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写一篇 游金山寺的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2 22:40:11
写一篇 游金山寺的作文
江苏省镇江市的金山 要游记的形式 中间加一点白蛇传的传说 传说写的不要太多 作文要500个字
写一篇 游金山寺的作文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荆公的一曲〈泊船瓜洲〉虽然没有写到京口的山水名胜,却把我们寻古访胜的目光凝聚到了“天下第一江山”——镇江.
镇江风光旖旎多姿,具有真山真水的独特风貌,金山之绮丽,焦山之雄秀,北固山之险峻,丰姿各异,人称“京口三山甲东南”;南郊的鹤林、竹林和招隐三寺,山岭环抱,林木幽深,又延伸入城,被誉为“城市山林”.镇江又是长江中下游的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古迹星罗棋布:享誉千古的金山江天禅寺,久负盛名的焦山碑林,别具风情的宋元古街,精巧独绝的过街石塔,隐于苍松翠柏中的昭明太子读书台,沧桑岁月记下了这座古老城市的漫长足迹,也吸引了无数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
金山寺
金山,雄峙在镇江市区西北的长江南岸,原名氐无山,又名金鳌岭,唐代起通称金山.金山高60米,周520米,占地面积10公顷,原系屹立于长江中的江心岛屿,唐张祜曾有诗云:“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即是当年写照.后因长江水流变迁,“大江曲流”,泥沙沉积,于清道光年间始与南岸相连.山势巍峨,风景优美,有“江南诸胜之最”的美誉.历代以来相继建成了芙蓉楼、塔影湖、百花洲、镜天园等诸多景点,景区内陆水相连,泉、湖、洲、园、寺等相得益彰,呈现出一幅“楼台两岸水相间,江北江南镜里天”的诗情画意.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曾多次游历金山,与佛印、宝觉、圆通等法师交往甚密.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东坡携友重游金山,江涛滚滚,月色如画,东坡一挥而就咏出千古名作《水调歌头.中秋》一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金山以绮丽著称,最有名的胜迹是金山寺.据《金山志》载:“山有佛寺,始建于晋明帝时”,即公元323-325年间,初名泽心寺;唐时因开山得金,通称金山寺.宋真宗天禧年间,因皇帝梦游金山寺,赐名龙游寺,清康熙南巡时赐名江天禅寺.南朝梁武帝天监四年(505年),梁武帝令名僧宝志、僧佑在金山举行盛大水陆法会.成为中国佛教举行水陆法会之始.金山寺也因此而驰名天下.正由于金山寺在中国佛教史上的特殊地位,历代对它都倍加关注.唐代武则天的侄孙灵坦、相国裴休的儿子法海,都在出家后任金山寺方丈.宋神宗把高丽金钵赐给金山方丈作佛印.明代释澈法师任金山方丈时,曾为万人开堂传戒,皇帝赐锦襕袈裟一件.清代康熙和乾隆皇帝多次游金山寺,题字作诗,赠送藏经珍品.如今金山寺还珍藏着最为著名的文物“金山四宝”:苏东坡的玉带、诸葛亮的战鼓、文徵明绘的金山图以及周鼎.
金山寺依山而建,从山脚到山顶,殿宇楼堂幢幢相衔,阶梯成叠,长廊蜿蜒,台阁相接,构成丹碧辉映,绚丽精巧的古建筑群:慈寿塔、江天一览亭耸立山巅,留玉阁、大小观音阁围绕山顶,七峰亭、妙高台、楞伽台联缀山腰,天王殿、藏经楼、紫竹林等庞大建筑傍依山根.通过曲廊、回檐、石级有机串连,形成楼上有楼,楼外有阁,阁中有亭的精巧建筑,把整个山密密地包裹起来.远望金山寺,只见金碧辉煌的寺庙建筑群和高耸入云的慈寿塔,却看不见山的原貌,因有“金山寺裹山”之称,成为一种盛极一时的建筑流派,北京颐和园的万寿山,承德避暑山庄的“天宇咸畅”,以及扬州瘦西湖的“小金山”等都借鉴了这“山被寺裹”、“塔拔山高”的建筑艺术.
车到金山,红瓦黄墙,寺庙宝塔都掩映在江南的轻烟薄雾中.顺着大道来到尽头,眼前出现“江天禅寺”四个大字.新建的大雄宝殿既保持了佛教寺庙的建筑特色,又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歇山重檐,飞椽斗拱,雕梁画栋,坚固庄严.内外精美的彩绘,把殿堂内外装饰得金碧辉煌.释迦牟尼、阿弥陀佛和药师佛三尊大佛,仪态安详,端坐在正中的莲花座上.两边是十八罗汉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大佛背后是巨大的海岛塑像,十方三世佛、菩萨、护法诸天隐现其间.海面上有十八尊者像,海岛观音独占鳌头,两侧侍立善财、龙女,法像庄严.大殿正中悬挂着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大雄宝殿”金字匾额.寺内还有天王殿、伽蓝殿、祖师殿、华藏楼、枕江楼、观澜堂、永安堂、海岳楼等主要殿堂,但最引人注目的是金山之巅的慈寿塔.
慈寿塔最早建于南朝齐梁时代,原为两座宝塔,南北相对而立,后倒坍.宋哲宗元符年间建成一座八角七层塔.明朝隆庆三年(1569年),明了法师重建.现存的塔是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修建,砖身木檐,仿楼阁式,七级八面,每级四面开门,每层有走廊和栏杆可凭栏远眺.王安石在《金山》诗中曾生动描绘了登塔感受:
数重楼枕层层石,四壁窗开面面风;
忽见鸟飞平地上.始惊身在半空中.
顺着楼梯盘旋而上,到达最高层才气喘吁地停了步,环眺四野,果真是风景如画:东面焦山如碧玉浮江,南面长山葱葱郁郁,西面的鱼池波光粼粼.北面的瓜洲古渡在烟波中若隐若现.头顶是一碧如洗的兰天,偶尔有几缕白云飘过,恍如轻纱雾葛;脚下是金山寺密密层层的殿宇楼阁,其规模,其气势,在国内也是少有其偶的了.更兼满寺香烟缭绕,佛声入耳,一派虔诚志佛的景象,除了祥和,就是安宁.不远处的长江波涛滚滚,那经久不息的涛声似乎是白娘子水漫金山余怒未息.
如此瑰丽的山光水色,引无数骚人墨客竞折腰.从帝王将相到白衣寒士,尽以一览金山胜景为乐.唐代诗人张祜、宋代大政治家王安石、大诗人苏东坡等都曾多次畅游金山并留下许多诗文,千古绝唱世人传诵.王安石有感于世事沧桑,有《题金山寺》诗云:
天日苍茫海气深,一船西去此登临;
丹楼碧阁皆时事,只有江山到古今.
与他同时的大诗人苏东坡还给金山寺题了一首回文体诗,描写了金山寺的迷人风光: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晚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
诗是回文体的,自然可以倒读: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晴日晚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轻鸥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
不论顺读倒读,展现在眼前的都是迷人的佳景,诗奇,景更奇.
法海洞

金山有法海洞、白龙洞、朝阳洞和仙人洞“四大名洞”.其中法海洞最为有名,洞中供奉着法海和尚的石像,神情肃穆,有人说他是在闭门思过,有人说他在悟道了佛.二说不一源自对法海的评价:据史载,法海俗姓裴,是唐宣宗时宰相裴休之子.他初来金山时,寺庙倾毁,杂草丛生,半山崖有一条白蟒蛇经常出来伤人,百姓不敢上山烧香.法海勇敢地与白蟒斗法,将白蟒赶入江里.他燃指一节,立志修复古刹,终使金山寺成为江南名刹,法海因此而被尊为“开山裴祖”.如此功德,深得后人推崇.法海圆寂后,弟子们在他打坐的石洞里雕了这尊法海石像纪念他,本愿自然是希望法海流芳百世,金山寺声名远扬.而在流传民间的《白蛇传》中,不知什么缘故,法海和尚却成了自恃神通广大,无端多管闲事,横行霸道,拆散人间美满婚姻的千秋罪人.鲁迅先生在《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也对法海和尚进行了猛烈抨击,嘲笑他是封建礼教的卫道士,最终成了蜷缩在蟹壳内的小虫.民间故事中更有许仙之子白状元祭塔,西湖水干,雷峰塔倒圯,母子团圆,最终是正义战胜了邪恶的传说.二说孰是孰非,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千秋功罪,谁予评说?有人说法海的“变脸”是因为《白蛇传》故事的需要,如果没有一个破坏者的从中作梗,那神圣的爱情就会黯淡无光.只可惜倒霉了一个法海,成了人人唾骂的恶棍.其实说怪也不怪,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历史中,埋没本来面目,“享受”世人垢骂“待遇”的远不止法海一人:《琵琶记》中的蔡伯喈,《秦香莲》中的陈世美,《钗头凤》中的赵士程……南宋诗人陆游对此深有感触,“身后是非谁管得,满场听说蔡中郎”的叹惜,算得上是对历史和民间对于历史人物评价的一种无可奈何的解析.好在金山寺佛法无边,面对孰是孰非的矛盾自有化解奇招:法海洞前看法海,笑骂由人,但须施舍——往洞里掷钱,多多益善——也算是出家人“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章法,只要有钱,自可修庙,“管他冬夏与春秋”,善哉,善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