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哪里有?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2 12:52:20
开国大典
哪里有?
哪里有?
4开国大典
一、教材说明
本课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本课重在表现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成立感到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而要体会到这一点,对今天的学生来说,又是一个难点.
在记叙大会开会前这一部分,课文先交代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人员和人数,然后描述了会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场面.虽然典礼还没开始,但我们从参加会议的人员、人数,主席台的布置,会场上群众队伍的场面,分明感受到了这个典礼的盛大和隆重,也感受到了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那些从“老远”的长辛店等地坐火车清早到了北京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的铁路工人,那些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赶”来的郊区农民,显然就是参加典礼的三十万人的缩影.就是会场上“挺立”的电动旗杆,似乎也是站起来了的中国人民屹立在世界东方的象征.
从记叙大会开始,这种激动、兴奋、自豪的感情表达得更加强烈.
当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时,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这显然表达了对领袖的无限热爱,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
当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之后,课文用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壮的声音……”这样两个长句子,表达了全场三十万人以及全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的心情.
当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时候,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五星红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激动、自豪的感情溢于言表.
如果说,叙述典礼的部分主要表达的是热爱新中国,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兴奋的心情的话,那么,记叙阅兵式的部分,除表达这种激动、兴奋的心情外,更侧重于表达为人民军队的出色表演而感到自豪的感情.你看,“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战士们挺着胸膛”“像钢铁巨人一样”,“‘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这些描述,无不渗透着对人民军队的赞美,和为人民军队感到自豪的感情.
二、学习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典礼、协商、汇集、宣布、电钮、瞻仰、旗帜、选举、领袖、徐徐上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建议
1.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本组课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同时,对学生来说又是一个难点.
怎样引导学生体会本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呢?
首先,可布置学生在课前阅读一些描写近百年来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奴役的事例的书籍、文章,还可组织学生观看《开国大典》等电影,以使学生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激发学生热爱新中国的感情.
其次,要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把心放到课文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关于这一点可参看本组的读写例话《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第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朗读本课,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把握全课的基调,又要注意各个部分语调的变化.从全课来讲,感情的基调是兴奋、激动、自豪,但各个部分的侧重点不同,语调也略有变化,如,第一自然段适宜用庄重而平直的语调.二是要抓住重点词语,特别是那些感情强烈的词语,要把这些词语饱含的感情读出来.如,“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的“挺立”,“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中的“直奔”.三是要注意把一些感情色彩强烈的句子读好,如,“这庄严的宣告……一齐欢跃起来.”
2.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开国大典的经过,是本课表达上的一个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第二题的主要意图是,通过写课文概梗,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同时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导学生做这个题,可先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思路:会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再让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然后让学生按顺序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再写下来.至于字数,题目的规定只是一个原则的要求,一般说来,写一二百字、二三百字均可.以下梗概供教师参考.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天安门广场举行典礼.下午三点整,典礼开始,首先奏国歌,接着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然后,升国旗.升旗以后,毛泽东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受检阅的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骑兵,还有人民空军的飞机.阅兵式之后,开始了群众游行.直到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天安门广场.
3.教学本课,要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准确用词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如,“直奔”会场比“走向”会场更能反映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急迫、兴奋心情;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比“朝着”、“看着”主席台更能反映人们热切盼望见到新中国的缔造者毛主席的心情.课文“思考·练习”第三题列出的两个句子,只是举例性质,目的是引导学生从课文里再找出一些类似的句子加以分析,从而体会遣词造句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再如,“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中的“挺立”如果换成“立着”,就难以表达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自豪感情;“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如果说成“两支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走去”就表现不出游行队伍声势之大,场面之壮观.类似的句子还有不少,可放手让学生找出来展开讨论交流.不过,涉及到一些比喻句时,教师不必讲比喻这个术语,只要让学生体会到这样写好在哪里即可.
4.“思考·练习”的选做题,目的是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给学生提供一个小练笔的机会.可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做,并把他们所做的向大家展示,但不必要求每个学生都做.
5.本课的生字词较多,应要求学生做到会读会写,至于词语的意思,大多应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专用名词,教师可适当解释一下.下面的解释,仅供教师参考.
开国大典:创建国家的重大的典礼.
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学典礼,开业典礼.
城防部队:守卫城市的军队.
观礼台:被邀请参观典礼的看台.
擎:举.
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
肃立:恭敬、庄严地立着.
瞻仰:恭敬地看.
四、参考资料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政协,它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织形式.1949年9月举行了第一次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制订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其他法律制度,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央人民政府,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但仍是中国共产党联系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54门礼炮代表我国54个民族(我国现有56个民族.54个是根据当时的统计数字),28响标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28年.
一、教材说明
本课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本课重在表现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成立感到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而要体会到这一点,对今天的学生来说,又是一个难点.
在记叙大会开会前这一部分,课文先交代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人员和人数,然后描述了会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场面.虽然典礼还没开始,但我们从参加会议的人员、人数,主席台的布置,会场上群众队伍的场面,分明感受到了这个典礼的盛大和隆重,也感受到了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那些从“老远”的长辛店等地坐火车清早到了北京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的铁路工人,那些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赶”来的郊区农民,显然就是参加典礼的三十万人的缩影.就是会场上“挺立”的电动旗杆,似乎也是站起来了的中国人民屹立在世界东方的象征.
从记叙大会开始,这种激动、兴奋、自豪的感情表达得更加强烈.
当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时,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这显然表达了对领袖的无限热爱,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
当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之后,课文用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壮的声音……”这样两个长句子,表达了全场三十万人以及全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的心情.
当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时候,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五星红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激动、自豪的感情溢于言表.
如果说,叙述典礼的部分主要表达的是热爱新中国,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兴奋的心情的话,那么,记叙阅兵式的部分,除表达这种激动、兴奋的心情外,更侧重于表达为人民军队的出色表演而感到自豪的感情.你看,“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战士们挺着胸膛”“像钢铁巨人一样”,“‘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这些描述,无不渗透着对人民军队的赞美,和为人民军队感到自豪的感情.
二、学习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典礼、协商、汇集、宣布、电钮、瞻仰、旗帜、选举、领袖、徐徐上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建议
1.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本组课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同时,对学生来说又是一个难点.
怎样引导学生体会本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呢?
首先,可布置学生在课前阅读一些描写近百年来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奴役的事例的书籍、文章,还可组织学生观看《开国大典》等电影,以使学生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激发学生热爱新中国的感情.
其次,要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把心放到课文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关于这一点可参看本组的读写例话《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第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朗读本课,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把握全课的基调,又要注意各个部分语调的变化.从全课来讲,感情的基调是兴奋、激动、自豪,但各个部分的侧重点不同,语调也略有变化,如,第一自然段适宜用庄重而平直的语调.二是要抓住重点词语,特别是那些感情强烈的词语,要把这些词语饱含的感情读出来.如,“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的“挺立”,“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中的“直奔”.三是要注意把一些感情色彩强烈的句子读好,如,“这庄严的宣告……一齐欢跃起来.”
2.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开国大典的经过,是本课表达上的一个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第二题的主要意图是,通过写课文概梗,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同时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导学生做这个题,可先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思路:会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再让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然后让学生按顺序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再写下来.至于字数,题目的规定只是一个原则的要求,一般说来,写一二百字、二三百字均可.以下梗概供教师参考.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天安门广场举行典礼.下午三点整,典礼开始,首先奏国歌,接着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然后,升国旗.升旗以后,毛泽东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受检阅的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骑兵,还有人民空军的飞机.阅兵式之后,开始了群众游行.直到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天安门广场.
3.教学本课,要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准确用词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如,“直奔”会场比“走向”会场更能反映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急迫、兴奋心情;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比“朝着”、“看着”主席台更能反映人们热切盼望见到新中国的缔造者毛主席的心情.课文“思考·练习”第三题列出的两个句子,只是举例性质,目的是引导学生从课文里再找出一些类似的句子加以分析,从而体会遣词造句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再如,“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中的“挺立”如果换成“立着”,就难以表达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自豪感情;“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如果说成“两支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走去”就表现不出游行队伍声势之大,场面之壮观.类似的句子还有不少,可放手让学生找出来展开讨论交流.不过,涉及到一些比喻句时,教师不必讲比喻这个术语,只要让学生体会到这样写好在哪里即可.
4.“思考·练习”的选做题,目的是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给学生提供一个小练笔的机会.可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做,并把他们所做的向大家展示,但不必要求每个学生都做.
5.本课的生字词较多,应要求学生做到会读会写,至于词语的意思,大多应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专用名词,教师可适当解释一下.下面的解释,仅供教师参考.
开国大典:创建国家的重大的典礼.
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学典礼,开业典礼.
城防部队:守卫城市的军队.
观礼台:被邀请参观典礼的看台.
擎:举.
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
肃立:恭敬、庄严地立着.
瞻仰:恭敬地看.
四、参考资料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政协,它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织形式.1949年9月举行了第一次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制订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其他法律制度,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央人民政府,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但仍是中国共产党联系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54门礼炮代表我国54个民族(我国现有56个民族.54个是根据当时的统计数字),28响标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2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