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求 诸子百家选读 文章内容提示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20 09:58:56
求 诸子百家选读 文章内容提示
第二章 第一课第4则 第二课1,2,3则,第三课1,2,3则 第四课第1则 因为没带书回家 要翻译不知道翻译什么~帮我看看吧,
求 诸子百家选读 文章内容提示
一.很抱歉,我的书上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没有四则文言文,只有两则.
  二.第二课第1则: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三.第二课第2则:宋将之楚.孟子遇于石丘,曰:"先生将何之?"曰:"吾闻秦、楚构兵,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楚王不悦,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二王我将有所遇焉."曰:"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说之将何如?"曰:"我将言其不利也."曰:"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则不可.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悦于利也.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民;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
  (译文: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有将要使我的国家得利的方法吗?”   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家庭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说,‘怎样使我自己有利?’结果是在上位的人和在下位的人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在一个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这些大夫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千辆,在一千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百辆,他们的拥有不算不多.如果以道义为后却以利益为先,不夺得国君的地位不会满足.从来没有讲“仁”的人却抛弃父母的,从来也没有讲义的人却不顾君王的.所以,大王只说仁义就行了,为什么一定说利呢?”)   
  四.第二课第3则: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五.第三课第1则: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①,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注释] ①丘民:众民.
  六.第三课第2则: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七.第三课第3则: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其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颤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
  译文:孟子说:“桀和纣失去了天下,是因为失去了人民;失去人民,是由于失去了民心.得天下有办法:得到人民,就能得到天下了;得人民有办法,赢得民心,就能得到人民了;得民心有办法:他们想要的,就给他们积聚起来,他们厌恶的,不加给他们,如此罢了.
  人民向于仁,如同水往下方流、野兽奔向旷野一样.所以,替深水赶来鱼的是水獭;替树丛赶来鸟雀的,是鹞鹰;替汤王、武王赶来百姓的,是夏桀和商纣.如果现在天下的国君有爱好仁德的,那么诸侯们就会替他把人民赶来.哪怕他不想称王天下,也不可能了.
  现在想称王天下的人,好比害了七年的病要找存放多年的艾来治.如果平时不积存,好就终身得不到.如果不立志在仁上,必将终身忧愁受辱.以至于死亡.《诗经》上说:‘那怎能把事办好,只有一块儿淹死了.’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八.第四课第1则:庄暴见孟子,曰:“暴见於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
  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他日,见於王,曰: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
  世俗之乐耳.”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
  “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
  “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
  乐於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
  夫何使我至於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於此,百姓闻王
  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於
  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鼓乐於此,
  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
  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於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
  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译文
  (一)庄暴见孟子①,曰:“暴见于王②,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 庄暴来见孟子,说:“我被齐王召见,齐王告诉我,他喜爱音乐,我没有话回答他.”庄暴问道:“喜爱音乐怎么样?”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孟子说:“(如果)齐王非常喜爱音乐,齐国恐怕就有希望了!”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后来的某一天,孟子被齐王接见,问(齐王)道:“大王曾对庄暴说喜爱音乐,有这回事吗?”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齐王(不好意思地)变了脸色,说:“我不是喜爱古代先王的音乐,只是喜爱世俗的音乐罢了.”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由古之乐也.” 孟子说:“大王非常喜爱音乐,齐国恐怕就有希望了!现在的音乐如同古代的音乐.”曰:“可得闻与?” 齐王说:“可以把道理讲给我听听吗?”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孟子问:“一个人欣赏音乐的快乐,与别人一起欣赏音乐的快乐,哪一种更快乐?”曰:“不若与人.” 齐王说:“不如同别人一起欣赏快乐.”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孟子问:“同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的快乐,同很多人一起欣赏音乐的快乐,哪一种更快乐?”曰:“不若与众.” 齐王说:“不如同很多人一起欣赏快乐.”“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③,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④:‘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⑤,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孟子说:)“请让我为大王谈谈音乐.假设现在大王在这里奏乐,百姓听了大王钟鼓的声音,箫笛的曲调,全都头脑作痛,眉头紧皱,互相议论说:‘我们君王喜爱音乐,为什么使我们痛苦到这样的极点?父子不能相见,兄弟妻儿离散.’假设现在大王在这里打猎,百姓听到大王车马的声音,看到旗帜的华美,全都头脑作痛,眉头紧皱,互相议论说:‘我们君王喜欢打猎,为什么使我们痛苦到这样的极点?父子不能相见,兄弟妻儿离散.’这没有别的原因,是不和百姓共同快乐的缘故.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假设现在大王在这里奏乐,百姓听到钟鼓的声音,箫笛的曲调,都欢欣鼓舞,喜形于色,互相议论说:‘我们君王大概没什么病吧,不然怎么能奏乐呢?’假设现在大王在这里打猎,百姓听到君王车马的声音,看到旗帜的华美,都欢欣鼓舞,喜形于色,互相议论说:‘我们君王大概没什么病吧,不然怎么能打猎呢?’这没有别的原因,是和百姓共同快乐的缘故.如果大王能和百姓共同快乐,那就能称王于天下了.”
  [注释] ①庄暴:齐国大臣.②王:指齐宣王.③管龠(yuè):古管乐器名.龠,似笛而短小.④蹙頞(cù è):蹙,紧缩;頞,鼻梁.蹙頞,形容愁眉苦脸的样子.⑤羽旄:鸟羽和旄牛尾,古人用作旗帜上的装饰,故可代指旗帜.
  *【注:不知道我的书和你的书是不是一样的,若不是,就没办法了,只当白费我力气好了~若是,给我分吧!O(∩_∩)O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