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数学 > 作业

如何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开展有效的探索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数学作业 时间:2024/11/15 19:18:00
如何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开展有效的探索
如何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开展有效的探索
——听《射线、直线和角》教学有感
龙马潭区石洞中心学校 冯传珍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我们四年级已进入了小学阶段第二学段的学习,《新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的要求是:“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射线、直线和角》这节课给我们提供了学生自主探究、主动构建几何概念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时李老师能充分运用直观的多媒体进行演示,以帮助学生建立表象、发展空间观念,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更好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呢?我认为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已经做好以下几点:
1、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或学过的射线现象带入课堂,使孩子们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同时唤起了孩子们已有的知识表象,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通过孙悟空手中的金箍棒抽象出的线、举出生活中的射线、用手比画看到的线等方式,学生获得了鲜明、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特别是感知到了什么是有限长、无限长.然后再借助课件去除线段和射线的非本质属性,呈现数学意义上的线段和射线,在此基础上介绍直线就有了坚实的现实基础.
2、注重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直观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要解决数学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特点之间的矛盾,就是要让学生动手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在动手做的过程中,获得空间观念.因此,在“空间与图形”教学内容中,十分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例如,认识线段、射线、直线的特征,关键是要让学生进行认真观察、操作和比较,交流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陶行知曾说“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当学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时,老师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试着画一画,发现怎么画也画不完,从而得出“经过一点能画无数条直线”的结论.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再如,引出角后,让学生自学课本,掌握表示角的方法和读角的方法.学生在愉快、自然的氛围中,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后续学习积聚了能量.
在平时“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本人有如下体会:
1、加强概念、意义的教学,打好基础
很多学生在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时,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关平面图形的问题,到底要求的是周长还是面积模糊不清,立体图形的问题中要求的是面积(表面积)还是体积(容积)无法区分.如地面铺地砖,要求铺设一个已知的区域需要多少块规定大小的地砖,要解决这个问题,先要知道地面和每块地砖的大小,而地面、地砖的大小都是指它们的面积,很多学生由于概念模糊,导致出现求周长、边长的情况.粉刷教室,要求需要多少石灰,是要先求出粉刷部分的面积,有些学生就会出现求体积的情况.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是什么,一是部分学生审题不够仔细,而主要原因还是由于这部分学生对周长、面积、体积概念的模糊造成的.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对基本概念的教学,通过具体的操作、比较、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解决问题的实质.
2、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通过迁移进行新知的教学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较强的知识,学生所学的新知一般是旧知识的延伸、发展和综合,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亦是如此.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激活学生头脑中相关的已有知识,使之形成同化迁移的态势,然后将新旧知识挂钩起来,促进知识与技能的迁移.如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首先是要让学生理解面积单位的概念,然后通过摆小正方形的方法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而推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又是在学习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基础上通过转化得到的,然后进一步推出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体积计算的教学也是如此,可以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进行类比.所以教学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起点,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这样教学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我认为在教学空间与图形这部分知识时,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进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这样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更好的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活动主线的新课程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