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简介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9 00:55:22
胡雪岩简介
胡光墉(1823~1885),清徽州绩溪人(一说浙江杭州人),幼名顺官,字雪岩,著名徽商.初在杭州设银号,后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又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并开办胡庆余堂中药店.
墉幼时家贫,帮人放牛为生,稍长,由人荐往杭州于姓钱肆当学徒,得肆主赏识,擢为跑街.咸丰十年(1860),因肆主无后,临终前,以钱庄赠之,乃自开阜康钱庄,并与官场中人往来,成为杭城一大商绅. 咸丰十一年(1861)十一月,太平军攻杭州,光墉从上海、宁波购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左宗棠任浙江巡抚,委光墉为总管,主持全省钱粮、军饷,因此阜康钱庄获利颇丰.京内外诸公无不以阜康为外库,寄存无算.他还协助左宗棠开办企业,主持上海采运局,兼管福建般政局,经手购买外商机器、军火及邀聘外国技术人员,从中获得大量回佣.他还操纵江浙商业,专营丝、茶出口,操纵市场、垄断金融.至同治十一年(1872)阜康钱庄支店达20多处,布及大江南北.资金2000万余两,田地万亩.由于辅助左宗棠有功,曾授江西候补道,赐穿黄马褂,是一个典型的官商.同治十三年,筹设胡庆馀堂雪记国药号,光绪二年(1876)于杭州涌金门外购地10余亩建成胶厂.胡庆馀堂雪记药号,以一个熟药局为基础,重金聘请浙江名医,收集古方,总结经验,选配出丸散膏丹及胶露油酒的验方400余个,精制成药,便于携带和服用.其时,战争频仍,疫疠流行,“胡氏辟瘟丹”、“诸葛行军散”、“八宝红灵丹”等药品备受欢迎.此后,胡光墉亲书“戒欺”字匾,教诫职工“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采办务真,修制务精”.其所用药材,直接向产地选购,并自设养鹿园.胡庆馀堂成为国内规模较大的全面配制中成药的国药号,饮誉中外,对中国医药事业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光绪八年(1882),光墉在上海开办蚕丝厂,耗银2000万两,高价尽收国内新丝数百万担,企图垄断丝业贸易,惹怒外商,联合拒购华丝.又因海关海运操于外人之手,不能直接外运.次年夏,被迫贱卖,亏耗1000万两,家资去半,周转不灵,风声四播.各地官僚竞提存款,群起敲诈勒索.十一月,各地商号倒闭,家产变卖,胡庆馀堂易主,宣告关门倒闭.接着,慈禧太后下令革职查抄,严追治罪.光墉遣散姬妾仆从,姬妾仆从宁死都不离开胡雪岩,
显赫一时的一代豪商胡雪岩,终于一贫如洗.他曾经拥有的万贯家财和浮华一生,都没能给后人留下基业与向往.倒是他精心创下的胡庆馀堂,至今仍以其“戒欺”和“真不二价”的优良传统矗立在杭州河坊街上,虽然钦差大人文煜为了保存这座国药国库,帮助胡雪岩接管胡庆余堂.善良的百姓,至今仍记得他姓胡,并因胡庆馀堂而传颂着胡雪岩的名字
胡雪岩(1823-1885)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商界名人,他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从钱庄一个小伙计开始,通过结交权贵显要,纳粟助赈,为朝廷效犬马之劳;洋务运动中,他聘洋匠、引设备,颇有劳绩;左宗棠出关西征,他筹粮械、借洋款,立下汗马功劳.几经折腾,他便由钱庄伙计一跃成为显赫一时的红顶商人.他构筑了以钱庄、当铺为依托的金融网,开了药店、丝栈,既与洋人做生意也与洋人打商战.
胡雪岩一生,是非功过褒贬不一,这里且只分析他的人道.胡雪岩的成功,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他善于用人,以长取人,不求完人.他说一个人最大的本事,就是用人的本事.清人顾嗣协曾有诗: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取短,智高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
幼时家境贫寒.为了养家糊口,作为长子的他经亲戚推荐,进钱庄学徒,从扫地、倒尿壶等杂役干起,三年师满后,就因勤劳、踏实成了钱庄正式的伙计.正是在这一时期,胡雪岩靠患难知交王有龄的帮助,一跃而成为杭州一富.
古语有云:"福分,祸所伏也."胡雪岩在商场驰骋多年,靠官府后台,一步步走向事业的顶峰,风光无限,但其最终的失败,却也是由官场后台的坍倒和官场的倾轧所致.胡雪岩虽为商人,但他的发迹以及鼎盛与政界要人的庇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胡雪岩紧紧把握住了"大树底下好乘凉"的精髓,他先借助王有龄开钱庄,又以左宗棠为靠山创办胡庆余堂,为西征筹借洋款,恢复因战事而终止的牛车,为百姓、为国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从而一步步走向事业的巅峰.作为一名商人,他被御赐二品顶戴,被赏黄马褂,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但就是这样一位己名利双收、事业有成的人,却在几天之内垮掉了,他的事业也随之走到了尽头.表面上胡雪岩生意的失败是由于他野心过大,急于扩充,出现决策性失误,使钱庄因缺乏流动资金而被挤兑,致使其经营的生丝铺、公济典当、胡庆余堂等纷纷关闭.但导致胡生意失败的为深入的原因是政治敌人的打击.胡雪岩虽聪明一世,与官场人物交往甚密,但最却因为不谙官理、刚愎自用、不懂变通而成为左宗棠与李鸿章政治斗争的 "牺牲品",成为李鸿章 "排左先排胡,倒左先倒胡"策略的牺牲者,实在令人为之扼腕叹惜.胡雪岩破产后,先前那些为其钱财嫁人胡家的美妾们,一改往日争先恐后己结胡氏的嘴脸,温情顿失,纷纷要求携带自己的私房钱离开;留在胡氏身边的,只有罗四太太.在罗四太太的陪伴下,靠着胡庆余堂的微薄收人,胡雪岩凄凉地度过了他的晚年,于光绪十一年 (公元1885年),黯然离世.
胡雪岩的一生,极具戏剧性.在短短的几十年里,他由一个钱庄的伙计摇身一变,成为闻名于清朝朝野的红顶商人.他以"仁"、"义"二宇作为经商的核心,善于随机应变,而决不投机取巧,使其生意蒸蒸日上;他富而不忘本,深谙钱财的真正价值,大行义举,在赢得美名的同时,也得到了心灵的满足;他经商不忘忧国,协助左宗棠西征,维护了祖国领土的完整;在救亡图强的洋务运动中,他也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当然,他也未能摆脱商人以利益为第一位的俗套,且在生活方面极尽奢靡,但毕竟人无完人、瑕不掩瑜,胡雪岩这位了不起的商人身上有许多值得今人学习的东西.
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
墉幼时家贫,帮人放牛为生,稍长,由人荐往杭州于姓钱肆当学徒,得肆主赏识,擢为跑街.咸丰十年(1860),因肆主无后,临终前,以钱庄赠之,乃自开阜康钱庄,并与官场中人往来,成为杭城一大商绅. 咸丰十一年(1861)十一月,太平军攻杭州,光墉从上海、宁波购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左宗棠任浙江巡抚,委光墉为总管,主持全省钱粮、军饷,因此阜康钱庄获利颇丰.京内外诸公无不以阜康为外库,寄存无算.他还协助左宗棠开办企业,主持上海采运局,兼管福建般政局,经手购买外商机器、军火及邀聘外国技术人员,从中获得大量回佣.他还操纵江浙商业,专营丝、茶出口,操纵市场、垄断金融.至同治十一年(1872)阜康钱庄支店达20多处,布及大江南北.资金2000万余两,田地万亩.由于辅助左宗棠有功,曾授江西候补道,赐穿黄马褂,是一个典型的官商.同治十三年,筹设胡庆馀堂雪记国药号,光绪二年(1876)于杭州涌金门外购地10余亩建成胶厂.胡庆馀堂雪记药号,以一个熟药局为基础,重金聘请浙江名医,收集古方,总结经验,选配出丸散膏丹及胶露油酒的验方400余个,精制成药,便于携带和服用.其时,战争频仍,疫疠流行,“胡氏辟瘟丹”、“诸葛行军散”、“八宝红灵丹”等药品备受欢迎.此后,胡光墉亲书“戒欺”字匾,教诫职工“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采办务真,修制务精”.其所用药材,直接向产地选购,并自设养鹿园.胡庆馀堂成为国内规模较大的全面配制中成药的国药号,饮誉中外,对中国医药事业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光绪八年(1882),光墉在上海开办蚕丝厂,耗银2000万两,高价尽收国内新丝数百万担,企图垄断丝业贸易,惹怒外商,联合拒购华丝.又因海关海运操于外人之手,不能直接外运.次年夏,被迫贱卖,亏耗1000万两,家资去半,周转不灵,风声四播.各地官僚竞提存款,群起敲诈勒索.十一月,各地商号倒闭,家产变卖,胡庆馀堂易主,宣告关门倒闭.接着,慈禧太后下令革职查抄,严追治罪.光墉遣散姬妾仆从,姬妾仆从宁死都不离开胡雪岩,
显赫一时的一代豪商胡雪岩,终于一贫如洗.他曾经拥有的万贯家财和浮华一生,都没能给后人留下基业与向往.倒是他精心创下的胡庆馀堂,至今仍以其“戒欺”和“真不二价”的优良传统矗立在杭州河坊街上,虽然钦差大人文煜为了保存这座国药国库,帮助胡雪岩接管胡庆余堂.善良的百姓,至今仍记得他姓胡,并因胡庆馀堂而传颂着胡雪岩的名字
胡雪岩(1823-1885)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商界名人,他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从钱庄一个小伙计开始,通过结交权贵显要,纳粟助赈,为朝廷效犬马之劳;洋务运动中,他聘洋匠、引设备,颇有劳绩;左宗棠出关西征,他筹粮械、借洋款,立下汗马功劳.几经折腾,他便由钱庄伙计一跃成为显赫一时的红顶商人.他构筑了以钱庄、当铺为依托的金融网,开了药店、丝栈,既与洋人做生意也与洋人打商战.
胡雪岩一生,是非功过褒贬不一,这里且只分析他的人道.胡雪岩的成功,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他善于用人,以长取人,不求完人.他说一个人最大的本事,就是用人的本事.清人顾嗣协曾有诗: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取短,智高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
幼时家境贫寒.为了养家糊口,作为长子的他经亲戚推荐,进钱庄学徒,从扫地、倒尿壶等杂役干起,三年师满后,就因勤劳、踏实成了钱庄正式的伙计.正是在这一时期,胡雪岩靠患难知交王有龄的帮助,一跃而成为杭州一富.
古语有云:"福分,祸所伏也."胡雪岩在商场驰骋多年,靠官府后台,一步步走向事业的顶峰,风光无限,但其最终的失败,却也是由官场后台的坍倒和官场的倾轧所致.胡雪岩虽为商人,但他的发迹以及鼎盛与政界要人的庇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胡雪岩紧紧把握住了"大树底下好乘凉"的精髓,他先借助王有龄开钱庄,又以左宗棠为靠山创办胡庆余堂,为西征筹借洋款,恢复因战事而终止的牛车,为百姓、为国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从而一步步走向事业的巅峰.作为一名商人,他被御赐二品顶戴,被赏黄马褂,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但就是这样一位己名利双收、事业有成的人,却在几天之内垮掉了,他的事业也随之走到了尽头.表面上胡雪岩生意的失败是由于他野心过大,急于扩充,出现决策性失误,使钱庄因缺乏流动资金而被挤兑,致使其经营的生丝铺、公济典当、胡庆余堂等纷纷关闭.但导致胡生意失败的为深入的原因是政治敌人的打击.胡雪岩虽聪明一世,与官场人物交往甚密,但最却因为不谙官理、刚愎自用、不懂变通而成为左宗棠与李鸿章政治斗争的 "牺牲品",成为李鸿章 "排左先排胡,倒左先倒胡"策略的牺牲者,实在令人为之扼腕叹惜.胡雪岩破产后,先前那些为其钱财嫁人胡家的美妾们,一改往日争先恐后己结胡氏的嘴脸,温情顿失,纷纷要求携带自己的私房钱离开;留在胡氏身边的,只有罗四太太.在罗四太太的陪伴下,靠着胡庆余堂的微薄收人,胡雪岩凄凉地度过了他的晚年,于光绪十一年 (公元1885年),黯然离世.
胡雪岩的一生,极具戏剧性.在短短的几十年里,他由一个钱庄的伙计摇身一变,成为闻名于清朝朝野的红顶商人.他以"仁"、"义"二宇作为经商的核心,善于随机应变,而决不投机取巧,使其生意蒸蒸日上;他富而不忘本,深谙钱财的真正价值,大行义举,在赢得美名的同时,也得到了心灵的满足;他经商不忘忧国,协助左宗棠西征,维护了祖国领土的完整;在救亡图强的洋务运动中,他也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当然,他也未能摆脱商人以利益为第一位的俗套,且在生活方面极尽奢靡,但毕竟人无完人、瑕不掩瑜,胡雪岩这位了不起的商人身上有许多值得今人学习的东西.
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