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送东阳马生序》《诗词曲五首》《小石潭记》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3 20:03:22
《马说》《送东阳马生序》《诗词曲五首》《小石潭记》内所有的生字词和重点字词翻译和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帮我列举出来一下
解题思路: 平时要多积累。
解题过程: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1])。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1、伯乐:孙阳。春秋时人, 伯乐相马
擅长相(xiàng)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 2、千里马:原指善跑的骏马,可以日行千里。现在常用来比喻人才;特指有才华的人。 3、而:表转折。可是,但是。 4、故虽有名马: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故:因此 。 虽:即使。名:名贵的。 5、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到屈辱(或埋没)。祗(zhǐ):只是。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 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 6、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骈,两马并驾。骈死:并列而死。于:在。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引申为马厩。 7、不以千里称也:不因日行千里而著名。指马的千里之能被埋没。以:用。 称:出名。 8、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9、一食:吃一顿。食,吃。 10、或:有时。 11、尽(1):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 12、粟(sù):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 13、石(仍读“shí”[1]),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一石约等于一百二十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14、食马者:食,通“饲”,喂。 15、其:指千里马,代词。 16、是:这样,指示代词。 17、虽:虽然(与前面的虽不一样,这里指虽然) 18、能:本领。 19、足:足够。 20、才 :才能。 21、美:美好的素质。 22、外见(xiàn):表现在外面。 见:通“现”,表现;显现。 23、且:犹,尚且。 24、欲:想要。 25、等:等同,一样。 26、不可得:不能够得到。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27、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28、求:要求。 29、策之:鞭打它。策:用鞭子打。之:代词,指千里马。 30、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的方法。以:按照。道:正确的方法。 31、食之:食,通“饲”,喂。 32、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这里指喂饱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材:通“才”,才能。尽(2):竭尽,发挥出。 33、鸣:马嘶。 34、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 35、执:拿。 36、策:马鞭。 37、临:面对。 38、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39、其(1):难道,表反问语气。 40、其(2):大概,表推测语气。 41、邪:通“耶”,表示疑问的语气词,意为“吗” 42、知:懂得,了解,认识。
通假字
(1)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显现、表现。 (2)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通“饲”饲养。本文“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的两个食,都读“sì”,都是通假字 ;“材” 通 “才”,才能。 (3)其真无马邪: “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古今异义 例: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是: 古义:这样的。 今义:判断词。 例: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 古义:怎么。 今义:安全;安定;安装。 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古义:同样。 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 例: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 古义:有时,有的人,也许。 今义:或者。 例: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然后: 古义:副词,表示一种情况出现以后,出现另一种情况,着重表示前事是后事的条件。 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个动作或情况之后。 例:食(sì)之不能尽其材。 食(sì):通“饲”喂养。 食(shí):吃。 例: 策之不以其道。 策: 古义:马鞭,鞭策。 今义:策划,策略。 例: 虽有千里之能。 虽: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一词多义 1.之 虽有千里之能:的。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的,结构助词。 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定语后置标志。无义。 策之不以其道:它,代词。 食之不能尽其才: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 2.能 虽有千里之能:才能,能力。 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3.策 策之不以其道:名词活用动词,用鞭子打。 执策而临之:马鞭。 (策勋十二转:动词,记载 ——自《木兰诗》)。 4.而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连词,表转折,但是。 执策而临之:连词,表修饰。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连词,表承接。 5.食 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顿 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 喂养,动词。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吃,动词。 6.其 安求其能千里也:代词,代“千里马”。 食之不能尽其材:代词,代千里马的。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代词,它的。 其真无马邪:难道,表反问,加强语气。 其真不知马也:表推测,“恐怕”。 策之不以其道:代词,代鞭策千里马的方法。 7.以 不以千里称也:因为 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8.尽: 一食或尽粟一石:吃尽。 食之不能尽其材: 使……尽,竭尽。 9.虽: 虽有千里之能:虽然 故虽有名马:即是 【策】
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名词动用)
执策而临之 (名词,鞭子)
【其】
安求其能千里也 (它)
其真无马邪 (难道,表反问语气)
其真不知马也 (介词,难道,表推测语气)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它的)
策之不以其道 (它的,代词)
【之】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的,助词)
马之千里者 (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策之不以其道 (它,代千里马,代词)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不译,补充音节)
虽有千里之能 (的,助词)
【以】
不以千里称也 (凭借)
策之不以其道 (按照)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凭,靠)
能以径寸之木 (用)
【尽】
一食或尽粟一石 (吃尽)
食之不能尽其材 (竭尽)
【食】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吃)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通“饲”,喂)
一食或尽粟一石 (吃一顿)
【或】
或以为死 (有的人)
一食或尽粟一石 (有时)
【易】
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 (改变)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 (交换)
【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助动词,能够)
虽有千里之能 (名词,能力)
【而】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连词,表示转折)
执策而临之 (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guān),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名人硕师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chì)咄(duō),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sì)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qiè)曳(yè)屣(xǐ),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jūn)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jìng)不能动,媵(yìng)人持汤沃灌,以衾(qīn)拥覆,久而乃和(hé)。寓逆旅,主人日再食(sì),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pī)绮(qǐ)绣,戴朱缨(yīng)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xiù),烨(yè)然若神人;余则缊(yùn)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人教版初二课文节选至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待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lǐn)稍(shāo)之供(gōng),父母岁有裘(qiú)葛之遗(wèi),无冻馁(něi)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 ,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yè)余。撰(zhuàn)长书以为贽(zhì),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注释 选自《文宪集》卷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影印《四库全书》本)。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浙江义乌)人,元末明初文学家。
东阳:县名,在今浙江东阳。
马生:马君则。
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序:是一种文体,“序”有书序和赠序两种。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本文属于赠序。
赠序: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内容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
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
余:我。
幼时:小时候。
即:就。
嗜:喜欢、特别爱好。
无从:没有办法。
无从致书以观--以:连词,来。
致,得到。
计日以还--以:用来。
观:看。
每:经常。
假借:同义复词。借。假:借
于:介词,从;向。
之:结构助词,的。
弗之怠(dài):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读书。弗:不。之:指代抄书。
走:跑。
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以是:因此,因为这样。以:因为。
以书假余--以:介词,把
是:这样。
因得:于是能够。
群书:各种各样的书
既加冠(guàn):加冠之后,指已成年。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既:已经
益:更加。
道:学说
患:担心,忧虑。
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
硕,大。
游:交往,交流,结交。
尝:曾经。
趋:奔赴。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从:介词, 向。
先达: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
叩:问,请教。
执:拿,握
德隆望尊:道德高,声望重。
望:声望。
隆:高。
门人弟子填其室: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
门人弟子:学生。
填:塞,这里是拥挤的意思。
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辞色,言语和脸色,辞:言语,色:脸色。
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
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表现尊敬而专心)。
以:连词,而,来。
或:有时。
叱(chì)咄(duō):训斥,呵责。
色愈恭:表情更加恭敬。色:表情。恭:恭敬
至:周到。
复:这里指辩解,反驳。
俟(sì):等待。
则又请焉:就又向他请教——焉:语气助词,不译。则:于是。
卒:终于,最终。
负箧(qiè)曳(yè)屣(xǐ):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曳:拖、拉。
箧:书箱。
屣:鞋子。
穷冬:寒冬。
皲(jū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舍:指学舍,书馆。
支:通“肢”,肢体。
媵(yìng)人:指陪嫁女子,这里指服侍的人。
汤:热水。
沃灌:浇洗。
灌:同“罐”,罐子。
以:用
衾(qīn):被子。
覆:盖着。
而:表修饰。
乃:才。
主人日再食:每天供应两顿饭。食(sì):提供伙食;主人:旅店的店主
再:两次。
寓逆旅:住在旅店里。
寓:寄居。
逆旅:旅店。
被(pī)绮(qǐ)绣:穿着漂亮的丝绸衣服。被:通假字,通“披”,穿着。
戴朱缨宝饰之帽:戴着用红色帽带,宝石装饰的帽子。
朱缨宝饰:名作状,用朱缨宝石装饰
朱缨:红色缨带。
腰:腰佩。腰,名词作动词,腰间挂着。
容臭(xiù):香袋。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烨(y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缊(yùn)袍敝(bì)衣:穿着破旧的衣服。缊:旧絮。敝:破旧。
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的意思。略无:毫无。慕艳:羡慕。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中:内心。
口体之奉:指吃的穿的。奉:供养。
盖:发语词,这里用在句首表概括。
道:说,讲。
诸生:指太学生。诸,众多。
太学:明代中央政府设立的教育士人的学校,称作太学或国子监,设于京城,是全国最高学府。
县官:这里指朝廷。
廪(lǐn)稍:官家给的粮食。当时政府免费供给的俸粮称“廪”或“稍”。
裘(qiú):皮衣。
葛(gé):葛布,指夏天穿的衣服。
遗(wèi):赠送,给予,这里指接济。
(《诗》:用《诗经》代指“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书》四书的简称——《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司业、博士:分别为太学的次长官和教授。代指有学识的人。)
非天质(zhi)之卑:如果不是由于天资太低下。
天质:天资,人的智力。
流辈:同辈。流:平。
朝:旧时臣下朝见君主。宋濂写此文时,正值他从家乡到京城应天(南京)见朱元璋。
以乡人子:以同乡之子的身份。
谒(yè):拜见。
撰(zhuàn):写。
长书:长信。
贽(zhì音至):初见面时为表敬意送的礼物。
夷:平和。
毕:完毕。
尝:曾经。
患:担心。
稍:稍微。
闻:收获。
若:像。 词类活用 腰白玉之环。(腰: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佩戴。)
手自笔录。(笔:名词作状语,用笔。手:名词作动词,动手。)
戴朱缨宝饰之帽。(宝:名词作状语,用珠宝;朱缨,名词作状语,用红缨)
主人日再食。(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缊(yùn)袍敝(bì)衣:(缊袍敝衣:名词作状语,穿着破旧的衣服。)
不必若余之手录。(手:名词作状语,用手)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岁:名词作状语,每年)
不敢稍逾约:“约” 动词用作名词,约定的时间、期限 无鲜肥滋味之享(鲜肥:形容词作名词,新鲜肥美的食物 古今异义 余幼时即嗜学(余:古义为我,今义为剩下,余下)
走送之。(走:古义为跑,今义为行走,走路)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是:古义:这 今:判断动词,是;假:古义借,今义与真相对)
益慕圣贤之道(益:古义:更加 今义:好处)
尝趋百里外(趋:古义为奔赴,今义为趋势)
门人弟子填其室(填:古义:挤满 今义:填满 填充)
未尝稍降辞色(色:古义:脸色 今义:颜色)
余立侍左右(左右:古义:身边 今义:大约)
或遇其叱咄(或:古义:斥责 今义:或者)
卒获有所闻(卒:古义:终于 今义:小兵)
穷冬烈风(穷:古义为深,今义为贫穷,穷尽)
寓逆旅(逆:古义为迎,今义为逆向,相反方向)
媵人持汤沃灌 (汤:古义为热水;今义指汤水)
日再食(再:古义为两次,今义为又)
右备容臭(xiù) (臭:古义:香气 今义:(chòu)臭气,气味难闻)
以中有足乐者(中:古义:心中 今义:表界限)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博士:古义:大儒,博学之士 今义:硕士后的学位) 同义复词 ⒈假借 :借。
⒉叩问 :请教。
⒊沃灌 :浇洗。
⒋叱咄 :训斥,呵责。
⒌欣悦 :高兴,快乐。 一词多义 1、以:
⑴连词:相当于“而”,译为而,来(俯身倾耳以请;无从致书以观)
⑵介词:把,用 (以衾拥覆;以书假余;撰长书以为贽)
⑶连词:因为(以中有足乐者)
⑷表修饰,不译(计日以还)
⑸介词,前者译为因为,后者译为把(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⒉之:
⑴结构助词:的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⑵代词,指书 (走送之)
⑶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当余之从师也)
⑷无实义 (无鲜肥滋味之享)
⑸代词,抄书,宾语前置(弗之怠)
⒊患:
⑴担忧,忧虑,动词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⑵忧患,名词(无冻馁之患矣)
⒋故:
⑴因此,连词(故余虽愚)
⑵特意,故意,副词(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⒌道:
⑴学说,名词(益慕圣贤之道)
⑵说,动词(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⒍至:
⑴周到,形容词(色愈恭,礼愈至)
⑵到,动词(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⒎质:
⑴询问,动词(援疑质理)
⑵本质,资质,名词(非天质之卑)
⒏色:
⑴脸色(未尝稍降辞色)
⑵表情(或遇其叱咄,色愈恭)
⒐而:
⑴表转折:但,却(足肤皲裂而不知)
⑵表承接:不译(久而乃和)
⒑卒
⑴同“猝”。仓促,急速 (行西逾陇卒)
⑵突然 (则亡以应卒)
⒒慕
⑴仰慕(益慕圣贤之道)
⑵羡慕(略无慕艳意)
12益
⑴更加,越发(益慕圣贤之道)
⑵增加 (曾益其所不能)
13从
(1)向(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跟从(当余之从师也) 通假字 ⑴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⑵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 (3)日在食(“食”通“饲”给饭吃 ) (4)与之辨论(“辨”通“辩”辩论)
同学:
网站规定每次只能提问一个问题,请谅解!
对以上解答如还有不明白的地方,请在讨论中回复,好吗?谢谢!
很高兴为你解答!
祝你的成绩越来越棒!加油!
最终答案:略
解题过程: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1])。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1、伯乐:孙阳。春秋时人, 伯乐相马
擅长相(xiàng)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 2、千里马:原指善跑的骏马,可以日行千里。现在常用来比喻人才;特指有才华的人。 3、而:表转折。可是,但是。 4、故虽有名马: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故:因此 。 虽:即使。名:名贵的。 5、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到屈辱(或埋没)。祗(zhǐ):只是。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 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 6、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骈,两马并驾。骈死:并列而死。于:在。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引申为马厩。 7、不以千里称也:不因日行千里而著名。指马的千里之能被埋没。以:用。 称:出名。 8、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9、一食:吃一顿。食,吃。 10、或:有时。 11、尽(1):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 12、粟(sù):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 13、石(仍读“shí”[1]),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一石约等于一百二十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14、食马者:食,通“饲”,喂。 15、其:指千里马,代词。 16、是:这样,指示代词。 17、虽:虽然(与前面的虽不一样,这里指虽然) 18、能:本领。 19、足:足够。 20、才 :才能。 21、美:美好的素质。 22、外见(xiàn):表现在外面。 见:通“现”,表现;显现。 23、且:犹,尚且。 24、欲:想要。 25、等:等同,一样。 26、不可得:不能够得到。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27、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28、求:要求。 29、策之:鞭打它。策:用鞭子打。之:代词,指千里马。 30、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的方法。以:按照。道:正确的方法。 31、食之:食,通“饲”,喂。 32、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这里指喂饱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材:通“才”,才能。尽(2):竭尽,发挥出。 33、鸣:马嘶。 34、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 35、执:拿。 36、策:马鞭。 37、临:面对。 38、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39、其(1):难道,表反问语气。 40、其(2):大概,表推测语气。 41、邪:通“耶”,表示疑问的语气词,意为“吗” 42、知:懂得,了解,认识。
通假字
(1)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显现、表现。 (2)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通“饲”饲养。本文“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的两个食,都读“sì”,都是通假字 ;“材” 通 “才”,才能。 (3)其真无马邪: “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古今异义 例: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是: 古义:这样的。 今义:判断词。 例: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 古义:怎么。 今义:安全;安定;安装。 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古义:同样。 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 例: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 古义:有时,有的人,也许。 今义:或者。 例: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然后: 古义:副词,表示一种情况出现以后,出现另一种情况,着重表示前事是后事的条件。 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个动作或情况之后。 例:食(sì)之不能尽其材。 食(sì):通“饲”喂养。 食(shí):吃。 例: 策之不以其道。 策: 古义:马鞭,鞭策。 今义:策划,策略。 例: 虽有千里之能。 虽: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一词多义 1.之 虽有千里之能:的。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的,结构助词。 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定语后置标志。无义。 策之不以其道:它,代词。 食之不能尽其才: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 2.能 虽有千里之能:才能,能力。 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3.策 策之不以其道:名词活用动词,用鞭子打。 执策而临之:马鞭。 (策勋十二转:动词,记载 ——自《木兰诗》)。 4.而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连词,表转折,但是。 执策而临之:连词,表修饰。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连词,表承接。 5.食 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顿 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 喂养,动词。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吃,动词。 6.其 安求其能千里也:代词,代“千里马”。 食之不能尽其材:代词,代千里马的。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代词,它的。 其真无马邪:难道,表反问,加强语气。 其真不知马也:表推测,“恐怕”。 策之不以其道:代词,代鞭策千里马的方法。 7.以 不以千里称也:因为 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8.尽: 一食或尽粟一石:吃尽。 食之不能尽其材: 使……尽,竭尽。 9.虽: 虽有千里之能:虽然 故虽有名马:即是 【策】
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名词动用)
执策而临之 (名词,鞭子)
【其】
安求其能千里也 (它)
其真无马邪 (难道,表反问语气)
其真不知马也 (介词,难道,表推测语气)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它的)
策之不以其道 (它的,代词)
【之】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的,助词)
马之千里者 (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策之不以其道 (它,代千里马,代词)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不译,补充音节)
虽有千里之能 (的,助词)
【以】
不以千里称也 (凭借)
策之不以其道 (按照)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凭,靠)
能以径寸之木 (用)
【尽】
一食或尽粟一石 (吃尽)
食之不能尽其材 (竭尽)
【食】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吃)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通“饲”,喂)
一食或尽粟一石 (吃一顿)
【或】
或以为死 (有的人)
一食或尽粟一石 (有时)
【易】
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 (改变)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 (交换)
【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助动词,能够)
虽有千里之能 (名词,能力)
【而】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连词,表示转折)
执策而临之 (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guān),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名人硕师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chì)咄(duō),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sì)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qiè)曳(yè)屣(xǐ),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jūn)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jìng)不能动,媵(yìng)人持汤沃灌,以衾(qīn)拥覆,久而乃和(hé)。寓逆旅,主人日再食(sì),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pī)绮(qǐ)绣,戴朱缨(yīng)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xiù),烨(yè)然若神人;余则缊(yùn)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人教版初二课文节选至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待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lǐn)稍(shāo)之供(gōng),父母岁有裘(qiú)葛之遗(wèi),无冻馁(něi)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 ,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yè)余。撰(zhuàn)长书以为贽(zhì),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注释 选自《文宪集》卷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影印《四库全书》本)。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浙江义乌)人,元末明初文学家。
东阳:县名,在今浙江东阳。
马生:马君则。
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序:是一种文体,“序”有书序和赠序两种。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本文属于赠序。
赠序: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内容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
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
余:我。
幼时:小时候。
即:就。
嗜:喜欢、特别爱好。
无从:没有办法。
无从致书以观--以:连词,来。
致,得到。
计日以还--以:用来。
观:看。
每:经常。
假借:同义复词。借。假:借
于:介词,从;向。
之:结构助词,的。
弗之怠(dài):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读书。弗:不。之:指代抄书。
走:跑。
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以是:因此,因为这样。以:因为。
以书假余--以:介词,把
是:这样。
因得:于是能够。
群书:各种各样的书
既加冠(guàn):加冠之后,指已成年。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既:已经
益:更加。
道:学说
患:担心,忧虑。
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
硕,大。
游:交往,交流,结交。
尝:曾经。
趋:奔赴。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从:介词, 向。
先达: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
叩:问,请教。
执:拿,握
德隆望尊:道德高,声望重。
望:声望。
隆:高。
门人弟子填其室: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
门人弟子:学生。
填:塞,这里是拥挤的意思。
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辞色,言语和脸色,辞:言语,色:脸色。
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
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表现尊敬而专心)。
以:连词,而,来。
或:有时。
叱(chì)咄(duō):训斥,呵责。
色愈恭:表情更加恭敬。色:表情。恭:恭敬
至:周到。
复:这里指辩解,反驳。
俟(sì):等待。
则又请焉:就又向他请教——焉:语气助词,不译。则:于是。
卒:终于,最终。
负箧(qiè)曳(yè)屣(xǐ):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曳:拖、拉。
箧:书箱。
屣:鞋子。
穷冬:寒冬。
皲(jū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舍:指学舍,书馆。
支:通“肢”,肢体。
媵(yìng)人:指陪嫁女子,这里指服侍的人。
汤:热水。
沃灌:浇洗。
灌:同“罐”,罐子。
以:用
衾(qīn):被子。
覆:盖着。
而:表修饰。
乃:才。
主人日再食:每天供应两顿饭。食(sì):提供伙食;主人:旅店的店主
再:两次。
寓逆旅:住在旅店里。
寓:寄居。
逆旅:旅店。
被(pī)绮(qǐ)绣:穿着漂亮的丝绸衣服。被:通假字,通“披”,穿着。
戴朱缨宝饰之帽:戴着用红色帽带,宝石装饰的帽子。
朱缨宝饰:名作状,用朱缨宝石装饰
朱缨:红色缨带。
腰:腰佩。腰,名词作动词,腰间挂着。
容臭(xiù):香袋。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烨(y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缊(yùn)袍敝(bì)衣:穿着破旧的衣服。缊:旧絮。敝:破旧。
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的意思。略无:毫无。慕艳:羡慕。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中:内心。
口体之奉:指吃的穿的。奉:供养。
盖:发语词,这里用在句首表概括。
道:说,讲。
诸生:指太学生。诸,众多。
太学:明代中央政府设立的教育士人的学校,称作太学或国子监,设于京城,是全国最高学府。
县官:这里指朝廷。
廪(lǐn)稍:官家给的粮食。当时政府免费供给的俸粮称“廪”或“稍”。
裘(qiú):皮衣。
葛(gé):葛布,指夏天穿的衣服。
遗(wèi):赠送,给予,这里指接济。
(《诗》:用《诗经》代指“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书》四书的简称——《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司业、博士:分别为太学的次长官和教授。代指有学识的人。)
非天质(zhi)之卑:如果不是由于天资太低下。
天质:天资,人的智力。
流辈:同辈。流:平。
朝:旧时臣下朝见君主。宋濂写此文时,正值他从家乡到京城应天(南京)见朱元璋。
以乡人子:以同乡之子的身份。
谒(yè):拜见。
撰(zhuàn):写。
长书:长信。
贽(zhì音至):初见面时为表敬意送的礼物。
夷:平和。
毕:完毕。
尝:曾经。
患:担心。
稍:稍微。
闻:收获。
若:像。 词类活用 腰白玉之环。(腰: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佩戴。)
手自笔录。(笔:名词作状语,用笔。手:名词作动词,动手。)
戴朱缨宝饰之帽。(宝:名词作状语,用珠宝;朱缨,名词作状语,用红缨)
主人日再食。(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缊(yùn)袍敝(bì)衣:(缊袍敝衣:名词作状语,穿着破旧的衣服。)
不必若余之手录。(手:名词作状语,用手)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岁:名词作状语,每年)
不敢稍逾约:“约” 动词用作名词,约定的时间、期限 无鲜肥滋味之享(鲜肥:形容词作名词,新鲜肥美的食物 古今异义 余幼时即嗜学(余:古义为我,今义为剩下,余下)
走送之。(走:古义为跑,今义为行走,走路)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是:古义:这 今:判断动词,是;假:古义借,今义与真相对)
益慕圣贤之道(益:古义:更加 今义:好处)
尝趋百里外(趋:古义为奔赴,今义为趋势)
门人弟子填其室(填:古义:挤满 今义:填满 填充)
未尝稍降辞色(色:古义:脸色 今义:颜色)
余立侍左右(左右:古义:身边 今义:大约)
或遇其叱咄(或:古义:斥责 今义:或者)
卒获有所闻(卒:古义:终于 今义:小兵)
穷冬烈风(穷:古义为深,今义为贫穷,穷尽)
寓逆旅(逆:古义为迎,今义为逆向,相反方向)
媵人持汤沃灌 (汤:古义为热水;今义指汤水)
日再食(再:古义为两次,今义为又)
右备容臭(xiù) (臭:古义:香气 今义:(chòu)臭气,气味难闻)
以中有足乐者(中:古义:心中 今义:表界限)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博士:古义:大儒,博学之士 今义:硕士后的学位) 同义复词 ⒈假借 :借。
⒉叩问 :请教。
⒊沃灌 :浇洗。
⒋叱咄 :训斥,呵责。
⒌欣悦 :高兴,快乐。 一词多义 1、以:
⑴连词:相当于“而”,译为而,来(俯身倾耳以请;无从致书以观)
⑵介词:把,用 (以衾拥覆;以书假余;撰长书以为贽)
⑶连词:因为(以中有足乐者)
⑷表修饰,不译(计日以还)
⑸介词,前者译为因为,后者译为把(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⒉之:
⑴结构助词:的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⑵代词,指书 (走送之)
⑶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当余之从师也)
⑷无实义 (无鲜肥滋味之享)
⑸代词,抄书,宾语前置(弗之怠)
⒊患:
⑴担忧,忧虑,动词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⑵忧患,名词(无冻馁之患矣)
⒋故:
⑴因此,连词(故余虽愚)
⑵特意,故意,副词(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⒌道:
⑴学说,名词(益慕圣贤之道)
⑵说,动词(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⒍至:
⑴周到,形容词(色愈恭,礼愈至)
⑵到,动词(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⒎质:
⑴询问,动词(援疑质理)
⑵本质,资质,名词(非天质之卑)
⒏色:
⑴脸色(未尝稍降辞色)
⑵表情(或遇其叱咄,色愈恭)
⒐而:
⑴表转折:但,却(足肤皲裂而不知)
⑵表承接:不译(久而乃和)
⒑卒
⑴同“猝”。仓促,急速 (行西逾陇卒)
⑵突然 (则亡以应卒)
⒒慕
⑴仰慕(益慕圣贤之道)
⑵羡慕(略无慕艳意)
12益
⑴更加,越发(益慕圣贤之道)
⑵增加 (曾益其所不能)
13从
(1)向(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跟从(当余之从师也) 通假字 ⑴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⑵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 (3)日在食(“食”通“饲”给饭吃 ) (4)与之辨论(“辨”通“辩”辩论)
同学:
网站规定每次只能提问一个问题,请谅解!
对以上解答如还有不明白的地方,请在讨论中回复,好吗?谢谢!
很高兴为你解答!
祝你的成绩越来越棒!加油!
最终答案:略
文言文的朗读节奏请大家帮个忙帮我把《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马说》,《送东阳马生序》,《诗词曲五首》(有《酬乐天
跪求八年级下册《马说》《送东阳马生序》《诗词曲五首》的课下注释,和课本上一样,做叶没法写了,
雪,海燕,送东阳马生序,马说
英语翻译《五柳先生传》《马说》《送东阳马生序》
《马说》的读后感?或者《送东阳马生序》的读后感?
《马说》和《送东阳马生序》中有哪些成语..
《马说》和《送东阳马生序》中有哪些成语..?
求与《马说》、《送东阳马生序》、《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所有试题 满意者另有奖金
请帮我找一下《送东阳马生序》《马说》《小石潭记》《与朱元思书》《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的主旨 中心
求《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马说》《送东阳马生序》《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与朱元思书》《马说》《送东阳马生序》《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上 的原文急
马说、送东阳马生序、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相关的文言常识、文学常识、阅读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