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儒道佛古典文学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学主体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0 19:57:21
为什么说儒道佛古典文学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学主体
内 容 提 要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中国古典园林迄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特点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中国古典园林追求自然天成之美,也强调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重视“写意”手法的运用,创造出一种含蓄幽深的美.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关键词:古典园林 建筑艺术 园林设计 构景
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魅力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极富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如其他中国古建筑一样,中国古典园林多为平面铺展的土木建筑,是多组小园递进环抱,相互呼应成趣的群体建筑.中国古典园林大致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皇 家园林气势宏伟,山水萦回,花木繁茂,建筑华丽厚重,多为帝王皇室的行宫、游宫和 寝宫.建造于清代的几座大型皇家园林占地都在数百公顷左右,其中首推颐和园和承德 避暑山庄.私家园林多为写意小景,小巧玲珑,幽静隐逸,是旧时达官贵人可居、可 憩、可游的去处.多达一百五十余座的苏州园林是典型的私家园林.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理论基于以儒道佛思想为中心 的多元文化.其“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观念对造园者产生了深刻久远的影响.历代帝王与道士方丈寻仙山玉宇以求升天得道,于是产生了堆山理水的基本构想,造成象征蓬莱仙阁的中国古典园林最早布局.老庄返朴归真、任其自然、虚静恬淡的意向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标准,因而有了仿天下名山大川或田园风光之杰作.出世的佛道追 求禅栖道隐的志趣为中国古典园林平添几分超凡脱俗之清越.中国文学艺术的诗情画意 更为中国古典山水园林所融合.无怪乎中国山水园林与山水诗、山水画意趣相通,成为 中国文化艺术的精华.中国古典园林也因之而成为世界古典园林三大体系中东方园林的 代表作之一.
一、中国造园的构成要素
(一)筑山
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秦汉的上林苑,用太液池所挖土堆成岛,象征东海神山,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
东汉梁冀模仿伊洛二峡,在园中累土构石为山,从而开拓了从对神仙世界向往,转向对自然山水的模仿,标志着造园艺术以现实生活作为创作起点.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雅士们,采用概括、提炼手法,所造山的真实尺度大大缩小,力求体现自然山峦的形态和神韵.这种写意式的叠山,比自然主义模仿大大前进一步.唐宋以后,由于山水诗、山水画的发展,玩赏艺术的发展,对叠山艺术更为讲究.最典型的例子便是爱石成癖的宋徽宗,他所筑的良岳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巧、以石为主的假山.明代造山艺术,更为成熟和普及.明人计成在《园冶》的“掇山”一节中,列举了园山、厅山、楼山、阁山、书房山、池山、内室山、峭壁山、山石池、金鱼缸、峰、峦、岩、洞、涧、曲水、瀑布等17种形式,总结了明代的造山技术.清代造山技术更为发展和普及.清代造园家,创造了穹形洞壑的叠砌方法,用大小石钩带砌成拱形,顶壁一气,酷似天然峭壑,乃至于可估喀斯特溶洞,叠山倒垂的钟乳石,比明代以条石封合收顶的叠法合理得多、高明得多.现存的苏州拙政园、常熟的燕园、上海的豫园,都是明清时代园林造山的佳作.
(二)理池
为表现自然,理池也是造园最主要因素之一.不论哪一种类型的园林,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自然式园林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主,以表现水面平静如镜或烟波浩淼的寂静深远的境界取胜.人们或观赏山水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或观赏水中怡然自得的游鱼,或观赏水中芙蕖睡莲,或观赏水中皎洁的明月……自然式园林也表现水的动态美,但不是喷泉和规则式的台阶瀑布,而是自然式的瀑布.池中有自然的肌头、矾口,以表现经人工美化的自然.正因为如此,园林一定要省池引水.古代园林理水之法,一般有三种:一、掩.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临水建筑,除主要厅堂前的平台,为突出建筑的地位,不论亭、廊、阁、榭,皆前部架空挑出水上,水犹似自其下流出,用以打破岸边的视线局限;或临水布蒲苇岸、杂木迷离,造成池水无边的视角印象.二、隔.或筑堤横断于水面,或隔水净廊可渡,或架曲折的石板小桥,或涉水点以步石,正如计成在《园冶》中所说,“疏水若为无尽,断处通桥”.如此则可增加景深和空间层次,使水面有幽深之感.三、破.水面很小时,如曲溪绝涧、清泉小池,可用乱石为岸,怪石纵横、犬牙交错,并植配以细竹野藤、朱鱼翠藻,那么虽是一洼水池,也令人似有深邃山野风致的审美感觉.
(三)植物
植物是造山理池不可缺少的因素.花木犹如山峦之发,水景如果离开花木也没有美感.自然式园林着意表现自然美,对花木的选择标准,一讲姿美,树冠的形态、树枝的疏密曲直、树皮的质感、树叶的形状,都追求自然优美;二讲色美,树叶、树干、花都要求有各种自然的色彩美,如红色的枫叶,青翠的竹叶、白皮松,斑驳的粮榆,白色广玉兰,紫色的紫薇等;三讲味香,要求自然淡雅和清幽.最好四季常有绿,月月有花香,其中尤以腊梅最为淡雅、兰花最为清幽.花木对园林山石景观起衬托作用,又往往和园主追求的精神境界有关.如竹子象征人品清逸和气节高尚,松柏象征坚强和长寿,莲花象征洁净无暇,兰花象征幽居隐士,玉兰、牡丹、桂花象征荣华富贵,石榴象征多子多孙,紫薇象征高官厚禄等.
古树名木对创造园林气氛非常重要.古木繁花,可形成古朴幽深的意境.所以如果建筑物与古树名木矛盾时,宁可挪动建筑以保住大树.计成在《园冶》中说:“多年树
木,碍箭檐垣,让一步可以立根,研数桠不妨封顶.”构建房屋容易,百年成树艰难.除花木外,草皮也十分重要,平坦或起伏或曲折的草皮,也令人陶醉于向往中的自然.
(四)建筑
古典园林都采用古典式建筑.古典建筑斗拱梭柱,飞檐起翘,具有庄严雄伟、舒展大方的特色.它不只以形体美为游人所欣赏,还与山水林木相配合,共同形成古典园林风格.
园林建筑物常作景点处理,既是景观,又可以用来观景.因此,除去使用功能,还有美学方面的要求.楼台亭阁,轩馆斋榭,经过建筑师巧妙的构思,运用设计手法和技术处理,把功能、结构、艺术统一于一体,成为古朴典雅的建筑艺术品.它的魅力,来自体量、外型、色彩、质感等因素,加之室内布置陈设的古色古香,外部环境的和谐统一,更加强了建筑美的艺术效果,美的建筑,美的陈设,美的环境,彼此依托而构成佳景.正如明人文震亨所说:“要须门庭雅洁,室庐清靓,亭台具旷士之怀,斋阁有幽人之致,又当种佳木怪箨,陈金石图书,令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
园林建筑不像宫殿庙宇那般庄严肃穆,而是采用小体量分散布景.特别是私家庭园里的建筑,更是形式活泼,装饰性强,因地而置,因景而成.在总体布局上,皇家园林为了体现封建帝王的威严,和美学上的对称、匀衡艺术效果,都是采用中轴线布局,主次分明,高低错落,疏朗有致.私家园林往往是突破严格的中轴线格局,比较灵活,富有变化.通过对、呼应、映衬、虚实等一系列艺术手法,造成充满节奏和韵律的园林空间,居中可观景,观之能入画.当然,所谓自由布局,并非不讲章法,只是与严谨的中轴线格局比较而言.主厅常是园主人宴聚宾客的地方,是全园的活动中心,也是全园的主要建筑,都是建在地位突出,景色秀丽,足以能影响全园的紧要处所.厅前凿池,隔池堆山作为对观景,左右曲廊回环,大小院落穿插渗透,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空间.苏州拙政园中园部分,就是这样一个格局,以“远香堂”为主体建筑,布置了一个明媚、幽雅的江南水乡景色.
古典园林里通常都是一个主体建筑,附以一个或几个副体建筑,中间用廊连接,形成一个建筑组合体.这种手法,能够突出主体建筑,强化主建筑的艺术感染力,还有助于造成景观,其使用功能和欣赏价值兼而有之.
常见的建筑物有殿、阁、楼、厅、堂、馆、轩、斋,它们都可以作为主体建筑布置.宫殿建在皇家园林里,供帝王园居时使用.它气势巍峨,金碧辉煌,在古典建筑中最具有代表性.为了适应园苑的宁静、幽雅气氛,园苑里的建筑结构要比皇城宫廷简洁,平面布置也比较灵活.但是,仍不失其豪华气势.
中国自然式园林中的建筑形式多样,有堂、厅、楼、阁、馆、轩、斋、榭、舫、亭、廊、桥、墙等.
1.厅:是满足会客、宴请、观赏花木或欣赏小型表演的建筑,它在古代园林宅第中发挥公共建筑的功能.它不仅要求较大的空间,以便容纳众多的宾客,还要求门窗装饰考究,建筑总体造型典雅、端庄,厅前广植花木,叠石为山.一般的厅都是前后开窗设门,但也有四面开门窗的四面厅.
2.堂:是居住建筑中对正房的称呼,一般是一家之长的居住地,也可作为家庭举行庆典的场所.堂多位于建筑群中的中轴线上,体型严整,装修瑰丽.室内常用隔扇、落地罩、博古架进行空间分割.
3.楼:是两重以上的屋,故有“重层曰楼”之说.楼的位置在明代大多位于厅堂之后,在园林中一般用作卧室、书房或用来观赏风景.由于楼高,也常常成为园中的一景,尤其在临水背山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4.阁:与楼近似,但较小巧.平面为方形或多边形,多为两层的建筑,四面开窗.一般用来藏书、观景,也用来供奉巨型佛像.
5.榭:多借周围景色构成,一般都是在水边筑平台,平台周围有矮栏杆,屋顶通常用卷棚歇山式,檐角低平,显得十分简洁大方.榭的功用以观赏为主,又可作休息的场所.
6.舫:园林建筑中舫的概念,是从画舫那里来的.舫不能移,只供人游赏、饮宴及观景、点景.舫与船的构造相似,分头、中、尾三部分.船头有眺台,作赏景之用;中间是下沉式,两侧有长窗,供休息和宴客之用;尾部有楼梯,分作两层,下实上虚.
7.廊:是一种“虚”的建筑形式,由两排列柱顶着一个不太厚实的屋顶,其作用是把园内各单体建筑连在一起.廊一边通透,利用列柱、横楣构成一个取景框架,形成一个过渡的空间,造型别致曲折、高低错落.廊的类型可分为双面空间、单面空间、复廊和双层廊等等,从平面来看,又可分为直廊、曲廊和回廊.
8.亭:体积小巧,造型别致,可建于园林的任何地方,其主要用途是供人休息、避雨.亭子的结构简单,其柱间通透开辟,柱身下设半墙.从亭的平面来看,可分为正多边形亭、长方形和近长方形亭、圆亭和近圆亭、组合式亭等等,从立体构形来说,又可分为单檐、重檐和三重檐等类型.
9.塔:是重要的佛教建筑.在园林中往往是构图中心和借景对象.
10.桥:在园林中不仅供交通运输之用,还有点饰环境和借景障景的作用.
11.墙:园林的围墙,用于围合及分隔空间,有外墙、内墙之分.墙的造型丰富多彩,常见的有粉墙和云墙.
(五)书画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是在幽静典雅当中显出物华文茂.“无文景不意,有景景不情”,书画墨迹在造园中有润饰景色,揭示意境的作用.园中必须有书画墨迹并对书画墨迹作出恰到好处的运用,才能“寸山多致,片石生情”,从而把以山水、建筑、树木花草构成的景物形象,升华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墨迹在园中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题景、匾额、楹联、题刻、碑记、字画.匾额是指悬置于门振之上的题字牌,楹联是指门两侧柱上的竖牌,刻石指山石上的题诗刻字.园林中的匾额、楹联及刻石的内容,多数是直接引用前人已有的现成诗句,或略作变通.如苏州拙政园的浮翠阁引自苏东坡诗中的“三峰已过天浮翠”.还有一些是即兴创作的.另外还有一些园景题名出自名家之手.不论是匾额楹联还是刻石,不仅能够陶冶情操,抒发胸臆,也能够起到点景的作用,为园中景点增加诗意,拓宽意境.
书画,主要是用在厅馆布置.厅堂里张挂几张书画,自有一股清逸高雅、书郁墨香的气氛.而且笔情墨趣与园中景色浑然交融,使造园艺术更加典雅完美.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方法
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中国早在步入春秋战国时代,就进入和亲协调的阶段,所以在造园构景中运用多种手段来表现自然,以求得渐入佳境、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理想境界,以取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效果.构景手段很多,比如讲究造园目的、园林的起名、园林的立意、园林的布局、园林中的微观处理等.在微观处理中,通常有以下几种造景手段,也可作为观赏手段.
(一)抑景
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绝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办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魅力.如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挡以假山,这种处理叫做山抑.
(二)添景
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如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作过渡,就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如果在中间、近处有乔木、花卉作中间、近处的过渡景,景色显得有层次美,这中间的乔木和近处的花卉,便叫做添景.如当人们站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南岸的垂柳下观赏万寿山远景时,万寿山因为有倒挂的柳丝作为装饰而生动起来.
(三)夹景
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建筑(如塔、桥等),它们本身都很有审美价值,如果视线的两侧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卉屏障起来,使甲风景点更显得有诗情画意,这种构景手法即为夹景.如在颐和园后山的苏州河中划船,远方的苏州桥主景,为两岸起伏的土山和美丽的林带所夹峙,构成了明媚动人的景色.
(四)对景
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榭,可观赏堂、山、桥、树木…… 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榭,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或构景方法),叫对景.
(五)框景
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
(六)漏景
园林的围墙上,或走廊(单廊或复廊)一侧或两侧的墙上,常常设以漏窗,或雕以带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几何图形,或雕以民间喜闻乐见的葡萄、石榴、老梅、修竹等植物,或雕以鹿、鹤、兔等动物,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景,这叫做漏景.
(七)借景
大至皇家园林,小至私家园林,空间都是有限的.在横向或纵向上让游人扩展视觉和联想,才可以小见大,最重要的办法便是借景.所以计成在《园冶》中指出,“园林巧于因借”.借景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之分.借远方的山,叫远借;借邻近的大树叫邻借;借空中的飞鸟,叫仰借;借池塘中的鱼,叫俯借;借四季的花或其他自然景象,叫应时而借.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中国古典园林迄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特点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中国古典园林追求自然天成之美,也强调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重视“写意”手法的运用,创造出一种含蓄幽深的美.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关键词:古典园林 建筑艺术 园林设计 构景
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魅力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极富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如其他中国古建筑一样,中国古典园林多为平面铺展的土木建筑,是多组小园递进环抱,相互呼应成趣的群体建筑.中国古典园林大致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皇 家园林气势宏伟,山水萦回,花木繁茂,建筑华丽厚重,多为帝王皇室的行宫、游宫和 寝宫.建造于清代的几座大型皇家园林占地都在数百公顷左右,其中首推颐和园和承德 避暑山庄.私家园林多为写意小景,小巧玲珑,幽静隐逸,是旧时达官贵人可居、可 憩、可游的去处.多达一百五十余座的苏州园林是典型的私家园林.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理论基于以儒道佛思想为中心 的多元文化.其“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观念对造园者产生了深刻久远的影响.历代帝王与道士方丈寻仙山玉宇以求升天得道,于是产生了堆山理水的基本构想,造成象征蓬莱仙阁的中国古典园林最早布局.老庄返朴归真、任其自然、虚静恬淡的意向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标准,因而有了仿天下名山大川或田园风光之杰作.出世的佛道追 求禅栖道隐的志趣为中国古典园林平添几分超凡脱俗之清越.中国文学艺术的诗情画意 更为中国古典山水园林所融合.无怪乎中国山水园林与山水诗、山水画意趣相通,成为 中国文化艺术的精华.中国古典园林也因之而成为世界古典园林三大体系中东方园林的 代表作之一.
一、中国造园的构成要素
(一)筑山
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秦汉的上林苑,用太液池所挖土堆成岛,象征东海神山,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
东汉梁冀模仿伊洛二峡,在园中累土构石为山,从而开拓了从对神仙世界向往,转向对自然山水的模仿,标志着造园艺术以现实生活作为创作起点.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雅士们,采用概括、提炼手法,所造山的真实尺度大大缩小,力求体现自然山峦的形态和神韵.这种写意式的叠山,比自然主义模仿大大前进一步.唐宋以后,由于山水诗、山水画的发展,玩赏艺术的发展,对叠山艺术更为讲究.最典型的例子便是爱石成癖的宋徽宗,他所筑的良岳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巧、以石为主的假山.明代造山艺术,更为成熟和普及.明人计成在《园冶》的“掇山”一节中,列举了园山、厅山、楼山、阁山、书房山、池山、内室山、峭壁山、山石池、金鱼缸、峰、峦、岩、洞、涧、曲水、瀑布等17种形式,总结了明代的造山技术.清代造山技术更为发展和普及.清代造园家,创造了穹形洞壑的叠砌方法,用大小石钩带砌成拱形,顶壁一气,酷似天然峭壑,乃至于可估喀斯特溶洞,叠山倒垂的钟乳石,比明代以条石封合收顶的叠法合理得多、高明得多.现存的苏州拙政园、常熟的燕园、上海的豫园,都是明清时代园林造山的佳作.
(二)理池
为表现自然,理池也是造园最主要因素之一.不论哪一种类型的园林,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自然式园林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主,以表现水面平静如镜或烟波浩淼的寂静深远的境界取胜.人们或观赏山水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或观赏水中怡然自得的游鱼,或观赏水中芙蕖睡莲,或观赏水中皎洁的明月……自然式园林也表现水的动态美,但不是喷泉和规则式的台阶瀑布,而是自然式的瀑布.池中有自然的肌头、矾口,以表现经人工美化的自然.正因为如此,园林一定要省池引水.古代园林理水之法,一般有三种:一、掩.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临水建筑,除主要厅堂前的平台,为突出建筑的地位,不论亭、廊、阁、榭,皆前部架空挑出水上,水犹似自其下流出,用以打破岸边的视线局限;或临水布蒲苇岸、杂木迷离,造成池水无边的视角印象.二、隔.或筑堤横断于水面,或隔水净廊可渡,或架曲折的石板小桥,或涉水点以步石,正如计成在《园冶》中所说,“疏水若为无尽,断处通桥”.如此则可增加景深和空间层次,使水面有幽深之感.三、破.水面很小时,如曲溪绝涧、清泉小池,可用乱石为岸,怪石纵横、犬牙交错,并植配以细竹野藤、朱鱼翠藻,那么虽是一洼水池,也令人似有深邃山野风致的审美感觉.
(三)植物
植物是造山理池不可缺少的因素.花木犹如山峦之发,水景如果离开花木也没有美感.自然式园林着意表现自然美,对花木的选择标准,一讲姿美,树冠的形态、树枝的疏密曲直、树皮的质感、树叶的形状,都追求自然优美;二讲色美,树叶、树干、花都要求有各种自然的色彩美,如红色的枫叶,青翠的竹叶、白皮松,斑驳的粮榆,白色广玉兰,紫色的紫薇等;三讲味香,要求自然淡雅和清幽.最好四季常有绿,月月有花香,其中尤以腊梅最为淡雅、兰花最为清幽.花木对园林山石景观起衬托作用,又往往和园主追求的精神境界有关.如竹子象征人品清逸和气节高尚,松柏象征坚强和长寿,莲花象征洁净无暇,兰花象征幽居隐士,玉兰、牡丹、桂花象征荣华富贵,石榴象征多子多孙,紫薇象征高官厚禄等.
古树名木对创造园林气氛非常重要.古木繁花,可形成古朴幽深的意境.所以如果建筑物与古树名木矛盾时,宁可挪动建筑以保住大树.计成在《园冶》中说:“多年树
木,碍箭檐垣,让一步可以立根,研数桠不妨封顶.”构建房屋容易,百年成树艰难.除花木外,草皮也十分重要,平坦或起伏或曲折的草皮,也令人陶醉于向往中的自然.
(四)建筑
古典园林都采用古典式建筑.古典建筑斗拱梭柱,飞檐起翘,具有庄严雄伟、舒展大方的特色.它不只以形体美为游人所欣赏,还与山水林木相配合,共同形成古典园林风格.
园林建筑物常作景点处理,既是景观,又可以用来观景.因此,除去使用功能,还有美学方面的要求.楼台亭阁,轩馆斋榭,经过建筑师巧妙的构思,运用设计手法和技术处理,把功能、结构、艺术统一于一体,成为古朴典雅的建筑艺术品.它的魅力,来自体量、外型、色彩、质感等因素,加之室内布置陈设的古色古香,外部环境的和谐统一,更加强了建筑美的艺术效果,美的建筑,美的陈设,美的环境,彼此依托而构成佳景.正如明人文震亨所说:“要须门庭雅洁,室庐清靓,亭台具旷士之怀,斋阁有幽人之致,又当种佳木怪箨,陈金石图书,令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
园林建筑不像宫殿庙宇那般庄严肃穆,而是采用小体量分散布景.特别是私家庭园里的建筑,更是形式活泼,装饰性强,因地而置,因景而成.在总体布局上,皇家园林为了体现封建帝王的威严,和美学上的对称、匀衡艺术效果,都是采用中轴线布局,主次分明,高低错落,疏朗有致.私家园林往往是突破严格的中轴线格局,比较灵活,富有变化.通过对、呼应、映衬、虚实等一系列艺术手法,造成充满节奏和韵律的园林空间,居中可观景,观之能入画.当然,所谓自由布局,并非不讲章法,只是与严谨的中轴线格局比较而言.主厅常是园主人宴聚宾客的地方,是全园的活动中心,也是全园的主要建筑,都是建在地位突出,景色秀丽,足以能影响全园的紧要处所.厅前凿池,隔池堆山作为对观景,左右曲廊回环,大小院落穿插渗透,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空间.苏州拙政园中园部分,就是这样一个格局,以“远香堂”为主体建筑,布置了一个明媚、幽雅的江南水乡景色.
古典园林里通常都是一个主体建筑,附以一个或几个副体建筑,中间用廊连接,形成一个建筑组合体.这种手法,能够突出主体建筑,强化主建筑的艺术感染力,还有助于造成景观,其使用功能和欣赏价值兼而有之.
常见的建筑物有殿、阁、楼、厅、堂、馆、轩、斋,它们都可以作为主体建筑布置.宫殿建在皇家园林里,供帝王园居时使用.它气势巍峨,金碧辉煌,在古典建筑中最具有代表性.为了适应园苑的宁静、幽雅气氛,园苑里的建筑结构要比皇城宫廷简洁,平面布置也比较灵活.但是,仍不失其豪华气势.
中国自然式园林中的建筑形式多样,有堂、厅、楼、阁、馆、轩、斋、榭、舫、亭、廊、桥、墙等.
1.厅:是满足会客、宴请、观赏花木或欣赏小型表演的建筑,它在古代园林宅第中发挥公共建筑的功能.它不仅要求较大的空间,以便容纳众多的宾客,还要求门窗装饰考究,建筑总体造型典雅、端庄,厅前广植花木,叠石为山.一般的厅都是前后开窗设门,但也有四面开门窗的四面厅.
2.堂:是居住建筑中对正房的称呼,一般是一家之长的居住地,也可作为家庭举行庆典的场所.堂多位于建筑群中的中轴线上,体型严整,装修瑰丽.室内常用隔扇、落地罩、博古架进行空间分割.
3.楼:是两重以上的屋,故有“重层曰楼”之说.楼的位置在明代大多位于厅堂之后,在园林中一般用作卧室、书房或用来观赏风景.由于楼高,也常常成为园中的一景,尤其在临水背山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4.阁:与楼近似,但较小巧.平面为方形或多边形,多为两层的建筑,四面开窗.一般用来藏书、观景,也用来供奉巨型佛像.
5.榭:多借周围景色构成,一般都是在水边筑平台,平台周围有矮栏杆,屋顶通常用卷棚歇山式,檐角低平,显得十分简洁大方.榭的功用以观赏为主,又可作休息的场所.
6.舫:园林建筑中舫的概念,是从画舫那里来的.舫不能移,只供人游赏、饮宴及观景、点景.舫与船的构造相似,分头、中、尾三部分.船头有眺台,作赏景之用;中间是下沉式,两侧有长窗,供休息和宴客之用;尾部有楼梯,分作两层,下实上虚.
7.廊:是一种“虚”的建筑形式,由两排列柱顶着一个不太厚实的屋顶,其作用是把园内各单体建筑连在一起.廊一边通透,利用列柱、横楣构成一个取景框架,形成一个过渡的空间,造型别致曲折、高低错落.廊的类型可分为双面空间、单面空间、复廊和双层廊等等,从平面来看,又可分为直廊、曲廊和回廊.
8.亭:体积小巧,造型别致,可建于园林的任何地方,其主要用途是供人休息、避雨.亭子的结构简单,其柱间通透开辟,柱身下设半墙.从亭的平面来看,可分为正多边形亭、长方形和近长方形亭、圆亭和近圆亭、组合式亭等等,从立体构形来说,又可分为单檐、重檐和三重檐等类型.
9.塔:是重要的佛教建筑.在园林中往往是构图中心和借景对象.
10.桥:在园林中不仅供交通运输之用,还有点饰环境和借景障景的作用.
11.墙:园林的围墙,用于围合及分隔空间,有外墙、内墙之分.墙的造型丰富多彩,常见的有粉墙和云墙.
(五)书画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是在幽静典雅当中显出物华文茂.“无文景不意,有景景不情”,书画墨迹在造园中有润饰景色,揭示意境的作用.园中必须有书画墨迹并对书画墨迹作出恰到好处的运用,才能“寸山多致,片石生情”,从而把以山水、建筑、树木花草构成的景物形象,升华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墨迹在园中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题景、匾额、楹联、题刻、碑记、字画.匾额是指悬置于门振之上的题字牌,楹联是指门两侧柱上的竖牌,刻石指山石上的题诗刻字.园林中的匾额、楹联及刻石的内容,多数是直接引用前人已有的现成诗句,或略作变通.如苏州拙政园的浮翠阁引自苏东坡诗中的“三峰已过天浮翠”.还有一些是即兴创作的.另外还有一些园景题名出自名家之手.不论是匾额楹联还是刻石,不仅能够陶冶情操,抒发胸臆,也能够起到点景的作用,为园中景点增加诗意,拓宽意境.
书画,主要是用在厅馆布置.厅堂里张挂几张书画,自有一股清逸高雅、书郁墨香的气氛.而且笔情墨趣与园中景色浑然交融,使造园艺术更加典雅完美.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方法
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中国早在步入春秋战国时代,就进入和亲协调的阶段,所以在造园构景中运用多种手段来表现自然,以求得渐入佳境、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理想境界,以取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效果.构景手段很多,比如讲究造园目的、园林的起名、园林的立意、园林的布局、园林中的微观处理等.在微观处理中,通常有以下几种造景手段,也可作为观赏手段.
(一)抑景
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绝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办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魅力.如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挡以假山,这种处理叫做山抑.
(二)添景
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如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作过渡,就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如果在中间、近处有乔木、花卉作中间、近处的过渡景,景色显得有层次美,这中间的乔木和近处的花卉,便叫做添景.如当人们站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南岸的垂柳下观赏万寿山远景时,万寿山因为有倒挂的柳丝作为装饰而生动起来.
(三)夹景
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建筑(如塔、桥等),它们本身都很有审美价值,如果视线的两侧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卉屏障起来,使甲风景点更显得有诗情画意,这种构景手法即为夹景.如在颐和园后山的苏州河中划船,远方的苏州桥主景,为两岸起伏的土山和美丽的林带所夹峙,构成了明媚动人的景色.
(四)对景
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榭,可观赏堂、山、桥、树木…… 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榭,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或构景方法),叫对景.
(五)框景
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
(六)漏景
园林的围墙上,或走廊(单廊或复廊)一侧或两侧的墙上,常常设以漏窗,或雕以带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几何图形,或雕以民间喜闻乐见的葡萄、石榴、老梅、修竹等植物,或雕以鹿、鹤、兔等动物,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景,这叫做漏景.
(七)借景
大至皇家园林,小至私家园林,空间都是有限的.在横向或纵向上让游人扩展视觉和联想,才可以小见大,最重要的办法便是借景.所以计成在《园冶》中指出,“园林巧于因借”.借景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之分.借远方的山,叫远借;借邻近的大树叫邻借;借空中的飞鸟,叫仰借;借池塘中的鱼,叫俯借;借四季的花或其他自然景象,叫应时而借.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
英语翻译:佛儒道(Buddhism,Confucianism,Taoism)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core?)
儒道思想对中国文学发展产深的影响
为什么说《诗经》是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为什么说各民族共同缔造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儒道佛哪个好?
佛儒道的本意
为什么单位不能构成自然犯的犯罪主体
为什么信息与物质能量共同构成了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资源
我说我喜欢上了古典文学,朋友推荐我看《红楼梦》,为什么
儒道如何互补?哪些历史名人做到了儒道互补?
为什么说实践构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
一个定义判断题1.作为和不作为共同构成了法律行为.作为是指主体应当作出一定的行为.不作为是以消极的没有外部举动的方式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