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要求40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0 18:23:25
要求4000字.
要求4000字.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当代中国民主 ——从中西方民主政治比较的角度研究 一、政治文化 二、政党制度 三、民主和集中的关系 四、发展建设中国式的民主 内容简介: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作为中国国情的一部分,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文化基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特点以权威主义为特点,并对当代中国民主之特色构成了重要影响.当代中国的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它区别于建立在西方公民文化基础上的民主政治,在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具有着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权威文化执政民主建设 ——————————————————————————————————————— 在当代社会中,民主政治已经成为不少国家所采取的政治模式.不过由于各国历史状况,其中特别是文化背景的不同,所采取的民主模式也各有不同.以往人们在探讨民主政治成因上更多地从国内经济模式、利益集团的地位和关系上来认识来加以认识,实际上在民主政治除了受上述成因的影响,还受到文化成因的影响.因为一定的民主政治不仅来源于一定的经济关系,而且也和人们长期形成的社会资本、习惯传统等日常生活与文化传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走向全球化,更多的国家进入到世界贸易组织的条件下,不同国家经济运行规则趋同的同时,正是每个国家长期形成的文化因子而使一个国家的民主政治打上了民族的特色.这些特色作为民主政治赖以存在的支持基础,每日每时地影响着民主政治中的政治人的观念和行为,影响着民主政治的运行.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准备从中西政治文化比较的角度,对中国民主政治的特色作一分析. 一、政治文化 民主政治属于一种政体形式,就其存在来说并不是孤立的现象.它的生存和发展要受到经济、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在诸多的因素中,文化是一种重要的因素.什么是文化,各有不同的说法,总体而言,文化主要是指相对于物质领域的精神领域的东西.这种精神的东西构成了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灵魂,成为了用来凝聚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纽带.文化对政治具有着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文化构成了人的实践活动和政治活动的桥梁.由它培育起了一定的行为规则、管理模式和体制对人类的政治生活构成了重要的影响.二是文化构成了一种有机的社会网络.这一网络微观到私人生活领域,宏观到政治领域中,对政治组织的模式构成了重要影响.三是一定的文化价值观念和上述网络模式的结合为政治合法性提供了基础. 作为中西方的国家,特别一定的政体形式是建立在一定的文化基础上的.没有一定的文化作为基础,政治也就失去了合法性,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和凝聚社会的力量.然而由于历史环境的不同,中西方政治文化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在中国,自古以来的政治文化主要是一种权威型的政治文化.什么是权威,在汉语词典中,权威表示的“使人信从的力量和威望”.在英语中,权威(authority)表示的是发布命令,并使他人服从的权力或权利.中西解释上略有差异,但表明权威是以一定的权力为基础或以个人拥有某种资源(如出身、业绩、品德名望等)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影响力.用简单的公式表示就是权力加影响力.按照这种解释,权威意味着以一定的权力为基础而形成的影响力.中国古代法家人物韩非有一句话,即“尧为匹夫,不能正三人,位卑也.桀为天子,可以乱天下,势也.”说明有权和无权在政治生活中,状况不同.由于有一定的影响力,决定了权力的受动者对权威形成一种崇拜感、追求感,甚至为权威而赴汤蹈火. 中国属于权威型文化国家,自政治发端以来,权威就构成了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一切.早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和文化发源的商周时代,上帝崇拜、祖先崇拜和王权崇高就构成了政治观念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交往网络中,在上者对在下者拥有着无上的权威,乃至整个政治体系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权威体系.在社会资本方面,“亲亲”、“尊尊”构成了行事的准则.在这种关系中,整个社会笼罩在对权力的膜拜之中.在权力崇拜之下,独一无二、“独尊”、一而不二,权力集中成为了政治文化的思维模式,也构成了政治运行的基本准则. 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有不同的权威型文化.有暴力型的,也有温和型的,暴力型的权威文化寄托于政治的强制力,如秦王朝的统治.温和型的权威文化又是一种合作型的政治文化.不过这种合作不是基于平等人之间的契约,而是来源于统治和被统治、上与下之间相互义务,简单说,就是君仁、臣忠、父慈、子孝.中国古代法家所设计的政治统治属于前种,它在集中国力与其它六国竞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它采取军事的方式对待天下,而使使自己走向到了民众的对立面,最终为民众所推翻;在中国专制王朝的大多数时间里,中国的政治统治主要还是后一种方式,它既强调权威,又注重和伦理结合,其典型体现就是“重民”,或“吏为民役”. 作为权威和伦理结合体现的“重民”不是民主而是主民,不是民治而治民.因为“重民”中的“民”和权威首先分开的,“民”是权威的客体和受动者,是被统治者,而权威,也就是君主或父母官则是“民”之父母,是怜悯者.权威归皇帝、官吏或官府,民只是臣民,交粮纳税,当兵出力,只尽义务,而无权利.在这样一种政治关系基础上而建立起来的国家是王权国家.在王权统治下,君主既是主权者,也是政权的实际掌握和运用者.可以说在这种政体中,主权和执政权合为一体.就结构体制上看,重民思想背后的政治体制是一种纵向的统治与服从结构.不同的是它加进了家庭关系或亲情关系的内容,从而使政治权威和伦理感情结合,最大限度地将政治权威的合法性建立在了民众心理认同的基础上.与这种重民文化不同的是,民主是权威和人民的结合,是民来作主,通过法律和自己的代表机关来治君,治官.当然也存在治民,不过这种治民和治官都是在统一的宪法框架和民主基础上实现的. 中国这种温和型权威文化自近代以来发生了深刻变化,其突出特点就是公民从子民变成了公民,公民意识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人民无论在宪法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地享有了自己的民主权利.但由于历史原因的作用,当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又在自己的民族特色中运行的.这和近代、特别现代中国政治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正如历史所谱写的,现代中国的历史是在中国共产党在与武装到了牙齿的国民党较量中发展的,并且这一历史又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与国民党从大陆上推出政治舞台而告终的.历史的变革当之无愧地领导国家和组织国家的重担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因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中国的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这就是当代中国民主的特色 与中国不同的是,西方政治文化主要是一种公民政治文化.尽管在欧洲中世纪,公民文化在相当时期被中断过,但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公民文化重新确立起了它的统治地位. 公民文化起源于希腊,最初的公民表示的城邦之人.尽管城邦之人未必就是公民,但公民是国家的一员,是人民主权的一员.是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的主体.公民的这一性质决定了公民首先是公,也就是他不属于任何一个统治者,他所属的是国家和法律.反之,国家也只能是公民的结合,公民结合的纽带是法律.因此,在西方公民文化中,国家的首要基础是公民.公民就以它和国家的距离来说都是一样的,都是国家这一共同体中的一员.由于这一关系是确定的,所以,在西方政治观念中,国家不是简单地作为统治工具,而是公民实现自己权利、获得权利的共同组织.国家不是和公民相对立,在公民之外的,而是公民的外部保护者.至于统治者,就其基础身份来说首先是公民.由于公民在法律上是平等的,决定了他们之中出现的统治者只能靠选举. 在公民社会网络关系上,由于公民与公民在法律和政治生活中具有最基本的平等地位,这也就决定了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是契约性的,而不是以垂直性上下关系作为特征.在这种平等的关系中,公民与公民之间主要通过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而表现出来.父与子在家庭关系中有辈份问题,但这种关系到了政治和公共领域中就不一定行了.在法庭上,子可以告父,在战场上,儿子可以命令父亲.承认之后的父子各自独立,在法律上都是独立的单位. 西方公民文化能以存在主要得自于西方市民社会存在这一事实.从概念上分,公民和市民就词根而言都来自于civil,即城市的、市民的.城市是商品经济的集中地.进行商品交换,不能不对两个条件进行法律上的确定,一是人的自由;另一是财产.实际上二者相得益彰.当然有市民社会,未必就产生政治上的民主.但无市民社会支持,必定产生不出政治上的民主.近代民主就是不断地通过市民社会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公民文化而发展起来.这点对于长期受农业社会影响,并由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权威性的政治文化支持的中国社会来说是很难实现的. 二、政党制度 当代民主政治,从根本上主要都是在政党领导下进行的.具体而言,作为一定阶级利益和意志的集中代表的政党,它通过凝聚阶级的利益和政治意识,集合和联合一定的阶级的政治力量,积极影响和领导国家的政治生活,甚至影响国家的政治事务.这是政党的一般性作用.然而由于各个国家的文化、经济和社会状况不同.因而在各国政治发展、特别是民主政治的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也就不同. 在当代中国,影响中国政治发展进程,进一步说影响中国民主建设发展的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在他成立以来的几十年的奋斗历程中,就一直为中国的政治进步和发展而奋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获得一个独立的人民共和国而奋斗.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为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共和国而探索.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把建设政治文明作为了建设现代国家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推动者和领导者.由此可以这样归结,在当代中国,主权归民(宪法),政权归党(共产党). 在建设当代中国的政治文明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民主建设的领导力量.这主要体现在,第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第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大政方针的设计者.中国共产党通过民主集中制将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要求集中起来,形成总的方针和政策,并通过合法的程序将其变成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政策.第三,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具体说,通过在不同国家机关和各个不同部门中的党委或党的部门的建立,具体监督和保障其所确立的方针和政策得到实现.通过党的组织部门,为国家的各级机关和部门选送领导干部和监督领导干部;同时,通过党的组织和领导部门为人民代表立法机关选派代表;第四,中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第五,中国共产党通过庞大的党员组织,发挥党员的积极地头作用,保证党所确立的大政方针的贯彻实施. 由于中国共产党的这种领导地位,决定了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政治建设.首先,中国民主政治的形式体现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但中国人大代表的产生在目前阶段下主要通过各级党委的提名而选定的;人大的各项活动安排主要是在党的部门的影响和安排下进行的.中国地方人大代表的产生虽开始了直接选举的实践,但党的部门对人大代表的最后选定具有着重要的影响.其次,中国国家的领导人,主要通过党的代表大会和中共中央提名和选定的,人民代表大会对其主要是表决和监督.地方行政领导的产生主要是由党的组织部门提名的.再次,中国存在着八个民主党派,这些民主党派的人员规模和活动主要围绕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大政方针而开展的.民主党派的活动主要是参政议政,但议政重于参政,其政党性质参政党而不是在野党.在野党的地位是可以变化的,今天成为在野党,明天可能成执政党.参政党不同,地位是固定的;再再次,目前中国存在着不同形式的社会团体组织,这些组织的成立和存在带有着一定的公民社会的性质,但依然处在党的部门领导下.最后在公民的政治认知上,中国公民虽然有了很强的民主意识,但在自己的利益和权利的实现上,首先把依靠党的组织作为了首选.因此,中国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有民主党派和各种团体参与的人民民主. 在西方,各国的政党制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总体看,西方是两党制或多党制国家.在这些国家中,宪法规定了主权归民,而且作为执政权实际上也是归民的.当然执政权不可能交给整个人民来行使,因为,如果人民作为整体只是一个抽象概念,而交给某些人时,又不能说这些人就是人民.我们讲人民主权主要体现在人民通过选举而将统治的权利赋予一些人.但前提是这些人或候选人要通过选举.在当代选举过程中,选举要受党派操纵,哪个人当选本质上是哪个政党当选.不仅如此,今天当选了,效绩突出,确实给多数选民带来了利益,他就可以继续领导.如果绩效一般甚至不佳,下届就要下台,换上另一个政党.因此,在西方,实际的执政权从形式上看是以公共的形式而存在的,并不永远属于一个政党.一个政党要获得权力,只能靠政策、方针和政治绩效而赢得多数.在这一意义上说,西方国家的政治是民意载舟、民意覆舟.哪个政党在与不在位,关键在民意.不过在这点上要说明的是,西方国家政权性质上的公共性并不掩盖其政权背后的阶级性.因为,西方的竞选就竟选纲领内容来说,依然体现着一定阶级集团的利益.比如布什代表的是美国大财团的利益.所谓多数选民的支持,其中依然离不开核心选民的支持.核心选民在政治倾向一定阶级政党的纲领同出一辙.因此,选举的背后貌似体现了公共性,本质上依然是一定阶级的.不过它的阶级性通过公共选举的形式表现出来. 其次,由于上述性质决定,西方国家的政党都把竞选作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也就是说,西方国家的政党要想合法地取得政权或维护已经获得的执政权力,都必须走竞选的道路,竞选和组阁成为了政党活动的中心. 再次,执政党对政府过程以间接调控为主.西方国家不论是实行总统制还是议会内阁制,政党对政府的作用都十分有限.这是由于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竞争性多党制,政党与政府之间的职能有较为明确的划分,执政党一般不直接参与政府决策和政策执行,而是以政府首脑的名义发挥间接作用.同时西方国家为了保持政治稳定,孕育出了成熟的文官制度,以执行政党政府的政策,这也在客观上降低了执政党直接介入政府过程的可能性.这样,在西方国家,政党对政府主要是间接影响. 三、民主和集中的关系 一般说只要有民主就有集中.古希腊是民主政治的发祥地.雅典是民主政治的典型的代表.即使在那里,公民大会在具有很大权威的情况下,依然有议事会来处理公民所提出的议案.今天,民主政治已经发展到相当的程度,取得了相当的进步,但民主与集中同样也是不可分的.不过中西方历史原因和政党在民主政治中地位不同,民主和集中的关系的处理上是不同的. 在中国,由于政治文化是权威型的政治文化,中国的民主集中制主要体现为集中指导下的民主.从理论上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主张民主集中制时,一方面提到了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另一方面强调的是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在实际操作程序上看,当代中国的民主政治的实践主要是在党的领导下的民主.也就是党通过制定民主改革的方案,一步步引导人民实现民主.如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行政法、村民自治制度的建立等,主要是在党的领导下实现的.在具体决策建立过程中,中国民主的实现主要通过两个重要过程体现出来:一个是从群众中来.具体而言,就是党的大政方针的建立和政府的一些方针的确立,一般通过各种调查了解的方式,将不同的信息汇集起来,纳入到党的会议或政府会议上进行讨论,形成决议.另一个过程是到群众中去.也就是党所建立的重大决议或政府所建立的决议,通过一定的组织渠道变成具体的实践.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这种民主集中制的活动,往往又是主要领导班成员或主要领导人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将讨论的意见做出最后的选择而形成决议.从立法的角度说,人民代表大会主要根据党的大政方针进行立法. 在西方,由于建立在公民文化基础的两党或多党政治的存在,使西方的民主主要是一种民主基础上的集中.西方民主的建立主要是在近代,社会契约论者最早提出了政府的产生来源于“民”的同意.进入现代社会以来,随着西方国家公民社会的发展,多元政治格局在西方得到了确立.政治也就成为了不同利益团体表达自己意见,发表自己观点的政治舞台.不同意志之间的碰撞最终通过不同组织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建立起来.从理论上说,民主政治的过程就是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观点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过程.在此基础上,人们之间形成共识,共识也就构成了集中.无论任何党派都必须按照这一共识而行为. 在制度层面上看,西方国家主要执行的是轮流执政制度.不同的整党在议会或政府中都具有自己的代表.即使是存在着执政和在野党之分,政党之间的竞争和相互牵制和监督,使西方国家的政党在大政方针的制定过程中,不能不受到在野党的制约.同时,西方国家政府和议会之间的权力划分较为明确,政府可能为一个政党的党首控制,但不一定他就控制议会.议会内部不同代表的存在和相互制约,通过立法等权力实现着对政府权力的制约;西方存在着相当发达的公共社会,或曰第三部门.这些组织通过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政府的决策.此外,司法部门和新闻监督部门的存在,使得西方国家在一些大政方针的建立上往往要通过相当的讨论过程后才能建立起来.反过来说,即使在政府在具有一定的行政自由权力,政府首脑在运用这些权力上也力求获得其它主要政党的支持.因此,在西方国家中,一定大政方针的建立往往是在各种团体和政党搏弈中建立起来的.而一旦这些搏弈规则建立以后,它就构成了集中.无论任何人都必须在这一规则下行为. 四、发展建设中国式的民主 任何民主政治的建设从根本上说,都是在适应一个国家政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建立起来的.西方的民主政治建立主要是在适应西方社会和政治文化特点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不可否定,西方民主政治建设中确实存在着一些可取的方面,但这些可取的方面,也不是可以不加分析地就可以照搬的.就选举制度而言,这一西方民主政治的起点.但一定选举活动、选举规定、选举程序的确定,总和西方多党政治联系在一起的.在政治文化上,和公民的权利意识和文明修养联系在一起的;同样,西方民主政治和西方长期形成的民主的生活和法制的生活习惯联系在一起.如,西方国家的公民在进行一下项活动上往往通过协商,建立一定规则后才去行动.这其中就含有法制和民主的特点,其集中体现就是《五月花公约》.而这种生活规则,在中国的社会网络系统中是不曾存在的.因为中国社会网络环境主要以上下认同为基本结构.横向之间往往以情谊关系为主,而不是以规则和协商为主的.上山认同往往使在上者具有决策的地位.情谊关系往往易于以情替法.因此,无论那种状况都易于使人的作用高于规则的作用.选举政治是一种程序政治和规则政治,它必须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就有这样的生活习惯.这样,民主政治才能有深厚的基础.民主政治一旦投入行为,才能在一个正常的规则内运行.但由于中国文化生活中缺乏这样一来的生活习惯,一旦民主选举投入实施,往往也就容易使民主政治超出应有的规则.当代中国村民和地方选举中出现的各种舞弊不良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了中国政治文化中的潜规则的影响. 西方的民主政治不能照搬于中国,但不等于我们就不搞民主政治建设.在当代中国,由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文化基础薄弱,决定了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应该采取以上领下,上下共建的途径.也就是说,一方面中国要加强日常生活、社会网络和基层中的现代政治文化的建设,以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培育出良好发展的生存土壤;另一方面,中国的民主建设必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治建设.因为,第一,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代表了中国最广大群众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的这种政治优势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民主政治的领导者;而至于中国的其它民主党派就其人员数量和所代表的利益群体来说,都与中国共产党无可比拟;第二,在当代中国走向改革开放的社会变革和转型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利益群体.由于中国共产党政党体现存在于社会的诸多方面.由于中国共产党是统一的,因而也就是为协调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奠定了协调的基础.这对保证中国的政治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三,当代中国的民主建设是在政治稳定的环境中实现的,采取前苏联的 “休克疗法”,无助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第四,当代中国特色的民主,还必须从整个国家发展战略和国际关系的背景上看.中国现在面临着问题和环境是十分艰难的.就国内而言,沿海和内地,少数民族地区和中国其它地区,东部和西部发展不一;就生态环境而言,发展得也相当恶劣;大陆和台湾处于紧张关系状态下;就国际而言,中国的周边国家和中国的关系也惟妙惟肖,大范围说,美国对中国既不当朋友也不当“邪恶”国家,但属于被制约的国家范围.9·11以后,美国在中国的周边国家部署了基地,打塔利班是一个,但借反恐,建立战略基地.西欧国家和中国走的近些,但依然想和平演变中国.能源问题上,中国面临着严重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说明,中国处在发展的一个艰难的环境中.这种环境决定了中国在建立民主政治上,决不可操之过急,而必须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有领导地进行.不能为进行民主建设而进行民主建设,最后导致国家分裂.如果那样,国将不国,搞这样的民主也就没有任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