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学反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8 21:01:22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学反思
本课学习的目的是通过进一步观察、比较食盐、沙、面粉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不同状态,发现溶解与不溶解的主要区别和特征.学生在生活中大多无法细致地观察到溶解的过程.因此,对于物质究竟是怎样均匀地分散到水中去的缺乏感性认识.这一课选用溶解的典型材料——高锰酸钾,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描述高锰酸钾溶解于水中的逐渐变化过程.想象食盐在水中溶解时可能出现的变化,并通过后来的对不同物质在水中的不同状态的对比,逐渐形成“溶解”的科学概念.首先,我以复习旧知识导入,提问,“食盐在水里会溶解,但是我们能不能看到食盐溶解的过程呢?”同学们都回答不能,然后,我就再提问,“那你们想不想看到这个过程呢?”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借此引入高锰酸钾这个“朋友”学生认识高锰酸钾,老师讲述这种物质的特征.当然这堂课我并没有采用分组实验,而是仅仅课堂演示,让他们都观看了高锰酸钾溶解的过程.接下来,进一步对食盐、高锰酸钾、沙、面粉在水中的溶解现象进行观察和比较,探究这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实验发现食盐和高锰酸钾在水中没有留下颗粒、可以均匀分布、不能用过滤或沉降方法分离,并得出这类物质就属于溶解;反之,像沙、面粉这类物质就属于未溶解.学生了解这一概念后,课延伸:结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质可以在水中溶解呢?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觉得比较不足的是1、没有采用分组实验,从而降低了课堂的参与性.2、学生在描述高锰酸钾溶解过程时,描述得不太清楚.3、学生回答的时候,师应该多让学生大胆讲,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师从而结合学生观察的记录总结实验的结果,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参与的乐趣,提高学习科学的兴趣,并且在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应严谨态度,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但不管怎样,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的素养是长期的,需要我们为孩子提供更多的机会.我们应该留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探究的机会,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这也是我们在科学教学中不懈的追求.这堂课我充分的反思了自己的教学,在往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多钻研教材;多向老师请教授课的方法及设计;多加强课堂组织能力的提高.以纯文本查看内容