关锁国:清朝初年,为打击郑成功等沿海抗清力量,清政府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到乾隆年间,面对英国等西方国家的贪欲,清政府又加强限制,只开放广州一处,实行了严厉的闭关锁国政策。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虽曾在抵御外国侵略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但这一政策的长期推行严重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中国近代社会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近代史
一、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为了打开中国大门和维护可耻的鸦片贸易,英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1840年6月,英国侵略军到达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开始。由于清王朝政治腐败,经济和军事技术落后,加上道光帝举棋不定,忽战忽和,1842年8月,英舰开抵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求和。
2、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8月签订,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有(1)割让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 100万银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在通商口岸派驻领事;(4)中国征收英商货物进出口关税应由两国协商。
《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中国逐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封建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甲午中日战争
1、《马关条约》:1895年中日签订。(1)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2)赔款2亿两白银;(3)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4)允许日本在中通商口岸开设工厂。《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更多的主权,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辛丑条约》:1901年签订。主要内容:(1)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加上利息,共9.8亿多两;(2)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3)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4)在北京东交民巷设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在区内居住。
《辛丑条约》极大地的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四、洋务运动
1、目的:为解除内忧外患,实现富国强兵,以维护清朝的统治。
2、军事工业:19世纪60年代——70年代,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曾国藩创设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
3、民用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打着“求富”的旗号,创办民用工业。李鸿章在上海开办了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张之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4、历史作用: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五、戊戌变法
1、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康有为、梁启超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这次上书虽为成功,但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打破了清政府长期以来规定的知识分子不得过问朝政的禁令,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
2、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维新派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的紧要关头,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这次变法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戊戌变法失败的血的教训,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
六、辛亥革命
1、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1)1894年,在夏威夷檀香山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决心以暴力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创办机关刊物《民报》。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把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进到新阶段。(3)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2、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起义军占领武昌,12日,武汉三镇被革命党人控制,这一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把这次革命称为“辛亥革命”。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南京为首都,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民国元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历史意义: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同时也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七、新文化运动
1、兴起: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2、影响: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他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
八、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成为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5月4日,大学学生在天安门会集,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还我山东”、“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合约签字”等口号。6月5日,上海工人首先罢工。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成为斗争的主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撤销三个亲日派卖国贼的职务。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五四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热爱祖国,勇于创新,坚持不懈,自立自强的精神。
3、中共的成立: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大会选举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九、红军长征
1、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遵义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批判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长征的胜利和长征精神:长征,锻炼和考验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保存了党和红军的骨干,留下了光荣的革命传统。长征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续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
十、抗日救亡运动
1、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反诬是中国军队干的,炮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19日占领沈阳,这就是九一八事变。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变成日本的殖民地。
十一、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1、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向北平西南卢沟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挑起了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卢沟桥的烽火,揭开了中华全民族的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序幕
2、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在持续6个星期的大屠杀中,我国同胞被杀害的达30多万人。
十二、国共合作抗日
1、台儿庄战役:1938年,李宗仁指挥。是抗日战争以来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所取得了一次重大胜利。
2、百团大战:1940年8月-12月,八路军在彭德怀在指挥下,在华北地区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以破坏敌人交通线为主要目的的战役。参战105个团20万人,称为“百团大战”。
十三、抗日战争的胜利
1、历史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各族人民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团结一致、浴血奋战、艰苦奋斗的结果。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对敌作战12.5万次,歼敌171.4万人,是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反抗外国侵略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中华民族为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军民伤亡达350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四、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
1、三大战役:
(1)辽沈战役:1948年9月-11月,歼敌47万多人,
领导人:林彪、罗荣桓
(2)淮海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歼敌55万多人,
领导人:刘伯承、邓小平、粟裕、谭震林、陈毅
(3)平津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歼敌和改编52万多人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的精锐部队,使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成为定局。
2、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百万雄狮过长江,23日进入南京,占领总统府。南京的解放,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22年反动统治覆灭。
中国现代史
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天安门广场,毛泽东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勾结封建统治者剥削压迫中国人民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使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中华民族从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时,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28年英勇斗争的结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以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156个项目为中心,以694个大中型项目为重点,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超额完成,通过一五计划,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他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它从根本上区别于中国过去反动阶级制定的宪法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制定的宪法,真正反映了人民的意志,代表了各族人民的利益,是我国热门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纲领。
3、三大改造:从1953年开始,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占了绝对优势,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伟大的历史转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1)、主要内容:①思想上:高度评价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正确的思想路线;②政治上: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政治上:全会强调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平反冤假错案。
(2)、历史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使我国进入了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
四、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典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主要内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分散经营和统一经营相结合,从根本上克服了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体制的弊端,打破了农业生产经营和生产上的“大锅饭”,极大地调动了八亿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1、经济特区的设置:1979年4月,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办特区的主张。1980年,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1988年,又建立了海南岛经济特区。
2、对外开放的扩大:20世纪80年代,我国逐步形成了由深圳等5个经济特区、大连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和长江三角洲等7个经济开放区构成的对外开放地带。20世纪90年代,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开放重庆等5个长江沿岸城市(后增加到9个),开放成都、昆明、南宁、长春、西宁等18个内陆省会城市,满洲里等13个边境城市。我国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六、“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1、“一国两制”的构想: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一国”就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香港、澳门的回归: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成立了特别行政区,董建华、何厚铧分别当选为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第一任行政长官。
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是中华民族百年历史的盛事,是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不仅洗雪了多年来的民族耻辱,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还使香港、澳门的历史发展进入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新时代,对早日解决台湾问题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七、朋友遍天下
1、万隆会议:1955年4月,亚非29个国家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团结反帝的亚非会议。中国政府派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率团参加。会议接受了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的倡议,并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世界和平的十项原则,表现了亚非人民团结反帝、反殖民主义的精神。
2、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1971年10月,在第三世界国家和其他主持正义国家的有力支持下,第26届联合国大会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中的力量,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中国成为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中美建交: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两国同意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两国关系,从而结束了中美20多年的敌对状态,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1978年12月,中美两国政府发表《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宣布中美两国自1979年1月1日起建立外交关系。
世界古代历史
一、古代希腊
1、雅典民主政治(P24)
公元前594年 梭伦改革,建立民主政治
伯里克利在位,希腊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最重要的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
最高决策机构:公民大会
二、古代宗教
1、佛教(P67)
时间: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经典:三藏
2、基督教(P68)
时间:公元1世纪前后
创始人:耶稣
经典:《圣经》
3、伊斯兰教(P70)
时间:7世纪初
创始人:穆罕默德
经典:《古兰经》
世界近现代史
一、 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
1、 文化巨人但丁与达芬奇(P73)
14——16世纪 意大利
性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但丁:是由旧时代走向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
代表作:《神曲》
达芬奇:画家 《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2、 新航路的开辟(P75)
1492——哥伦布——新大陆(美洲)
1497——达伽马——印度
1519—1522——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的开辟,沟通了欧、亚、非、美四大洲,开始把世界联结成一个整体,扩大了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引发了西欧人殖民掠夺的狂潮。引起了西欧国家的“价格革命”,促进了西欧封建主义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成长。
二、英国的新生(1640——1688)
1、 共和国诞生与克伦威尔独裁(P80)
1640年,议会的重新召开,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 代表人物:克伦威尔
1649、1 处死国王查理一世;5月:成立英吉利共和国。
2、君主立宪制的建立(P81)
结束:1688 “光荣革命”
1689年 《权利法案》 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三、 美国的独立
1、 独立战争爆发与《独立宣言》(P84)
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时间:1775 列克星顿枪声——1783 《巴黎和约》 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阶级
文件:《独立宣言》——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管辖,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
2、 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P86)
战争的转折点:萨拉托加战役
性质:既是一场反抗殖民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意义:美国的独立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3、“美国国父”华盛顿(P87)
(1)、在北美独立战争中,华盛顿指挥大陆军与英军战斗,为独立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2)、华盛顿就任总统后,建立和完善民主法制,创立“合众国银行”,统一货币,建立税制,鼓励发展民族工业,使新生的美国开始步入正轨。(3)、由于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和国家初创中的卓越贡献,他被誉为“美国国父”。华盛顿不但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而且是世界历史上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
四、法国大革命
1、攻占巴士底狱(P91)
1789年7月14日,攻占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2、《人权宣言》和共和国诞生(P92)
(1)、《人权宣言》 1789、8,
内容:自由、平等是天赋的人权;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国家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作用:《人权宣言》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大纲领性文件,是反封建专制的旗帜,是引导法国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指针。
(2)、共和国的诞生
1792年9月22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自由、平等、博爱”成为共和国的政治口号。
领导人:罗伯斯比尔
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法国大革命是法国历史上一次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性质),它推翻了法国的君主专制统治,成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为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 拿破仑与拿破仑帝国(P93)
(1)、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2)、拿破仑巩固统治的措施(内外政策):
对内:改革财政,制定法典,加强法制,强化国家机构,镇压叛乱,肃清王党分子;加冕称皇帝,实行军事独裁。
对外:与欧洲反法同盟开战,解除了法国的外来威胁,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后期,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具有掠夺、侵略性,激起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反抗,最终导致拿破仑帝国的崩溃。
五、 第一次工业革命(P107)
时间:18世纪60年代
首先开始的国家:英国
开始的标志:珍妮纺纱机的应用(哈格里夫斯)
重大发明:(1) 1769年——瓦特—— 改良蒸汽机
(2) 1807——美国——富尔顿———汽船(“克莱蒙”号)
(3) 1814——英国——史蒂芬孙——蒸汽机车(“旅行者”号)
影响:工业革命是生产技术上划时代的变革,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直接导致了工厂企业形式的出现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革命后成了强大的工业国。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六、 第二次工业革命(P112)
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
1、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并提出电磁学理论
2、 1876—英国—贝尔—电话;意大利—马可尼—无线电报
3、 1892—德国—狄塞尔—柴油机;1883—德国—戴姆勒—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
4、 1885—德国—卡尔.本茨——世界上第一辆汽车
5、 1896—美国—亨利.福特—四轮汽车
6、 1903—美国—莱特兄弟——飞机(“飞行者1号”)
7、 “发明大王”爱迪生——美国——电灯泡
七、 美国南北战争(P121)
1、 南北战争的爆发(P122)
(1)根本原因: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在全国的发展
(2)导火线:主张废除奴隶制的林肯当选总统
(3)时间:1861——1865年
2、北方的胜利(P124)
(1)林肯政府的措施:
《宅地法》的颁布,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解放黑奴宣言》,调动了黑奴的积极性。
(2)南北战争的历史意义:
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它维护了美国的统一,废除了黑奴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为美国经济迅速超过英、法等国家创造了条件。
八、 日本明治维新 (P133)
1、 口号:“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
2、 内容:
(1) 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2) 经济上:废除重重关卡,兴办工商业,引进西方技术;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3) 文化教育上:采用欧美学制,设立新式学校,实行小学义务教育,发展中高等教育。
(4) 生活上:革除旧习,提倡欧美生活方式。
(5) 军事上:废除武士制,实行征兵制,建立效忠天皇的“皇军”。
3、 影响:
明治维新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它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使日本逐渐强大起来。但是,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天皇制”也被保留下来。
九、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十、 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
1、 三国同盟(下册P3):德、奥、意,核心是德国
2、 三国协约:英、法、俄,核心是英国
十一、第一次世界大战(P8)
时间:1914——1918年
1、 导火线:萨利热窝事件(1914、6、28)
2、 性质:是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3、 影响(后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大战不仅激化了交战国国内的矛盾,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而且促进了东欧民族独立国家的形成和殖民地人民的觉醒。战争后期,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十二、自然科学的革命(P17)
1、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了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牛顿的研究成果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达尔文:《物种起源》,提出“自然选择,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
3、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十三、启蒙思想的火花(P22)
1、 时间:17—18世纪
2、 中心:法国
3、 代表人物:伏尔泰(宣扬人天生的自由,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 作用:启蒙思想运动冲击着封建专制和封建思想,他们提出的民主、人权、法制等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激励人们追求自由、平等,为资产阶级革命及统治奠定了思想基础。
十四、伟大的十月革命(P29)
1、1917年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对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和支持。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进入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新时代。
十五、凡尔赛…..华盛顿体系(P43)
1、 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
1919年1月召开,英、法、美操纵会议;
中心问题:如何处置战败后的德国;
《凡尔赛和约》即对德和约。
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的合理要求被拒绝,由此引发了中国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
2、 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
1921年11月召开,美国发起,最大的受益者是美国
《九国公约》的实质是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半殖民地的体系。
十六、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P48)
1、 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1)、根源: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
(2)、范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3)、时间:1929——1933年
(4)、首先爆发的国家:美国
2、罗斯福新政
(1)、特点: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2)、内容:
财政方面:大力整顿银行;
工业方面:实施“产业复兴法”,以工代赈。(最主要的反危机措施)
农业方面:缩减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3)、影响:
直接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社会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间接影响:使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同时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
深远影响:“新政”采取的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政策,开了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的先河,它不仅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而且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十七、第二次世界大战(P60——P79)
1、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
2、1941年6月22日,德国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规模扩大。
3、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4、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5、1942年1月,中、苏、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
6、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打击德国法西斯的第二战场,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7、雅尔塔会议(P76)
内容:(1)、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惩办战犯;
(2)、战后德国由盟军分区占领,实现德国民主化;
(3)、战后成立联合国
(4)、会上苏联答应有条件地参加对日作战。
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成立。
8、 二战的影响(意义)(P79)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它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是一次世界范围的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中国是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要国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挽救了人类文明,奠定了世界和平的基础,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十八、两极格局的形成(P86——P102)
1、 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1)、杜鲁门主义是“冷战”开始的标志,其实质是干涉各国内政,实现其全球扩张的野心。
(2)、马歇尔计划是“冷战”政策的又一个 重要步骤,目的是控制西欧,对抗苏联和称霸世界。
(3)、北大西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的形成。
2、西欧的振兴与欧共体的成立
(1)、二战后,西欧经济发展迅速,其中,联邦德国最为迅速。
(2)、1967年,法、意等国成立了欧洲共同体。
3、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1)、主要原因:实行民主化改革,重视科学技术,注重教育和人才培养,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美国的大力援助和扶持。
(2)、20世纪80年代后期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创造了二战后东亚的经济奇迹。
4、苏联解体
1991年“八一九”事件,苏共中央自行解散。
1991年12月底,《阿拉木图宣言》发表,苏联正式解体。
5、 亚洲经济的迅速发展
(1)、印度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
人口膨胀、财力不足、环境恶化、民族和宗教矛盾复杂、边界争端、印巴关系紧张
(2)、韩国创造了“惊人的汉江之奇”;
(3)、新加坡以“神奇的港口之国”著称。
十九、当代世界格局的演变(P121——P130)
1、 经济全球化的趋向
(1)、形成:
原因:现代高新科技发展迅猛,信息化、知识化速度加快,生产力迅速提高;市场经济席卷全国,跨国公司发展。
国际和区域性经济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欧洲联盟、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
在经济全球化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跨国公司扮演着主角。
影响:(P123)
(1)、经济格局:强国主导,受益不均;相互依存,相互竞争。
(2)、影响:
2、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出现:20世纪90年代初,两极格局崩溃,“一超多强”的局面初步形成,多极化趋势出现。
影响: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有利于削弱和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2)、发展:(P127——130)
二十、第三次科技革命(P135)
计算机网络技术(P138)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最为突出的核心技术,也是信息社会到来的主要标志之一。
特点:快速、便捷、高度智能、全球化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网络社会和信息产业发展的先导和基础。
解题过程:
初三历史会考考点汇总
中国古代史
一、活跃的学术思想
1、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仁”的学说,创立的学派被称为儒家学派,后来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对中国文化有深远影响。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他编订《诗》、《书》、《春秋》等教材,在教学中坚持因材施教。他的言论被编成《论语》。
二、秦朝的统一
1、秦兼并六国: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发动大规模的统一战争,经过10年,强大的秦军先后灭亡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了全国。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用“皇帝”取代“王”,自称“始皇帝”;(2)、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管理行政、军事、监察;(3)、在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4)、统一货币——半两钱、度量衡、文字——小篆。
三、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1、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在思想文化领域和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2)、在长安办太学;(3)、颁布“推恩令”,彻底解决了王国问题;(4)、整理财政,国家统一铸币,盐铁官营;(5)、开发边疆。
四、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1、“丝绸之路”:以长安为起点,经过河西走廊和今新疆地区,翻越葱岭,通向西亚和欧洲,由于向外输出主要是丝绸,因此称为“丝绸之路”。
五、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1、“贞观之治”:626年,李世民登上皇帝宝座,以贞观为年号,李世民就是唐太宗。(1)、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2)、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3)、简法轻刑,修订法律;(4)、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5)、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由于唐太宗推行开明务实的政策,贞观年间,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力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六、明朝时期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1、郑和下西洋:1405年,郑和率领船队从刘家港(今江苏太仓)出发,最后到达印度古里。在今后20多年里,郑和又6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郑和下西洋扩大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使明朝和30多个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他的远航比著名的欧洲航海家哥伦布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世界杰出的航海家。
七、封建帝国的危机
1、闭关锁国:清朝初年,为打击郑成功等沿海抗清力量,清政府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到乾隆年间,面对英国等西方国家的贪欲,清政府又加强限制,只开放广州一处,实行了严厉的闭关锁国政策。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虽曾在抵御外国侵略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但这一政策的长期推行严重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中国近代社会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近代史
一、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为了打开中国大门和维护可耻的鸦片贸易,英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1840年6月,英国侵略军到达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开始。由于清王朝政治腐败,经济和军事技术落后,加上道光帝举棋不定,忽战忽和,1842年8月,英舰开抵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求和。
2、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8月签订,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有(1)割让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 100万银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在通商口岸派驻领事;(4)中国征收英商货物进出口关税应由两国协商。
《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中国逐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封建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甲午中日战争
1、《马关条约》:1895年中日签订。(1)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2)赔款2亿两白银;(3)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4)允许日本在中通商口岸开设工厂。《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更多的主权,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辛丑条约》:1901年签订。主要内容:(1)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加上利息,共9.8亿多两;(2)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3)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4)在北京东交民巷设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在区内居住。
《辛丑条约》极大地的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四、洋务运动
1、目的:为解除内忧外患,实现富国强兵,以维护清朝的统治。
2、军事工业:19世纪60年代——70年代,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曾国藩创设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
3、民用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打着“求富”的旗号,创办民用工业。李鸿章在上海开办了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张之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4、历史作用: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五、戊戌变法
1、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康有为、梁启超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这次上书虽为成功,但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打破了清政府长期以来规定的知识分子不得过问朝政的禁令,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
2、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维新派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的紧要关头,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这次变法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戊戌变法失败的血的教训,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
六、辛亥革命
1、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1)1894年,在夏威夷檀香山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决心以暴力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创办机关刊物《民报》。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把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进到新阶段。(3)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2、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起义军占领武昌,12日,武汉三镇被革命党人控制,这一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把这次革命称为“辛亥革命”。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南京为首都,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民国元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历史意义: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同时也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七、新文化运动
1、兴起: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2、影响: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他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
八、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成为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5月4日,大学学生在天安门会集,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还我山东”、“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合约签字”等口号。6月5日,上海工人首先罢工。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成为斗争的主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撤销三个亲日派卖国贼的职务。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五四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热爱祖国,勇于创新,坚持不懈,自立自强的精神。
3、中共的成立: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大会选举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九、红军长征
1、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遵义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批判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长征的胜利和长征精神:长征,锻炼和考验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保存了党和红军的骨干,留下了光荣的革命传统。长征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续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
十、抗日救亡运动
1、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反诬是中国军队干的,炮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19日占领沈阳,这就是九一八事变。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变成日本的殖民地。
十一、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1、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向北平西南卢沟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挑起了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卢沟桥的烽火,揭开了中华全民族的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序幕
2、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在持续6个星期的大屠杀中,我国同胞被杀害的达30多万人。
十二、国共合作抗日
1、台儿庄战役:1938年,李宗仁指挥。是抗日战争以来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所取得了一次重大胜利。
2、百团大战:1940年8月-12月,八路军在彭德怀在指挥下,在华北地区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以破坏敌人交通线为主要目的的战役。参战105个团20万人,称为“百团大战”。
十三、抗日战争的胜利
1、历史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各族人民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团结一致、浴血奋战、艰苦奋斗的结果。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对敌作战12.5万次,歼敌171.4万人,是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反抗外国侵略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中华民族为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军民伤亡达350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四、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
1、三大战役:
(1)辽沈战役:1948年9月-11月,歼敌47万多人,
领导人:林彪、罗荣桓
(2)淮海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歼敌55万多人,
领导人:刘伯承、邓小平、粟裕、谭震林、陈毅
(3)平津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歼敌和改编52万多人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的精锐部队,使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成为定局。
2、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百万雄狮过长江,23日进入南京,占领总统府。南京的解放,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22年反动统治覆灭。
中国现代史
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天安门广场,毛泽东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勾结封建统治者剥削压迫中国人民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使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中华民族从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时,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28年英勇斗争的结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以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156个项目为中心,以694个大中型项目为重点,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超额完成,通过一五计划,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他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它从根本上区别于中国过去反动阶级制定的宪法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制定的宪法,真正反映了人民的意志,代表了各族人民的利益,是我国热门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纲领。
3、三大改造:从1953年开始,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占了绝对优势,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伟大的历史转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1)、主要内容:①思想上:高度评价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正确的思想路线;②政治上: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政治上:全会强调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平反冤假错案。
(2)、历史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使我国进入了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
四、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典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主要内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分散经营和统一经营相结合,从根本上克服了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体制的弊端,打破了农业生产经营和生产上的“大锅饭”,极大地调动了八亿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1、经济特区的设置:1979年4月,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办特区的主张。1980年,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1988年,又建立了海南岛经济特区。
2、对外开放的扩大:20世纪80年代,我国逐步形成了由深圳等5个经济特区、大连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和长江三角洲等7个经济开放区构成的对外开放地带。20世纪90年代,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开放重庆等5个长江沿岸城市(后增加到9个),开放成都、昆明、南宁、长春、西宁等18个内陆省会城市,满洲里等13个边境城市。我国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六、“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1、“一国两制”的构想: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一国”就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香港、澳门的回归: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成立了特别行政区,董建华、何厚铧分别当选为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第一任行政长官。
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是中华民族百年历史的盛事,是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不仅洗雪了多年来的民族耻辱,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还使香港、澳门的历史发展进入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新时代,对早日解决台湾问题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七、朋友遍天下
1、万隆会议:1955年4月,亚非29个国家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团结反帝的亚非会议。中国政府派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率团参加。会议接受了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的倡议,并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世界和平的十项原则,表现了亚非人民团结反帝、反殖民主义的精神。
2、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1971年10月,在第三世界国家和其他主持正义国家的有力支持下,第26届联合国大会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中的力量,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中国成为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中美建交: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两国同意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两国关系,从而结束了中美20多年的敌对状态,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1978年12月,中美两国政府发表《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宣布中美两国自1979年1月1日起建立外交关系。
世界古代历史
一、古代希腊
1、雅典民主政治(P24)
公元前594年 梭伦改革,建立民主政治
伯里克利在位,希腊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最重要的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
最高决策机构:公民大会
二、古代宗教
1、佛教(P67)
时间: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经典:三藏
2、基督教(P68)
时间:公元1世纪前后
创始人:耶稣
经典:《圣经》
3、伊斯兰教(P70)
时间:7世纪初
创始人:穆罕默德
经典:《古兰经》
世界近现代史
一、 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
1、 文化巨人但丁与达芬奇(P73)
14——16世纪 意大利
性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但丁:是由旧时代走向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
代表作:《神曲》
达芬奇:画家 《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2、 新航路的开辟(P75)
1492——哥伦布——新大陆(美洲)
1497——达伽马——印度
1519—1522——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的开辟,沟通了欧、亚、非、美四大洲,开始把世界联结成一个整体,扩大了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引发了西欧人殖民掠夺的狂潮。引起了西欧国家的“价格革命”,促进了西欧封建主义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成长。
二、英国的新生(1640——1688)
1、 共和国诞生与克伦威尔独裁(P80)
1640年,议会的重新召开,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 代表人物:克伦威尔
1649、1 处死国王查理一世;5月:成立英吉利共和国。
2、君主立宪制的建立(P81)
结束:1688 “光荣革命”
1689年 《权利法案》 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三、 美国的独立
1、 独立战争爆发与《独立宣言》(P84)
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时间:1775 列克星顿枪声——1783 《巴黎和约》 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阶级
文件:《独立宣言》——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管辖,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
2、 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P86)
战争的转折点:萨拉托加战役
性质:既是一场反抗殖民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意义:美国的独立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3、“美国国父”华盛顿(P87)
(1)、在北美独立战争中,华盛顿指挥大陆军与英军战斗,为独立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2)、华盛顿就任总统后,建立和完善民主法制,创立“合众国银行”,统一货币,建立税制,鼓励发展民族工业,使新生的美国开始步入正轨。(3)、由于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和国家初创中的卓越贡献,他被誉为“美国国父”。华盛顿不但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而且是世界历史上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
四、法国大革命
1、攻占巴士底狱(P91)
1789年7月14日,攻占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2、《人权宣言》和共和国诞生(P92)
(1)、《人权宣言》 1789、8,
内容:自由、平等是天赋的人权;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国家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作用:《人权宣言》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大纲领性文件,是反封建专制的旗帜,是引导法国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指针。
(2)、共和国的诞生
1792年9月22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自由、平等、博爱”成为共和国的政治口号。
领导人:罗伯斯比尔
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法国大革命是法国历史上一次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性质),它推翻了法国的君主专制统治,成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为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 拿破仑与拿破仑帝国(P93)
(1)、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2)、拿破仑巩固统治的措施(内外政策):
对内:改革财政,制定法典,加强法制,强化国家机构,镇压叛乱,肃清王党分子;加冕称皇帝,实行军事独裁。
对外:与欧洲反法同盟开战,解除了法国的外来威胁,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后期,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具有掠夺、侵略性,激起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反抗,最终导致拿破仑帝国的崩溃。
五、 第一次工业革命(P107)
时间:18世纪60年代
首先开始的国家:英国
开始的标志:珍妮纺纱机的应用(哈格里夫斯)
重大发明:(1) 1769年——瓦特—— 改良蒸汽机
(2) 1807——美国——富尔顿———汽船(“克莱蒙”号)
(3) 1814——英国——史蒂芬孙——蒸汽机车(“旅行者”号)
影响:工业革命是生产技术上划时代的变革,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直接导致了工厂企业形式的出现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革命后成了强大的工业国。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六、 第二次工业革命(P112)
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
1、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并提出电磁学理论
2、 1876—英国—贝尔—电话;意大利—马可尼—无线电报
3、 1892—德国—狄塞尔—柴油机;1883—德国—戴姆勒—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
4、 1885—德国—卡尔.本茨——世界上第一辆汽车
5、 1896—美国—亨利.福特—四轮汽车
6、 1903—美国—莱特兄弟——飞机(“飞行者1号”)
7、 “发明大王”爱迪生——美国——电灯泡
七、 美国南北战争(P121)
1、 南北战争的爆发(P122)
(1)根本原因: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在全国的发展
(2)导火线:主张废除奴隶制的林肯当选总统
(3)时间:1861——1865年
2、北方的胜利(P124)
(1)林肯政府的措施:
《宅地法》的颁布,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解放黑奴宣言》,调动了黑奴的积极性。
(2)南北战争的历史意义:
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它维护了美国的统一,废除了黑奴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为美国经济迅速超过英、法等国家创造了条件。
八、 日本明治维新 (P133)
1、 口号:“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
2、 内容:
(1) 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2) 经济上:废除重重关卡,兴办工商业,引进西方技术;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3) 文化教育上:采用欧美学制,设立新式学校,实行小学义务教育,发展中高等教育。
(4) 生活上:革除旧习,提倡欧美生活方式。
(5) 军事上:废除武士制,实行征兵制,建立效忠天皇的“皇军”。
3、 影响:
明治维新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它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使日本逐渐强大起来。但是,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天皇制”也被保留下来。
九、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十、 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
1、 三国同盟(下册P3):德、奥、意,核心是德国
2、 三国协约:英、法、俄,核心是英国
十一、第一次世界大战(P8)
时间:1914——1918年
1、 导火线:萨利热窝事件(1914、6、28)
2、 性质:是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3、 影响(后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大战不仅激化了交战国国内的矛盾,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而且促进了东欧民族独立国家的形成和殖民地人民的觉醒。战争后期,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十二、自然科学的革命(P17)
1、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了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牛顿的研究成果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达尔文:《物种起源》,提出“自然选择,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
3、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十三、启蒙思想的火花(P22)
1、 时间:17—18世纪
2、 中心:法国
3、 代表人物:伏尔泰(宣扬人天生的自由,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 作用:启蒙思想运动冲击着封建专制和封建思想,他们提出的民主、人权、法制等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激励人们追求自由、平等,为资产阶级革命及统治奠定了思想基础。
十四、伟大的十月革命(P29)
1、1917年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对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和支持。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进入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新时代。
十五、凡尔赛…..华盛顿体系(P43)
1、 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
1919年1月召开,英、法、美操纵会议;
中心问题:如何处置战败后的德国;
《凡尔赛和约》即对德和约。
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的合理要求被拒绝,由此引发了中国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
2、 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
1921年11月召开,美国发起,最大的受益者是美国
《九国公约》的实质是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半殖民地的体系。
十六、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P48)
1、 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1)、根源: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
(2)、范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3)、时间:1929——1933年
(4)、首先爆发的国家:美国
2、罗斯福新政
(1)、特点: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2)、内容:
财政方面:大力整顿银行;
工业方面:实施“产业复兴法”,以工代赈。(最主要的反危机措施)
农业方面:缩减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3)、影响:
直接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社会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间接影响:使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同时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
深远影响:“新政”采取的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政策,开了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的先河,它不仅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而且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十七、第二次世界大战(P60——P79)
1、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
2、1941年6月22日,德国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规模扩大。
3、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4、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5、1942年1月,中、苏、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
6、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打击德国法西斯的第二战场,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7、雅尔塔会议(P76)
内容:(1)、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惩办战犯;
(2)、战后德国由盟军分区占领,实现德国民主化;
(3)、战后成立联合国
(4)、会上苏联答应有条件地参加对日作战。
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成立。
8、 二战的影响(意义)(P79)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它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是一次世界范围的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中国是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要国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挽救了人类文明,奠定了世界和平的基础,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十八、两极格局的形成(P86——P102)
1、 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1)、杜鲁门主义是“冷战”开始的标志,其实质是干涉各国内政,实现其全球扩张的野心。
(2)、马歇尔计划是“冷战”政策的又一个 重要步骤,目的是控制西欧,对抗苏联和称霸世界。
(3)、北大西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的形成。
2、西欧的振兴与欧共体的成立
(1)、二战后,西欧经济发展迅速,其中,联邦德国最为迅速。
(2)、1967年,法、意等国成立了欧洲共同体。
3、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1)、主要原因:实行民主化改革,重视科学技术,注重教育和人才培养,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美国的大力援助和扶持。
(2)、20世纪80年代后期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创造了二战后东亚的经济奇迹。
4、苏联解体
1991年“八一九”事件,苏共中央自行解散。
1991年12月底,《阿拉木图宣言》发表,苏联正式解体。
5、 亚洲经济的迅速发展
(1)、印度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
人口膨胀、财力不足、环境恶化、民族和宗教矛盾复杂、边界争端、印巴关系紧张
(2)、韩国创造了“惊人的汉江之奇”;
(3)、新加坡以“神奇的港口之国”著称。
十九、当代世界格局的演变(P121——P130)
1、 经济全球化的趋向
(1)、形成:
原因:现代高新科技发展迅猛,信息化、知识化速度加快,生产力迅速提高;市场经济席卷全国,跨国公司发展。
国际和区域性经济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欧洲联盟、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
在经济全球化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跨国公司扮演着主角。
影响:(P123)
(1)、经济格局:强国主导,受益不均;相互依存,相互竞争。
(2)、影响:
2、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出现:20世纪90年代初,两极格局崩溃,“一超多强”的局面初步形成,多极化趋势出现。
影响: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有利于削弱和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2)、发展:(P127——130)
二十、第三次科技革命(P135)
计算机网络技术(P138)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最为突出的核心技术,也是信息社会到来的主要标志之一。
特点:快速、便捷、高度智能、全球化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网络社会和信息产业发展的先导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